犬巴贝斯焦虫病的防治
2022-12-07顾劲乔谢伟东苏玉丽
顾劲乔 谢伟东 苏玉丽 李 冰
巴贝斯焦虫(原虫)病是指由巴贝斯原虫属(Babesia)寄生虫寄生于犬血液红细胞中而引起的疾病。本病以蜱为媒介,可感染多种动物,偶有人感染。蜱虫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黄河以南地区,和横断山脉以东广大地区,均可生长。但受现代发达的流通体系影响,巴贝斯焦虫病发病地域性已不明显,全国犬均有发生。犬多发于春秋季,南方温暖潮湿地区高发,北方较少。犬感染巴贝斯原虫发病治愈后少数犬可复发,但有报道可有4年左右的免疫期。犬病临床统计分析,犬治愈6个月内未复发,不存在再感染病例。临床PCR检验转阴病犬仍有可能复发,复发多发生在临床症状消失和PCR转阴后1~2个月内。
巴贝斯原虫可在成熟雌蜱体内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侵入蜱卵母细胞内后进入寄生阶段。以幼虫、若虫或成虫形式感染动物。寄生犬的主要为犬巴贝斯虫和吉氏巴贝斯虫。
一、流行病学
本病是通过感染有巴贝斯虫的蜱的叮咬吸血而传播,因此,多发生于蜱活跃的春季和秋季。作为中间宿主的蜱在叮咬病犬时,虫体随血液进入蜱的消化道,红细胞破裂,虫体逸出后侵入蜱肠上皮细胞进行多数分裂,然后进入蜱的成熟卵内。当蜱卵发育成幼虫时,虫体又进入幼虫的肠道进行繁殖,最后移行到幼虫的唾液腺繁殖,并发育成对犬有感染性的新虫体。当蜱虫吸血时,虫体便随唾液进入犬体,在犬红细胞内以二分裂法增殖,致使红细胞破裂,虫体逸出,再侵入新的红细胞,重复其分裂增殖。吉氏巴贝斯虫的感染途径还可由胎盘直接感染胎儿。地方本土犬对本病的抵抗力较强,纯种犬和引进犬易感。应激或体弱状态下可增加发病风险。
犬巴贝斯虫和吉氏巴贝斯虫的感染在我国常见,韦氏巴贝斯虫尚未见报道。在亚洲,扇头蜱属是犬巴贝斯原虫主要传播媒介。扇头蜱属和血蜱属是我国吉氏巴贝斯虫的主要传播媒介。
二、病原
(一)犬巴贝斯虫。寄生于犬红细胞内。典型虫体为梨形,长为4~5微米,一端尖,另一端圆,内有一个空泡。典型虫体大于红细胞的1/5,最大的可达7微米。
(二)吉氏巴贝斯虫。寄生于犬红细胞内。虫体形态呈环形、圆形、椭圆形、单梨形、杆形,偶尔见到十字形和成对梨形,多位于细胞边缘或偏中央。当红细胞内含5个以上虫体时,则在偏红细胞中央部呈菊花状排列。我国吉氏巴贝斯虫感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三)韦氏巴贝斯虫。虫体比犬巴贝斯虫稍大,呈圆形、卵圆形或梨形。
三、临床症状
(一)犬巴贝斯虫的自然感染犬潜伏期2~3周。体温升高,常为39℃~40℃,有的在40℃以上,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呕吐,尿呈黄褐色。急性经过的犬,开始时体温40℃以上,伴有黄疸性贫血,突然陷于虚脱。慢性经过的犬,持续发热,出现贫血和轻度黄疸,肝和脾脏肿大,尿黄褐色。
(二)吉氏巴贝斯虫感染犬,病初体温升高,持续3~5天后,有5~10天的体温正常期,呈不规则的回归热型。患犬高度贫血,但常无黄疸发生。随着贫血加重,尿由黄至暗褐色。逐渐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重病的明显营养不良,站立不稳,可视黏膜苍白。触诊脾脏明显肿大。有肝损伤时,可视黏膜黄染。
(三)韦氏巴贝斯虫常引起耳、背和其他部位皮肤的广泛性出血。
四、诊断与预后
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发病季节、当地是否有蜱虫这一中间宿主等初步判断。血液学检查可见患犬呈不同程度的溶血性贫血,或伴有暂时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生化指标中可能存在球蛋白、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的异常。根据血涂片中红细胞内的虫体形态,可以确诊。如果虫体不明显或检查阴性,也不可轻易否定,隔日再次做血涂片。现在很多宠物医院的化验室可进行PCR检查,大幅度提高了该病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治疗以抗原虫为基础,传统治疗应用三氮脒,3~5mg/kg·w,肌肉注射,隔天一次,一般注射3~4针,可收到明显效果。由于三氮脒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界限模糊,可在应用三氮脒杀虫的同时,给予保肝护肝药,减轻杀虫药的副作用。用药后如出现躯体摇摆,站立不稳,瘫痪,过敏反应等,应及时抢救,并停止三氮脒使用。另一种传统疗法(三联疗法),即:多西环素0.1g/粒,1粒/10kg,每天3次;甲硝唑0.2g/粒,1粒/8kg每天3次;拜有利50mg/粒,1粒/10kg,每天1次。现阶段临床较多应用阿托伐醌(国内缺文号)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十天为一疗程,1~3个疗程治疗,90%病例可转阴。本病的辅助治疗以补充铁制剂、维生素B12及保肝为主。本病就诊时,如红细胞比容低于18%,应及时进行全血输血治疗(应注意配型测试),维持、纠正血氧、酸碱等平衡,增强犬的体质。
五、预防与控制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做好防蜱灭蜱工作,对病犬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犬焦虫病的预防与控制,需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犬的管理,限制犬的活动范围。不带犬去有蜱虫的环境活动,防止蜱虫叮咬。
(二)疫区犬可佩戴驱虫脖圈,或定期用长效药物驱虫,也可不定期对犬进行药浴驱虫、杀虫(药浴时,应防治中毒)。
(三)环境杀虫。可对犬经常活动的环境、犬舍、笼具进行药物或其他方式杀虫。
(四)定期体检,发现异常时,及时就诊。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