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晓军治疗痞满经验浅析*

2022-12-07宁晓军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灵龟八法痞满

林 佳 宁晓军 王 蓉

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 广东 东莞 523710

宁晓军主任中医师系东莞市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宁师致力于中医针灸临床及带教工作三十余寒暑,擅长针灸及中药结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症及内科杂病,对痞满病更有丰富的治疗心得,采用灵龟八法、节气灸、放血疗法、手法结合中药汤剂综合模式,形成了一套确有疗效的治疗方案。笔者侍诊宁师多年,现将宁师对该病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 对痞满的认识

痞满是典型的中医病名,是以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痞满首见《伤寒论》,《伤寒论》载:“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本病以症状论,与西医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症、胃肠功能紊乱等病相关联。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厥气上行……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否满。”《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胀满,或脏寒生满病。”宁师认为本病病位在脾胃,病因病机为身体不勤锻炼,兼忧思恼怒、所欲未遂、饮食不节、过用寒冷之品,久则成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脾胃虚弱,阴阳失调。又因邪正交争日久,病程较长,患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

2 气血通治,阴阳同调

宁师治疗痞满采用灵龟八法、节气灸、放血疗法、手法结合中药汤剂综合模式,诸法相合,均得其所。

2.1 针刺——灵龟八法开穴,以时调气:宁师针刺主穴一般选择患者就诊时间灵龟八法开穴法所开的穴位,宁师习惯选取两个穴位为一组同为主穴,如足临泣与外关,公孙同内关,列缺和照海,后溪与申脉。如患者就诊时为足临泣开穴,则先刺足临泣后再针外关,如就诊时为内关开穴,则先针内关,再取公孙。一般宁师喜双侧四穴同时取穴,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20min,再根据患者伴随症状辨证针刺。此后宁师习惯选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足三里及太冲。

宁师指出灵龟八法是以穴位特性来平衡时刻的缺陷,开穴的八大穴位均为八脉交会穴。而当患者气血趋于平衡之后,再选取腹针补益正气,斡旋中焦,配合足三里及太冲补益脾胃之气,梳理全身气机。

2.2 节气灸——壮阳固本、阴阳同补:宁师一般会让患者于每年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以及四个节气前后1日集中给予任督两脉火龙灸治疗,以患者觉局部温热而又不会烫伤为度,每次艾灸九壮。

宁师言,中医多部经典书籍如《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均指出机体的脏腑、气血会随节气变化,出现周期性盛衰。“节气灸”在特定的时令节气应用艾灸治疗,除了具备温经通络的效应外,还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因时制宜”的理念。而火龙灸疗法则用经络理论为指导,以辛热中药为媒介,以艾灸为手段,通过经络传导,从而达到气至病所的目的。节气灸以火龙灸为桥梁,直接作用于任督两脉,达到壮阳固本、阴阳同补的作用。

2.3 刺络放血——菀陈则除之:宁师言,痞满患者一般病程较长,久病者必有瘀滞,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痞满“久则血伤入络。”宁师据《内经》所载之“菀陈则除之”原则,临床上常取膈俞、拇指第二节掌面端、足阳明经、足太阴经下肢循行有瘀络处及耳穴脾、胃、三焦点等刺络放血以调整阴阳、疏通经络。

宁师认为,膈俞为血会,而拇指第二节掌面端在全息系统中对应腹部,足阳明经及足太阴经为本病所病经络,内有病必形于外,耳穴脾、胃、三焦点则为上述脏腑组织在耳部的反应区。上述部位放血后,除能促瘀血排出外,还能改善血液循环,从而梳理经络气机。

2.4 中药汤剂——调和气机:宁师治疗本病多用柴胡桂枝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其方药组成:柴胡、黄芩、生晒参、白芍、桂枝、生姜、大枣、茯苓、炙甘草各15g,法半夏20g,白术30g,生大黄(焗)、三七粉(冲服)各6g。上药加入清水1500ml浸泡1h,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1h,取汁450ml焗生大黄,15min后冲服三七粉。

宁师认为治疗本病首当调理中焦气机,次则补益脾胃之气、活血消痞。处方中的两大汤剂,柴胡桂枝汤在《伤寒论》载“伤寒六七日……微呕、心下支结……柴胡桂枝汤主之”,本方主治太阳少阳合病,能调理中焦气机。近代研究表明柴胡桂枝汤能抗消化道溃疡,减低胃酸对黏膜的损害[1-3]。而四君子汤功在补益脾胃之气,加入善于活血行气的三七粉,补气而不滞,此认识与浙江省名中医陈永灿认为气血怫郁在该病的发生及病情演变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临床辨证过程中的病机关键在于气血郁滞、通行不畅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4]。而生大黄降逆行气之余,兼有通腑泄浊之功。

2.5 经筋——毫刃针松筋通络:宁师日常诊查本病患者,除了望闻问切中医四诊外,还会加上胸胁背部查体。所以宁师临床在针刺及艾灸之外,也会选择毫刃针松解病变的经筋,疏通局部粘连。宁师一般会在膻中穴、剑突下、双侧肋弓周围及胸椎中下段寻找痛性结节,然后用毫刃针松解。

十二经筋行于体表,以之为媒介,十二经脉之气方能濡养筋肉关节。经筋刺法源于《内经》,《灵枢·经筋十三》载“以知为数,以痛为输”,指出了病变处即为施针部位。宁师在临床上发现,痞满患者在膻中穴、剑突下、双侧肋弓周围以及胸椎中下段周围常能扪及痛性结节,松解局部病变的经筋后,可改善局部新陈代谢,促进微循环及炎症的吸收。

2.6 复位手法——骨正筋柔,气血自行:宁师临床上验证,本病一般以胸椎中下段小关节错位者居多,故宁师在针灸之后还会加上胸椎复位手法。复位手法一般喜用俯卧冲压复位法,手法结束后术者用双手拇指用力点按患者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7~9次。复位手法可每日治疗1次。

3 病案举隅

患者冯某,男,57岁。因“上腹部胀满3年余”于2018年4月20日来诊。多次电子胃镜均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息肉。诊见:神清,精神疲乏,上腹部及胸胁部胀满不适,呈阵发性发作,饭后为甚,心情欠佳时症状明显,口干口苦,喜热饮,胃纳差,浅食即饱,夜寐差,小便通畅,大便干结,数日一解。查体:剑突下压痛明显,无反跳痛,余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舌质淡黯、舌体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弦细。诊断:痞满,脾胃虚弱,气机失调。治法:健脾和胃,行气消痞。

治疗方案如下:①针灸处方:患者每日就诊时间灵龟八法开穴,针刺得气后留针20min后去针,改针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天枢、足三里及太冲,得气后留针45min,连续针刺7天。②今年夏至、秋分、冬至日当日及前后1日、明年春分日及前后1日行任督两脉火龙灸。③中药汤剂:柴胡、黄芩、生晒参、白芍、桂枝、生姜、炙甘草、大枣、茯苓各15g,法半夏20g,白术30g,生大黄(焗)、三七粉(冲服)各6g。连服7剂。④毫刃针松解患者膻中穴、剑突下、双侧肋弓周围以及胸椎中下段痛性结节,隔日治疗1次,连治3次。⑤整复胸椎小关节错位。经治7日后,患者症状消失。停针灸,中药汤剂继续服用7剂后停药。嘱患者坚持完成剩余节气灸疗程。随访2年,情况良好。

按:宁师治疗本病,以针刺及艾灸为主,配合中药汤剂及手法复位,疗法严谨周密,有理有据。宁师指出,医者临证时,应如临深渊,手如握虎,慎之慎之。

猜你喜欢

灵龟八法痞满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治疗痞满用药规律分析
温针灸治疗痞满的临床观察
灵龟八法临床运用的现状与展望*
灵龟八法临床与实验研究概况
离心率求解策略八法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灵龟望月
八法解决物理选择题,高考分数十拿九稳
灵龟献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