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兼修,创意随行
——访重庆师范大学附属科学城中学学生杨和昕
2022-12-06田春忆
◎本刊记者 田春忆
人物小档案
姓名:杨和昕
学校:重庆师范大学附属科学城中学
年龄:13 岁
兴趣爱好:发明、阅读、钢琴、体育
最敬佩的人:爱迪生
最喜欢看的书:《史记》
最喜欢看的电影:《长津湖》
最想做的事:作品成功申报实用新型专利
最自豪的事:担任国家级女足比赛的球童
座右铭:不要轻言放弃
个人作品:一种萤石粉的排水井盖、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溺水救援装置
曾获荣誉:第37 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第4 届“华艺杯”青少年钢琴艺术周活动重庆赛区一等奖,第三十四届中小学生汉语作文等级评价一等,2022 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第二届青少年专利孵化展金奖。
畅想未来的科技与生活:科技快速发展,出现了冬暖夏凉、可实现自动清洗、能适应不同体型人员的多功能服装。
一句话介绍自己:善于学习,积极思考,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自2018 年以来,在每年的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你都可以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他就是现就读于重庆师范大学附属科学城中学的初二学生杨和昕。因对科技创新兴趣浓厚,他十分关注此类型的博览会,每次都会央求爸爸妈妈带他去参观。展会上的炫酷机器人、智能汽车等最新科技都让他大开眼界。
除了科技创新,杨和昕从小还喜欢弹钢琴,曾获得第四届“华艺杯”青少年钢琴艺术周重庆赛区一等奖,也练过武术,参加过少儿才艺大赛。他“动”如脱兔,在学校第四届、第五届田径运动会上,分别获得男子组200米比赛第二名、第一名;又“静”若处子,喜欢阅读与写作,在第三十四届中小学生汉语作文等级评价中获得一等。
从爱上科技创新到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取得成绩,杨和昕一直按照自己的步伐徐徐前进,慢慢成长。
缘起:爸爸妈妈的小心愿
杨和昕对科技创新的热爱,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培养。由于爸爸妈妈都是文科生,他们对那些充满理性思维、爱好发明与创新的科学家们非常敬佩,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接触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为此,爸爸妈妈给杨和昕订阅了很多不同种类的科普读物,购买了乐高积木、魔方、华容道等各种各样的益智玩具。
“父母经常带着我一起阅读科普书籍,这让我对书上的手工作品、科技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常常照着做。通过不断动手实践,我对科技创新越来越好奇。”
进入初中后,杨和昕听说学校成立了发明创造社团,便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在社团课上,他系统地学习了科技创新方面的知识,更加热爱科技创新了。
“杨和昕同学上课认真,创新意识强,提出了很多创意点子。”社团老师黄睿向记者介绍道,学习科技创新课程没多久,杨和昕就先后提出了“一种含萤石粉的排水井盖”“一种采用紫外线杀菌消毒的电梯内部结构”“一种管道排放二氧化碳与自动配氧的安防系统”“一种检测物质腐烂并杀菌的装置”等多个创意点子,并努力将其中的一些想法变成现实。
除此之外,杨和昕还积极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通过比赛结识更多的朋友,学习更多的知识。
坚持:克服每一个小困难
2022 年5 月,杨和昕和团队成员携带作品“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溺水救援装置”参加第37 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提出了以单片机为主控中心,能实现多种功能的溺水救援船的设计。这种救援船可遥控,为溺水人员提供救生装置,并使其能与地面人员进行语音交流,极大地提高了救援的成功率。
“此次制作作品的时间比较长,从2021 年12 月到2022 年5 月,我们一直在准备。”为了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作为主创人员的杨和昕不得不花更多的心思在作品上。他常常利用课余时间请教老师、查找资料、跟团队其他成员商量。
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这些困难在杨和昕的眼里都是小事:“所有的困难终究会过去,关键是我们怎么想办法解决它。”
经历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杨和昕和团队成员们一起设计方案、购买物资、动手拼装、测试和改进装置,因为疫情,决赛时他们还录制了解说视频、进行了线上答辩,真切感受到了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魅力。“通过比赛,我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学习了其他团队的好的创意,进一步坚定了进行科技创新、服务美好生活的信心。”杨和昕笑着说。
最终,团队的坚持和付出得到了回报,“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溺水救援装置”获得大赛二等奖。
成长:别人家的大男孩
指导老师黄睿认为,杨和昕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别人家的孩子”:“他兴趣爱好广泛,学习成绩优异,是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
据妈妈介绍,从幼儿园到初中,任课老师都很喜欢杨和昕,对他的评价很高。他常担任班委成员,和同学们的关系融洽。“从小,杨和昕的自觉性就很强,几乎不用我和他爸爸操心。他做事也很专注,刚学钢琴时,别的小朋友都坐不住,他却能坚持练习。”
更让妈妈感到欣慰的是,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科技活动,孩子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胆量得到了锻炼,偶尔做出的一些行为甚至会让她刮目相看。
比如有一次,妈妈带着杨和昕去参加一场直播晚会,当主持人需要邀请一名观众上台进行互动时,杨和昕自告奋勇地就跑上了台。“我当时都还没反应过来。对于有点‘社恐’的我来说,要面对这么多的观众,而且还是现场直播,我是不敢上台的,但杨和昕做到了。”妈妈高兴地说。
在妈妈眼中,那个曾经会追着她问“为什么”的“小跟班”已经逐渐长成了一个具有独立思想、梦想坚定的大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