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景德镇为例
——探讨陶瓷古董艺术品私人收藏的先锋性和实验性的可行发展模式
2022-12-06牙金华
牙金华
景德镇陶瓷大学 景德镇 333000
一、国内陶瓷古董艺术品私人收藏的概况
据资料分析,国内关于古玩艺术品的收藏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可想而知,如此跨时间的古董艺术品私人收藏规模有多浩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一番文化大冲击以后,一直到改革开放才算是恢复了私人收藏的市场交流。但在改革开放初期,出于当时文物保护政策的条框限制和个人资金的缺乏,许多宝贵的珍品大量流失海外,而除了老收藏家还在挣扎致力于收藏珍品外,其他的私人收藏大多以“捡破烂,搜地摊”为主。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内私人收藏开始兴盛,收藏品的市场也在相互交流发展,不论是大众收藏亦或是小众藏品,开始有了自己的明确目标和方向,并且收藏者也逐渐出现个人的收藏体系及藏品研究成果。例如,国内较知名的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1996年建立起了第一家民办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而同年三月,由全国收藏家、收藏组织、收藏爱好者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中国收藏家协会正式成立。
不得不说陶瓷一直都是各个拍卖会上的明珠,例如闻名世界的有鬼谷子“下山青花大罐”,当场拍出2.3亿,还有“斗彩鸡缸杯”也拍出了2.8亿的高价。中国陶瓷已然成为国内外各大博物馆里的宠儿,也将普遍变成国内和世界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并受到众多收藏者及陶瓷爱好者的青睐。国内古董陶瓷艺术品收藏名家之一——徐展堂先生,单就他所收藏的古陶瓷而言,上至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的半山和马厂类型彩陶,下迄乾隆时期“黄地青花云龙捧寿图六角瓶”,陶瓷古董收藏时间跨度大,连续性极强,其中不乏斥巨资从苏富比、佳士得拍卖行购回的顶级孤品,且徐展堂先生个人吸取了较多世界各地博物馆收藏经验,也有着极高的艺术文化造诣,这对于他的私人收藏体系建立有很大帮助。除了徐展堂先生外,国内知名收藏家还有刘銮雄先生、张宗宪先生、翟健民先生、刘益谦先生、黄崇仁先生、陈泰铭先生等,他们都是十多年甚至几十年致力于收藏陶瓷古董、藏品的资深人士。
陶瓷古董艺术品收藏在包罗万象的收藏品类别里算是较大众的,由此导致的恶果之一就是造假的泛滥,造假以“稀有、奇特、古怪、独一无二”为借口,大量仿制出参差不齐的收藏品,这令许多收藏者望而却步,也逼退了很多想要入门收藏的人,也破坏了收藏品的真正文化研究。当前国内藏品市场上的高古陶瓷的市场比例是较低的,而今还不到10%的市场比例,而且一些古陶瓷的价格与其收藏价值不符的现象较凸显。在国际藏品的市场,高古陶瓷却是备受藏家亲睐的。追根揭底,其实与国内藏品市场的发展不完善有着联系。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根据陶瓷的本质来剖析其珍藏价值和投资价值。如果其工艺精湛,那么不仅可以做艺术化陶瓷,而且又可以作为收藏品,更可以作为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的珍品。作为艺术工艺品,宝贵的古陶瓷选择采用的是传统材料,陶瓷的制作流程和原料配方即使在过去也是有要求的。像景德镇的陶瓷就闻名世界,极多的陶瓷艺术工艺品在民博会上都尽展其特色,受到了很多狂热陶瓷收藏者追捧。
二、国内古董艺术品收藏的弊病
按照实际情况来说,国内古董艺术品收藏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供养体系的,大都是靠收藏者的兴趣爱好和藏品珍贵程度,在鱼龙混杂的藏品市场无序地购买来增加个人藏品数量。加上众多收藏者收藏的古董种类繁多、体系复杂,其中缺乏艺术评析意识和文化修养的收藏者也不计其数,导致了古董艺术品研究的交流闭塞。当古董收藏品的交流闭塞问题一直没有得以解决,脱离了与社会的关系,那么老百姓对自家陶瓷文化的知识摄入来源和艺术文化的普及也会变得遥遥无期。
由于某些收藏者不具有展示和评价的功能,所以作品被收藏之后极像是被扔在黑洞里,只供个人观赏,毫无秩序和文化流通可言。不过在国外却大径相庭,收藏者可以把个人的收藏品拿到博物馆里,博物馆靠的是收藏者来提供大量珍品,收藏家会把最好的藏品甚至所有藏品主动放到博物馆里,这样一来藏品就有了展示交流的场所,藏家也不会担心个人利益损失,更有利于大众的艺术知识文化普及。而我们国内的收藏家却影响不了博物馆,博物馆体制是国家的,不需要好的藏品,博物馆自身就有藏品来源,比如考古和民间无私捐献。中国的博物馆仍然在靠出租自己的面积来获得资源,文化机构也无法靠独立的资助来获得他的文化判断,只能靠出租场地,这是国内的事实。
三、景德镇陶瓷古董艺术品私人收藏的现状
景德镇作为以陶瓷享誉世界的千年陶瓷文化名都,自然有着自己丰富的收藏品规模。官窑、民窑址藏品好坏不计其数,而民间私人收藏也是很多的。陶瓷收藏热吸引了国内外陶瓷爱好者纷纷奔赴景德镇“淘宝”,尤其八九十年代的景德镇“鬼市”和建筑工地出现过大量好物。如今古董陶瓷艺术品的拍卖热也拉动了仿古瓷的暴增,就景德镇樊家井来讲,仿古瓷流入拍卖行和海外市场的数量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猛增,从业仿古陶瓷的暴发户每年都有。
单就景德镇的陶瓷古董艺术品收藏特征来看,分析如下:(1)收藏者的藏品来源主要有拍卖行购买所得、家族旧藏、古董市场、工地发掘的古董内部交易、藏友互相交换、国外古董市场购买;(2)收藏者身份多样,艺术文化背景参差不齐;(3)藏品相互交涉的圈子相对较窄,多为熟人区域性交涉,很少与外界交流;(4)专业的陶瓷古董艺术品收藏者相对较少;(5)陶瓷古董艺术品真假不一、断代不一,藏品炒作频发;(6)交换藏品时,个人期望值与藏品实际情况相差太大,眼高手低;(7)买卖沟通不诚实,出现藏品交易市场秩序混乱;(8)很多藏品的历史研究没有得以专业深入记录,也没有形成联合体系便于学术梳理;(9)没有专门的私人收藏策展人与策展空间展示藏品,也极少举办相关论坛与讲座,这使藏品没有能够及时在社会中流通,失去了得到更多专业人士的评点机会。这里有必要提及的一点是,有的群众虽不是专业人士,但也同样能够从他们处搜集到关于藏品的不同意见,这是有利于陶瓷文化的继承和传播的;(10)收藏者极少建有陶瓷古董艺术品的私人收藏馆供参观学习,但就目前所出现的私人收藏馆来看,虽数量不多,他们所收藏的藏品还是可观的,并且提供讲解与学术讨论;(11)多数收藏者对于藏品更注重市场价值而不是藏品本身。
四、景德镇陶瓷古董艺术品私人收藏先锋性和实验性的可行发展模式
“先锋性和实验性”,按照个人理解,其实是在讲个人的文化观念跟这个时代前沿的思考有关,和正发生的新的可能性有关。在某些收藏者里面却并不具备这个能力,大多其实只是更加专注于和市场的、商业的藏品有关。而文化是通过一种有意识的觉醒,使人能够重新地定义自己的古董艺术品收藏标准及体系学术的建立。按照这个判断标准,目前来看,国内具有先锋性、实验性的收藏者还是是很少见的。再者,所谓实验性是一定要在和主流产生亲切关系后,它才能被称为“实验性”,否则它只是一个无序和无结构状态。
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收藏阶层,也没有相应的藏品评价体系。中国的可靠艺术批评家更是屈指可数,然而这并不是他们个人的问题,“中国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社会的变革过程中都是缺位的,理性的思考、批判的能力、形而上思考的能力和另类思考的价值观都没有完全并存,这是很大的问题,是几十年来的思想控制造成的这一块的严重萎缩。”艾未未如是说到。
景德镇作为世界唯一千年瓷都,这里有着数不胜数的陶瓷教师、陶瓷专业学生及陶瓷考古专家等从事陶瓷行业的相关人员,有着丰富的窑址及特色陶瓷博物馆。在科技发达和艺术文化教育普及的时代,理应建立起强有力的陶瓷收藏体系和可供学习参观的公益私人收藏馆。但是,事实上连国内可以造福社会的公益私人收藏馆都屈指可数,更别说景德镇了。如果要实现与当代艺术品相同的先锋性,就必须敢于实验,而实验的可行模式,或许应该考虑以下几点:(1)对于景德镇的陶瓷古董艺术品收藏者来说,他们可以建立一个高品质的专家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以供专业学术探讨,在主流收藏之下找出藏品可能的艺术未来发展之路;(2)地方政府和地方博物馆可以定期扶持私人收藏的藏品集中策划展示,以能和大众交流,包括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多种交流模式进行展览,也可以结合多重媒体展示,并成立藏品基金会以支持藏者积极参与;(3)定期举行对外藏品交流活动与相关论坛;(4)与国外古董陶瓷艺术品私人收藏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互相学习;(5)集中培训收藏者的艺术文化知识与藏品的学术性知识,培养收藏者的高素质文化水平,以便后期建立起藏品的多种艺术可能性体系,不拘泥于传统无味的古董艺术品原地滞留,进而在社会创造出有趣的文化流通,让大众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少见的私人藏品;(6)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机构应当建立起保护私人收藏者的合法收藏机制,关心和支持他们的收藏行为,合理建立褒奖机制。
艺术本身有着它的先锋性和实验性,同理也可以运用到陶瓷古董艺术品的私人收藏上来,如果能够敢于运用好其可行的模式去发展,向国外私人收藏公益机制看齐,那么景德镇会在陶瓷古董艺术品收藏方面有着收藏界和市场的双重话语权,乃至在世界上都可以有着超前的藏品艺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