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组织滴虫病诊断与防治

2022-12-07孔祥来

畜牧兽医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滴虫病盲肠驱虫

孔祥来

(济南市平阴县畜牧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 济南 250400)

0 引言

组织滴虫是威胁家禽健康生长的一类常见致病原,该种病原属于个体很小的原虫,寄生虫的侵染方式主要包括2种,一种寄生到细胞中,造成细胞生长发育不良,并表现出严重的贫血症状;另一种寄生在盲肠组织中,影响鸡的正常消化吸收。组织滴虫病通常对雏鸡阶段的鸡造成严重威胁,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成年阶段的鸡受到组织滴虫侵染后,大多表现出隐性感染,不会表现出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但是会对成年鸡健康生产和生长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产蛋阶段的蛋鸡,表现为产蛋率显著下降,生长发育不良。通过认真细致的调查,能发现鸡组织滴虫病的发生流行具有典型季节性,常发生在每年夏秋季节。如果不能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进行诊断和防控,短时间内就会传播到整个雏鸡中,造成很高的发病率和淘汰率,使养殖户面临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制约一个地区家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病例

济南市平阴县的一个规模化家禽养殖场于2020年6月13日,向兽医站报告了一起发病病例。养殖户于4月底从外地引进了一批1日龄蛋雏鸡,养殖到43日龄后,陆续出现生长发育不良、身体逐渐消瘦、严重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发病情况。接到报告后,兽医到达养殖场开展认真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该养殖户对雏鸡进行了比较妥善的疫苗免疫接种,但在雏鸡养殖环境中存在很多成年阶段的鸡活动的痕迹。由于采用地面平养,粪便堆积严重,没有做到及时有效的清理,圈舍中的空气质量普遍较差。在发病后,养殖户并没有将患病鸡单独隔离,看到多种药物治疗无效后,才将患病病例进行单独隔离养殖。对养殖场的养殖条件及卫生环境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并进行了病理解剖,初步判定为体内寄生虫病。进行病理解剖的同时,采集病变的肠道组织和患病鸡排出的新鲜粪便。首先对粪便进行充分稀释,将滤液滴加到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大量呈现钟摆摆动的圆形或卵圆形虫体存在,虫体一端存在鞭毛,鞭毛具有运动性[1]。轻轻刮取盲肠黏膜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处理后,能看到被染成红色的细胞核,虫体被染成蓝色,由此可以确定为组织滴虫病。

2 临床表现

对养殖场发病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分析,该类疾病在鸡中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有时较长,有时较短,短的在8 d,最长的在20 d。大多数患病鸡的症状发生突然,短时间内患病鸡会表现为精神状态逐渐变差,呆立在圈舍中不愿意走动,羽毛杂乱,双翅下垂,头部钻在翅下,行走时左右摇摆,随后出现严重的腹泻情况,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的粥样稀便,有时排出的粪便中会夹杂少量血液。用手轻轻触摸患病鸡的嗉囊,空无一物,身体逐渐消瘦。眼结膜呈现苍白色,失去血色,随后患病鸡的头部显著充血,外观呈现紫黑色[2]。结合特征性的病理变化,能判定鸡存在组织滴虫病感染的可能。

3 病理变化

大多数病死病例主要表现为盲肠和肝脏出现严重的变化,其他脏器器官没有表现出肉眼可见的病理特征。盲肠病变主要表现为单侧或两侧显著肿大,肿大为原来的2~3倍,质地坚硬。肿大的盲肠横向解剖后,可以发现肠壁存在大量出血性溃疡,严重的出现出血性破溃与周围组织粘连,不能正常分离。在盲肠壁表面还会附着少量干酪样内容物,造成肠管被堵塞。用手术刀将干酪样内容物轻轻切开后,可以发现切面呈现同心圆,中心呈现黑红色,外观呈现灰白色或淡黄色,肠壁组织被淡黄色的渗出物严重包裹。肝脏呈现显著肿大现象,肝被膜下存在大量针尖大小的出血点。仔细观察能发现肝脏表面出现直径在4 mm左右的卵圆形坏死病灶,病灶中央向内凹陷边缘隆起,外观呈现淡绿色[3]。有时几个病灶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大的融合性病灶,边缘呈现放射状,将病灶解剖后,可发现实质性的扩展。

4 科学治疗

养殖场的病情确诊后,应指导养殖户对圈舍进行一次全面清理,严格落实卫生消毒制度。对于症状较为严重、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的鸡,应将其单独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剩余患病鸡选择使用灭滴灵,按照0.05%的剂量添加到饮用水中,连续饮水1周。病情稍微严重的患病鸡按照0.1 g/kg体重口服,1次/d,连续使用1周。未出现临床症状的鸡,选择使用青蒿、常山、苦参水煎液,按照生药浓度0.5 g/mL的比例添加到饮用水中,连续饮水1周,同时在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提高鸡抗病能力。为减少盲肠出血,患病鸡口服维生素K,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C,恢复盲肠和肝脏组织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根据上述治疗方案,对发病鸡和未发病鸡进行针对性治疗和预防,连续防控1周后发病鸡数量逐渐减少,养殖场发病情况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避免症状进一步加重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5 预防措施

该种寄生虫病是家禽养殖中很容易发生流行的一类疾病,临床上与很多疾病十分相似,在疾病诊治过程中,一定要进行有效鉴别。通过对刚病死的鸡进行认真细致解剖,能结合典型的病理变化,与多种疾病进行有效鉴别。为更好地控制该类疾病传播流行,应从养殖管理角度入手,构建针对合理的养殖管理方案。

指导养殖户妥善分群养殖,避免雏鸡中混入成年鸡。某些带虫的成年鸡虽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却是养殖场最危险的传染源,如果与雏鸡频繁接触极易加重病原传播蔓延,威胁到鸡健康生长。另外,应制定科学有效的驱虫制度,定期进行驱虫处理。在驱虫处理后,应做好粪便收集处理工作,无害化发酵,杀灭粪便中的病原体。日常管理期间还应以提高鸡抗病能力为出发点,在饮用水和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和葡萄糖。重点做好鸡舍各种污染物杂质的彻底清理工作,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通过定期卫生消毒,能有效杀灭病原,清除病原的传播途径。结合该种疾病在养殖场的发生严重程度,定期选择药物进行驱虫处理,具有良好的驱虫效果。

6 结束语

随着鸡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养殖密度逐渐增加,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也需要重点做好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组织滴虫病是雏鸡阶段很容易发生流行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要想防范该种疾病在养殖场传播流行,需要做好科学的分群养殖工作,避免不同年龄的鸡在同一个圈舍中养殖。加强对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妥善做好驱虫处理和卫生消毒,杀灭病原,切断病原传播途径,更好地控制传染性疾病发生流行。

猜你喜欢

滴虫病盲肠驱虫
鸡组织滴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
禽组织滴虫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鸡盲肠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给猪驱虫的小经验
冷却亲密接触,夫妻同治滴虫
中西医结合防治鸽滴虫病与皮肤型鸽痘混合感染
香榧驱虫述古今
猪场防暑与驱虫
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幼兔盲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山羊定期驱虫与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