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体育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研究
2022-12-07刘倩田强
刘倩 田强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巴中 636000)
1、前言
新时代的到来带动着各行业经济稳步提升。第三服务型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非常重要的经济行业,特别是其中的体育产业,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根基,在带动国家经济整体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体育产业是文化支柱型行业非常重要的构成,在其发展的同时能够有效带动旗下其他行业共同进步,现如今,外交多文化组织与经济已经实现共生共长。未来我们要准确把握政策方向,积极突破体育行业发展瓶颈,勇于创新,带领体育行业实现良序发展,完成经济建设任务。利用好市场资源的配置作用,最大化发掘政府功能,不断丰富体育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在实现经济转型的同时发展全民体育事业,真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的现实需求。本研究基于文献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新时代之下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部署以及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进行综合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基于文献的视角下,在对我国体育产业相关政策梳理的基础上,以逻辑分析法分析当前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在对相关的机遇分析的基础上,对体育产业的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本研究的顺利开展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2、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部署
国务院在2014年10月20日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其中有提到预计2025年,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综合性体育产业结构,不仅产品得到丰富,服务得以提高,而且市场机制可以完善,届时将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总规划金额将超过5万亿元,是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产业体系得到有效完善。体育产业门类非常丰富,包括场馆服务、用品制造、休闲健身、竞赛表演等,各种不同门类能够共同发展。有着合理的产业结构。纵观整个体育产业,体育服务业在其中占绝对比例,民众可以享受多元化的服务,产品供给足够;有着良好的产业环境。体育产业整体机制活力充足,已经制定了非常完善的法规体系,监管有效,市场中各大主体可以秉持诚实守信原则行事;有着扎实的基础。特别是基于当前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大背景之下,人民群众对于体育高质量发展有着迫切的需求。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因此体育产业的潜在人群数量较大,这也是新时代发展高质量体育产业的基础。
据统计,人均体育占地面积超过2m2,民众对体育需求越来越高,相关支出明显增加。大约有5亿人会长时间锻炼自己,体育意识明显增强。而且体育公共服务已经完成全面覆盖。《意见》显示,第一,体育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政府推进体育事业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是让广大民众强身健体;其二是带动经济发展。从思想上改变对体育赛事的认知,加快其市场化发展进程,这一点已经成为政府目前主要的任务;第二、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审批,意味着政府希望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市场。突破审批和转播权限制。这一做法属于跨越式进步,将赛事版权升级为无形资产,可最大化发挥其对市场的功能,获得更多投资;第三,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就体育事业给予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体育产业以切实满足人民体育需求,达到强身健体目的。从《意见》实施以来,确实有人提到不要太期望,但在作者看来,相比以往体育产业发展,本次是完全不同的。《意见》中涉及很多体育核心问题,比如,场馆使用、赛事审批等,这些话题热度很高,得到了广大民众重视。基于对体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与转型,加快文化复兴作用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家领导人明确强调,作者可以肯定体育产业改革政策红利在不久后能得到极好释放,相比市场预期,其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程度将更高。
3、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最近几年国务院下发了许多份文件,支持体育产业发展。可以预测的是未来体育事业发展潜力无穷、空间巨大,这不仅源自于人口、人均GDP快速增长,使得需求激增,而且政府已经颁布政策,为体育产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在政策支撑下,体育产业可以得到进一步深化与革新。国务院2010年站在大宏观层面把握了体育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与方向。在此基础上,体育总局做了更深的细化,改革目标、发展方向更明确。随后中国足协正式开始改革,这意味着“双轨制”得以落实,政企逐渐开始实现分离。国务院于2014年提出的《意见》中再次强调了要注重体育事业发展,培养民众体育精神,拉大消费。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政府以及政策对产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会直接影响产业未来规模、结构与发展速度。国家相关部门在积极颁布各项意见、政策,这一举动体现了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确定该产业未来该何去何从。这对体育产业投资者来说,可以有效增强他们自信心,加快产业发展进程。
随着全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越来越合理,未来体育将受到人们青睐,作为强身健体的主要方式。政府大力支持,民众积极热情,媒介大肆推广,未来体育事业必然潜力无穷,发展空间巨大。据统计,我国人均体育消费2013年只能达到645元,相比很多发达国家,落后很多。2008年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此时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巨大转变,从原来物质追求变为现在享受服务,服务需求显著激增。预计2014年人均GDP直逼7300美元,民众更渴望得到销售型、发展型服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万,此时,国内体育健身消费已经进入爆发式增长状态。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体育产业得到极好发展。1982年、2012年全国人口分别高达10亿和13.54亿,虽然我国人口非常庞大,发展压力倍增,但必须承认体育产业将面临巨大发展机遇。因为人口在不断增长的同时,体育消费规模明显扩增,水平明显提高,能够有效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壮大。
体育人口是指有规律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人口,体育人口的数量直接决定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质量,特别是基于当前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大背景之下,我国近年来体育人口的数量提升迅速。我国总共有13亿人口,其中有体育运动的人约3.8亿,占比达到27.9%。这些人群中,尝试徒步旅游、休闲户外等活动的人大约1.3亿,占比为9.5%。开始尝试攀岩、徒步以及登山等运动的人大约6000万,占比为4.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传统生活理念发生改变,渴望生活品质得以提高,加之国家政府部门全力呼吁民众参与体育事业,未来运动人数量将明显增加。统计局有数据指出,到2013年底,城市人口占比超过53.7%,与“十二五”预期目标相吻合。全世界高收入、中上以及中下收入国家城市化水平分别为80%、60%和55%。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消费理念的改变,未来新时代快速推进城市化发展是主要任务。有学者围绕国内城市人口体育边际消费展开讨论,指出1999-2003年,该数值为1.7,这就意味着每1%收入增加,将对应有1.7%的体育消费增加。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后,这种现象尤为显著。从本质来看,体育事业其实就是城市文化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社会分工越来越明显,在这种大环境下,体育服务业必然会受到刺激,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政府2013年工作报告重点强调了服务业发展。经济学理论指出,如果国家人均GDP可以达到1000美元,相对应的第三产业占比为50%。就2012年数据来看,GDP为6200美元,远高于1000美元的标准,但占比只有43.7%。这就表明未来必须重点关注第三产业,加快其市场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产业结构整体升级。
纵观中国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超过60%,居高不下。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据了整体结构的70%。未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当然也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其作为主导产业。体育产业同样也不例外,用品制造领域远高于服务,但国家相关部门对体育产业复兴已经给予高度重视,这一决定在带动其他相关服务业发展有积极影响,最后作用于整个第三产业。体育是服务领域一种新的产业,其对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意义重大。相比很多发达国家,我国体育事业落后很多,2012年,其在GDP中占比只有0.6%,相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出很多(2%-3%)。但不可否认,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状态。最近6年时间,复合增长率约21.33%。2012年度体育总规模更是高达3000亿,涨幅达到14.45%。进入2006年,体育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在第三产业中占比越来越大,2012年达到1.35%,较2006年上涨0.24%。相关部门出台的《体育事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期间,每年该产业涨幅将达到15%,在规划结束其要突破4000亿,在全部GDP中占比超过0.7%。
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不断增长,产业结构转型速度越来越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于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首先,有政府产业政策作为基础与支撑,包含: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用工用地优惠政策、融资政策等等。《意见》中针对金融财政政策支持做出的描述为:(1)加大投融资的支持力度:积极开拓融资渠道与途径,只要满足相关条件的企业,均可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融资,充分利用非金融融资工具;各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不断研发新产品,拓宽业务渠道与途径;充分利用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入境外资本,以此来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政府做好引导工作,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到体育领域;(2)全税收优惠政策与制度: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体育企业,税率减免15%;向社会大众提供体育服务的组织与企业,通过判定为非营利性企业的可予以税收减免与优惠;体育企业出现了满足相关条件的广告费用支出,能够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税前扣除;积极鼓励社会各界进行捐赠,帮扶体育产业发展,满足税收法律规定的捐赠,可以减免相应的税费。
4、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十九届三中全会中,党中央针对全面深化改革所提出的要求为,持续健全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真正地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最近几年,体育事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当前,全世界体育治理改革最为成功的为国际奥委会,2008年时,该组织顺利通过 《奥林匹克和体育运动善治的基本通则》,随后的2013年11月,再次通过《善治基本通则》,其中很多成熟的经验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在2013年,巴赫正式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全面实施《奥林匹克2020议程》,其核心思想善治为整个组织发展的方向所在。我国体育体制恰好处于改革的重要阶段,站在本质的角度来讲,体育产业为开放性体系,所有的市场主体均可参与其中,不过当前所执行的体制完全将体育产业看作是公益事业对待,相关资源被把控,在少数部门的手中,很难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交流,体育部门假如继续封闭造车,不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主动融入改革潮流,将会影响到体育产业的发展。
体育领域人才匮乏,人才质量普遍较低,内部结构不科学。在我国,仅有0.4%的人口从事体育产业,该领域的人力资本严重短缺。特别是基于当前高等院校培养体系固话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培养体育人才是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体系面临的挑战。国内体育营销与俱乐部管理人才匮乏,优秀的体育职业经理人非常少。人员结构不科学,体育领域在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在国内,不管是党中央还是各个地方,在体育事业中所投入的资金相对有限,这部分资金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据的比例较小,通常小于1%,大多数发达国家该项指标能超过2%。最近几年,国内体育彩票公益金不断上涨,不过投资的效益相对比较低。国务院颁布的46号文件当中明确提出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来投资体育产业,促进其快速发展。不过政府对于该领域的投资比始终比较低,即便是有限的资金也无法实现公平分配,其中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所战绩的比为6:1。国内体育、卫生、科技等领域当中,体育投入始终最低。根据各个省份体育局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与数据可知:在2013年与2014年,体育财政预决算排名榜首的为上海,达到了18个亿,紧随其后为北京的16个亿,部分省份甚至仅有几千万,直接说明国内不同地区体育财政投入的差异非常大。除此之外,体育财政收入相对单一化,通常依赖于体育彩票与税收,也有部分中央转移支付资金。
场馆为体育与产业的基本所在,同时也是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物质基础。整体而言,国内体育场馆的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特别是场馆智能化与综合化,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国内包含82种体育场地,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体育场馆总数为170万左右,占比最大的为篮球场,达到36%,随后为全民健身场所,这些都是通过体育彩票公益基金来修建的,绝大多数为户外场地,而乒乓球场地占据的比例也相对比较大。2013年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国内城市人均土地使用面积为63.05m2,体育场所为1.46m2,所占据的比例为2.3%,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日本该项指标达到19m2,美国也有16m2,这些数据都能够直观地表明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非常大。
5、结论
新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于体育产业而言帮助非常大,不过也遇到了大量的挑战与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主管部门要注重这类型产业的发展,制定更加健全的管理政策与制度,切实提升管理质量。与此同时,丰富的融资渠道加快了体育产业基础设施的发展,积极进行宣传,保证全民健康体育项目有序进行。通过这些举措,不仅仅能够改善我国国民的整体综合素质,对于体育事业的综合发展也有巨大的帮助。未来,应进一步提高体育人口的数量,在扩大体育产业内需的同时,进一步将体育实体产业出口国外,占据一定的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