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疫病防控措施
2022-12-07王业华
王业华
(莱阳市姜疃畜牧兽医站,山东 莱阳 265222)
0 引言
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整体上为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已经从以往的散养模式,转变为综合化大规模养殖模式。但是生猪养殖中所发生的猪疾病并没有减少,反而逐渐呈现出增多的情况。为了保障我国未来生猪养殖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很多相关部门逐步出台了相应的生猪疫病防控措施,做好生猪养殖人员的全面培养,虽然应用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相应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养殖户,一旦发生猪疫病,必将严重影响养殖的效果,而且还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对猪疫病的防控和治疗重要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合较为常见的猪疫病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和关键技术,希望以此实现我国猪疫病的有效防控和管理,更好地发挥出疫病管控和消杀的重要作用。
1 猪疫病防控及治疗重要性
疫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特定病因的影响导致生物自身出现自稳调节紊乱所导致的疾病,疫病的一般表现主要是生命体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对于猪来说,疫病并不等同于一般的病症,也是流行性的急性传染病。猪疫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等外界影响因素所导致。因此在猪疫病发生后,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技术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治疗,防止疫病的传播。一旦发生猪疫病,必然导致养殖户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过程中,必须要针对猪疫病的发生,进行全面的控制,实现养猪场的安全和稳定,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 常见猪疫病及发生规律
2.1 猪瘟
猪瘟是较为典型的传染性疾病,一旦传染发病,会导致生猪出现急性高热,而且会出现小血管病变和出血。猪瘟对于猪本身的伤害比较大,整体的致死率很高。猪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一旦猪患有急性猪瘟,自身的体温升高较为明显,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体温就可能升至42 ℃,猪本身还会出现脓性结膜炎和便秘腹泻等,甚至出现便血带脓的现象,在皮肤上也会出现发钳的现象,如果发病猪为妊娠期母猪,还会出现流产的现象。整个发病的过程中,猪本身的活动受到限制,活动不灵活,而且会出现后退抽搐的现象,在猪瘟流行的地区,还十分容易出现亚急性猪瘟的发生。猪瘟对猪的伤害十分严重,会导致大量成猪的死亡,导致饲养者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猪肺疫
猪肺炎是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是由多种杀伤性巴士杆菌所引起,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猪肺疫容易出现败血症,患病猪在发病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病症,败血症的发病率比较高。对于慢性猪肺疫,一般具有一定时间的潜伏期,但是一旦发病,患病猪的体温升高比较快,呼吸同时加快,而且会出现厌食的反应,如果没有进行及时就医医治,会在几周后病死。
2.3 常见猪疫病发生规律
猪疫病的发生,最为突出的规律就是季节性、周期性和交叉性。由于我国不同季节存在明显的温度差异,而且不同季节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也会出现变化,因此,猪疫病的发生整体上呈现出季节性的变化。一般在夏秋季节,猪丹毒和猪肺疫的发生较多,冬季发生口蹄疫、猪瘟病的比较多。部门疫病的发生呈现出较强的周期性,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一些疫病会每隔一段时间发生一次,在疫病流行后,被感染的猪死亡淘汰,但是一部分猪会获得相应的免疫力,进而使得疫病停止。但是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幸存猪抗体的逐渐消失,而此时疫病在此发生,会出现二次流行。我国的生猪养殖场的养殖数量一般比较多,因此在进行养猪场生猪体质分析的时候发现,一些生猪自身含有较为细小的病毒和猪瘟病原体,在后续的养殖中,如果没有做好全面的疾病预防,极有可能出现不同疫病的交叉传染,出现多种疫病的同时存在,影响生猪的养殖。
3 猪疫病防控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生猪养殖环境
通过对我国生猪养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在以往所采用的生猪养殖方式并不合适,而且养殖的环境选择和选址存在不合理性。为了更好的提升生猪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水平,需要逐步建立良好的养殖环境。在进行生猪养殖场地址选择的时候,需要选择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地区,减少生猪养殖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还需要将周边水潭和水源情况考虑在内,确保周边没有化工单位,确保不会受到化工废弃物的影响,减少生猪养殖所产生的污染。与此同时,养殖生猪必须要获得相应的卫生许可证,注重卫生清洁的同时,做好养殖场内部的细菌消毒,减少疫病的发生概率。养殖场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合理的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猪舍的清洁,实现排泄物的及时打扫和清理,防止排泄物长期堆积产生细菌[1]。
3.2 加强养殖场消毒卫生工作
养殖场自身的消毒工作开展情况,是十分重要的措施,关系到疫病的防控。但是从我国很多生猪养殖单位具体消毒卫生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养殖人员对此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日常开展消毒工作的时候,工作并不认真,进而导致疫病的发生。需要全面重视消毒防控工作的开展,进行全面的落实,确保消毒无死角,结合实际消毒要求,制定消毒工作管理制度,每天都要按照规范要求,实现专人消毒管理,提升消毒药品制定标准,确保药品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3.3 重视免疫接种工作
对于生猪所发生的疫病,疫苗接种工作是目前猪疫病防控最有效的方法,养殖人员根据地方疫病防控要求,逐步开展生猪疫苗接种,逐步建立完善的免疫管理制度。生猪接种所选择的疫苗,必须要以提升生猪免疫力为根本,所选择接种的疫苗需要针对性的应对流行的毒株,整个接种的过程需要进行严格的规范,确保做好消毒管理。
3.4 增强管理能力
对于每个参与管理的技术人员,都要做好全面的管理培训。通过逐步实现饲养管理中关键技术的培训,提高饲养管理人员的饲养专业技术,学习全面生猪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控技术,保障饲养生猪的健康。还要实现与防疫部门的沟通交流,普及先进的养殖理念,实现科学养殖。对于繁殖期的母猪,以科学精饲料饲养,满足营养需求,确保仔猪在出生后,能够母乳喂养,提高仔猪免疫力。对于日常配种工作的开展,需要提前进行全面调查,对于存在生殖系统疾病的生猪,要做好配种管理。
4 猪疫病治疗
4.1 猪疫病的治疗
如果在养殖的过程中发现了猪疫病的发生,需要及时进行隔离和诊治,如果一旦确定为感染疫病,必须要在第一时间上报相关部门,由专业人士对猪疫病感染情况进行评估,根据疫病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应对防控措施和管理对策,实现猪疫病的及时防控。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杀工作,对患病猪舍进行全面细致的消毒杀菌,防止猪疫病的蔓延。通过采用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实现疫病的及时防控。但是从我国养殖户的反映情况来看,很多养殖户在发生猪疫病后,并没有及时上报,往往不知所措,进而导致第一时间没有进行疫病的控制,导致疫病的后续传播。所以养殖户需要在发现猪疫病的第一时间进行及时上报,由卫生部门进行猪疫病防控的专业管控[2]。
4.2 对猪疫病进行监控
由于猪疫病的发生情况较为复杂,一般都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导致,因此在猪疫病发生后,对疫病问题根源的寻找比较困难,无法实现有效的控制。所以养殖场需要全面实施猪疫病的防控,在日常工作中,做好生猪的检测,对于生猪的饮食进行合理的调控,及时补充维生素做好疫苗接种,提升猪自身的额免疫力。对于生猪的排泄物,需要进行的检测,掌握生猪的健康情况。如果发现生猪出现食欲下降和体温异常等反常情况,需要进行及时的隔离,请专业的兽医给生猪看病的同时,进行及时的隔离和治疗,防止出现大范围的猪疫病。
4.3 消毒的重要性及作用
对于猪疫病的发生和防控,做好全面的消毒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消毒工作的开展,可以实现疾病发生的有效控制,对病原菌进行较为彻底的消灭,实现病原体传播的有效阻断,实现猪疫病发生的有效控制。另外还能实现传播途径的管理,防止疫病传播到其他猪。在发生猪疫病后,合理的开展消杀工作,可以实现生猪携带病原体的消除,还能够阻断疾病的传播。但是整个消毒工作的开展中,并不会对生猪本身的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而且应用的效果较为良好,对于整个消杀的过程,技术的要求并不高,只需要进行较为简单的培训,就可以实现操作人员的消杀达标。因此消毒工作的开展,是确保生猪安全防疫的重要措施,也是十分有用的疫病控制手段。
4.4 抗病毒药物的影响和选用
在传统的猪疫病的发生中,病毒性疾病的发生率比较高,而且严重影响生猪的健康养殖。因此在病毒性疫病发生后,一般所采用的主要抗病毒类药物主要是利巴韦林、病毒灵,但是这些药物如果长期喂食给生猪,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主要的不良反应有病毒的变异,进而出现较强的抗药性,进而导致猪自身的病情更加复杂,无法达到以往的治疗预期效果,进而出现疫病无法药物控制的严重境地。另外抗病毒类药物还会影响生猪的器官,甚至破坏免疫系统,使得生猪自身的免疫力降低的同时,出现其他炎症或疾病。再加上人们目前对于食品安全十分重视,因此猪肉本身的安全质量,关系到生猪行业的发展和养猪户的经济利益[3]。
在对生猪疫病选用抗病毒类药物的时候,需要首选中成药制剂,一般来说主要是黄芪、板蓝根、金银花和大青叶,中成药的自身副作用比较小,而且长期的使用不会导致生猪产生抗药性,应用效果较为理想。生物工程药物是目前较为新型的药物,而且应用的效果较为良好,可以合理的选用免疫球蛋白、抗病毒因子制剂和植物血凝素制剂,不但能够实现生猪疫病的有效控制,还具有较为良好的预防和降低发病率的作用,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应用。
5 结束语
为了实现猪疫病的全面防控,需要逐步构建科学的防控体系,从体系的完善与应用入手,逐步建立良好完善的生猪养殖环境。在日常进行生猪养殖过程中,需要全面加强养殖场的内部卫生,做好消毒和清理工作,在确保生猪合理饲喂管理的同时,注重免疫接种工作的开展,从多个方面入手,逐步提升猪疫病的防控水平。对于生猪疫病的发生,最为关键的就是做好治理,尤其是在疫病发生的初期,必须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提升猪疫病的管理针对性,对于发生疫病的生猪,进行及时的隔离和治疗,保障猪疫病的监控水平。在日常的时候,还需要做好综合性的保健预防,提升对发病猪的治疗针对性,减少疫病传播,从多个方面实现猪疫病的全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