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乡访亲行

2022-12-06徐炳祥

新农村(浙江) 2022年12期
关键词:堂兄请柬姑父

■徐炳祥

人到中年,才真正体会到“光阴似箭催人老”,自己结婚时的情景犹在眼前,一晃,轮到儿子结婚了。要邀请亲戚朋友吃喜酒(我们那边土话叫“告吃酒”),按乡俗礼节,请农村的亲戚,需备好如水果和牛奶这样两件礼物,并带上请柬逐家上门拜访。于是,终于有了这次难得的回乡访亲之行。

周末的早晨,金菊飘香,阳光和煦,期盼收获的季节,田野上稻田一片金黄。带上礼品和请柬,我开车先奔赴舅舅家。

和许多那个年代的小伙伴一样,我的童年有一半左右的时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记得外婆家的前厅很大,虽然是土泥地板,却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养蚕用的蚕匾匾架和锄头铁耙等各式农具也都堆放得整整齐齐。那时,外婆家屋前是一大片开阔的稻田,屋后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我和小伙伴们常在河边钓鱼。东面则是一个高坡,上面是一大片竹林,秋日里两三个小伙伴们一起掘鞭笋、爬竹竿、玩游戏,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

现在道路四通八达,不一会儿就到了舅舅家。外公外婆已去世多年,舅舅也快70了吧!可当汽车开到他家门前,只见大门紧锁,空无一人,打电话才知舅舅一家都在外地打工上班。

站在房前,举目望去,四周早已不是旧时模样。隔着马路,原来屋前一望无际的田野,现在被一堵灰色的围墙挡住了视线,围墙里面是市里有名的LED节能灯厂,据说还是纳税大户,产品远销欧盟。而东边的高坡和竹园,也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密不透风的苗木,翠绿翠绿的,秋阳中泛着淡淡的金色。

我不禁有些落寞,把请柬和礼品寄放到邻居家后,为了争取上午把请柬送完,马上启程去姑妈家。

汽车开在宽阔的乡间公路上,路两旁的水杉树挺拔高耸,上面的侧枝相互交叉,形成一个翠绿的圆锥顶,车子穿行而过,十分惬意,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姑妈家。

“姑侄亲,打断骨头连着筋”,我现在最亲的亲戚可能就是姑妈了。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国家还一穷二白,大家还在温饱线上挣扎,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回肉。那时过年请客的当家菜是蛋饺(蛋皮包肉馅)和肉嵌油豆腐,一般在新年前一两天做好。可是自己不舍得吃,客人不好意思吃,从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这两道菜要搬进搬出好多次,基本属于“看菜”。如果主人热情地为客人挟这些菜,客人一般都会拿饭碗躲开或挟回去,小孩也一样,因为自家大人早有过交代。而我每次到姑妈家,她总会猝不及防地把蛋饺或肉嵌油豆腐挟到我的饭碗里并迅速挟碎,以防我还回去。

记得上世纪80年代,生活条件略有好转,姑妈家养了一些羊,每当做了可口滋补的红烧羊肉,她都会叫上伯父和我们一家去做客。有一次,姑父特地买了几瓶乌镇生产的“双溪”啤酒,那是我们第一次喝啤酒,就着羊肉一起吃,真是美味极了!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分享美食,一边谈笑风生,其乐融融,那温情满满的场景,至今犹在眼前。

因为事先打了电话,姑父姑妈早已等在家门口,见我来了,热情地迎出来,嘘寒问暖。姑父忙着递烟,姑妈忙着泡茶,都为孩子的婚事开心,两老都苍老了不少,不过精神很好。姑妈说两个儿子现在一个做公务员,一个经商,条件都很好,在城里都有大房子,叫他们搬去一起住,可是他们在城里只住了一个月不到就逃回来了,生活不习惯。姑父更是嫌附近连个像样的茶馆也找不到,还没熟人,远不如在农村方便,虽然现在农村住的大部分都是老人,但乡里乡亲的,熟门熟路,自由自在,多好!

和两位老人难得一见,我们家长里短,有唠不完的嗑,不过由于上午还有几家亲戚要走,只得起身告辞。姑妈为我准备了一大包青菜和一箱鸡蛋,说菜是她自己种的,蛋是土鸡蛋,叫我放心吃。

我驱车离去,行到拐弯处,回头望望,见两老还在家门口目送我,不禁心头一热,有些依依不舍。

走完几家亲戚,最后去堂兄家。堂兄前几年搬到了居民新区,一行行一列列的楼房整齐划一,房前是清一色的水泥路和水泥道场,房子周边几乎看不到泥地了,也禁止养鸡养鸭。我因为走错了一个路口,兜兜转转半天才找到堂兄家。我感慨道:这一排排钢筋混凝土堆砌而成的房子丛林虽然气派,但原有的“丰年留客足鸡豚”的特有乡情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优美意境似乎再也找不到了,真是别有滋味在心头!

晚上和友人小酌,聊起这次回乡访亲之行,感触良多。友人倒是豁达,他认为工业化城镇化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现在年轻人都往城里跑,乡村自然空了。不管怎样,如今农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乡村振兴的步伐在不断加快,相信以后,会有大批的有志青年返乡创业……

听完,我不禁默然。是啊!“乡愁”是一种情怀,是对家乡的眷恋。如今的乡村大地上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用发展的眼光看农村,到处充满着生机和希望。

猜你喜欢

堂兄请柬姑父
良心的指引
怀念姑父
向日葵的理想
陪姑父吃的最后一顿饭
堂兄故事
请柬
母狼的护犊绝唱
拖煤的堂兄
饭桌上的教诲
春天,向青少年发出请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