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视野下青少年的“佛系”文化探讨
2022-12-06王子云盛玉昌盛一心
王子云,盛玉昌,盛一心
(1.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2.贵州黔东南丹寨县泓文实验学校,贵州黔东南 557500;3.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辽宁沈阳 110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存在于青少年群体中的一种新型文化——“佛系”文化正在悄然兴起。“佛系”一词最早在互联网中进行传播,并迅速流行起来,在部分青少年中形成了共鸣。现如今,“佛系”一词已经从互联网向现实生活中融入,在社会中有了广泛讨论,“佛系”一词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佛系”一词与佛教中的“佛”的意思并不相同,“佛系”的佛是一种被动的心理感受,是一种“淡然”的接受方式。对于外部事物提不起兴趣,参与程度较为消极。对自己产不产生影响都会将自己置身事外,像是“佛祖”般无欲无求,不悲不喜。这种具有“佛系”特征的青少年往往会给别人一种消极、懒惰、不求上进的感觉。现如今,“佛系”文化正成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来对青少年群体中的“佛系”文化进行分析。
1 教育社会学视野下的“佛系”文化的背景与特征
1.1 青少年“佛系”文化观念的形成背景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速度较快,社会整体的适应能力还尚未达到相匹配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青少年往往会面临着较大的现实压力与心理压力。在学习方面,青少年存在升学压力,在未来发展方面,青少年因为对未来迷茫而产生了焦虑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青少年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对任何事都无所谓的心理状态,并在青少年群体中不断扩散发展,互联网使得这种文化观念传播得更加广泛。这种“佛系”文化体现了部分青少年没有理想,没有拼搏竞争的现状。青少年们的“佛系”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逃避现实生活的心理状态。
1.2 青少年“佛系”文化观念的发展特征
在我国传统的文化内涵中,对于现如今青少年群体中流行的“佛系”文化是抱有一种悲观的态度的。在主流文化中对这种消极、不争不抢的生活状态是持有批判看法的。“佛系”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在低欲望社会的日本,“佛系”的生活状态似乎较为合理。但是在中国,情况却截然不同,虽然自“佛系”一词出现在互联网中,就受到了诸多青少年的追捧,但中国的社会发展活力与潜力都是日本所无法比拟的,这种“佛系”文化也被当作一种“丧文化”来看待。“佛系”一词在我国发展至今,已经成为青少年群体的一种特殊文化,值得我们充分关注[1]。
2 教育社会学视野下“佛系”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2.1 “佛系”文化不利于青少年心智发展
“佛系”文化下的青少年群体往往是因为自身承受的压力与挫折过大而逃避现实,无法激发自身的反思行为与实际行动的改变,并长时间保持着这种得过且过的心理状态。“佛系”青少年往往自身的竞争欲望不强,对外界的事物始终保持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生活在自己的小空间里。青少年群体本该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但现如今受到“佛系”文化影响的青少年却失去了原本的活力与激情,这对于处在身心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是存在一定消极影响的,不利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2]。
2.2 “佛系”文化不利于青少年提升责任意识
青少年在正常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往往具备相应的责任意识,能够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也能够高效完成学生该完成的任务。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佛系”文化对青少年群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让青少年的责任意识不断降低,对自我身份的不认同不理解导致与外部社会脱节,对其他人或事物丧失了了解兴趣,对他人的表现较为平淡,自身的责任意识也无法很好地形成。此外,随着互联网中“佛系”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广,使得青少年对自身思想行为愈发的认可。
2.3 “佛系”文化不利于青少年形成学习观念
“佛系”文化的主要传播群体是接受学校教育的青少年。由于青少年长时间承受着学习与考试的学业压力,他们的心理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为消极的状态,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发泄。因此对于这种社会中所散播的信息有着较强的好奇心,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响应“佛系”文化,青少年本就不成熟的心理与思维就很容易对其接纳,自身的心理逐渐出现了转变,认为学习对于自己来说缺乏相应的意义与价值,久而久之青少年就无法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存在一定消极影响[3]。
2.4 “佛系”文化不利于青少年促进人际交往
在“佛系”文化的影响下,青少年的交际能力受到了一定限制,青少年对人际交往的认知与看法出现了变化,认为人际交往并不受到自己主观意识的影响,人际交往是一种带有随机性的事件。在这种思想下,青少年往往会开始减少参加团体活动的次数,认为自己的事情并不需要别人干预。抱有这种想法的青少年,往往认为人际交往对于自己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与价值。他们认为与其开展无意义的社交,倒不如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他们认为自己与其他人的交往是一种随机性的事件,所开展的群体性学习也是因为随机前置条件所决定的。
2.5 “佛系”文化不利于青少年提高思维意识
在“佛系”文化的影响下,青少年的思维意识变得迟钝,这是因为青少年自发的抗拒动脑思考,对外界的问题并不想去过多的了解,在这种思想状态下,任何思考行为都是没有现实意义的,并拒绝针对学习内容而进行的思考任务。需要我们明确的一点是,社会发展之所以如此高效,是因为人们善于思考,去分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并通过思考来解决各类问题。但是上述内容对于“佛系”青少年来说往往是没有意义的,“佛系”青少年的形成,使得学校方面的教育质量受到影响,也不利于青少年提高自身的思维意识[4]。
3 “佛系”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的原因
3.1 开放社会中青少年自我认同感较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鲜事物的出现频率明显比以往提速,这使得长辈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逐渐下降,而青少年群体却能够充分了解、熟练掌握这些新事物。在此基础上,人们就需要向青少年群体来请教问题,青少年群体就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地位。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群体在文化上的反超使得青少年获得了极强的自我认同感。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青少年成长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和平时期,并没有受到传统繁文缛节的约束,对于新生事物有着极强的探索欲,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佛系”文化影响的青少年群体也亟须获得认同[5]。
3.2 社会快速发展中青少年寻找压力的排解出口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青少年是祖国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的传承者,需要肩负起帮助祖国发展的重要职责与使命。受我国生育政策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家庭结构为独生子女家庭。从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我国家庭人口正处于一个下降的状态中,家长对于独生子女的关爱程度成倍提升。但是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旦遭遇失败或者挫折,往往会使自信心严重受损,无法重新燃起希望,在失败后停滞不前,不断否定自我,对于现实生活缺乏欲望,使得自身发展越来越迎合“佛系”。
3.3 市场经济发展中青少年物质欲望的宣泄
经济多元发展,娱乐行业越来越发达,互联网中的娱乐信息传播的也越来越广泛,这都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因素。青少年在这种社会娱乐中迷失自我,沦陷其中,认为追求流行才能符合大众观念。这种错误的想法导致青少年无法在这种物质欲望的放纵下去冷静思考,而是为了娱乐而娱乐,在这种生活方式下自身的思考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不再为了理想去努力奋斗,无法肩负起自身的责任,与“佛系”文化充分结合,这对于青少年的未来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3.4 激烈竞争中青少年反抗行为的体现
我国社会结构已经趋于稳定,社会阶层的固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传统文化中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念在人们心中已经产生动摇,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越来越高,父辈积累的财富与资源将会传给下一代,而一些普通家庭缺乏相应的社会资源,社会阶层之间的跨越在当代已经越来越少见。一些高学历高素质的工作者由于家庭基础较差,在工作中仍然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青少年自身的价值观受到了冲击,自己在社会中无力改变现状,索性就转向了“佛系”生活态度,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示自己对社会的不满。
4 教育社会学视野下解决“佛系”文化对青少年成长产生问题的策略
4.1 从学校教育入手,加强德育教育效果
若想充分解决“佛系”文化对青少年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就必须要从学校教育入手,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与效果。“佛系”文化对于青少年学生的意识形态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学校应该积极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来防止“佛系”文化占据青少年的思想与心理。学校方面可以通过开展爱国教育来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状态与心理素质,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开展讲座等文化活动帮助青少年建立勇于拼搏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拒绝“佛系”人生[6]。
4.2 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优化校园文化内涵
首先,学校中的文化风气对于青少年有着一定作用与影响,因此学校方面应当在青少年群体间充分开展热爱生活、奋斗学习等精神的宣传活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帮助青少年激发对生活的兴趣与对学习的热爱,通过这种方式来创建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其次,可以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建设质量。最后,可以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让青少年直观地了解“佛系”人生的后果,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青少年的自信心,充分优化校园文化的内涵。
4.3 从学校服务入手,提供学生心理服务
近年来青少年深受“佛系”文化影响,因此学校方面应该针对这一现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服务,帮助承受学习压力、情绪压力以及情感压力的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充分激发青少年积极的学习与生活态度。学校方面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激励,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还可以定期对提供心理服务的教职工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心理辅导能力,帮助并防止青少年受到“佛系”文化的影响。
4.4 从学校监管入手,提升学生责任意识
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拥有在网络上进行发表观点与意见的权力,青少年能够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海量的信息,但是在互联网的信息内容中,还包含着一部分消极信息,影响着青少年们的心理健康与积极的思想观念养成。针对这种情况,网络对于青少年“佛系”文化的发展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的,因此学校方面应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网络活动的监管,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严格审批网络信息内容,让学生能够在互联网中获取优质的信息内容,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提高自身对信息的判断力[7]。
5 教育社会学视野下帮助“佛系”青少年优化未来人生发展的途径
5.1 激发青少年积极生活态度,抵制“佛系”文化影响
若想帮助青少年奠定一个优质的发展基础,就需要真正意义上的激发青少年的积极生活态度,避免受到“佛系”文化的影响。要勇敢面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发展去不断努力奋斗,学习新内容新技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来打消自身的顾虑,打破“佛系”文化思想对自身的限制。让青少年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实现突破,这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5.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浓厚的正能量环境
“佛系”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广泛,充分反映出了学校教育体系的不足与缺失,需要从根本意义上提升教育力度,丰富教育内容,让青少年处于一个正能量的环境中。学校方面应该充分了解“佛系”文化的本质与内涵,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青少年,向这一群体传播正能量。可以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来帮助青少年群体形成一个良好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解决学生在“佛系”文化影响下出现的消极生活情绪、失去学习信心的问题。这对于青少年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来极具现实意义,让青少年明确国家与时代赋予自身的职责与义务[8]。
6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青少年“群体”的佛系文化所传递出来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较为消极的。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受到“佛系”文化影响的青少年群体数量还是较少的,大多没有受其影响的青少年仍然热爱生活,对未来抱有美好的希望与理想,不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较为积极。不可否认的是,“佛系”文化或多或少都会对青少年的思想或者行为产生影响,但是由于自身经历或外部环境的影响,“佛系”文化对一些青少年的影响被充分扩大,使得这部分青少年的心态有了较为明显的消极变化。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来看,人们往往会从整体的社会角度来看待“佛系”文化。“佛系”文化是一种青少年对现状不满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若想避免青少年受到“佛系”文化的影响,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的适当的引导,充分调动青少年群体的生活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