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污资源化利用对畜牧业发展的意义及对策
2022-12-07姚松林
姚松林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安徽 安庆 246500)
0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畜牧养殖业是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规模化畜禽养殖产业发展迅猛。畜牧业规模化建设在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粪污在影响周边生态环境的同时,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也有一定影响。加强粪污资源化利用,对推动畜牧养殖方式的升级转型,调整畜牧养殖结构,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1 粪污资源化利用对畜牧业发展的意义
当前畜牧养殖业粪污污染逐渐严重,高效处置粪污成为当地环保部门的重要工作。需引入先进技术,实现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处理,有效协调污染物与生态环保之间的关系,投入更多的建设资金,加快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除此之外,通过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还可以将其转化为农业肥料,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2 宿松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
目前宿松县畜禽养殖数量不断增加,2021年全县生猪存栏16.92万头,全年生猪出栏33.88万头,增长20.9%;活家禽存栏 419.9万只,出栏1 929.6万只,增长8.8%,这也导致畜禽粪污年生产量逐渐增加,畜禽粪污成为环境治理的重点与难点。近年来,宿松县全面落实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举措,以能源化、肥料化为发展方向,在全县范围内有序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遵循“科学可行、统筹兼顾”原则,科学制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明确了禁养区、可养区及限养区范围,关闭了禁养区内及其它无法实现粪污资源化处理的养殖场,调整畜牧业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
3 粪污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养殖场依然存在污染问题,无法保证治理效果。宿松县畜牧业依然以中小养殖场为主,分散范围较广,部分未备案养殖场粪污处理设备设施不齐全或不能保持正常运转,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二是粪污处理工作没有制定可行的管理机制,即便部分养殖场安装了粪污处理设备,但实效性较差,注重形式,没有建立完善可行的粪便处理机制。三是没有引进先进的资源利用方式,部分养殖人员在处理粪污时,仅是简单发酵处理,很容易二次污染周边环境与土壤。四是沼气、沼液、沼渣得不到合理利用,由于养殖人员技术水平较低,无法充分回收利用沼气与沼液,造成沼气污染空气。部分养殖场未配套相应规模的种植基地,沼气、沼渣得不到合理利用[1]。
4 畜牧业发展中粪污资源化利用措施
4.1 健全粪污排放处理机制
一是要理清权责关系,明确责任主体。根据《畜牧法》、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畜牧业生产经营者应采用合理的废弃物处理技术与科学的饲养方式,以有效降低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排放量,避免向环境中排放,保证环保义务的履行。同时,相关主管部门还应承担粪污处理与环境保护责任,严格接受监督与检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进行监督管理,农牧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服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履行好属地管理职责。要与畜禽规模养殖场签订污染防责任书,并严格控制养殖场的准入门槛,明确粪污排放职责与权利范围,由根本上严治随意排放畜禽粪污的行为。二是要完善粪污处理管理机制,统一制定规范、标准的畜禽粪污处理制度,建立粪污处理台账,养殖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部门定期检查,规范养殖户的执行流程。三是要科学编制畜牧业发展规划,综合本地畜牧业发展现状、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明确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编制绿色畜牧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辖区养殖场。同时,还应不断调整畜禽品种,明确不同养殖领域中畜禽品种的规模与养殖总量,严格落实粪污治理的相关要求,规范禁养区、限养区管理。
4.2 加快标准化养殖场建设
在建设规模化养殖场时应制定全面可行的评价机制,涵盖粪便收集、储存、技术设备运用等各方面,严格记录畜禽粪便排放量,编写清单,工作人员根据清单规定数据严格接受监督与检查,以有效发展绿色无污染的畜禽模式。同时,还与沼气公司达成合作,出售粪便,沼气公司可以在处理中获得利润,实现绿色良性循环。除此之外,还应在畜禽养殖舍外搭建生物发酵床,广泛推广异位发酵床,沿着管道将收集的粪便导入储粪池中,均匀混合,并泵入生物发酵床,将发酵床专用细菌、木屑、秸秆及垫草等均匀混入其中,发酵一段时间后降解粪便,减少污染。异位发酵床引入搅拌器、翻耙机以及抽粪泵等自动化设备,维护成本较低,不但可以减少细菌滋生,还可以反复利用发酵降解的粪污,生产废料。为异位发酵床搭建透光的屋顶,为发酵过程提供充足的阳光,避免受到雨水的污染[2]。
4.3 实现清洁生产
水冲粪虽能保证及时清理,但水资源消耗量大,不及时处理利用还会造成更多更严重的污染。而干清粪可以减少耗水量,并为还田利用工作提供更多农业肥料,提高粪污资源利用率。还应根据畜禽种类,设计合理的饮水方式,选择防渗漏的饮水设备,实现清洁、节约饮水,从源头上控制污水产生量,真正实现源头控制,末端利用。
4.4 发展种养结合生态模式
一是建设猪-沼-菜的农业循环模式,在遵循节水、干湿分离及雨污分流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猪-沼-菜、猪-沼-果的生态模式,实现干湿分离,污水管收集污水排放至厌氧发酵池与沼气池,发酵后沼液直接灌输至蔬菜、瓜果等种植地,成为农家肥料。二是采用六级沉淀池处理方法,养殖场实施干湿分离,集中打包发酵干粪,将其作为农家肥料直接使用至种植业。
4.5 加强与有机肥厂合作
一是有机肥厂与养殖场加强合作力度,为养殖场提供发酵床与粪污处理设备,进行发酵技术指导,发酵后,有机化肥厂运回处理后的垫料,二次处理,制作为有机肥料。二是引入粪便固液分离技术,将固态粪便利用专门的机械设备收集,集中堆积至发酵池发酵,生产制作成特效商品肥料,此种有机肥料生产成本较低,且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实现增产增收和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3]。
4.6 加大监管力度
一是加强对养殖主体的监管,定期抽查粪污排放情况,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严厉处罚粪污直排、设施设备不配套、随意丢地等行为,并限期整改。二是强化跟踪督导服务,农业部门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开展技术指导跟踪服务,扩大备案管理覆盖面,指派专人与养殖场开展一对一对接帮扶,增强养殖户对粪污资源化处理利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创造绿色零污染的生态养殖环境。
5 结束语
科学开发与利用粪污资源,可以将其转变为生物能源,增加社会资源总量。对此,应在制度、技术、管理模式及监督措施等方面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着力解决畜禽粪污污染环境问题,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越的环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