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蹄病病因与综合防治措施

2022-12-07索朗卓玛

畜牧兽医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蹄病牛蹄蹄部

索朗卓玛

(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农业农村局,西藏 拉萨 850000)

0 引言

奶牛蹄病的发病率与其余的奶牛疾病相比是比较高的,前期的症状不是很明显,但有明显的产奶量下降,若是得不到进一步的治疗,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导致奶牛死亡。因此,在奶牛养殖业中,对于奶牛蹄病的防治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造成奶牛蹄病的原因有许多种,其发病状况也很复杂,不同的养殖环境和不同的营养供给都会对奶牛疾病产生影响,因此,若是想要对奶牛蹄病进行治疗和预防,需要提前找到病因,然后综合分析应后对症治疗。

1 发病原因

奶牛蹄病一直是制约我国奶牛发展行业的一个重要疾病,在奶牛中得病率极高,而且导致奶牛蹄病的发病原因有许多种,其环境因素和营养条件对于奶牛的发病,有着重要的影响,若是养殖区的环境卫生过于差,就会很容易造成奶牛的蹄部出现问题,或者是在奶牛生长周期里,不规则的喂养和不合理的营养摄入,也会造成奶牛蹄病的产生。因此必须对其综合分析找出其病因,然后对症治疗,用最为科学的、合理的饲养方式去喂养奶牛,以达到奶牛蹄病的防治和治疗

1.1 环境因素

环境卫生条件、湿度、地面硬度、奶牛活动空间大小等因素对其发病有一定的作用。在潮湿的季节,粪便淤积发酵,卫生状况不佳,牛久站在污物中,会导致蹄部的角质变软。免疫力下降会导致患蹄疾病;冬季,棚室阴暗潮湿,通风不良,氨气积聚,氨气将牛皮细胞降解成坏死的角质,蹄底化为粉蹄;由于场地较硬,牛长时间站立,其蹄的角质极易被磨破而造成蹄部受伤;若是奶牛在牛舍里活动空间过于狭小,运动量不够,会对蹄部的磨耗产生不利的作用,从而导致牛蹄的畸形。奶牛不像人那样注重个人的清洁,它们会把自己的排泄物随便拉到牛棚各处,非常容易令牛蹄践踏在排泄物里,造成牛蹄爪之间的粪垢。之后在发酵的过程中,大量的细菌会侵蚀牛的脚趾,从而引发乳牛的脚趾间感染,造成牛的跛足。

牛粪能否被及时地清除,并且清除的多少,都会影响牛患上蹄病的危险。可以在奶牛集中挤奶时仔细观察一下每个奶牛的牛蹄,这样可以清楚的了解牛蹄的健康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环境卫生工作,这对蹄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奶牛都是站立着,躺下的时间占比很少,虽然这会让奶牛每天的运动量充足,但这也导致奶牛在地面上站立的时间愈久,患蹄部疾病的几率愈高。

在奶牛饲养过程中,奶牛牛床垫料的制作是减少蹄病发生非常重要的因素,牛床垫料的规格最好是在地板上先垫20 cm的细沙后再垫10 cm干湿分离过的干粪,这种牛床铺垫不仅能大大的增加牛的环境舒适度,同时还能保证牛在站立时蹄部底下的垫料是松软的,干燥的。同时牛舍的设置是影响牛仰卧的重要因素,若牛舍的结构不好,使大尺寸的牛无法仰面躺下,则可能导致牛蹄疾病的发生。若放置密度过大,使牛行动不便,亦无充足的睡眠。另外,许多地方牛棚和挤奶场地之间的距离比较远,奶牛每天都要步行到挤奶大厅里去,这样会导致牛蹄和地板的磨蹭,导致奶牛患上蹄疫的几率更大。其次,由于地表环境不佳,牛患有创伤性蹄疫的危险也会随之增大,在雨季要格外注意按时清理牛舍场地,让地面保持松软干爽,不能有积水等现象。高温天气下,牛饮水增多,站在水槽边或风扇下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发生蹄疫。因此,要做好夏季的防暑工作,在牛棚内设置遮阳棚,增加通风量,保证牛居住在舒适的地方,降低患蹄疫的几率[1]。

1.2 营养成分

日粮组成不平衡、营养不全、营养不均衡、缺少钙、磷等营养成分不足、比例不适当、喂养不卫生或腐烂的饲料等,均会使牛蹄营养消耗下降。蹄类细胞的生长和新陈代谢会受到一定的干扰,从而引起蹄部的正常生理代谢失调,从而引起蹄部的病变。饲料中要有充足的纤维,定期给奶牛提供科学合理喂养奶牛所需要的标准配比的饲料配方,以满足其身体的生长需求。尽管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蹄病的作用不大,但要确保足够的营养物质。

结果表明,奶牛的足底区,其肥垫层愈厚,患病率愈高。不同的pH水平对不同的牛瘤胃中的pH也有一定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奶牛的肿瘤内pH值为6.8的情况下,这种奶牛所产出的牛奶中含有更多的牛奶。而且,随着肿瘤细胞pH值的降低,牛乳中的乳脂也会随之减少,当肿瘤细胞pH达到5.8时,乳脂的含量就会大大减少。奶牛的产奶率会对肿瘤的pH值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牛的饲料和饲料中的养分含量不稳定时,其肿瘤的pH也会随之变化。在牛蹄中,如果pH低于5.5,则会损伤其蹄部的柔软组织,从而导致其蹄病[2]。为了防止牛蹄疾病,应保持牛胃酸碱度在5.5以上。

若使用机械分配饲料,饲料用量会更精确,能有效降低精饲料积累,防止乳汁的恶性胃酸中毒。有时候当母牛挤出牛奶后,它就会被放进没有食物的地方躺着休息,如此在下一次进食之前,母牛会因为饥饿而吃进更多的食物,从而获得更多的糖分和淀粉,导致牛的瘤胃pH降低。建议在每一头母牛挤出牛奶返回牛棚后,都要用到新鲜的饲料,把喂养的时间安排在早上4:00—10:00。早上喂的食物越多,牛的瘤胃pH就越低[3]。所以要强化奶牛饲养,保证饲料区中随时有饲草,并适时将新的饲料送入牛的饲养地。

2 临床表现

在奶牛饲养过程中,蹄类病害是影响其生产经营的一个主要原因,它与奶牛养殖场的喂养状况密切相关。如饲养单位采取适当的管理方法,奶牛患病率约为10%,若饲养管理不善,患病率约为40%,死亡率较高。按照总体研究情况来看,对于牛蹄的疾病,最主要的有2种,一个是牛蹄疫,一个是足部畸形,这2种疾病是在奶牛中最为高发,也最为危险的。

2.1 牛蹄疫

蹄部首先表现为蹄部的皮肤,导致蹄部的皮肤出现轻微的红肿和疼痛,这种炎症会蔓延到蹄部,导致蹄冠、蹄球红肿、发炎,最后导致蹄部感染,导致蹄部溃烂,导致蹄部感染,从而导致肌腱和关节周围的骨骼等。然后会有身体上的各种不适,比如躺在地上,长出脓包,然后被传染,最终导致死亡。腐血症主要发生在牛蹄的内侧,这时牛会出现动作迟缓、胃口减退等表现。

2.2 足部畸形

蹄形畸形是指牛的蹄部角质结构的变化,以高产母牛最为常见。依据牛蹄的变形特点,可以把牛分成翻卷蹄、长蹄和阔蹄3种类型。翻蹄的母牛有2种类型:1种是脚的外部的角质被卷曲到了脚的底部,另1种是蹄尖的伸长和卷曲,使得母牛蹄子的重量不均衡。长蹄子是指母牛的蹄角过分地向外伸展,使母牛的蹄子比一般母牛的蹄子要长。“宽蹄子”是指母牛的蹄骨的长度和宽度超过了一般的牛蹄,因为它的外形很宽阔,所以又被称为“大脚板”[4]。

3 防治

3.1 营养调节

第一,要给母牛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蛋白质,不要随便改变其饮食结构。在乳牛的哺乳期,应该给予适量的精料,或全部使用精料喂养,并适量添加高质量的粗粮。母牛产后应适量提高精料喂养。第二,给奶牛提供营养平衡的饲料,可以增加一定数量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从而增强奶牛的耐病性。还能促进肌肤再生。根据牛的重量给予一定的硫酸盐来改善疗效。对于急性蹄叶病,可以通过静脉给药来口服葡萄糖酸钙,也可以通过肌内给药来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治疗作用。第三,乳牛钙素和磷素的控制,适量的补钙、磷,不要过量的添加。

3.2 修剪牛蹄

1年内至少要对奶牛进行一次牛蹄修剪,并要求有专门技术人才进行。首先,把牛的蹄进行捆绑,以免造成牛的流产。其次,去除牛蹄上的表皮。最终,对足部进行调整。确保牛蹄的形状是正确的。在处理蹄病时,应先用水冲洗伤口,再涂上高锰酸钾的溶液,以抑制病变的扩散。在伤口处用过氧化氢清洗,再涂碘酒。将高锰酸钾散撒于生病奶牛的伤口上,然后用松硫油脂涂于病奶牛的伤口,然后用纱布进行包裹。把生病的奶牛用绳子系在干爽洁净的沙子地上,以确保其洁净。蹄部的病灶比较大,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在固定蹄部后,再用止血纱布和药物进行局部麻醉。术后用土霉素涂抹在感染的地方,然后用纱布包扎。

3.3 药物疗法

经常进行足浴是防治该病的一项主要工作[5]。可以用福尔马林,也可以用硫磺和福尔马林加水,这样便于控制用量,不然会对药剂的作用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由于其杀灭能力很高,可以采用硫酸铜。在药浴结束后保持在干爽的位置上,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根据奶牛的数量来确定最佳的治疗时机,如果药浴中的液体过于肮脏,需要马上进行替换。通常来说,足浴1次,3~4个星期后,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另外在使用局部喷药的情况下,也能达到较好的疗效。病牛应实行隔离、严格的管理,以止痛、消炎、防败血为主。患病的牛蹄经清洗后,首先要用干净的水清洗干净,然后用外科手术刀切开,然后用2%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然后在患肢双悬蹄下面的中间位置(也就是两系骨头中间)注入一支混合溶液,该溶液包括1支800 000IU青霉素、1支5 mL,25 mg的氢化可的松、1mL,3mg的安乃近。若感染部位比较大,应合理使用剂量。其中,可以起到抑制细菌作用,而氢化可的松能促进局部的炎症排出,而安乃近则可以起到止痛作用。若患有发热的奶牛,可以口服抗生素和磺胺类的药物,肌内注射250万~300万IU的青霉素,2次/d,持续3~5 d,或静脉给药150~200 mL10%的硫胺噻唑钠,1次/d。另外,500 mL25%葡萄糖注射500 mL,葡萄糖生理盐水1 500~2 000 mL,5%小苏打500 mL,四环素250万-300万IU,1次/d。若病牛躺在床上,除了上述治疗外,还需要静脉内注入1 000 mL10%葡萄糖盐水、250万-300万IU四环素、20 mL维生素C。

3.4 加强管理

要注重对场地的养护,确保场地的干净,并注意在夏天进行排水。注意清除动物的排泄物,能有效降低患蹄的发病率。最好是自然的场地,因为这里的水泥路面非常平滑,很可能会导致奶牛的蹄受伤。尽量远离高湿度地区的牧场。牛床以木材为佳,布置适宜。对奶牛的引进要进行严格的规范,在引进前要进行严格的隔离,确保没有出现腐蹄性疾病[6]。日粮中精、粗配比例较好,通常为1∶1~2∶3,特别是保证优质优质的青干草,钙、磷的比例要合理,并适当加入硫酸锌、尿素等。若在饲粮中出现锌、铜缺乏,则应补充4.5 mg/kg体重硫酸锌,硫酸铜4.5 mg;如果钙磷比例失调,需要添加骨粉,如果缺乏磷,应加大麦麸喂养。尽量在旱地放牧,采取迟放晚收的措施。注意合理的饲养密度,严禁任意扩展,以100 m2的规模为12~13只为好,保证活动场所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应注意卫生,注意清理猪蹄间的脏污,对患有蹄病的奶牛应及时诊断和治疗。

4 结束语

奶牛蹄病是一种很普遍的奶牛疾病,这种疾病在牛中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它的发病原因很多,其营养供给和牛舍的饲养环境包括繁衍都能对他们产生影响。因此,饲养者在饲养奶牛尤其是大规模的奶牛时一定要要注意防治,细心观察。在喂养场地中,应该保持农场清洁、清净,给母牛提供清洁、干爽的生长空间,定时清扫场地内的水,夏天要注意排水。降低患有蹄类疾病的机率。如果出现了蹄病,首先要对其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然后再根据具体的病因进行诊断。通过对牛蹄病防治工作的研究,可以对我国奶牛蹄病的防治,及我国奶牛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产生优良影响。

猜你喜欢

蹄病牛蹄蹄部
南国初春
奶牛蹄部护理措施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蹄病专题
夏季需防羊腐蹄病
预防蹄病 减少养殖损失
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要点
济源市奶牛蹄病发生情况调查与分析
湖南保靖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