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款智能减震坐立助行器的研制及应用方式

2022-12-06刘天明于金良颜聪盛冶张新蕾金辉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软质蓝牙使用者

【作 者】 刘天明,于金良,颜聪,盛冶,张新蕾,金辉

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市,150001

2 哈尔滨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哈尔滨市,150088

0 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医疗保健和康复产品的完善程度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幸福指数[1-2],这推动市场上老年人康复的相关产品产业蓬勃发展。股骨骨折在内的下肢骨折[3]、脑卒中[4]等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会导致下肢运动障碍,且这类疾病即使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后仍需康复锻炼。所以一些康复器械[5]已经被发明且用于上述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中。

在过去的几年,多种类型的助行器[6-8]已经被设计和应用于脑卒中和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康复训练中,然而这些助行器多存在以下缺陷:需患者家属或专业护理人员辅助方可安全使用,人工成本相对较高,很难满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辅助需求[9];缺少独立改变姿势时对身体的重量支持,患者易因突然下坐产生巨大的冲量而引发下肢骨折现象。为改善这种状况,我们采用电驱动的方式,设计了一款新型智能减震坐立助行器,有效规避中老年人群骨折风险,防止跌坐的发生,并安装相关报警装置增加其安全性。

1 助行器的基本结构

助行器主要由助行器主体、软质臂托和减震座椅3部分构成,其中助行器主体为6061铝合金支架,为可伸缩设计。主体的高度可调范围为90~140 cm,减震底座的尺寸为45 cm×35 cm,软质臂托的尺寸为60 cm×50 cm,其表面覆盖抗氧化涂层以增加其耐用性。

助行器主体顶端设置软质臂托,其结构为U形,且外部包有软垫,软质臂托一侧设置一组L形把手,以供使用者握持。且L形把手上端设置有减速电机开关、变频器开关及自主呼救按钮,内部设置有心率监测装置。助行器支架靠近L形把手一侧设置有万向轮,另一侧设置有防滑地垫,既方便推动前进,又增强稳定性。

远离L形把手一侧的连接杆上设置减速电机,与减震座椅通过液压杆连接。液压杆头部为球形铰接结构,杆部可以伸缩,通过减速电机带动液压杆旋转和伸缩进而带动减震座椅翻转。减震座椅为铝合金座板,上覆起一定减震作用的海绵板,座椅与两侧滑块连接,滑块与平衡杆铰接,且可沿平衡杆轴向滑动。减震座椅内部设置有控制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定位装置和蓝牙模块,其中蓄电池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与GPS定位装置、自主呼救装置、心率监测装置连接,输出端与蓝牙模块连接,蓝牙模块可以与使用者终端(手机)连接(见图1)。

图1 智能减震坐立助行器的外部设计结构Fig.1 External design structure of intelligent shock absorption sitting stand walker

2 助行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助行器主体安装有可伸缩支架,用于调整助行器高度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做康复训练时,可以按动L形把手上的减速电机开关启动减速电机,利用滑块和减速电机将减震座椅调整至直立状态;手扶L形把手,控制前进方向,推动助行器前行,与助行器支架形成维护结构,防止老人在站立时失去平衡发生翻倒而造成二次伤害;当需要从站立姿势调整至坐立姿势时,按动减速电机开关,利用减速电机带动液压杆,进而带动减震座椅翻转。可以根据身体状况通过变频器开关调整减震座椅翻转的速度,通过电驱动的方式扶托使用者缓慢坐下,减轻对髋骨及脊柱的冲击,从而预防跌坐,达到减震效果,有效规避中老年人群骨折风险,预防骨折(见图2)。

图2 智能减震坐立助行器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Fig.2 Use method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intelligent shock absorption sitting and standing walker

3 助行器的优势性能

3.1 构造合理化

助行器支架设置净重2.8 kg,抗拉强度205 MPa以上,屈服强度110 MPa以上,密度2.75 g/cm3,经过阳极氧化处理后,抗腐蚀性好,能经受160 kg以下的重量,对于老年人来说可安全使用。助行器安有U形软质臂托结构,软质臂托外设置有软垫。软质臂托采用符合人体力学的环形结构设计,可以在行走时提供大角度的柔软舒适托扶,防止侧面跌倒,在省力的同时更好地保持身体的平衡,为手部无力、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了有效防护。

助行器支架底部安装万向轮和防滑地垫,这和国内现有的一些助行器不同[10-11]。其中前脚为双轮结构,后脚为双防滑地垫结构,兼具省力与平稳、不易摔倒的特性;防滑地垫经久耐用,可以增加摩擦力、加大耐磨性,达到安全、省力的目的。

3.2 设备智能安全

减震座椅内部设置蓄电池和变频器,使用时通过减速电机带动减震座椅翻转托扶老人缓慢坐下,降低下坐冲量,防止骨折。座椅内部安装GPS定位系统,可以实时记录使用者当前所在位置及行走路线,GPS定位模块可以采用市售产品。L形把手内部设置有心率监测装置,心率监测装置与控制器连接,使用者在抓握L形把手的时候进行心率监测。心率监测装置的主要结构为发生器及光敏接收器,通过光电透射测量法,即心脏的规律跳动引起血液透光率的变化,将获取的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得到心率信息,这与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智能手环检测心率的方法一致,因此相关发生器及光敏接收器也可以选用市售装置[12]。上述GPS定位信息及心率信息通过控制器传出至蓝牙模块,蓝牙模块通过与使用者终端(手机)蓝牙连接,将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和记录,上传至云端,进行实时监控。使用者家属可通过远程终端,如使用配套专属手机APP实时了解患者所在位置、行走路线及心率变化情况(见图3)。

图3 三种特异性装置的工作原理Fig.3 Working principles of three specific devices

3.3 安装报警监测装置

助行器L形把手上设置有自主呼救按钮,与控制器连接。当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受到身体出现不适时,可以按动按钮进行呼救,蓝牙模块将呼救信号传输至自身手机终端,再通过云端给患者家属发送报警信号。同时,使用者家属或陪护可通过GPS定位信息实时了解使用者当前所在位置,便于及时到达现场予以救助。

4 基于有限元方法对减震座椅的座位安全进行特性分析

为了验证减震座椅的使用安全性,我们通过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 2021对减震座椅进行受力分析,验证其安全性和易损坏的部位。

4.1 模型建立

减震座椅由铝合金座板及海绵板等部位组成。其中,底部的铝合金座板是主要受力构件。为了简化有限元模型的计算量,提取铝板进行单独分析。铝合金材料参数:密度2.75 g/cm3,弹性模量68.9 GPa,泊松比0.33,屈服强度110 MPa。

如图4所示,铝合金板下端采用铰接方式与支架链接。铝板中部通过球形铰接结构与液压杆连接。球铰可以在空间内自由转动。故在有限元建模过程中,约束方式参照实际受力模式,在板件下端粘接铝合金滑块,设置滑块底面为铰接;中部对圆形面施加铰接约束,保留所有方向旋转自由度,板上荷载取体重160 kg,均匀分布于中心矩形部位且方向指向板件厚度方向。

图4 荷载、约束布置方式Fig.4 Load and restraint layout

4.2 结果

对铝合金板应力分析可以看出,应力分布呈现左右对称的分布状态,压应力主要分布在液压杆和底部支撑之间,拉应力集中在中部液压杆铰支架附近。最大拉应力为55.6 MPa,最大压应力为16.7 MPa,均远小于铝合金的屈服强度,故本设计为安全设计。

5 讨论

康复训练对于骨科、普通外科相关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下肢运动障碍尤为重要,已经逐步成为研究热点,相关产业蓬勃发展[13-15]。助行器一般分为无动力式助行器、动力式助行器、功能电刺激助行器3类。其中无动力式助行器使用面最为广泛,主要针对下半身肌肉力量弱、行走能力轻微受损的老年人或残疾人而设计,然而普通的助行器设计简单,不能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稳定性,给其行走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国内动力助行器产品尚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种类较少,使用普及率低。功能性电刺激助行器侧重于治疗,电刺激可帮助肌肉恢复活力,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然而,助行的范围仅限于轻度中枢性偏瘫,受用人群较局限,而且仪器价格昂贵,目前还未普及应用[16]。

因传统助行器存在诸多局限,为给消费者更好的使用体验,我们进行了改良,将坐立、托扶及减震的功能与智能电子技术融入其中,设计出一款新型智能减震坐立助行器。实现了高安全性能的智能坐立切换,既可以辅助康复锻炼,又可以适当休息,预防使用者在站立或行走的过程中因无法保持平衡而摔倒,避免了更为严重的二次伤害和跌坐导致的骨折。结合科技手段,在产品上安装GPS定位、心率监护、报警等装置,可以让使用该助行器的患者及家属更安心。除骨科外的其他外科手术术后恢复期的患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可应用此产品做康复训练,增强运动能力。

猜你喜欢

软质蓝牙使用者
蓝牙音箱的直线之美
简单、易用,可玩性强Q AcousticsBT3蓝牙音箱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德生(TECSUN) BT-50蓝牙耳机放大器
抓拍神器
改性凹凸棒土对软质聚氯乙烯中增塑剂抽出性的影响
水滑石在软质聚氯乙烯中的应用研究
极端海况下软质海崖大规模蚀退计算模型研究
β-谷甾醇和γ-谷维素的键合物对软质奶油的水分分布影响
他汀或增肌肉骨骼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