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价值及发展思路
2022-12-06刘晓梅殷满财
刘晓梅,殷满财
(1.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大通综合试验站,青海 西宁 810102;2.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广服务中心(青海省大通种牛场),青海 西宁 810102)
0 引言
畜牧业是国家农业经济体制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业经济水平具有直接影响,作为农业大国,需要积极地结合现阶段形势,不断强化科技力量,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目前,畜牧业正向着规模化以及产业化轨道迈进,应妥善处理经济及环境的关系,根据实际所需推动草业经济,促使畜牧业整体效率得到提升[1]。草业建设为畜牧业的基础条件,其已经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针对当前畜牧业需求进行分析,通过技术、人才及资金等多个方面的努力,确保草业经济持续稳定,为畜牧业创造优良条件。结合实际情况判断,草业发展属于系统性工作,拥有十分繁琐的系统构成,主张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相互联系,才能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雄厚保障。
1 牧草主要品种
1.1 苏丹草
苏丹草一般位于苏丹高原地区,距今已有70多年的栽培历史,分布于温带以及亚热带地区,全世界共包含着30多个品种,现已遍布全国。该类牧草用途广泛,属于畜牧业中非常重要的饲料,是极具利用价值的粗饲料。
1.2 紫花苜蓿
这种牧草属豆科牧草,具有较强的耐寒性,鲜草产量为60~75 t/hm2。根据相应的测定情况分析,晒干之后的紫花苜蓿拥有着非常丰富的蛋白质,正因如此被称为“牧草之王”。
1.3 红三叶
红三叶为多年生豆科牧草,耐旱性相较于苜蓿草较低,但是其耐湿性较好,在中性或者是微碱性土壤中具有较为理想的生长环境。此类牧草产量相对均衡,可以满足牲畜生长所需,但不适合喂家禽[2]。
2 畜牧业发展的条件概述
2.1 国家对畜牧业的需求及政策的扶持
长久以来,国家对于畜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尤其是在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的背景下,肉制品、奶制品等需求量与日俱增,想要满足人们的多重需要,势必要保证畜牧业稳定发展,国家在方针政策上给予支持,并对各项畜牧制度加以完善。根据目前不同区域畜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制定出科学的方案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稳步建设草场,通过畜牧农民合作社等多种途径,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强畜牧业发展进程中多种资源的支撑力度。在保障畜牧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要对生态以及环境等因素进行详细考量。
2.2 草业经济的发展
草业建设对畜牧业的发展能提供有效支持,通过积极的优化相关发展条件,促进着畜牧业稳定发展,同时达成更加理想的草业经济目标。大力培育优质牧草,可以满足牲畜生长所需,使其获取充足营养物质,稳步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在规模化畜牧业的发展中,若是单纯依靠天然牧草并不现实,还需要通过人工培育的手段拓宽草场范围,稳步提升畜牧业的质量水平。人工牧草中具有较多的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等,使得牛羊能够有效补充能量,在满足生长所需的基础上保障健康。人工牧草能从最大程度上改善土地荒漠化状态,降低水土流失概率,达到相对理想的防风固沙成效,对于推动畜牧业可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2.3 人员理念及技术
在畜牧业发展中,人员基本理念和技术是重要内容,也是影响畜牧业稳步发展的关键因素,需要高度重视人员掌握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在具体的实践中,要求相关人员能熟练掌握饲料配比、疾病预防以及消毒等多种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生态和环保意识,由此才能推动畜牧业稳定发展。畜牧业发展中,饲养为至关重要的环节,相关人员专业性可以直接影响到畜牧业发展成效[3]。相关工作人员应利用多种渠道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3 草业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价值
3.1 提升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尽管国家畜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是结合整体情况加以分析,发现畜牧业规模较小,养殖效率较低。畜牧业应该在产业化方面进行统筹,实现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关键,由此才能将畜牧业基本产业链适当延伸,完善多项制度,使其发挥出一定的保障效力。畜牧业和草业属于不可分割的整体,应该将二者有效衔接,提高草业自身的影响力,促使国家农业整体水平稳步提升。草业和畜牧业存在以下联系:首先,草业的建设使得畜牧业发展拥有了支撑条件,使其获取了充足的牧草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强化牧草质量,也让畜牧业附加值明显提升,还能有效带动多种产业的发展;其次,草业属于草地资源的基础,可以通过大力发展草业经济,对草地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形成植物生产与动物饲养于一体的产业形态,展示出非常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总之,草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存在密切联系,对于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具有较大帮助,能打造出良性循环和互动模式。
3.2 保证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在养殖规模逐步扩大的情况下,牲畜的数量明显增多,这就使得牧草需求量与日俱增,若是牧草供应不及时,势必影响到牲畜生长,还会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需要重视草业建设,通过大力发展草业经济,让人工种草效益成果展示出来,借助合理的科研技术,优化草种,以达到更加理想的生长态势,为牲畜提供丰富的营养支持,为畜牧业的进步稳固根基,创造可靠条件[4]。在草业建设中,还应该根据当地的基本情况加以分析,落实好必要的考察和分析工作,针对气候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相关多种因素进行仔细探究,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并确定好播种时间,这样才能维护牧草生长成效,规避不良干扰。草业经济的发展是畜牧业稳定前进的动力,为让畜牧业的发展水平稳步提升,需要在草业建设中遵循“以畜定草”的原则,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科学规划草业面积并结合季节变化以及气候种类等,分析出不同时期可以种植的牧草,对其展开有效保存,满足牲畜对于不同生长周期的需要。
3.3 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在畜牧业的发展进程中,多数牧民尚未具备基本的环保意识,因此采取的饲养方式过于粗放,呈现出不当之处,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高度重视饲养方式的优化和完善,通过科学手段提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若是在发展畜牧业时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将会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最终阻碍畜牧业的稳定发展,产生更多干扰因素。借助草业的发展,可以让畜牧区生态得以有效保护,还能强化绿色资源覆盖率,实现对草原地区光能的充分利用,提高草业发展实效性,达到更加理想的经济效益目标。国家运用多种自然保护政策以及建设多个牧草种植基地,使得退耕还草的效果趋向合理,对于农业种植以及草业建设进行了有效串联,实现密切衔接,确保粮食生产以及经济作物生长更具备有力条件,实现多方共赢。
4 草业在畜牧业发展中的发展思路
应该高度重视草业对畜牧业的重要影响,灵活使用多种途径开展草业建设工作,确保既定的效益目标顺利实现,展示出优良效益成果,体现畜牧业和草业同步发展的优势[5]。
4.1 强化认识,确定基本方向
在畜牧业倍增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和部门应该提高对草业发展的重视,从意识层面理解草业对畜牧业的重要作用,以便确定可靠方向,推动草业与畜牧业共同进步。同时应该树立起草业服务于畜牧业的观念,让牧草和饲料作物共同支撑畜牧业的发展,积极的利用科学种植手段,带动草业产业进步,以便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多种目标。还需要统一认识,正确看待农业结构调整的情况,引导农民主动投入到生产模式调整中,保证原有的单一发展模式逐步完善。在实践中,应该结合畜牧业的生产所需,积极增加农田以及草地面积,促使牧草种植与饲料作物培育等有效共进,让畜牧业的发展获取可靠的资源支持,为牲畜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此外还应该重视草畜密切结合的方针,帮助畜牧业清除发展障碍,利用草多畜多肥多的理念,使得草业经济增效,逐步优化草地环境,打造出良性循环模式。
4.2 优化制度,提升保障效力
草业的发展应该在实践中重视国家的政策支持与引导,结合当前国家对草业经济颁布的法律法规详细分析,各个区域需要践行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基本方针,优化草业发展的模式,确保草业经济有条不紊的开展,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达到理想效果。需要相关主体明确草业与畜牧业同步前进的情况,遵循着统筹兼顾及分类指导的方针,使得草地建设和畜牧业发展趋向稳定。进一步明确恢复和保护为主的工作思路,围绕着草地封育围栏,通过科学手段达到草畜平衡,借助于多元化的举措,使天然草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建设出符合生态环境和季节情况的优质牧草地。将工作重点放置在退耕草地建设与管理中,严格依照可行的工作计划推进工作进程,健全种子供给模式,实现粮食针对性供应,促使各项行动落到实处[6]。大力推动农田种草活动,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规范活动形式,依托市场的整体趋势,联合畜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量与效益并重的工作思路。草业建设中还要重视基础投入问题,根据现阶段的实际动向,可以加强宣传和引导,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工作,营造优良的社会氛围,确保投入支撑体系展示出一定实效。各级政府和部门需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保证草业增产增收,推动草业经济稳步前进,为畜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3 大力探索,构建科学生产模式
结合不同畜禽种类加以分析,明确其各生产阶段实际情况,根据饲料需求、自然条件以及其他因素,实施种草养畜,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奶牛生产区应大力培育苜蓿以及专用青贮饲料作物,这样可以满足奶牛的生长所需,使其保持健康状态,为奶制品的生产提供保障。此外肉牛生产区域可以逐步扩大苜蓿种植面积,在此基础上增加优质禾本科牧草的种植面积,以此提升肉牛的质量。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调整传统作物的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作物,将资源逐步丰富起来,以满足不同主体的需要。实践阶段还要保证牧草生产规模与家畜饲养规模相适应,结合畜禽的基本种类和数量稳定生产模式,通过科学的种植计划,扩大生产规模,确保目标效益得以实现。
4.4 落实管理,提升综合效益水平
落实管理工作是实现既定目标的关键,因此要做好基础管理工作,为目标的实现清除障碍。想要让草业与畜牧业同步共进,就应该积极的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综合效益水平。在新的时期,应该重视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牧草品种,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大力培育,使其与畜牧业发展相适应,更好的提升应用实效[7]。管理中还要注意科学性,科学配置自然资源,使得栽培、良种以及土地等综合配套,达到最终的增产效果。探索混合型种植牧草及饲养作物模式,强化牧草的质量,保证饲养作物生长态势理想,提高牧草杂草清除效力,完善病虫害防治方案,通过可靠的管理方案,使得牧草精细化生产提上日程,由此保证产品质量。结合畜禽的品种和生产阶段特征等,在满足畜禽生产需求的基础上,优化草产品资源利用方案,降低饲养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水平。
5 结语
草业与畜牧业的发展存在密切关系,依照现阶段草业发展的动向,可以为畜牧业提供必要支撑,使其获取理想的条件与资源。因此,草业建设中需要动用多种资源,充分整合光能、土地资源,使得高效、科学、合理的目标顺利达成,收获可靠的畜牧产品,保障产品供给量,满足各方主体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通过大力落实相关工作,能够让肉制品、奶制品质量明显提升,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展现出草业的具体水平,推动畜牧业稳定前进,实现既定的效益目标和基本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