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区早春设施番茄高效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
2022-12-06方思明胡卫丛吴旭东刘庆叶陈莉莉戎茸王蓓张宗俊王东升李伟明
方思明 胡卫丛 吴旭东 刘庆叶 陈莉莉 戎茸 王蓓 张宗俊 王东升 李伟明
番茄,别名西红柿、洋柿子,果实味道可口,营养丰富,生食、熟食皆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是大宗蔬菜之一。番茄主要分为露地栽培和设施栽培,设施栽培可以为植物高效生产提供稳定适合的生长环境,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所以近年来发展面积不断扩大,南京地区番茄生产设施以钢架塑料大棚为主。本文主要介绍南京地区早春大棚番茄高效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旨在为促进南京地区番茄生产发展、农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持。
1 选种育苗
1.1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直接影响番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早春设施栽培番茄一般选择早熟或中熟品种[1]。 春季光照相对较弱、气温偏低,因此,番茄品种须具备耐弱光、低温的特性。 同时,为保证番茄产量和品质,所选品种还应具有生长势强、抗病性强、耐贮运、商品性好、产量高且适合南京本地市场需求等特性[2]。世纪红冠、合作903 大红番茄、齐达利、浙粉202、欧曼达、普罗旺斯、金棚1 号、皖粉1 号等是南京地区设施栽培的优良番茄品种。
1.2 种子消毒及育苗
用50~55℃恒温水浸种15~20 min, 不停搅动至水温降到30℃左右后,常温浸种8~12 h,期间搓洗、换水2~3 次,后放置于30℃恒温箱中进行催芽,2~3 天种子即可发芽[3]。 育苗期应保证光照充足,促进幼苗光合作用,严格控制苗床温湿度,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保持在15℃左右,湿度控制在45%~55%,以培育壮苗,增强幼苗抗逆性[4]。 如遇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应及时拔除病苗并叶面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
早春设施番茄育苗提前进行,1 月5 日左右在有加温设施的大棚育苗,苗龄70~80 天,每667 m2用苗量2 000~2 200 株,壮苗标准为:株高12~18 cm,茎秆粗壮,节间短,有7~8 片真叶展开,叶色深绿,叶片肥厚,根系发达,第1 花穗现花蕾,植株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定植前7~10 天进行低温、耐旱炼苗。
2 合理定植
2.1 扣棚整地
定植前20~30 天扣棚, 使用无滴膜覆盖大棚。春季栽培,一般2 月中下旬扣膜,扣膜后,开沟灌底水,将土壤灌透,可有效降低土壤盐分和减少土传病虫害发生。 定植前1 周整地,整地过程中施入基肥。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15-15-15)30 kg、腐熟有机肥500 kg 作基肥,施后深耕20~30 cm。将土地整平后起垄作畦,按东西向起高垄,双行栽植,畦宽1.4 m,高15~20 cm,沟宽约30 cm。
2.2 定植
在地下10 cm 土温稳定在10℃以上后进行定植,南京一般在3 月中下旬。 选择晴天上午,挑选壮苗定植, 定植时在育苗坨上覆盖少量土壤即可,深度在子叶以下为宜, 株距40 cm 左右, 行距70 cm左右,覆盖地膜,根据品种特性、整枝方式、气候条件及栽培习惯,每667 m2定植2 000~2 200 株。 移栽后浇透定根水。
3 田间管理
3.1 温湿度控制
定植后根据番茄不同生育阶段对温湿度的要求和病害控制需要,生产上要通过地面覆盖、滴灌或暗灌、通风排湿、温度调控等措施,尽可能将棚室内空气指标控制在最佳范围。 定植后10 天为缓苗期,温度控制在白天20~25℃,晚上不低于15℃,空气相对湿度70%~80%;缓苗后温度控制在白天22~30℃,晚上12~18℃,昼夜温差保持在15℃以内,空气相对湿度50%~70%。 棚内温度高于30℃要及时通风降温,一般通风时间选择晴天10:00 以后,17:00 后关闭棚膜,平均温度在18℃以上时,延长通风时间,也可昼夜通风,保证棚内温度不超过35℃。
白粉虱为害番茄叶片
3.2 肥水管理
采用膜下滴灌,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之后控水蹲苗,一般植株不萎蔫不浇水,以促进作物根系发展;自第1 穗果坐果至第3 穗果开花期间,一般每周浇1 次水,选择晴天上午浇水,浇水后关闭棚膜提高棚内温度,避免土层温度下降,次日上午通风排湿;第3 穗果开花后进入盛果期,番茄植株蒸腾量增大,应提高浇水频率,3~5 天浇1 次水,应根据天气均匀给水以免裂果,土壤相对湿度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即手握土壤成团,松手后土团不散开即可)。
结合浇水,根据植株生长状况及时追肥,在前3穗果坐果后各追1 次肥,共追3 次肥。 每次随水追施三元复合肥(15-15-15)15 kg/667 m2,果实膨大期,可叶面喷施1%磷酸二氢钾液2~3 次,促进番茄果实生长。 番茄开始转色后,用叶面喷施的方法补充2 次钙肥,可以有效减少番茄脐腐病和裂果的发生。 番茄采摘前2~3 天停水停肥,以促进番茄果实糖分转化,提高果肉品质和风味。
3.3 吊蔓整枝
设施栽培一般采用单秆整枝, 即清除所有侧枝,只留下主干。 番茄植株长到40~50 cm,不能直立生长时拉尼龙绳吊蔓。 在距离地面高约1.8 m 和底部约0.2 m 处拉铁丝搭架,将吊蔓的尼龙绳固定在两根铁丝上,把番茄茎绕在尼龙绳上或用绑蔓夹辅助固定,每周要打1 次侧枝,并固定新长出的茎叶。
此外,还需疏花疏果,中大果番茄每株留3~4穗果,大果型品种每穗留3~4 个果,中果型品种每穗留4~6 个, 最后1 穗果开花后向上留2 片叶摘心。 及时去除畸形果、发育不良的小果、病果,促进选留果实均匀生长。第1 穗果采收后,将底部黄叶、老叶、病叶全部摘除,避免养分消耗,同时保障作物底部通风, 降低因根部湿度过大导致的病害发生率。 摘除的枝叶应及时运出,作深埋处理。
4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将病虫害在早期控制住,避免大规模暴发,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恶化病虫的生存条件,提高农作物抗虫能力,在必要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将病虫为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5,6]。 早春番茄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等虫害和叶霉病、青枯病、病毒病等病害。
4.1 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 针对当地主要病虫控制对象,选用高抗多抗品种;耕作改制,实行严格轮作制度,至少与非茄科作物轮作1 季以上;科学管理,育苗期间做好消毒工作,培育壮苗,平衡水肥,增施充分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及时清理枯枝病叶;设施防护,大型设施的放风口用防虫网封闭,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夏季覆盖塑料薄膜、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避雨、遮荫、防虫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4.2 生物防治
释放天敌,白粉虱发生初期,每株成虫小于3头时,棚内均匀悬挂丽蚜小蜂蜂卡,每667 m2释放2 500 头,每7~10 天释放1 次,连放4~5 次。生物农药防治,针对设施番茄叶霉病,可使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 倍液喷雾; 针对番茄青枯病,推荐使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倍液喷雾;针对番茄病毒病,建议使用5%氨基寡糖素水剂2 000 倍液喷雾;针对番茄蚜虫,推荐使用2%苦参碱水剂1 000 倍液或100 亿孢子/mL 白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200 倍液喷雾。注意生物农药喷洒最好在早晚进行,同时保持棚内湿润,促进菌剂粘附在作物上,以提高药效。
4.3 化学防治
虫害主要有蚜虫和白粉虱。 苗期注意经常查看叶片反面,发现虫害及时喷药。 发生初期,及时用4%阿维·啶虫脒微乳剂500 倍液、2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1 000 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喷洒植株2~3 次,7~10 天1 次,药剂轮换使用。
病害主要有叶霉病、青枯病和病毒病。 叶霉病预防可以选择45%甲硫·腈菌唑水分散粒剂800~1 000 倍液、62.25%锰锌·腈菌唑可湿性粉剂400~600 倍液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200 倍液等喷雾; 发病后防治, 可选用40%异菌·腐霉利悬浮剂400~800 倍液或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500~700倍液喷施。 青枯病发病初期,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 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300~700 倍液、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400 倍液或12%松脂酸铜乳油500 倍液等喷雾; 严重时可灌根, 灌根每株用配好的稀释液400 mL,8~10 天1次,连灌2~3 次,注意交替用药。 病毒病,选用60%吗肟·乙酸铜可溶性片剂400 倍液、5.9%辛菌·吗啉肟水剂150~200 倍液或40%羟烯·吗啉肟水剂300~400 倍液交替喷雾使用,5~7 天1 次,连续2~3次。
5 采收
按照成熟度可将采收期的番茄果实分为转色期、坚熟期和完熟期,应按照兼顾产量、品质、效益和保鲜期的原则,适时采收。 转色期果实顶部转色,其余部位白绿色,果实坚硬,为需1~2 天运输销售或乙烯催熟提前上市采收适期; 坚熟期果实3/4 的面积转色,尚未软化,色泽较好,此时风味和营养均最好,是鲜食的最适时期, 为就近供应或短距离运输时采收适期;完熟期果实表面全部转色,果肉变软,含糖量达最高,为就近供应采收适期。番茄采收前2~3 天停水停肥,前7 天禁止打药,以保障产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