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病毒性关节炎的诊断及防治

2022-12-06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4期
关键词:病毒性鸡群关节炎

张 野

(辽宁省绥中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辽宁 绥中 125299)

鸡病毒性关节炎由禽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足部关节会导致关节肿胀,腱鞘发炎。临床表现行动异常采食困难,生长缓慢,会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病及诊治方法,供参考。

1 病原特点

该病的病原为禽呼肠孤病毒,有11种不同的血清型,各个血清型之间有相同的沉淀抗原。禽呼肠孤病毒对热不敏感,在60℃下仍然能够存活8~10h。化学消毒对病毒有一定的灭杀作用。

2 流行特点

该病的传染源是病鸡或带毒鸡,肉鸡的发病率较高,鸡和火鸡也有一定的感染风险,甚至可能会传染到其他的禽类,幼仔鸡感染性更高,年龄较大鸡的抵抗能力较强,感染率较低。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都是该疾病的传播方式,但水平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方式,同年龄段的雏鸡更容易相互传染,因此要切断水平传播有效防控。

3 临床症状

该病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主要在关节和腱鞘部位。当病毒扩散至全身时,会出现败血症,鸡的死亡率也会增大,使养殖户受很大的经济损失。剖检病死鸡可见,病鸡的关节内有血样渗透物和脓性渗透物,关节部位的骨膜有脱离腱鞘硬化黏连的症状,甚至伴有肝、脾脏坏死等现象。而部分雏鸡在患病后会出现生长缓慢等症状。该病有一定的潜伏期,感染初期病鸡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不佳等行为,发病严重会出现步行站立姿势异常等症状,严重时出现发热肿胀等症状。

4 诊断方法

防控鸡病毒性关节炎,需要及时了解该病在当地的病情信息掌握防控方法。而疾病防控对诊断方法依赖性是较高的,希望能够通过及时精准的诊断更好地给养殖业有效地反馈和指导,从而避免经济损失进一步扩大。但是不同的诊断方法对鸡病毒性关节炎诊断结果精准度的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当前对该病的诊断方法需不断地深入研究。

4.1 临床诊断鸡病毒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与细菌感染引发的症状有一定的相似性,可通过观察鸡的趾部情况进行粗略判断,确诊需依赖更加先进的实验室诊断。此外,在临床诊断期间要做好相应的鉴别诊断,因为发病后出现关节肿胀跛行等行为,也有可能是VA缺乏症、缺锌、缺铜或缺钙等引起的,在具体的诊断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类别疾病的区别。

4.2 实验室诊断鸡病毒性关节炎的发生是由禽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而且症状表现不明显,因此通常需要经实验室诊断进行确诊。

(1)病原分离鉴定。这需要清楚了解该病毒在机体各组织中的含量,以便有效采样。病原分离鉴定可以有效地作为疾病确诊的依据,但是通常操作繁杂,耗费时间,因此无法在基层有效地推广。

(2)琼脂扩散试验 可用于该病的诊断但是琼脂扩散实验对于抗体浓度的检测敏感性较低,无法精准了解鸡群病毒性关节炎的扩散情况。

(3)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快速、敏感、标准化,比较适合当前鸡群病毒性关节炎的诊断。Slaght等首次建立了ELISA方法检测禽Reo病毒抗体,使用S1133毒株作抗原,发现它与Reo25和WVV2939株的抗体发生反应,同源抗体滴度最高。国内陈士友等、单松华等先后建立了检测禽Reo抗体的ELISA方法。该法与AGP相比,具有敏感性高、快速、适合自动化等优点。目前,ELISA系统已商品化。该系统适合于群体Reo抗体水平的分析。而免疫荧光技术则主要是利用抗原抗体结合的原理来对抗原抗体进行特殊标记,从而进行检测定性和定位,来更好地了解鸡群的病毒性关节炎情况。

(4)荧光定量RT--PCT诊断方法,其诊断方法的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因此在当前的疾病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 防治措施

如果提前防控鸡病毒性关节炎会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但要注重防治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1 隔绝感染源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禽呼肠孤病毒所引起的,患病鸡是主要的传播源,因此在鸡病毒性关节炎传播过程中必须注重感染源的隔绝。而病毒的传播很多时候是在引入种鸡种蛋的过程中代入的,因此首先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引进品种的检测和病毒性检查,避免病毒的入侵影响到整个鸡群的管理。

5.2 提供清洁舒适的养殖环境养殖环境会影响鸡群的抗病毒能力,环境卫生状况不好会使病毒感染率增加,因此平时要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清洁,通过定时消毒和粪便清理来避免病毒的感染,保证鸡群的正常生长发育。鸡病毒性关节炎的病原需特定的化学药剂灭杀,因此在病毒性关节炎的患病鸡中,可用0.5%的有机碘液或碱溶液消毒,从而使病毒失去传染能力,更好的保证鸡群的正常生长发育,还要加强对养鸡密度的把控,避免密度过大而增加相应的病毒感染几率,影响对该病的防治工作。而防控鸡病毒性关节炎需加强疫苗接种工作,在日常的鸡群管理过程中,就要及时地进行疫苗的接种。要根据该病在当地的流行特点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定时接种,保障抗病毒能力的提升,避免出现病毒传播和病毒性关节炎的发生。当前病毒性关节炎的流行毒株主要是VMO2007株和S1133株,1~7日龄和4周龄鸡需要接种弱毒疫苗,母鸡在生产之前需要接种油剂灭活疫苗来更好的避免雏鸡被感染,而后续在8~12日龄要进行皮下注射或饮水免疫鸡病毒性关节炎疫苗保证接种效果。在疫苗接种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相应的免疫程序,规范接种工作,避免与其他的疫苗混乱接种,进而影响最终疫苗的抗病效果。而一旦发现鸡群中有部分即出现患病的症状,也要及时进行隔离避免疾病的传播,与此同时也要进行鸡舍的清洁,避免病毒通过物品进行传播来影响鸡群的养殖。当鸡群中患病区出现轻微的关节炎症状时,可以肌肉注射2.5%的普沙平注射液0.5mL治疗,同时要将病鸡进行有效的隔离观察以便更好地掌握鸡群内其他鸡情况。

6 小结

鸡病毒性关节炎的发生对当前养鸡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因为病毒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鸡病毒性关节炎的管控过程中要进行高效的诊断和防控,而其中诊断方法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对防控工作的影响较大。当前对鸡病毒性关节炎诊断工作研究还在不断深入,且随着医学的发展,其检测的精准度和效率会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病毒性鸡群关节炎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画里有话
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鸡群日常的观察与应对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彝药“我思”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