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繁殖障碍疾病原因及治疗措施
2022-12-07达娃卓玛
达娃卓玛
(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农业农村局,西藏 拉萨 850000)
0 引言
奶牛养殖中逐渐暴露出来各种繁殖障碍疾病,对奶牛的繁衍生息和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就目前调研结果和公布的数据来看,繁殖障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奶牛养殖产业发展扩大的常见的问题。母牛的繁殖障碍疾病一旦出现,在牧场里将会出现奶牛断代的情况,很容易降低养殖者的经济收入和提高养牛成本,需要非常重视奶牛的繁殖障碍疾病且进行早期的治疗。在临床中发现引发奶牛繁殖障碍疾病的原因有许多种,治疗时必须明确其发病原因,从病情出发采取有效的治疗与防控措施,才能降低奶牛生病的比例,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收入,进而促进行业发展。
1 加强奶牛生殖功能障碍防治工作重要性
随着奶牛养殖规模增大,越来越多的奶牛患上了各种严重的传染病。各种传染病长期处于高位,感染率逐年增高,特别是奶牛的繁育困难,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畜牧事业的发展,这不但造成了奶牛行业发展的困难,更阻碍了当地养殖户的经济增长[1]。同时,由于这种繁殖障碍疾病的持续存在,会对奶牛的生理功能造成很大的不良反应,使其发情周期出现异常,情绪波动变大,导致牛的妊娠比率明显下降,极大地增加了奶牛的淘汰率,减少了奶牛的生产利用率,给农户带来很大的冲击。为真正保障饲养员的利益,提高奶牛的利用效率,增强奶牛的繁育能力,研究奶牛的繁殖障碍疾病治疗措施,加强对奶牛生殖疾病的防治工作,既有必要性,又有迫切性。
2 奶牛繁殖性疾病的成因
2.1 营养成分
奶牛生产很多牛奶,其对于身体的消耗非常大,所以必须要保证奶牛每天足够的营养摄入,否则就会导致其生殖失调。在哺乳期间,若母牛获得的营养物质不足以满足每日身体对营养的生理需求,则会导致生理功能失调,若是与其产生的能源供应不相符,奶牛的身体则会出现能量负平衡的情况,这也是导致奶牛患有生殖失调症的重要因素,它们很可能会因为体力上的问题而无法做到生殖繁衍,营养需求的不足导致了繁殖疾病的发生。从这一点中可以得出要想实现大规模化的奶牛养殖,就需要跟上现代科技和医学的发展步伐,用科学的理念来饲养奶牛。若无视科学饲养规律,就会出现很多饲养问题,让奶牛在日常中摄入过量的蛋白质,会引起奶牛体内的尿素含量升高,从而影响奶牛胎儿的生长。摄入过量的蛋白质也会导致体内多种荷尔蒙和机体功能出现失调,如孕酮分泌下降等,这些都很有可能导致牛体内的能量失衡,导致生殖失调。
在科学饲养奶牛系统中,研究者经过大量的科研和野外试验,为了使奶牛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其具有更好的生理功能,保证母牛在哺乳期间和妊娠期的营养需求,必须加强高质量的营养素供应。奶牛繁殖障碍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摄取不足,可以得出营养物质是影响奶牛发病的关键,给奶牛提供具有营养物质的食物是对奶牛身体最好的补给。同时也为胚胎发育创造充足的空间和良好的发育条件。由于各阶段对奶牛的营养需要也不尽相同,为了提高奶牛的利用率,饲养者应注重其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饲料及营养素的摄入量[2]。为了提高奶牛的经济效益及生产效率,必须重视营养的补给,发情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和蛋白质等,以确保体内荷尔蒙的分泌达到均衡,为母牛提供良好的生育条件。
2.2 环境因素
奶牛所生产的牛奶是乳制品最重要的来源,在提高乳品质量的前提下,必须以更好的饲养环境和合理的方式饲养奶牛。奶牛在繁殖和生产乳汁时,很可能因为受到外界的影响,体内的荷尔蒙分泌出现失调。在发情期间,会出现发情不规律的现象,导致奶牛的繁殖性能下降。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母牛的交配时间显著减少,其发情程度也有所降低,使奶牛的怀孕率下降,从而影响奶牛的生产,同时也会影响奶牛的利用率。这也会间接导致饲养奶牛的人员经济损失增大。另外,处于怀孕期的母牛,对炎热的气候较为敏感,高温天气会影响母牛的繁衍生育,甚至还会发生死胎等问题。必须按照高标准高要求去建设奶牛的外部生长环境,才能真正改变奶牛的生长周期,减少奶牛的患病几率,从而让环境对奶牛的生长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2.3 激素紊乱
因为奶牛的一天要分泌很多牛奶,产生很多的催乳荷尔蒙,大脑的垂体前叶会阻止促黄体酮(LH)的分泌,卵巢对促黄体荷尔蒙(LH)正常反应,导致卵泡发育和排卵不畅,进而导致不育。奶牛的体力消耗和营养摄取均衡与否都会影响到奶牛的健康状况,因此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合适的生产牛奶的方法。其次,由于对年轻母牛的饲养工作关注不够,致使很多奶牛体内的荷尔蒙分泌紊乱,从而出现生殖失调。在育龄期,后备奶牛体尺、体重生长指标不符合标准,成年奶牛投入生产体重较低。年轻奶牛具有更好的泌乳期耐受性和附加生长需求,这就表明,与成年奶牛相比年轻奶牛所需的营养素水平要高得多。体重是影响肉体干重的重要因子,发育不足将制约其采食能力的增加,从而加剧初产奶牛的营养负向和失重,会造成长时间的发育不良。
3 奶牛繁殖失调症概述
在奶牛生产后子宫内膜炎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病。其患病率为30%~40%。按照临床表现,可以分成两类:急性期和长期期。根据炎性的不同,可将其分类为卡他性、化脓性、纤维蛋白性、坏死性、坏疽等。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是长期的。卵巢功能不完全是一种没有卵泡排卵和没有发情症状的病症。主要表现为卵巢功能减退、卵巢萎缩、卵泡萎缩、卵巢停止等。
卵巢囊肿是指在卵巢上有一些成熟且含有液体的卵泡。一般情况下可分成2类:卵巢囊肿和黄体囊肿。表现为卵泡上皮变性,卵泡壁的粘稠增生,卵细胞死亡,卵泡液没有被吸收,卵泡液增多。黄体囊肿是指在没有排卵的卵泡壁上,上皮黄体化,或是在排卵后,因为某些因素导致的黄体分泌过少,导致体内出现了空洞,体内积聚了大量的液体。乳牛的囊肿多见于卵泡囊肿,约占75%,黄体囊肿所占比例约25%。持续的黄体也称为“黄体停留”,是指母牛在生产或月经后,或者是在发情的时候,其体内的黄体会出现一种持续的现象。因为体内有大量的黄体液,所以会产生黄体酮,导致卵泡的生长受到阻碍。其特点是性交中断,母牛不发情,多见于高产量母牛[3]。在发情后12 h,雌性奶牛的卵泡不能破裂而排卵。
4 治疗措施
4.1 宫腔炎
母牛子宫内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奶牛生殖系统疾病,一般在奶牛分娩后的数日内发病,可分为急性的和长期。该病的发生与生产环境卫生、人工授精操作不规范、输精时未对用具进行杀菌消毒有关。如果奶牛在分娩的时候没有做好外阴和尾部的卫生,会造成细菌的感染,也可能是因为人工授精时的胎衣脱落引起的宫内炎症,引起子宫的增生。产妇在分娩时,如果胎儿长期不下或是宫外孕或其他病原体入侵。急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比较突出,发病奶牛以不规律、隐匿的方式和温度的增高为主。气短,精力衰弱,食欲减退,阴道内不断流出灰色或乳白色的粘稠分泌物,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恶臭。继续做子宫常规检查,可以看到子宫的一边或两边都有明显的增加,而且厚度不同,有一定的弹性,并且有轻微的收缩。隐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症状比较轻微,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多个交配不能顺利受孕。除不稳定的发情期,临床症状都不明显。预防和控制炎症,提高免疫力,加快子宫自我清洁的效果。要加强产房的清洁卫生,做好产后奶牛的乳房、后躯、阴道等部位的清洁和消毒。无论是人工助产、剥离胎衣、人工授精,都要做到无菌,并对所有仪器和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4]。
子宫冲洗治疗:主要是用来清洁和清除炎症,用一定比例的消毒药如生理盐水或0.01%~0.05%高锰酸钾液来净化子宫。可隔天冲洗1次,每次药液量10 L左右,冲洗至药液流出子宫时保持原状态不变为止,即要直至倒灌后的液体变得清澈。宫腔注射:在排出子宫的排泄物后,可以使用抗生素和防腐剂来进行抗炎、消毒、抗感染等方面的保护。应用抗生素、磺胺、碘片等,可用于宫腔内注射。荷尔蒙治疗:0.5 mg的氯代雷烯能让子宫缩小并清除体内的杂质。
全身性疗法:对于宫腔病及其他产后炎症,应给予大量的抗菌药物,并以强心水补充,以改善其酸碱度。预防酸性和败坏,给予10%的葡萄糖和葡萄糖酸钙,同时给予液体,同时给予维生素C,并给予复合的维生素B。
4.2 卵巢功能失调
雌性奶牛在卵巢停止、卵巢干瘪、没有卵囊的情况下,肌肉注射200 ug的促性腺激素分泌激素(GnRH),每隔5~7 d再给雌性奶牛肌肉注射1 mg,在雌性奶牛交配后注射。
4.3 卵巢囊肿
加强对该病的营养和养殖控制,以降低其应激反应,并在实施人工授精时严格遵守有关的技术规范。卵巢囊肿可以通过激素进行调理。对于卵巢囊肿,可以通过肌肉给药,每次肌内给150~300 IU,再给牛打1次 卵巢囊肿的治疗药物。患有黄体囊肿的奶牛必须肌内给药,每次给1.8 mg,再给1只母牛打150 IU,再用10 mL的生理盐水进行肌内注射。卵泡囊肿可用200 ug促性腺激素分泌激素(GnRH),每隔7 d再给1次,等7 d后进行肛门检查,当卵巢出现黄色时,肌肉注射1 mg,在进行交配。目前在临床上也经常使用一次性肌肉注射的方法来进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 000 IU。黄体囊肿:1 mg的氯前驱醇肌内注入,每5~7 d注射1次。在临床上可通过穿刺和挤压囊肿来治疗,但也会导致子宫内膜的粘连。
4.4 持久性黄体
肌肉注射1 mg的氯前列烯醇,需要5~7 d再次口服1次。
4.5 推迟排卵
在交配期间,可以肌注100 ug催排素或是3 000 IU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4.6 加强饲养监管
在育肥初期,除了提供优质干草、牧草和多汁的饲料外,还应适当添加精料。12~18月龄时,日粮以粗饲为主,多汁为主,占每日总食量的75%,其余25%为营养物质。保证初生母牛的营养素维持在中等偏上,不能过度肥胖,以青粗日粮为主,配合适当的精饲料。不要只给太多的精饲料,在生产的1~2周内要尽量少给精饲料,避免出现奶牛生病的情况。刚生完的奶牛要细心照料,严禁用鞭子抽打,尽量减少在牛舍中的噪音和大声喧哗吵闹。在夏天要注意防暑,冬天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特别是在小牛身上要有合适的保温设施。在奶牛繁育中,必须保证繁育技术的规范化,采用规范化的冷冻精子;强化对发情的鉴别,要做到及时观测,并采用适当的检测手段;常规的输精时间,输精部位,卵巢检查,及怀孕的检查。母牛生产后要做好监测工作,做好子宫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同时还要进行血液检查,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做奶牛黄体酮的测试。并对其进行常规的检查。
5 结束语
在日常养殖中,奶牛繁殖障碍疾病比较常见,严重影响养牛的经济效益,阻碍了奶牛业的发展。养殖户必须重视奶牛繁殖问题的原因和治疗措施,了解加强奶牛生殖功能障碍防治工作重要性,掌握奶牛繁殖性疾病的成因,并针对疾病采取治疗措施,提高养牛的效益,保证奶牛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