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过了十五年没有祝福的教师节
2022-12-06
文本刊记者 田 薇
我是谁
我是星儿的老师
我听见他们的欢笑与悲泣
我看见他们的阳光与无助
我愿化身萤火虫,飞进他们的世界
——李超
8月,我们联系到山西方舟自闭症康复研究院的李超老师,得知该机构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已于今年3月关闭。那是李超自大学毕业后一直奋战的地方。
李超是一名来自河北的“80后”,2006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体育学院。种种机缘巧合,他走进了自闭症儿童的世界,如今已经成为他持续为之努力的事业。
初遇星儿
2006年7月,刚刚走出校园的李超第一次接触到了自闭症。“那时,我在一个培训班当体育老师。当时有一个孩子长得特别可爱,很讨人喜欢,还知道许多车的名称、性能,讲起车来就滔滔不绝,许多普通的孩子未必能比得上他对车的了解与热爱。这个时候的他非常有魅力,仿佛在闪闪发光。”在大家眼中,那就是一个无忧无虑地分享自己爱好的孩子。李超非常喜欢他,在长期的相处中,李超还发现他的记忆力非常好。
美中不足的是,他没有课堂纪律、没有规则意识,在课堂上经常乱跑乱叫。“当时我不知道他有自闭症。我就把他当作一个有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对待,但是他总是不能很好地跟同学们上完一整堂课,课程中间总是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对于孩子这样的反常表现,李超很担心,他利用课下时间跟其他老师讨论了这孩子的情况,想要研究如何能更好地帮助他去上好一堂课。然而,从同事的口中,李超听到了一个这样的词——“自闭症”。在那个年代,了解自闭症的人非常少,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李超也对此感到陌生,于是就去网上查找关于自闭症的资料。
李超开始尝试利用网上查到的方法去教孩子。“一开始孩子并不听从我,我就慢慢总结经验,想方设法找准他的强化物。之后孩子逐渐跟我有了配合,我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李超在和孩子做感统训练
最后一次跟那孩子在一起是李超同事结婚的时候。结婚放炮,孩子听到鞭炮声,情绪就会激动,会大喊大叫。“我很自责,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提前让他捂住耳朵。当时的我还没有孩子,没有体会到当父亲的感觉,但对于他,总是有很深的感情在。但是聚散终有时,2007年5月,孩子的母亲带他回了老家去上小学。”李超在不舍中有了更多对自闭症儿童的同情和对自闭症康复训练这一行业的兴趣。
成为特教老师
2007年9月,李超了解到有一个专门治疗自闭症的机构,想去那里学一些关于自闭症的知识。经过多次询问,他找到了山西方舟自闭症康复研究院。走到门口,李超心里便打了退堂鼓——左边是垃圾堆,右边是收废品的,孩子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训练;大门是锁着的,只有一个小门可以一次进出一个人。出于好奇,李超还是推开门进去了,带着些许疑惑走上三楼,见到了负责人。“我见到范老师的时候,他跟我说了关于自闭症孩子的情况,最后跟我说工资一个月520元,上一节课1.2元,一个月下来有700元。”如此清贫的待遇,实在让人犹豫不决。但是出于想更加了解自闭症这个群体的心理,李超答应了,第二天就开始听老师们上课。
李超所说的范老师,就是山西方舟自闭症康复研究院的创办者范世禄。2005年3月,范世禄创办了省内最早的专门针对自闭症孩子的训练康复机构,也是当时省内最大的专门为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康复训练服务的民办非营利机构。范世禄是“山西方舟”的创办人和负责人,也是一位自闭症患儿的父亲。为了孩子,也为了更多自闭症患儿家庭少走弯路,原本有着丰厚收入的范世禄辞去工作,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山西方舟”的创办上,用自己的付出,为更多自闭症患者的家庭点燃了希望。
具有相同能量的人,才会彼此吸引,成为彼此的光源。李超的选择,为山西方舟自闭症康复研究院增添了一份力量,他自己也找到了人生中愿为之持续付出的事业。他说,感恩相遇。
守护十五年
从教十五年,李超帮助了数以千计的孩子,让一个个因命运打击而即将坍塌的家庭看到了希望,树立了信心。
作为一个男人,李超要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而面对微薄的收入,面对生活的压力,他从未想过放弃。他说,这些孩子和家庭需要他,需要他的陪伴和支持。
“我记得有一个孩子刚来方舟的时候才两岁多,他的身体是僵硬的,每次失去平衡的时候都会直接摔倒,没有自我保护意识,也不会爬行,摔倒了不会自己站起来。每次给他做训练的时候,他都哭闹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甚至会尿我一身。我想了各种方法,寻找他的强化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地配合起来了,也逐渐有了进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天,大概晚上十一点多了,他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孩子会爬了,摔倒了也能站起来了。当时那位妈妈的声音很是激动,我更是兴奋得一夜未眠……”李超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件令人兴奋的事。对他来说,孩子的一点进步、家长的一次认可,都是他持续向前的动力。
在我们看来,十多年守护自闭症患儿的历程必然艰辛曲折,而李超说,最难的其实不是训练孩子,而是安抚家长。
“孩子刚来的时候,我需要跟孩子建立信任感,我会去模仿孩子,跟着孩子一起进入角色。”这情形大约就是孩子打滚,李超打滚,孩子玩闹,李超奉陪。“家长一看,这训练‘没个正形’,就着急过来跟我理论、吵架,说我不好好训练孩子。”李超只能下课后跟家长沟通。
“有一位孩子的妈妈,详细询问后才知道,她是不能接受孩子的现状。了解情况后,我们开始开导她,教她如何去辅助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安抚,她的性格也开朗了,孩子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看到孩子的变化,家长的心态也好了很多,我内心的成就感与喜悦更是无以言表……”李超说,“这些成就感足以支撑我面对一次又一次突然涌上心头的失落和沮丧。”
有个好领导
特教老师的工作和生活是艰辛的,倘若没有温情、没有精神支柱,便很难坚持。每当有人问李超,是什么让他坚持这么多年,他总会提到范世禄。他说,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一位好领导、好大哥站在身后默默支持着他,这是他强大的精神支撑。
“范老师是一个很细心、很热心的人,他能记住每个员工是几号入职的。每年入职纪念日,都会收到他的祝福,让人心里暖暖的。无论谁家有大事小情,他都会尽全力去帮忙……我刚来方舟不到两年的时候要结婚,当时我并没有什么积蓄,父母在农村也没有多少钱。我去跟领导借2万块钱,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后来我才知道,他也没有钱,是卖了自家的煤借给我的。”
2020年,在山西省千山万水公益基金会举办的“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活动中,范世禄极力推荐李超,想要为李超争取精神上的慰藉。他在推荐语一栏写道:“十三年来,他没有升职转正的机会,来自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可几乎为零,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给他一个肯定,给他些许安慰,让他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朴素的语言能让人感到真实,确实,这份无名无利、默默奉献的职业应该被人看见。
2022年3月,“山西方舟”不复存在,李超开辟了另一条跑道继续着他的特教事业。当说到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方法及其相关领域时,李超侃侃而谈,无所不知。显然,那是他十多年扎实的专业积累和持续不断学习的结果。我们钦佩之余,也似乎窥见他的人生足迹。
在采访的尾声,李超打趣说道:“一年中最不想做的就是教师节陪孩子给老师买礼物、做贺卡。当别的老师享受着鲜花和礼物时,我们却连节日祝福都收不到。”这句“牢骚”让人感到心酸,却也让从事十五年特教事业的李超光芒绽放。“牢骚满腹”却不离不弃,可见其信念坚定。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终将会发生的事;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感恩相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佛系的“李超语录”背后,是他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也是他为特殊教育不断付出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