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阅读方式的视觉设计研究
2022-12-06谭玉琳于亚伟
谭玉琳 于亚伟
云南师范大学 昆明 650500
一、数字化阅读的时代背景
数字化阅读的色彩、图像、文字等视觉元素范式,可以追溯远古的陶土、石版、甲骨、乃至简帛等传统阅读载体。从清华大学藏战国时期的竹简《筮法》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包含图文混排和文本分栏的设计样式,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相继发明,在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技术之后,包含封面、扉页、内页、页码、注释等元素的现代书籍得以确立,围绕主题内容,从材料、工具、制作、主题、作品等各个细节展开的视觉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已经成为阅读不可缺失的一个部分。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人类逐渐总结出契合传统阅读规律的视觉设计要领,而这种基于纸质阅读真实显示和纸张印刷的规则,是否能原封不动的应用在数字化阅读虚拟显示的屏幕上?了解读者阅读习惯和设计方案的数字化转变[1],如何提供更快速、以人为本的数字阅读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必要问题之一。
伴随着生活节奏与数字技术的快速蓬勃发展,作为阅读方式的变革与数字化技术革命相融合的产物,数字化阅读方式凭借其实时性、互动性、检索便捷、低成本、储量大、易于保存等显著优势,满足着用户随时随地以简单便捷的方式获得所需内容的阅读偏好。目前,数字化阅读融入平常的生活习惯之中,并悄然改变着诸多用户的数字化阅读的习惯。根据2021年4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2],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4%,较2014年中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首次超过了传统阅读方式接触率为58.1%,又同比上升了21.3个百分点并继续呈现上升态势,可以看到数字化阅读占比的快速增长。
二、数字化阅读的多层次性
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的数据检索,以“数字阅读”“web reading”“electronic reading”“EBook reading”“screen reading”“mobile reading”为相关主题词[11],通过检索近十年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去重聚类分析。国内外数字阅读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行为研究、影响因素研究和策略研究[12]4个方面:
一般所谓的数字化阅读理论研究注重的各阶段的概念界定,姜洪伟《数字阅读概念辨析及其类型特征》(2013)文中对于数字阅读及其相关概念的定义、分类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厘清,提出在阅读的不同分类方式[13]。茆意宏《数字阅读推广的概念、机制与模式》(2020)对数字阅读基础理论及运行机制进行了探析[14]。研究国内外集中关注读者行为偏好及图书馆服务研究,如侯闽的《数字化阅读:图书馆的挑战与机遇嬗变研究》指出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新方式[15]。相对于国内的阅读情况,国外较为关注的视为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如Huysmans对荷兰数字化的阅读推广项目,对于校园公共图书馆的视觉化进行了深入研究[16]国内则发起了“网络书香”等系列数字化阅读活动[17]。这些策略研究较为注重的是阅读方式及策略工具,硬件方面是在电脑、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数字化阅读工具上的不断深入研究,软件方面在数字馆藏建设、公众号、短视频等应用平台领域不断推陈出新。影响因素研究则关注用户数字阅读素养研究及阅读效果,张光媛《数字与纸质阅读效果影响因素研究》(2019)采用变量对照实验的方式,比较阅读内容、沉浸体验、个性特征等因素在数字与纸质阅读的阅读效果[18]。
综上所述,数字阅读的研究领域相对广泛,避免不了缺少围绕数字阅读出现的新型问题及策略方案,如:"分享+"背景下数字阅读与信息行为的结合研究[19]、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数字阅读领域中的应用研究[20]。与国外研究相比,还存在学科交互性不强,对新兴方法和工具的应用程度不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存在合作研究较少,数字化阅读研究主题较为分散,数字化阅读关注的群体单一、研究方法趋同等问题。
阅读的视觉设计主要目的是引发阅读兴趣,使人在阅读的时候得到最佳的辨识和理解,符合阅读习惯同时兼具视觉美感。如今,数字化阅读的普及甚广,从视觉传达设计的角度出发,从数字化阅读界面的视觉元素空间表现、人机界面的交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5]。围绕数字阅读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对象的数字阅读行为和习惯,通过对与阅读设计最为紧密的文字、图像和版面布局角度入手,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多维动态、联觉感官信息传递,物质性设计向非物质性设计适应性、单项传递信息向信息多元化发展上,通过多方面、多层次来进行视觉设计研究。
1、数字化阅读的多维动态、联觉感官信息传递研究
伴随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阅读方式改变了传统阅读空间,构建了三维沉浸式传播[6]。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阅读表现出碎片化、浅表化、多元化为特征的阅读方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通过辅以音效、数字化动态、场景等多种要素为信息特征,数字化阅读的传播媒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基于联觉理论角度背景下[7],数字化阅读试图突破信息时代固有壁垒,以视觉体验为中心的设计局限,提出符合视觉化与数字化的新概念。即全面激活数字化阅读中的人体多重感官的体验重组的联觉体验设计手法表达,实现物质与意识的相对完善构建。
2、非物质性设计多层次化的适用性研究
数字化阅读方式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总体来看还是缺乏对不同社会群体的比较分析。较多关注青年人群,而对于老年人、残障人士阅读行为关注较少。现实中,适用于年轻人阅读的字体、字号和间距并不同样适用于老年人[8],影响数字移动阅读的最优体验因素的重点在于有形的体现和无形的体现。合理的设计能获得阅读最优体验和较低的认知负荷,通过界面的优化设计,能够提升不同社会群体的数字化阅读接受和使用程度。针对物质性设计向非物质性设计适用性研究,将细化用户群体进行不同社会群体的的系统分析和研究。以实用性,适用性、节奏性、认知性、为评价指标,研究非物质数字化阅读视觉设计多层次性研究[9]。
3.信息传递向多元化设计方向发展
随着时代科技的快速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伴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到来,改变着数字化阅读方式和习惯。适用于用户习惯的数字化阅读能够提高用户的阅读效率,增加用户对于数字化阅读的体验感,与此同时也能提高阅读产品的用户交互设计。数字化阅读的信息传递要能方便用户使用和快速浏览,同时需要对数字化阅读设计界面进行合理化设计和人机交互系统的适用。从使用功能上来说,它包括如何方便用户阅读,文字大小和行间距控制,利用文字、图像、色彩、空间、视频、音频等设计元素把界面功能和阅读内容有机结合[10]。运用新兴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体现数字化、时尚化、交互性与趣味性等数字化阅读基本特征。
三、数字化阅读的视觉设计方法论研究
鉴于数字化阅读始终处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因而对其研究也会不断更新。近些年,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涉猎在阅读领域应用中。围绕技术的变化,对“微阅读”“绿色阅读”“云阅读”“拇指阅读”等问题的新探讨[3],关乎阅读数字鸿沟、娱乐浅表化、阅读碎片化等阅读方式的思考,对数字阅读环境下用户阅读内容偏好动态化,视觉多样性展示分析[4]。而目前,该主题下还有许多研究空白有待填补,因此该主题有必要不断深入研究。
1.文献研究法。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一系列的相关领域文献资料,对数字化阅读的产生和发展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从数字化的阅读方式、界面设计存在的空间、阅读界面的表现形式等方面,收集、整理具有代表性的图文资料。
2.对比分析法。对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进行对比后得出数字化阅读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视觉传达设计的角度出发,对数字化阅读界面的视觉元素、人与界面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3.实验法。采用实验设计数据,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化测量、形成系统性的测量比、进一步通过对于数据的结果分析等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