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效能感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课堂卷入水平:理论审视、现存问题及提升策略

2022-12-07张继平马会丽邓可

关键词:效能水平课堂教学

张继平, 马会丽, 邓可

(三峡大学 田家炳教育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一、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研究大学生课堂卷入水平的理论基石

课堂卷入水平是研究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有许多有关课堂卷入方面的研究和讨论。学生的课堂卷入水平受到内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重要内在因素之一即是学生的自我效能感[1]。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动机性因素,不仅会影响学生设定目标的意向、面对困难时的态度,还会影响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状态。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卷入水平,需要从理论上廓清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及其机理。

(一)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核心观点

自我效能感理论是学习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该理论由班杜拉在《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提出[2]。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是否能完成某一任务或行为的主观判断,也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一种认识[3]。该理论指出,当个体面对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到底是全力以赴还是敷衍了事,取决于行为主体对自我效能的评估[4]。如果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一任务,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这项任务并努力完成,这是高自我效能感的表现,反之,就会形成低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影响到人的行为选择、努力程度和情绪状态,继而影响到人在新行为中的表现。根据班杜拉等人的研究,个体会根据以往多次的成败经验,来判断自己是否对某一特定工作具有高度效能感。此外,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源还包括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阅读、跟他人交往获得的经验等。自我效能感理论把人的认知、情感和需要统一起来,以之研究人的行为动机,体现了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有机结合。

(二)课堂卷入水平的界定及其含义

从词源学上说,“卷入”最早是以广告心理学概念出现的,由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首度使用[5]。根据已有的研究,可以将卷入概括成一种个人的内在状态,这种状态具有一定强度、方向及持久性[6]。“卷入度”这个概念起源于消费心理学,原指刺激内容与个体生活内容之相关性在数量上的联系[7]。如今,卷入度这一概念被引入到教育领域,可以用来研究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和投入水平。根据已有的研究可以将课堂卷入度归纳为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并投入学习活动的程度。学生的课堂卷入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三方面全方位卷入到课堂教学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8]。课堂卷入度不仅涉及到学生自身的状态,还与教学活动本身、教师、课堂环境有密切联系。学生的课堂卷入水平不仅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课堂卷入水平对于整个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三)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分析课堂卷入水平的可行性

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影响个体对于目标的制定,同时会影响个体实现目标的行为,即人们都倾向去选择一种最容易成功的捷径做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愿意以自己习惯的行为方式去做事,并且这种习惯根深蒂固,原因之一就在于人们对自己习以为常的行事方式最具自我效能感。在各种活动中,人们的自我效能感会随着行为结果的反馈发生变化,因此人们也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目标与行为方式。基于自我效能对于个体行为的影响,我们可以推断自我效能对于学生的课堂卷入水平也有重要影响。在学习中,当学生感到自己有把握去完成学习任务时,就会选择努力学习。自我效能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了学生是否愿意选择某一活动并坚持去完成,是否愿意面对困难情景,是否会对某个任务产生恐惧感和逃避行为。与自我效能低的学生相比,自我效能高的学生的课堂卷入水平更高,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能够较多运用深层次的调节策略,学习的持续时间更长,并且学习成绩比较好[9]22。从自我效能对于课堂卷入水平的影响来看,尤其是当课堂中的任务比较难时,效能水平的高低对于学生的卷入度影响尤为显著。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高度自信,勇于迎接挑战,也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参与其中;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怀疑自己能力不足,在课堂中很少参与或拒绝参与,以此来当作一种规避他人评价的自我保护。由此可见,将自我效能感理论运用到课堂卷入水平的分析中有其合理性,对于研究如何提升学生的课堂卷入水平有极大帮助。

二、大学生课堂卷入水平不高的表现

好的课堂教学一定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充分体现。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大学规模越来越大,学生越来越多,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同时面对更多的学习者,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配合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于是出现学生课堂卷入问题。根据大学课堂存在的普遍情况,可以将大学生在课堂上卷入度表现分为两类:“漠不关心”型和“被迫卷入”型。

(一)“漠不关心”型

所谓漠不关心,是指大学生对人对事态度冷漠,既不把教师的课堂规定放在眼里,也不把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放在心上;对学习淡然处之,既不考虑课堂获得感,也不关心自己的前途。在大学课堂中,这一部分学生属于学习的“边缘者”,他们以各种形式对课堂教学采取忽视的态度。

1、不见身影的“隐秘者”

在大学生中有这样一个说法:不逃课无大学,即没有逃课的大学生活是有缺憾的。面对如此荒谬的说法,一部分学生竟然还表示十分赞同,所以“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已然成为当今大学生公然的逃课“潜规”。尽管不断有大学生因旷课太多被退学的案例,不少学校和老师也采取了不同的考核手段,但学生逃课之风依然普遍。的确,在经历了高考的压力之后,大学成了学生眼中的“象牙塔”,学生更加独立和自由,能够自主选择喜欢的事情。当面对看似枯燥的课堂和暂时有趣的事物之间要做选择时,缺乏定力和自制力的学生更愿意逃课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2、专注手机的“低头族”

随着智能手机使用的普及率越来越高,高校课堂中学生手机成瘾的现象成了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在课堂中,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是标配,一部分学生习惯将手机放在手边或者课桌上比较显眼的位置,为的就是能够及时回复消息,上课的时间就成了上网聊天的时光。有些学生甚至会在课堂上浏览网页、看电影、听音乐……完全把上课当成了上网冲浪的休闲时刻。这些学生往往喜欢坐在老师的视野盲区,以便于埋头玩手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绝与老师交流。虽然智能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过度依赖手机会对大学生造成不利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会不自觉地忽略课堂,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对于教师的授课也有影响。

3、闭口不言的“沉默者”

当前,在中国的大学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会不约而同地低头保持沉默,能够回应老师的学生寥寥无几,哪怕有个别学生愿意交流自己的观点,也会被其他学生看作是爱出风头的人。当大学生的“沉默症”成为一种主流在课堂上蔓延时,会严重影响课堂氛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影响,课堂卷入水平低下。课堂沉默症有很强的传染性,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加剧教师“一言堂”的行为,这样会使得整个课堂氛围更加沉闷,从而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边缘化地位更加明显[10]。

4、心不在焉的“神游者”

如今,“夜里睡不着,白天醒不来”已经成为部分大学生真实的生活写照。有的学生在游戏里“夜战到天明”,有的学生在抖音、网络小说里遨游到深夜。熬夜导致学生的休息时间严重不足,从而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精神萎靡,根本提不起精神去听课,有些同学甚至还在课堂上打起了瞌睡。一部分同学,貌似在用心听讲,实际上眼神迷离,思绪完全没有集中于课堂,对于老师讲授的知识也是全然不知。有些同学则完全把课堂当成了“茶话会”,与周围的同学窃窃私语、有说有笑,对于教学内容并不关心。还有部分同学会在课堂上处理其他事务,比如看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书籍,趁机完成别的科目的作业,或者是处理一些社团组织的工作。

(二)“被迫卷入”型

所谓被迫卷入,是指大学生受外界力量的驱使而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里的“外界”,可能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同学等,他们通过有形或无形的力量逼迫大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在大学课堂中,这一部分特殊的参与者,他们表面上看着有很高的课堂卷入水平,实际上却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

1、过度关注考试的“焦虑者”

在大学里,追逐考试高分的现象依旧明显,很多学生延续了中小学的那种机械学习方式——为考试而学。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非常认真,专注于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恨不得记下老师讲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某一个考试重点。这些学生往往将考试看得过于重要,甚至因为考试而产生巨大的压力,他们的学习不是为了探究知识、提升能力,仅仅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一个漂亮的分数。尽管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会紧跟老师的节奏去学习,但是这种学习是机械性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正如北大校长林建华所说:考试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如果被过度关注,便会使学生沉溺于分数,其好奇心则被禁锢泯灭。

2、惧怕教师权威的“服从者”

教师权威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形成的影响力,它有多种表现形式,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管控上,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和信赖[11]。大学教师以其高深的学问,成了课堂教学中的权威,加之一些教师平时的要求特别严格,动辄点到考勤,而且对缺勤学生的惩罚也比较重,这种生硬僵化的管理方式使得学生在心理上与老师产生了距离感,学生在教师的“淫威”之下虽然表面上臣服,但是“口服心不服”。有一部分学生,为了给老师留下好印象,会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表现自己,考勤的时候也从不缺勤,看似给人一种很积极投入的感觉。事实上,有一部分学生完全是因为害怕老师而不得不参与其中,他们在课堂上是神经紧绷的,时刻担心会被老师点名,如果去掉老师点名的环节,这一类学生将不会卷入到课堂中。

3、易受环境影响的“摇摆者”

在大学课堂中,有些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完全是由自我控制的,而是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冲击。当这些学生在一个学习氛围很好的群体中时,他们也会跟着表现很好,比如坐在他们周围的同学在课堂上的卷入水平很好,学习态度非常认真,这也会使他们跟着去学习,认真参与到课堂中。但是,当这样的学生遇到跟自己同一类型的同学时,他们就会不自觉被带进“沟里”,注意力很容易就分散了。这一类学生在大学课堂中也不是少数,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状态摇摆不定,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的环境。

三、自我效能感不强:大学生课堂卷入水平不高的症因

自我效能感在主体思维过程中发挥着主体性功能,主体的行为会受到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影响。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大学生在课堂中卷入水平低的行为,也是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在分析这一行为时,可以从过往成败经历、朋辈影响、教学风格、情绪状态这些方面切入。

(一)过往的成败经历

过往的成败经历是个体自我效能信息的可靠来源,学生会根据以往经验来评估自己是否具有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那些课堂卷入水平较低的学生,往往是在之前的学习中经历过多次的失败,导致其自我效能水平很低,从而不愿意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这一类学生是极度缺乏自信的,他们感觉自己能力不足,害怕自己出现错误而被他人当成笑柄。当再次面对类似的课程时,自我效能水平低的学生会默认自己无法学好,从而在课堂中采取回避的态度,尽量避免自己卷入其中。同时,这样一类学生往往意志不够坚定,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面对屡次的失败,就会形成习得性无助,认定自己不行。

(二)同辈行为的影响

学生以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取的间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分为两类: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对于朋辈带来的影响的反应是不同的。在课堂教学中,场依存型学生的表现更易受到朋辈行为的影响。当看到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同学在过往的学习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场依存型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其自我效能感会大大增强,从而相信自己也有能力可以获得成功。而那些课堂卷入水平低的学生,恰好是遇到了朋辈在课堂中遭遇了挫折,尤其是看到对方在付出巨大努力后仍旧失败,导致他们深受影响,对自己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认定自己就算付出努力也不会成功。正因为这种由他人的失败而带来的挫败感,大大降低了场依存型学生的自我效能水平,使得这类学生在课堂中的卷入水平下降。

(三)教师的教学风格

教师在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情绪反应和言语评价对学生课堂表现有重要影响。举例来说,当学生在学习中遭到失败时,若老师及时进行指导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会让学生信心大增、充满斗志;如果得到的是老师的训斥或同情,则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被严重挫伤。众所周知,弱者经常得到的是训斥或同情,没有学生愿意被当成弱者来对待。这样一来,学生会认为是自己能力低,无法胜任当前的任务,进而不愿意再次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另外,为了使学生按时按质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通常选择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和帮助,但一些老师会因为学习内容难度太低,指责甚至挖苦、讽刺学生,这样即使老师提供了帮助,学生也会受到打击,从而对这门课产生抵触情绪。还有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尽快完成学习任务,会对一部分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但是雷厄姆和巴克等人在研究中发现,相对于那些没受到老师辅导的学生,一个受教师主动关心和特别辅导的学生会被他人认为是不够聪明的,在将来成功的几率也更小,这样反而让学生陷入深深的自卑中,使这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被动。

(四)学生的情绪状态

在班杜拉看来,情绪和生理状态也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积极稳定的情绪和生理状态有助于产生高自我效能感,过于强烈的情绪状态对行为起妨碍作用,从而降低效能水平。如果学生处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师生关系融洽、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学生就会摆脱恐惧、得过且过的负面情绪,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中,从而使自己的效能感不断提升。反之,师生间关系紧张,同伴间互相诋毁、恶意竞争,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处在过度紧张的人际氛围中,焦虑的情绪体验会直接影响其效能感,让学生无法融入课堂的学习中。昆体良认为强迫学生学习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是浪费时间。当学生对于课堂上所学的东西毫无兴趣之时,就会表现出反感的情绪状态,在课堂中会心不在焉甚至是煎熬。

四、提高大学生课堂卷入水平的策略

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的主要来源有四个方面,即直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和情绪状态。通过研究这些条件,提出一系列解决策略,帮助提高大学生课堂卷入水平。

(一)帮助大学生增加课堂中的成功体验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时,对自身能力的主观判断,其依据是个体在多次经历某一类工作时获得的直接经验,这是获取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方式,也是个体对现有的自我效能感进行检验的基本途径。重复多次的失败经历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成功的体验则会促进个体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调整课堂教学活动的难度、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采取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可以很好地增加大学生在课堂中对成功的体验,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更高的卷入水平。

1、调整课堂教学活动的难度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既要符合学生的现实水平,又要让学生“踮起脚摘苹果”,寻求最佳发展。首先,教师对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要做到心中有数。老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水平,才能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因此也会获得成就感。此外,教学的脚步也要适当走在学生发展的前头。教师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准,适当在课堂中补充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高阶知识,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发挥学生的潜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新的认识。对于一些比较难的知识,教师要适当放慢教学的速度,将教学内容分块呈现,给学生充分吸收的时间,以便于在日后更好地运用知识[12]。

2、帮助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做出积极评价

在学习的过程中,困难和失败在所难免,自我效能水平会影响到学生面对困难的毅力和决心,从而对学生课堂卷入的持久性产生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经常把失败归结为不可控因素,会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长此以往甚至会形成习得性无助。在之后的学习中,如果遇到类似的困难,学生更容易放弃努力。因此,教师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首先,教师的鼓励就是学生的“甘霖”,教师的认可是对学生最好的褒奖。因此,给学生积极正面的评价、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是促进学生课堂卷入水平的内在心理基础[13]。其次,帮助学生正确归因。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归因方式并及时辅导,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自我归因的重要因素[14]151。当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成功时,教师要引导其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非其他外在因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持之以恒,更会让他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从而更愿意付出努力参与到课堂中来。如果遭遇了失败,尽量引导学生归因于没有好好努力,而不是自己能力不足,这样学生会明白要想成功必须努力,而不是对自己产生怀疑,对学习产生惧怕心理。只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了积极的评价,才会想要付出努力去展示自己的能力,这样自然会提高他们的课堂卷入水平。

3、采取过程性评价来激励学生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避免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的终结性评价,采取以档案袋为基础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对所安排的内容进行提问,采取积分制,当学生回答比较好的时候就加分鼓励,累积到一定程度可以获取相应的奖励。另外,给每个学生准备专属档案袋,将学生在课堂中的讨论成果以及课后作业都归入档案袋,在学期结束的时候作为学业评价的组成部分[15]。通过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次表现,让每一次小的进步慢慢汇聚成巨大的能量,最终帮助学生取得明显的进步。这样一来,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课堂卷入度自然会提高。

(二)充分利用替代性经验提高课堂卷入度

替代性经验是个体对于自己能力的一种间接判断,基于个体对他人的观察。作为一种间接经验,它可以让观察者相信在同样的情境中自己也能成功。在课堂上,当学生看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取得了成功,其自我效能感大大增强,并试着从示范者的表现中获取信息,从而提高自我的课堂卷入水平。

1、树立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榜样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卷入水平,就必须适时提供可供学习的榜样人物[16]。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可以效仿的学生榜样,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去提高课堂卷入水平,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提供榜样的时候需要注意,教师提供的榜样一定要有可接近性和现实性,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同样的水平。假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的榜样是高不可攀的,那么会让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并不能提高自我效能,这样并不能让学生的卷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有些教师可能会在课堂中提供一些名人事例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殊不知名人的高度并非轻易就能企及的,学生即使心生崇拜之情,也难见贤思齐。因此,教师在确立榜样的时候,要尽量从学生群体中选取,只有树立的榜样与学生的经验和背景高度吻合,才能够最大限度激起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

2、加强教学活动中的同伴互助

当学生看到与自己能力水平相当的示范者取得成功之后,会有意去学习示范者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条件,从而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14]159。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助学习。将那些肯努力求进取的学生作为榜样,然后将那些学困生与榜样分到一组,让他们观察这些同学是怎么进步的,然后总结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让那些课堂卷入水平不高的学生自主去跟榜样学生交流,另外一个就是让榜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供其他同学去效仿,使得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17]。

(三)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行为

班杜拉认为,社会性说服是以语言为媒介去说服人们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有助于人们产生高的自我效能。充分利用语言的魅力,不仅可以让个体付出努力去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且在今后也更有可能坚持不懈[9]。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理论,将社会性说服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去,采取一些方式来引导、关心学生,充分吸引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卷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1、教师要在教学中合理指导学生

教师的职责不单是要完成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启发引导[14]518。据研究,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效能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指导。在课程开始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制定并分享相关课程的学习目标,教师及时做出评价和指导,以便学生制定更加合理的学习规划。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最适宜的学习方法。教师要花心思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主动与学生沟通,根据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辅助学生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杂症”。教师示范性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错误所在并掌握一些处理问题的方法[14]518。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不相同,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指导时,实际也是一个发掘潜能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发掘自身优点和发展的可能性,使学生对将来的学习有憧憬。

2、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关心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卷入度。当教师表现得关注理解学生,会让学生有一种被需要被认可的感觉,从而更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如果教师在课堂中一直是冷漠而严肃的状态,学生在心理上会与教师产生距离,惧怕与老师产生互动。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关心学生。首先,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不能有任何偏见,必须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合理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尽量采取鼓励的方式。其次,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归因。如果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不好,尽量不要归因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低,而是要多从外部进行归因,比如任务较难、状态不好等。当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色时,则要更多归因于学生的个人能力、品质等内部因素。最后,教师要对学生有较高的期待。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理解,会形成对学生的期待,而这对学生的课堂卷入有重要影响。根据罗森塔尔效应可知,教师对学生的潜力有更高期待的时候,学生会有更高的求知欲和更好的适应性[18]。教师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可以表现好,并且通过言语等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接收到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并且通过实际行动履行教师的期待。

3、教师的教学要最大程度吸引学生

教师的教学是否能够吸引学生,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卷入度。众所周知,当前大学的课堂现状是:话语权依旧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的独自讲授仍然是主流,课堂互动和师生对话比较少见[10]。同时,大学课堂作为传播高深学问之地,必然是充斥着大量的学术知识和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这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甚至质疑其专业能力,更别谈参与到课堂中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提高教学的民主性和趣味性意义重大。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互动,和学生建立起必要的沟通,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同时,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或者以专题的形式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找到自己在课堂中的存在意义。另外,教师要将专业知识与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用通俗易懂且生动有趣的语言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乐趣[19]。

(四)营造有归属感的课堂环境

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我们得知学生在课堂中的卷入度与个人的情绪有着密切联系。比如,当学生非常焦虑时,说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期望是比较低的,那么他的课堂卷入度不会很高;学生感到愉悦兴奋,则表明学生自我效能期望较高,课堂卷入度也会随之变高。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营造具有归属感的课堂环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有归属感会直接影响课堂卷入度。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学生共创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共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充分卷入课堂中。

1、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目前,传统教学理念对大学课堂的影响依旧根深蒂固。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迫听讲的现象十分常见,换言之,是教师在牵着学生走。大学阶段本应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够改变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但在现实中,学生因害怕考试不合格而拼命学的现象依旧非常普遍。基于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关注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要总是将考试和考核挂在嘴边,使得整个课堂氛围紧张,让学生感到压抑,从而影响课堂卷入。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也直接影响课堂氛围。一堂充满激情的优质课,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一种对学生的精神嘉奖[20]。当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得比较热情时,会让整个课堂更加活跃,学生处在比较活跃的课堂氛围之中,紧张警惕和焦虑感会大大降低,身心能最大程度放松,卷入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随之增强[21]。总之,当课堂氛围比较轻松活跃时,学生的精神会得到放松,自我效能感也会提高,从而会有更高的课堂卷入期待。

2、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师地位的崇高性和知识的权威性无人敢僭越[22]。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师生关系,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地位。这种不对等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变低,进而严重影响学生的课堂卷入欲望。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依旧是由教师主宰的,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课堂中,教师负责灌输知识,学生负责被动接受,学生就像没有感情的机器在整个过程中运转着。基于这种现状,改变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23],在课堂中加强师生交流至关重要,教师要走下圣坛,放弃“霸权”[24],改变讲解过多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让学生发掘到自我的精彩。当教师放下自己权威的形象,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和学生进行互动时,会打消学生的心理芥蒂,更愿意投入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堂中适当减少对学生的控制也是必要的,教师要努力扮演亦师亦友的角色,师生像朋友一样相处,让课堂变成教学相长的活动,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有更强的欲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猜你喜欢

效能水平课堂教学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张水平作品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作家葛水平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