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侨生班物理教学的研究

2022-12-06管彦滨

物理通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华物理传统

管彦滨

(中山市华侨中学 广东 中山 528400)

1 前言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由于受到全球化、现代化及某些历史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近现代人的传统意识淡薄,传统文化缺失.这些有碍于形成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凝聚力.教育部2014年3月颁布的《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第13条指出:“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教育部长陈宝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提出了三句话四件事,其中就强调:“将优秀传统文化融汇到我们教材体系中去,融入我们的校园文化中,并推向世界,传统文化不仅要进校园,还要出国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我国历史上有着光辉灿烂的科技成就,其中有些物理科学上的成就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只是近代科学兴起之后中国人的科学探索才落后于西方了.由于中国早期的科学探索系统性不强,表述较为含糊,缺乏数学论证的有力支撑,没有在现代物理学中成为主流知识.这就导致很多华侨学生对我国光辉灿烂的科技成就缺少认识和了解,影响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教育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物理教学有责任让学生了解自己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辉煌成就.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物理教学中,可以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影响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港澳台侨学生到内地求学和就业.我校于2006年结合身处侨乡侨校的特点,设立侨生班,招收港澳台等全球各地区的华侨子弟,让他们在国内完成中学教育,参加全国联考.对这些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侨生班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2.1 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以及自豪感和凝聚力

近几年,笔者一直从事港澳台华侨学生的物理教学,这些学生出生于香港、澳门、台湾和一些海外地区,从小接受了一些不同于大陆的文化教育,或因为长期生活在海外,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中华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多,对中华民族文化怀疑,没有归属感,对自己民族没有认同感、自豪感.另外由于华侨学生的特殊性,他们在向全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这一伟大事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对他们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是对这些学生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不仅是“血缘”上的中国人,而且是“精神”意义上的中国人.

2.2 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教学活动中一项极具价值的人文素材.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文雅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物理知识,让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一定程度地改变物理教学重视知识技能教育,而无暇顾及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问题.

2.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和世界观

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和心理还处于未成熟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定型,学生的人格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哲理、给人启迪的典故、教人奋进的诗词等将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给还处于未成熟期的中学生心灵的洗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

3 在侨生班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

物理学的发展起源于欧洲,物理学科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对欧洲文化发展史的了解过程.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也不乏光辉灿烂的科技成就并较长时间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只是近代科学兴起之后中国人的科学探索才落后于西方了.由于中国早期的科学探索系统性不强,表述较为含糊,缺乏数学论证的有力支撑,没有在现代物理学中成为主流知识.教育肩负着文化传承的责任来讲,物理教学有责任让学生了解自己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辉煌成就.

中学物理教学应该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以及全面发展的角度开展物理教学,从文化的高度审视物理教学.下面就侨生班物理教学中如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做一些思考和尝试.

3.1 发扬传统文化意境深远的特性 创设有传统文化氛围的教学情境

教育学的理论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科学知识,更应该是情感交流的艺术.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现代物理学源于西方,注重归纳推演,专注于知识性和严谨性,但缺少了人文的情怀和对学生心灵的教育.恰恰相反,传统文化由于表达的特殊性,其结构上往往是写意的,松散的,更注重情景和意境,充满了人文情怀和美的教育.侨生班物理教师要将两者结合,关注物理教学情境的设计,用心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浓郁中国物理文化氛围的“文化场”.我们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含有大量物理学知识和概念,有些具有丰富有趣的历史背景或故事,有些是以优美的诗词歌赋的形式呈现.比如,参考系的学习中,李白在《望天门山》那句:“两岸青山相对出”既传授学生物理知识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逐渐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可以让学生搜集更多的古诗与物理概念的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创建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认识到我国古代卓越的物理学成就.这样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中国古代的时空观,中国古代对声学的认识、光学的认识、天文学的研究和发明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造性地创建教学情境的素材,融合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教学效果.

3.2 利用传统文化作为载体 拓展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

(1)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物理学史获取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但其技术实用性和对物理原理研究的思想性都领先于西方.特别是古代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在侨生班的物理教学中,增加中国古代物理学史,特别是古代发明,不仅能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多途径地学习到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真切感受到中国古代物理成就在推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比如,讲力学的相对性原理,也叫伽利略相对性原理,这一原理是伽利略在1623年的著作《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中提出的,令人惊异的是在汉代成书的《尚书纬·考灵曜》中,我们可以看到善于观察的古代中国人竟然认识到了力学的相对性原理的思想:“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在大舟中,闭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也.”伽利略的思想与中国古人的智慧何其相似!最保守地估计中国古人的这一思想的提出早于伽利略也在1 600年以上.

(2)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培育文化土壤,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

设计符合中学生认知水平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良好个人品质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找准在实践活动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切入点,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高一物理力学知识学完之后,笔者精心设计了“桥梁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有:了解世界桥梁分类、结构、力学原理;探寻中国古代桥梁建设成就,了解中国悠久的桥文化.此项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弥补物理必修1力学课程内容体系相对封闭单一的不足,使学生能综合利用所学知识,感受与“桥”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服务社会的意识,提升使命感和责任感.

(3)开发特色选修课程,链接文化资源,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

开发校本课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中学物理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和本校课程资源、地方传统文化的因素,引导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掌握探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感知物理文化的同时,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3.3 感悟中国文化的思维特点 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近现代物理大多数成就都明显带有西方物理学家和研究者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而我们的高中学生,都是从小生活在中华文化底蕴的环境中,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都会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这就使得教师在物理教学时,常常感觉费劲.其原因,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包括杨振宁教授在内的大批学者认为,《易经》中“观物取象,以象尽意”“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取象比类”的类比思维对中国古代科技既有积极的影响,也阻碍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进一步研究.中国人擅长使用类比法,比如熟悉的方块字本身就具有类比于事物而来的特点,中国人在类比思维方面天然地发达一些,而西方人更善于使用归纳和推演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综合运用类比、归纳、推演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感悟自身文化传统和思维特点的同时,借鉴近代西方科学研究中的逻辑分析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然、了解社会、追求真理.

4 总结

侨生班物理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把握好一些原则,只有合理有效地在物理教学中开发传统文化资源才能促进学生更为全面的成长,下面笔者从两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1)把握好“度”

在物理教学中开发和应用传统文化资源,不是一味地追求传统文化在物理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为了丰富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终的落脚点是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

(2)辩证看待

在与物理知识有密切联系的传统文化资源中,作者在描述一些自然现象并试图做出解释的过程中难免加入作者当时的主观感受,在开发和应用传统文化资源时,要辩证地看待它,对其科学之处加以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其不科学之处要用现代的科学知识加以修正.

猜你喜欢

中华物理传统
只因是物理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处处留心皆物理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