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多金属矿炭质板岩巷道支护数值分析与方案优化

2022-12-06王少林

现代矿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锚网炭质板岩

王少林

(紫金(长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在巷道开拓过程中,由于围岩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巷道围岩整体性较差,易出现顶板垮塌、冒顶及片帮等现象[1-3]。通过解析巷道围岩力学特性,利用模型试验、现场勘察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巷道围岩支护稳定性的研究,不仅对巷道支护系统设计参数的确定及优化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4-7]。目前矿山巷道多采用管缝锚杆支护,但支护效果不理想,巷道仍出现冒顶的现象,在一些巷道采用的混凝土砌碹支护及超前管棚支护,虽然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变形、垮塌,但支护材料成本较高,每年支护费用较高。此外,现有井下巷道采用的支护形式较多,给矿山支护管理带来不便[8-10]。

某多金属矿井下巷道主要采用的支护形式有素喷支护、锚网支护、锚网喷支护、钢拱架+素喷支护、U型钢(钢拱架)+锚网喷支护等,在长期使用的巷道中,主要采用锚网喷支护、钢拱架+素喷支护、U型钢(钢拱架)+锚网喷支护等;而在临时性巷道穿脉巷道主要采用锚网支护、锚网喷支护等,采用的锚杆主要有管缝式锚杆和树脂锚杆。据现场调查分析,巷道支护主要在炭质板岩中,巷道支护失效主要发生在联络巷的拐弯处,主要原因是围岩近垂直节理发育较强,在巷道拐弯处易形成楔形体破坏,在局部较大构造面存在的区域易发生冒顶、片帮等破坏。此外,由于该矿山巷道支护形式不统一,支护管理复杂,未有效针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支护设计,缺乏支护形式的标准设计方案。

为此,针对某多金属矿巷道支护现状,在保证巷道支护效果良好与采场安全的前提下,为了尽可能地节约支护成本,提高支护效率,利用RS2软件开展巷道不同支护技术的有限元数值分析研究,得到某多金属矿巷道支护总体优化的标准设计方案。

1 巷道岩体结构力学特性

1.1 巷道围岩结构面调查测绘

针对巷道围岩的节理裂隙特性,开展炭质板岩结构面产状统计分析,得到4组优势结构面以及一些紊乱的结构面,如图1所示。炭质板岩优势结构面:第一组为273°∠72°,占结构面调查总条数的60.96%;第二组为169°∠88°,占结构面调查总条数的12.33%;第三组为4°∠45°,占结构面调查总条数的10.27%;第四组为161°∠19°,占结构面调查总条数的5.48%;优势结构面以外紊乱的结构面占10.96%。炭质板岩节理密度较大,为21.159条/m,影响了岩石整体稳定性。

1.2 巷道岩体物理力学特性获取

通过对巷道围岩进行取样,开展单轴、劈裂、三轴试验,获取了围岩的岩石力学特性,并结合炭质板岩的节理裂隙特征,通过Roc Data软件,利用Hock-Brown准则折减得到巷道围岩的岩体力学特性[11],如表1所示。

?

2 巷道支护数值分析

2.1 数值模型构建

依据某多金属矿的巷道支护设计资料,利用RS2有限元软件[12]建立了巷道的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巷道尺寸为2.8 m×2.7 m。

在巷道的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中开展5种不同支护形式的设置:

(1)无支护。

(2)素喷支护,喷层厚度为80 mm。

(3)锚网支护,锚杆长1200 mm,直径42 mm;锚杆支护密度1 500 mm×1 500 mm;钢筋网直径6 mm,网度100 mm×100 mm;

(4)喷锚网支护,喷层厚度80 mm;锚杆长1 200 mm,直径42 mm;锚杆支护密度1 500 mm×1 500 mm;钢筋网直径6 mm,网度100 mm×100 mm;

(5)喷锚网+钢拱架支护,喷层厚度100 mm;锚杆长1 800 mm,直径42 mm;锚杆支护密度1 000 mm×1 000 mm;钢筋网直径6 mm,网度100 mm×100 mm;U型钢拱架支护距离1 000 mm。

通过对比5种不同支护形式下巷道围岩的应力、位移及塑性区变化,分析得到不同支护形式的效果及适用区域。

2.2 支护参数

在巷道的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中开展不同支护形式的设置,围岩的物理力学参数参考表1,不同支护形式的参数参考表2。

?

2.3 数值分析结果

2.3.1 巷道无支护条件下分析

巷道在无支护条件下的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应力分布规律如图3(a)所示,拱顶2.70 MPa,拱肩2.90 MPa,侧帮2.20 MPa,拱脚3.30 MPa,底板2.20 MPa,巷道周边应力分布呈现出不同现象,拱顶、拱肩和拱脚存在应力集中区,两帮和底板为应力释放区;巷道位移分布规律如图3(b)所示,拱顶6.4 cm,拱肩6.80 cm,侧帮4.4 cm,拱脚1.60 cm,底板0.80 cm,巷道开挖后,巷道周边位移量较小,最大位移发生在巷道顶板位置,次之为巷道拱肩处,底板位移量较小;巷道围岩强度系数如图3(c)所示,巷道围岩强度系数均为0.95,在无支护条件下,围岩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要采用支护措施防范围岩体变形破坏;塑性区分布规律如图3(d)所示,在拱顶和拱肩位置形成了较大范围的塑性区,在底板处主要为受拉产生塑性区,在拱顶拱肩处主要为剪切破坏产生塑性区。靠近边界位置主要为受拉破坏区,深部主要为剪切破坏区,塑性区深度为0.4 m。可以看出,巷道在无支护条件下极易在拱顶及两侧发生岩体破坏,因此,设置合适的支护方案对保证巷道围岩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2.3.2 巷道不同支护条件下的分析

巷道在不同支护条件下的分析结果如图4~图7所示。

(1)应力分布:4种不同支护条件下,采用素喷支护时,巷道围岩的应力集中在侧帮处最小(0.65 MPa),而在拱脚最大(7.80 MPa),采用素喷支护时巷道围岩应力释放区域主要为巷道拱脚处;采用锚网支护时,巷道围岩的应力集中在拱顶处最小(2.20 MPa),而在拱肩处最大(4.40 MPa),巷道围岩应力释放区域主要为行巷道拱肩处;采用锚喷网支护时,巷道围岩的应力集中在底板处最小(2.20 MPa),而在拱脚处最大(4.40 MPa),巷道围岩应力释放区域主要为行巷道拱脚处;采用钢拱架+锚喷网支护时,巷道围岩的应力集中在拱顶处最小(1.65 MPa),而在拱肩处最大(4.40 MPa),巷道围岩应力释放区域主要为巷道拱肩处。

(2)巷道围岩分布:巷道开挖后,巷道周边位移量较小,最大位移发生在巷道拱顶位置,次之为巷道拱肩处,底板位移量较小。采用素喷支护时,拱顶的最大位移最大,为6.00 cm;采用锚网支护时位移次之,为5.60 cm;采用锚喷网支护与钢拱架+锚喷网支护时拱顶位移明显减少,分别为4.90与4.65 cm。

(3)巷道围岩强度分布:相比于无支护时的围岩强度系数,采用4种支护均可使得围岩的强度系数达到稳定状态,其中,采用钢拱架+锚喷网支护时,围岩强度系数可在巷道拱顶处达到2.84,可知,采用钢拱架+锚喷网支护时,巷道顶板围岩稳固性最佳。

(4)巷道塑性区分布:相比于无支护时的塑性区深度(0.4 m),采用4种支护均可使得围岩的塑性区深度减少,其中,采用钢拱架+锚喷网支护时,巷道塑性区深度可减少至0.3 m。

根据数值分析所得到巷道围岩应力、位移演化规律,对于炭质板岩变形与破坏过程可概括为开拓损伤→裂隙扩展→碎胀扩容→挤压变形→应力扰动→变形加剧→顶板垮塌。井下巷道两侧覆岩结构中关键块在破断后,将产生回转变形,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在其回转变形过程中,对巷道围岩产生较为显著的偏载作用力,进而使巷道肩角区域顶板产生较为强烈的挤压变形。同时采动应力场相互叠加,在巷道围岩体上支承压力增大,巷道为侧向卸荷、垂直应力集中状态,主应力差增大,由于围岩自身强度低,节理、裂隙发育,必然导致裂隙扩展、演化和贯通,力学性质进一步劣化衰减,形成大小不等的碎裂块体,造成围岩的剪胀扩容变形,向巷道空间产生显著挤压位移。破碎的围岩结构本身对应力扰动的敏感性强,巷道开挖过程中,应力重新分布调整,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加剧围岩的挤压变形。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支护设计对巷道围岩不同区域部位的应力、位移影响不同,应基于不同岩体质量条件设计合理的支护方式。

3 巷道支护总体优化设计

依据数值模拟的结果可知,大部分支护形式能够满足炭质板岩巷道支护要求,现场调查情况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吻合,但在炭质板岩中仍然存在支护效果不良的现象,特别是深部下斜坡道拐弯处巷道外侧帮出现垮塌,主要原因是炭质板岩陡倾斜节理(节理倾角≥72°)发育较强,且占比有73%,在拐弯处形成一个个小的楔形体,在扰动下发生脱落,引起较大的垮塌。主要原因是炭质板岩分层含水较大,水的存在弱化了岩体的整体强度,容易导致围岩体失去自稳能力,在节理发育较强条件下容易产生冒顶、片帮且炭质板岩中的优势结构面组数较多,存在4组,围岩中容易形成顶板掉块、侧帮片帮现象。此外,支护形式较多给矿山支护管理带来麻烦。

因此,结合现场调查结果与巷道支护数值模拟结果,对于在炭质板岩中支护形式,优化巷道的支护设计方案,如表3所示。

(1)对于巷道含水大、节理发育强、围岩整体差、破碎的条件,推荐使用喷锚网+钢拱架支护形式。

(2)对于巷道含水较大、节理发育较强、围岩整体较差的条件,推荐使用喷锚网支护形式。

(3)对于巷道含水少、节理发育一般、围岩整体一般的条件,推荐使用锚网支护。

(4)对于围岩条件相对较好的情况下,推荐使用素喷支护形式。

此外,对于巷道中含水大和围岩体破碎的情况下,增加喷浆工序有利用防止破碎的岩体碎块脱落、遇水弱化等。在采用锚网支护的巷道中,适当增大支护密度,采用较短的锚杆。

4 结论

(1)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获取了某多金属矿巷道炭质板岩的节理裂隙特性,开展了结构面产状统计分析,并结合炭质板岩的物理力学试验结果,利用Hock-Brown准则折减得到巷道围岩的岩体力学特性。

(2)采用RS2有限元分析软件,开展不同支护形式的数值模拟研究,提取巷道位移、应力、围岩强度及塑性区结果,总结分析了不同支护形式下巷道围岩的失稳破坏特性。

(3)根据数值分析结果,结合实际现场调查情况,优化设计了某多金属矿在围岩类型为炭质板岩时不同围岩质量条件下巷道的支护优化设计标准方案,为巷道支护的标准化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锚网炭质板岩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炭质板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优化研究
高炉炉底用炭质浇注料的研究与耐用性能分析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板岩地区高边坡滑坡原因及治理措施研究
浅谈锚网支护技术在深部返修巷道中的应用
综采工作面末采安全技术研究
干燥和饱水炭质板岩流变力学特性与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