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国家发展战略 建设最美竹林风景线
——四川宜宾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成效及思考

2022-12-07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3期
关键词:宜宾市风景线宜宾

王 端 余 英

(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四川宜宾 644000)

2018 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视察时指示:四川是产竹大省,有关竹子的诗词佳话也流传甚多,薛涛遍栽名竹的望江公园,苏轼取竹舍肉的典故,让四川的竹子增添了几多文化色彩,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发挥好“蜀南竹海”等优势,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1]。2020 年1 月3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6 次会议时指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当前,宜宾正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持续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致力于建设最美竹林风景线。本文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发展战略,分析了当前宜宾竹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短板,根据宜宾最美竹林风景线建设各阶段工作要求,从顶层谋划高位推动、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创新引领产业科学发展等方面,为宜宾实现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建成“中华竹都·最美竹海”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1 宜宾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自2018 年起,宜宾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宜宾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建设“中华竹都·最美竹海”“长江生态首城”的目标,大力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2],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兴旺的最美竹林风景线。至2021 年底,宜宾市竹林面积达23.73 万hm2,竹产业综合产值为308.36 亿元,分别比2017 年增加2.93 万hm2、237.16 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4.11%、333.09%,全市农民人均从竹产业获得收入1 930 元,较2017 年的1 094 元增加了836 元。

1.1 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

宜宾竹产业一二三产实现提档升级,竹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竹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华竹都·最美竹海”基本建成。

1.1.1 竹资源培育实现新增长

积极实施美丽乡村植竹造林、美丽城镇竹林景观、百里翠竹长廊、低产林改造和丰产培育“五大行动”,加强竹区基础建设,重点做好建点示范、连线成景、扩面增量、提质增效 “四篇文章”[3]。2018—2021 年宜宾市培育竹林资源9.09 万hm2,其中更新改造0.71 万hm2,丰产培育5.44 万hm2;建成翠竹长廊296.4 km;创建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4 个、现代竹产业园区5 个、竹林小镇5 个、现代竹产业基地12 个、竹林大道12 条。2021 年竹资源培育产值56.72 亿元,较2017 年增加35.42 亿元,增长率为166.29%。

1.1.2 竹产品精深加工取得新突破

持续统筹推进南溪裴石竹浆纸产业园、兴文太平竹产业工业园、长宁竹食品产业园、长江竹产品科技园、江安阳春竹纤维产业园建设。围绕竹浆纸、竹浆粕、竹型材、竹板材、竹家具、竹食品、竹饮料、竹代塑日用品等产业,“招大引强”和培育一批竹产业精深加工企业。2018—2021 年共签约项目83 个、落地65 户、竣工投产60 户,新引进“山鹰集团”“长盛新材料”等竹企业65 家。宜宾市现有竹企业389 家,较2017年增长20.06%;规模以上(年产值2 000 万元以上) 竹企业达45 家,较2017 年净增22 家,竹浆年产能30 万t,竹原纤维年产能5.5 万t,竹制品年产能1193 万件(含竹家居、竹家具、竹工艺品等),笋竹年产能42 万t,竹建材年产能5 万m3,竹炭及系列产品年产能2 万t。2021 年竹精深加工业产值150.53 亿元,较2017 年增加121.86 亿元,增长率为425.04%。

1.1.3 竹生态文化旅游建设取得新成效

高规格成立“蜀南竹海兴文石海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组建宜宾蜀南文旅投资集团,对竹海景区进行全面升级。2018—2021 年宜宾市启动建设竹海大熊猫园,升级改造世界竹文化博物馆和世界竹子博物园,全力推进“蜀南竹海”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高标准打造兴文、长宁、江安大竹海旅游环线;高质量建设龙头山竹文化生态公园、江安长江竹岛,新增竹特色旅游景区景点15 个;建设竹特色镇11 个、竹特色村101 个、竹康养基地32 个,翠屏高桥竹村、长宁永江竹村、珙县鱼竹村等已打造为西南地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竹产业乡村振兴示范精品;高起点建设竹文化博物馆1 个、竹生态博览园1 个、竹工艺大师工作室1 个、竹主题酒店2 家、竹影视文化基地2 个;创排《东方有竹》等一系列竹文艺作品;举办了以竹为主题的食品、摄影、书法、非遗、民间竹艺技能大赛。2021 年竹旅游产值101.11 亿元,较2017 年增加79.87 亿元,增长率为376.04%。

1.2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1.2.1 领导机制

2018 年宜宾市成立了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市委副书记和市纪委书记任副组长,负责谋划决策、研究制定全市竹产业发展的政策、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统筹协调处理全市竹产业发展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竹产业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竹资源保护建设、竹生态旅游发展、竹文化建设、竹精深加工、竹产品交易、竹产业投资促进、竹产业人才保障等7 个工作组,由7 名市领导挂帅。

1.2.2 政策机制

出台《加快发展竹产业的意见》《支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制定《竹产业发展规划》《竹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1年宜宾市财政每年安排1 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竹产业发展,建立首期规模10 亿元的乡村振兴基金,重点支持竹产业发展。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竹产业,联合农业担保公司、市商业银行等设立“惠林贷”,发放银企合作贷款6 000 余万元。

1.2.3 监督机制

实行“交账式”考核,采取季度调度、半年督查、年终考核等工作制度,对宜宾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严格督查督办,做到“四个一”,即一月一挂牌、一季一通报、半年一小结、年终一总结,将年度最终考核结果纳入全市综合考核并进行通报。

1.3 科技创新取得成效

宜宾市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19 年组建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宜宾学院竹学院;2021 年依托宜宾竹产业研究院,联合四川省林科院、重庆市林科院等相关单位组建成立“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截至目前,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已发表学术论文16 篇,修订地方标准1 项,申请发明专利8 项,获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奖2 项;建立科研实验林场1 333 hm2(2 万亩),配套建设了科研工作站等设施设备;特色经济竹子组织培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竹酒、竹笋饼干等研究成果已成功转化并上市销售,其中竹酒已通过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的新产品鉴定,鉴定结果为国内首创。“宜宾纸业”牵头组建四川省竹子制浆造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实用新型专利2 项;四川丰泰食品牵头组建竹资源创新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申报实用新型专利19 项;四川华盛竹业申报实用新型专利17 项。

1.4 人才集聚有序开展

依托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引进6 名国内竹产业高端人才,组建竹资源创新团队、竹文旅创新团队、竹食品创新团队等5 个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攻关团队,开展科研项目18 个。成功举办2021 年“院士四川·宜宾行”系列活动暨宜宾乡村振兴项目推介会,聘任曹福亮等23 名院士(专家) 为宜宾市首批乡村振兴特聘专家,助力宜宾乡村振兴。培育了一批竹产业实用人才、职业经理人、技术能人、工艺匠人和产业工人。

浙江农林大学自2018 年起与宜宾市开展了“校—地”深度合作,竹子团队16 名教授、博士长期为宜宾和成渝地区开展竹产业科技服务,重点助力宜宾开展竹产品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干部互派交流、竹产业科技项目协同实施、竹产业创新应用人才培训等工作,每年向宜宾市委市政府提交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报告,提出并协助建设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共建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宜宾学院竹学院,为宜宾市编制了《宜宾市竹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及各县(区) 竹产业发展规划。

1.5 社会影响逐步扩大

宜宾市全力推进竹产业对外开放合作,先后50 余次组织竹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类知名竹业展会。2018 年“宜宾竹”专场亮相世界竹藤大会;2019 年举办首届中国(宜宾) 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暨竹产品交易会,共有29 个国家近700 名嘉宾参会,138 家国内外竹企业参展,签约项目26 个,协议总投资107.83 亿元。2021年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国际竹藤组织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在宜宾成功举办,合并举办第2 届中国(宜宾)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竹产品交易会)。在由中国竹产业协会评选出的“2021 年中国竹业十大事件”中,宜宾占其中3 件。

建成竹产品交易中心以及创新竹日用品中心并实现全面运营。宜宾(国际) 竹产品交易中心搭建了竹产品线上商城和线下展示展销平台,共有139 家企业、716 个产品入驻。积极打造“中华竹都”“蜀南竹海”“宜宾竹笋”“全竹宴”等区域性公共品牌,强化“长宁长裙竹荪”“南溪麻竹”“长宁苦竹笋”“兴文方竹笋”等国家地理标识建设。“宜宾竹”现已成为继“宜宾酒”“宜宾茶”后宜宾的又一金字招牌。

2 当前制约宜宾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

宜宾市竹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制约问题,具体如下。

2.1 顶层谋划落实不够

为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宜宾市已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各项工作在市级层面落实到位,推进情况良好。但在县(区) 级及乡镇(街道) 层面,个别地区存在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欠缺,对“高质量发展竹产业,建设最美竹林风景线”的定位和定义把握不准,落地落实《宜宾市竹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不到位,未科学制定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细化发展目标等问题。

2.2 竹林培育产业效益不高

宜宾市竹林培育产业已具一定规模,但产业效益不高。一是竹区基础建设滞后,机械化采运程度低下,采运成本较高;二是高产高效竹林示范基地面积不大,竹林培育科技含量不足,规模化经营程度总体不高;三是竹子新品种和优良品种推广应用程度不够。

2.3 竹精深加工未形成产业集群

宜宾共有竹加工企业389 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 家、省级龙头企业10 家、市级龙头企业8 家,但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仅有“宜宾纸业”和“江安天竹”2 家,整体呈现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龙头数量少等特点。竹浆造纸、竹纤维加工利用和竹笋加工是宜宾竹精深加工产业的重点领域,有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和一定的加工基础,但当前资源整体利用效率较低,未形成优势加工产业集群,存在产业孤岛。

2.4 竹文旅融合度不深

竹旅游景区分布较为分散,串联各景区的竹文化旅游线质量参差不齐,全域旅游的系统性、精品路线的特色性、个性旅游的体验性不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个别景点栽植竹子及后期养护方法不科学,景观整体协调不足,成景效果欠佳。文化挖掘不深,文创开发不足,景观建设中配套的文化挖掘与利用不够深入。未形成规范化的竹文旅配套服务体系,在竹文旅产品创意设计、规模生产、对外营销等方面,企业商家各自为战,缺乏有序的集束机制和有效的行业标准,相关公共品牌推广几近空白。

2.5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现有科研平台作用发挥不够,人才队伍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较为薄弱。竹产业高层次顶尖人才匮乏,本地人才培养较为缓慢,生产、管理、营销等专精人才培训不够。竹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离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仍有一定距离,技术推广应用覆盖面仍然不高。在项目合作方面,“院士行”系列活动成果转化不够。

3 持续推动宜宾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应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竹产业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谋划、四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宜宾“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副中心”“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方针[4],“咬定青山不放松”,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地推动宜宾竹产业真正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3.1 做好顶层谋划,实施好竹产业发展规划

2021 年11 月18 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全国竹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新机遇。应坚持顶层谋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实施好《宜宾市竹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政府的产业政策效能,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统筹规划产业发展布局和发展路径,配套编制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方案。重点编制好县(区) 竹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竹产业发展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部门、县(区) 协作,横向、纵向形成合力,在“十四五”期间走出一条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宜宾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3.2 生态高效培育,建好各类竹林示范基地

发挥宜宾资源与气候优势,因地制宜、因县(区) 施策,优化竹林基地布局,收集种质资源,开展良种选育,提升培育水平,推广优良竹种及竹子新品种。以竹林示范基地为带动,实现真正的竹林生态高效培育。

3.2.1 建好竹子种质基因库

收集整理宜宾现有的竹子种质资源,重点引进优良笋用竹种以及国内外珍稀观赏竹种,在龙头山竹文化生态公园内建设宜宾乡土竹种园、苦竹类种质基因库、珍稀竹类植物园。以长宁世纪竹园为基础,建设世界上种类最齐全的竹子种质基因库,加强新品种和优良品种选育。利用好竹子种质基因库优势,在翠屏区、叙州区等中心城区建设观赏竹种示范基地,为竹产业快速发展提供种苗保障。

3.2.2 建好笋材两用林高产高效示范基地

在丛生竹种集中分布区的南溪区、叙州区、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等地,分别重点建设好1~2 个笋材两用林基地。实施丰产林改造,创新丛生竹笋材两用林生态高效经营模式,建设笋材两用林高产高效示范基地,为竹笋加工、竹浆造纸、原竹纤维等加工业发展提供原料。还可发挥本地特色竹种优势,如在江安县建设料慈竹工艺用竹示范基地,为竹工艺品创制提供优质原料。

3.2.3 建好笋用林高效培育示范基地

在长宁“蜀南竹海”、兴文僰王山建设楠竹冬笋示范基地;在屏山建设富硒四季鲜笋示范基地;在筠连建设竹木混交方竹示范基地。翠屏区菜坝水库村苦竹基地应用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苦竹笋用林早产丰产栽培技术”,2020—2022 年连续3 年较常规提前60 余天规模化出笋,产笋量在1 500 kg/667 m2以上,实现年均产值3 万元/667 m2、年均净利润1.5 万元/667 m2,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该基地已成为全市苦竹笋用林高效培育示范基地的典范,可大力推广相关经验技术。

3.2.4 建好竹林复合经营示范基地

提升竹林综合效益,持续推广竹子与珍贵用材树种混交,如“双楠(楠竹+桢楠)”混交、竹林下种食用菌、竹林下种名贵中药材等复合经营技术等,可重点在长宁双河镇伏头村打造“双楠”混交林示范基地,在江安晓阳村打造“撑绿竹+福建三代杉、鹅掌楸等速生用材树种”复合经营示范基地。

3.3 高值深度利用,培育一批精深加工企业

要充分发挥各县(区) 的竹加工产业特色优势,合理布局,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产业链条化和高值化,重点培育“宜宾纸业”“丰泰食品”“裕同科技”“祥泰环保科技”等精深竹加工示范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和品牌建设,提高宜宾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形成宜宾竹加工产业集群。

3.3.1 实现“竹—浆纸”一体化发展

目前,全国已投产的大中型竹浆生产企业18家、年产能240 万t[5]。“宜宾纸业”2021 年实现竹浆产能20 万t,约占全国竹浆总产能的8.33%,实现产值26.1 亿元。“宜宾纸业”规划二期项目建成后,竹浆年产能将扩大至124 万t,深加工将达到34 万t,可解决劳动就业3 万人,实现年产值100 亿元以上,应加快推动建设。

作为西南地区竹浆造纸优势企业之一,“宜宾纸业”与竹农构建利益共同体,采用订单方式开展竹材资源培育和初加工,参与纸浆竹林基地建设,当前已建设纸浆竹种测定林66.67 hm2(1 000亩),示范带动了约5.33 万hm2(80 万亩)的竹林培育,每年从竹农手中收购5 亿元约100万t 竹片,增加就业岗位4.2 万个。下一步,“宜宾纸业”可采用“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竹—浆纸”一体化模式,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3.3.2 实现“竹纤维—纺织”一体化发展

联合竹纺织纤维、竹原纤维生产相关企业及市内外相关科研院所,对可纺竹原纤维与竹Lyocell 纤维(溶解性纤维) 产业化制备关键技术进行协同攻关,同时支持下游纺织企业与上游竹纺织纤维、竹原纤维生产企业联合,打造完整的“竹材—开纤/浆粕—纺丝—织布—染整—制衣”的竹纤维纺织全产业链,实现“竹纤维—纺织”一体化发展。经测算,若建设30 万t 竹Lyocell 纤维专用高品质竹溶解浆生产线,年工业产值可达到27 亿元以上;在此基础之上,建设30 万t 竹Lyocell 纤维生产线,年工业产值在84 亿~90 亿元。2 项合计年产值可达110 亿元以上,实现竹材加工增值10 倍以上,创造近3 万个就业岗位,产业链增值效应显著。

竹原纤维清洁化高效生产成套技术装备项目以竹原纤维清洁化高效生产关键技术为研究重点,系统研发出竹材物理改性处理新技术,解决了传统竹纤维加工造成的环境污染难题,目前已在长宁、兴文两地建厂投产,可加大其推广力度,并与本地“凯翼”“吉利”等汽车生产企业合作,应用于汽车内饰材料生产,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3.3.3 实现“竹食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一体化发展

积极开拓市场,开发笋竹休闲食品、笋竹罐头食品、笋竹预制食品、航空竹食品、笋竹调味品等。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提高清水笋、即食笋等笋食品的加工工艺和质量[6],实现产品特色化。组建竹食品(饮品) 研究开发中心,研发从竹子中提取竹膳食纤维、竹叶黄酮、竹茹等高附加值产品技术并投入生产,实现“竹食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一体化发展。提升产品品质,在现有的“兴文方竹”“长裙竹荪”等国家地理标识品牌的基础上,打造竹食品(饮品) 区域公共品牌,主攻“尚竹宫”竹酒等本土特色产品,支持其扩大产能,进一步拓展市场。

健全配套的竹笋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推广竹食品(饮品) 安全加工技术,完善竹食品(饮品) 产品质量评价制度和追溯制度;建立竹食品(饮品) 产业市场准入目录、市场负面清单及信用激励和约束机制[7],保障竹食品(饮品) 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产品品质。

3.3.4 实现“竹代塑”生产和交易一体化发展

当前全球塑料污染问题严重,“以竹代塑”产业是基于竹子生长迅速、可降解、可持续、可循环的特性,应运而生的新兴绿色产业,是竹产业中的“朝阳产业”。“以竹代塑”产业是宜宾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好产业之一,应抢抓机遇,运用好兴文建设“创新竹日用品交易中心”、打造“创新竹日用品之都”的成功经验,依托“裕同科技”“宜宾祥泰”等企业,广泛推动竹代塑日用品产业发展,实现“竹代塑”生产和交易一体化发展。

3.4 先进文化引领,打造产业兴旺的最美竹林风景线

宜宾竹产业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竹林风景线打造,应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产业兴旺的最美竹林风景线。要发挥好先进文化引领作用,创新应用中国竹文化,持续深度挖掘宜宾特色竹文化,推动竹文旅深度融合,打造高品质的最美竹林风景线,发展配套竹文创产业,加强竹林风景线中“点”“线”联系,串联宜宾竹文化生态旅游环线。

3.4.1 打造最美竹林风景“三线”

结合城乡绿化美化或绿道建设,按照竹、灌、草、花立体搭配,做到“四时有花、常年多彩”,打造物种多样、生态稳定、色彩多姿的五粮液机场—城区竹林风景线、高铁西站—城区竹林风景线。在打造竹林风景线时,应准确把握“因地制宜”的内涵,坚持以适宜的乡土丛生竹种为主,适当配置观赏用散生竹种。宜宾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竹产业发展应充分结合长江大保护战略,着力竹产业生态高效培育、绿色精深加工、竹文化旅游,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产业兴旺、风景优美、生态宜居、文化繁荣的长江最美竹林风景线。

3.4.2 打造重要景观节点竹林风景线

打造“蜀南竹海”、龙头山竹文化生态公园、江安长江竹岛、翠屏高桥竹村、长宁永江村、珙县鱼竹村等重要点位的竹林风景线。发挥竹景观节点的竹文化、竹生态、竹科普属性,加大文化内涵建设,深度挖掘中国竹文化,以中华发展史为主线,融入本地特色竹文化,充分讲好宜宾竹文化故事,做足“中国最美竹海”文章,打造世界知名的竹文化生态公园。在翠屏山赵一曼纪念馆、江安青峰山庄等地运用七彩红竹、红壳雷竹、红秆寒竹、红哺鸡竹等造景,以竹为媒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播红色文化。

打造宜宾竹林风景“点”“线”,串联竹景观节点,形成突出宜宾竹林风景线的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的宜宾竹文旅融合“面”,规划好宜宾竹文化生态旅游环线,建成名副其实的“最美竹林风景线”。

3.4.3 创新开发特色竹文创旅游产品

把宜宾特色竹文化应用到竹文旅产品开发工作中,发挥宜宾本地竹工艺大师作用,鼓励并引导竹工艺大师深化自身作品与竹文化及历史、民俗、红色文化的融合,同时引进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竹工艺大师,在宜宾建大师工作室,共同培养本地年轻竹工艺师,壮大宜宾竹工艺人才力量和竹文旅产品研发力量。

重视竹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应用竹子高新技术,提升宜宾竹文创产品科技含量。创新开发竹制笛箫等高端特色旅游商品,可依托“蜀南竹海”等竹林景区,举办宜宾竹乐器演奏音乐会,打造宜宾竹林音乐演艺品牌。通过网上平台开展网上直销、售后服务等业务。积极利用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等,拓展宜宾竹文创产品营销渠道。制定规范的竹文旅产品相关行业标准,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推广等方式,共建高效的竹文旅配套服务体系。

3.4.4 打造产业兴旺的最美竹林风景线

要打造产业兴旺的最美竹林风景线,应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竹文旅、竹林培育、竹精深加工,构建全产业链旅游目的地,建设竹旅游产业集群,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最美竹林风景线。应坚持文化引领,加强竹林景观改造力度,加大文化内涵建设,打造文化内涵丰富的最美竹林风景线。应坚持生态优先,从根本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前提下做大、做强、做优竹文旅产业,实现竹产业可持续发展,打造生态自然和谐的最美竹林风景线。

3.5 创新机制先行,推进竹产业科学发展

宜宾竹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应紧密围绕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引领,在把竹产业打造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富民产业的基础上,向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靠拢。

3.5.1 创新发展机制,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持续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化科技创新工作,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发展战略的机遇,坚持不懈抓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高效运行,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快推动全国竹产业知名专家队伍和具有创新能力企业家队伍向宜宾聚集,抢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竹业科技、人才和产业高地。

积极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深度合作,围绕竹浆造纸、竹纤维纺织、竹笋加工等成渝地区竹产业特色优势产业,联合申报一批重点攻关项目,设立一批竹产业“揭榜挂帅”科研项目,实现一系列与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科技成果,并尽快转化落地。依托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建立的四川省竹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力争把该中心打造为宜宾第1 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引领区域竹产业发展,为宜宾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副中心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贡献应有力量。

3.5.2 建好宜宾学院竹学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持续支持宜宾学院竹学院建设,履行好“校—地”共建竹学院合作协议,培养竹产业创新与创业人才。以宜宾学院竹学院、茶学院为基础,创建竹、酒、茶、旅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学院。支持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竹产业相关专业,为竹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通过引进专家指导、开展竹产业培训等方式,多渠道建设一支宜宾本地的竹产业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3.5.3 树立科学决策理念,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树立科学决策理念,对于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应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做到先评估、后决策,明确责任主体,科学推动;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奖惩作用,科学完善考核办法,量质并重开展考核竹产业工作,激励各县(区) 与部门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巩固2021 年“院士四川·宜宾行”系列活动成果,强化与来宜院士、专家的后续对接,深化同来宜院士、专家的项目合作,提升宜宾竹产业项目的科学技术内在含量,推动院士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

致谢:本文是在浙江农林大学原党委副书记、竹类研究所所长、宜宾市政府竹产业顾问、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院长方伟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撰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宜宾市林业和竹业局、宜宾市竹产业办公室等部门的鼎力支持和全力帮助。在此,向方伟教授及宜宾市相关部门的领导、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猜你喜欢

宜宾市风景线宜宾
四川省粮桑复合种植现场培训会在宜宾市召开
宜宾市三江新区
宜宾市推动蚕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实践
宜宾“五良融合”的蚕桑基地发展策略
“脚下的风景线”——柱础
重现水清岸绿的古都风景线
宜宾高州季秋印象二首
宜宾(外四首)
靓丽风景线——关工委科技指导组
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