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古开今—— 探析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

2022-12-06马慧君

园艺与种苗 2022年1期
关键词:造园古典园林

马慧君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

1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古典园林,被称作“世界园林之母”,为后世园林的发展与研究留 下了大量 宝贵 资料,明代 著名造园 家计成将其 总结为“虽由 人作,宛自 天开”。我国 园林的建 造最 早是在商周时期,后 来皇 家园林 的前 身即 商周贵 族的 宫苑,秦代中央集权的强化造就了规模宏大的宫廷园林。汉朝的园林继承并发 展了秦 的风格,上林 苑是中 国历 史上最大 的一处皇家园林,造园 活动频 繁,园林 的功能 逐步 齐备 ,更 开创“一池三 山”山 水布局 的先河 ,为 风景式园 林的 发展奠 定了基础。时局的动荡和社会的混乱使魏晋南北朝人民寄情山水的想法日 渐强烈,士 人山水园 的出 现为我 国古典园 林带来了巨大转折。隋唐时期,写意山水园更加兴盛,文人的参与促进了园林写意风格的形成。北宋的艮岳将山水作为骨干,堪称写意山水园之典范。明清园林百花争艳,到达了新的巅峰,风景式园林成为园林的主要形式。

2 文化内涵,深入人心

2.1 传统哲学

儒家、道家、佛家作为中国传 统哲 学的三大主流学说,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儒家的“中庸之道”,深刻影响了古代造园理念的形成。中庸有折中、调和的意思,中国古 典园 林强调“协调 ”二字,山水、建筑、植物等要素相互协调,不注重出现“一家独大”,而提倡协调、平衡,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4]。“中庸”主旨为修养人性,达到至上的境界。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园林的功能倾向于 修身养 性,园 中空间网络布局合 理,大多依据园主人 的志趣兴造,园中活动如 读书 、会友等 ,多为高雅 之事。儒家“天人 合一”的哲 学思想奠定了人们 敬畏自然的自然观,推动了中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

道 家学说推崇道法 自然,园林的 飘逸、浪漫 风格由此得来。期盼得道升仙的皇 家贵 族通过人间的园林 来模拟天上的仙界 ,蓬莱仙阁的 楼亭殿宇特色鲜明 ,仿理 想中 的神仙住所而建 ,是园林中 建筑的起源,在一定程度上丰 富了园林的形式与内涵。

与 儒家、道家相比,佛家同样 认同 人与自然应当 共通,其不同在于佛家对“空”的追求尤为显著。“空”是虚幻的、带有迷惑性的 ,佛家 教导人 们不要被虚幻的 外界名 利物欲所迷惑,要看破这种“空”的假象,保持本性。“空”的思想间接促进了 归隐 行为的产生,深受佛家 教诲 的人们归隐田园,园林的兴盛随之而来。

2.2 含蓄内敛

不同于西方人的开朗奔放,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古已有之。园主人表达自己某一种情感或心境时通常不会直接说出,直接的 表达被认为是一种 低俗 的表现,不符合个人,尤其是以高雅著称的文人身份。园林是园主人思想情感的寄托,也是其抒发情感的物象。

古典园 林能 够给予人们心灵的 慰藉,这 一特殊作用扩大了园林的影响力,使更多的人 们寄 情园林,这种对园林的情感也影响至今。

3 艺术科学,相辅相成

3.1 从筑山叠石到山地景观

中国 古代普遍认 为“山生万物 ”,山、石是凝聚 天地精华之物。园林作为园主人陶冶身心的场所,也必然将山石作为骨架。上林苑的蓬莱仙山、建章宫的“三山”寄托的是古人的成仙思想。魏晋南北朝的园林更具艺术性,人们对山石的喜爱逐步加深。北宋的艮岳堪称筑山叠石的经典。

古典园林对山石的重视直接影响了现代园林的建造。但 随着土地资源的紧 张,园林用 地随之减小,山石的体积也被迫 缩小,发 展至 今,常 将一块或几块小型 石头 作为园林 的点缀与装饰。当代园 林设 计师不仅满足于在 园林 中筑山叠石,还着眼于 在山石 中造园,即建造山地 景观。山地 景观 的建造因地制宜,既满 足了 人们的审美需求,体现园 林的艺术性,又发挥了园林保 护自然的生态功能,体现了科学性。

3.2 从理水到海绵城市

中国 的自然地理 环境表 现为江河众多,这在 一定程度上决定 了水在中国古典园 林中的重要位置。古代造园家推崇仿效自然,象征活力 、柔和美的 水成为园林创作中用之不竭的源泉,河湖景观等也应运而生。

苏州拙政园的一大特色就 是“景由水出”,水池是 拙政园的主体,全园的水池面积占比近 1/3。水的出现,不仅为游览者 带来 了开阔的视觉空间 ,弥 补了 园自身面积的局限性,将被 建筑 阻隔的相邻空间紧 密地联系起来,而且借水造景,周围的建筑、植物在水的映衬下更添朝气。

不同于古 典园 林中所见到的水池 的理水形式,现代园林在理水中 融入科 学观 念,即将理水应用到周 围环境中,将理 水变 为用水。当代城市用地 的扩张 ,导致 了原 有水网的 破坏,洪 水破坏了园林的“境”,同时也对人们的 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建设具自我调节能力的海绵城市,成为当代园林设计 师的 一大创举。城市依托园 林变 得像海绵一般具有弹 性,蓄 水与 排水均可通过自身 实现 ,美观而 更富科学性,使理水这一造园手法真正发挥造福人们的初衷。

3.3 保护中发展的建筑

对园林建 筑的 鉴赏,其实不 仅在于外在 的视 觉形式,而在于对灵活空间的欣赏 ,尤其 是建 筑的墙体可有可无 ,虚实结合的空间所获 得的对于意境的内 心感 受。与常为营造私密 空间 的门不同,月亮门作为园 中通 道,其 两侧 空间布置 是变化的,游览者可从 一侧 看到另一侧 的部 分景物,但不可将景色尽收眼 底,将观赏 重心由视觉转为人 的内心,激发对于自然的感受以及精神的愉悦。兼具美观与实用性的月亮门深 受美 国人的喜爱,仿造建筑 以石头 堆砌而成,被称为“Moongate”。

3.4 植物与人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树木 为主 导,兼有花卉点 缀。人们把 植物 看作精神 品格的象征,松、竹、梅等 蕴含 气节的植物 尤其 受到重 视。扬 州个园的竹林创设了一片幽境,表达了园主人崇高的君子气节。

现代园林同样注重植物的隐含意义,但更多地回到植物本身及其与人的关系。就当今环境来看,将动态管理的概念引入现代园林是必要的。通过对外部条件的预测,不断调整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使植物景色不再是一成不变,而是因环境而异,满足人的需求。动态的植物配置也有利于植物自身的生长,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从植物本身出发,将植物作为园林无可替代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单纯的情感寄托与配景。

4 借古开今

古典园林 对自 然的效仿与热 爱,对中国 文明 的体现,以及在山水、建筑、植物等方面的精湛 造园 手法深刻影响着现代园林的发 展。在全 社会学习传统文化 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在不断融合。现代园林应以中国古典园林为鉴 ,借古开今,才能在传承中创新 ,建造出 独具中国特色的优秀园林,自立于世界园林之林。

猜你喜欢

造园古典园林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壹 造园·纳瑞集祥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怎样读古典诗词?
“盛世造园”说考论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