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不同饲养阶段的腹泻防控措施

2022-12-06阿曼奴尔夏拉甫力

畜禽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羔羊母羊瘤胃

阿曼奴尔·夏拉甫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阿勒玛勒镇政府畜牧兽医站,新疆 新源 835815)

1 腹泻发生的原因

不同日龄段羊发病原因不同,哺乳期羔羊由于刚出生不久,对环境需要有一个新的适应,加上免疫系统还未发育完全,日常活动多依靠母羊的保护,所以腹泻多和环境应激以及母羊的护仔本能、母乳质量等关系较大。如果羔羊在哺乳期间因多种原因导致免疫力下降,母羊泌乳量不足,或者受到较强的天气突变冲击,就容易发生腹泻。断奶后的羔羊发生腹泻和饲料变更关系较大,羔羊断奶后其日粮组成发生了很大改变,由母乳为主转变为纯饲料饲养,瘤胃需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尤其是断奶后的30 d内,腹泻发生率非常高。如果羔羊体质好,天生抵抗力强,则适应的速度就快,腹泻基本不发生,即使发生也表现轻微,短时间内能快速康复;如果羔羊体质较差,则短时间内机体难以调整适应,就会出现饲料消化不良的情况,最终出现腹泻。当羊进入育肥期后,瘤胃微生态体系基本建立,免疫系统也发育成熟,腹泻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但也有个别羊出现下痢情况,这种多和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瘤胃微生物菌群失调有关[2]。进入性成熟后的成年羊也会有腹泻症状出现,这种情况多是综合因素作用导致的,比如饮水中微生物超标、日粮结构不合理、饲料不卫生、羊群遇到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滥用药物导致瘤胃菌群失调、寄生虫感染等。

2 哺乳期羔羊腹泻防控

哺乳期羔羊腹泻和环境应激、母羊体质、乳汁的质量关系最大,防控时可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做好羔羊出生后的护理

羔羊出生后第一时间清理体表粘附的羊水、胎衣及组织碎片,防止因受凉而感冒。清理时建议用吸水性强的棉质毛巾进行擦理,也可使用干麸皮在羊体表进行揉搓,麸皮具有较好的吸水性,很容易将体表搓干,如果环境温度过低,就在舍内生火或人工包裹一层防风被进行取暖。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多效价母源抗体,对羔羊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建议羔羊出生后2 h内吃到初乳。如果羔羊能自行站立寻找母羊吃乳,则不要进行人工干预,过多干预只会增加对人的依赖度,对后期生长不利。如果羔羊体质偏弱,2 h内仍无法自行站立而找乳,则需要进行人工帮扶,有些羊即使通过人工辅助仍无法自行完成吮乳过程,则建议至少人工喂养一周左右,体质差的病母羊常产出体质偏弱的羔羊,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一次性产3胎以上的母羊,产下的羔羊中出现弱仔的概率非常大。

2.2 增强母羊体质

母羊产后一段时间往往由于体内的营养用于泌乳而变得消瘦,此时应加大营养的供给,适当提升日粮中精料的比例。如果有新鲜的青草,则建议饲料以青草为主,尤其是富含天然结合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阔叶类植物,不仅适口性强、营养丰富、可消化能高,还对羔羊具有一定的诱食作用,从而帮助瘤胃的早期发育。母羊产羔后为了防止产后感染,建议肌注硫酸头孢喹肟或盐酸头孢噻呋,饲料或饮水中适当加入黄芪多糖粉,用以帮助提升免疫力。

2.3 重视母乳质量的提升

质量高的母乳能帮助羔羊快速成长,抵抗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提高断奶重。母羊应饲喂产后专用料,日粮组成以粗料和精料相配合的方式,可将二者混合饲喂,也可按照“先粗后精”的方式饲喂。放牧羊群应选择在青草繁茂的地带放牧,舍饲羊群有条件的可每天人工收割青草,或在粮食作物收获的季节大量搜集红薯藤、花生秧等,也可通过饲喂蔬菜、瓜果进行青绿饲料的补充。青绿饲料不但能帮助下奶,还能提升乳汁分泌量,如果当地缺乏青绿饲料,可用青贮饲料、黄贮饲料和苜蓿草粉替代。规模化羊场建议自建草场,饲草种类推荐种植苜蓿、黑麦草、菊苣等,泌乳量不足者可通过中药进行催乳,定期检测乳汁中各营养成分含量以及微生物,如果有钙、磷元素不足或蛋白含量过低的情况,应及时调整日粮,发现有致病微生物必须第一时间治疗。

3 断奶羔羊腹泻防控

断奶羔羊腹泻多由长途运输和饲料变更引发的应激而造成的,防控可从降低运输和饲料变更带来的应激,以及加快新环境适应两方面入手。

3.1 降低应激反应

我国的羊场种类较多,大型养殖企业一般采用自繁自养的封闭式管理,无需进行长途运输,饲料变更也都有专门的更换方案,且在未断奶前就已经开始让羊接触新饲料,断奶后所受应激很小,腹泻发病率较低。真正腹泻发病率高的是在牲畜交易市场购买的断奶羔羊,这些羊通常以育肥为主,有些养殖场为了获得好的品种,需要跨省购买小羊,经过长途运输,很多羊会出现不适应,最直接表现就是腹泻,建议运输前在饲料中加入微生态制剂、电解多维或高剂量的VC,确保运输过程中羊状态的平稳。羔羊入场后先不要饲喂本地饲料,而是先喂一些黄芪多糖水,用代乳精料配合本地精料过渡2~3 d,之后再完全变更为本地育雏料。为了使瘤胃快速调整,建议饮水中混入酵母菌、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通过益生菌的调节作用确保平稳换料。

3.2 加快适应新环境

羔羊断奶后不仅仅是日粮结构发生了变化,同时生长环境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尤其是对于长距离跨省运输的羊羔。新的环境改变表现在气候环境的改变、场地环境的改变、饲喂方式的改变等,如果机体短时间内适应不了这种改变就很容易表现出腹泻,从某方面讲,这也属于应激的一种。加快适应新环境须采取的措施是:每天通过少量多次的方式进行饲喂;白天让羊出舍活动;增加光照时间;饲养员在短时间内不要变更,每天穿同样的衣物,同时增加与羊的接触时间,便于相互熟悉。新环境的适应时间至少为一周,期间每天观察羊群的行为表现和地面粪便状况,发现有稀粪时及时排查出病号进行诊治。

4 育肥羊腹泻的防控

羊断奶后过渡1个月左右便进入育肥阶段,此阶段算是羊的青年期,具有活力强、免疫力高、采食量大、消化率高的特点。发生腹泻多是由于瘤胃微生态体系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出现了失衡,导致饲料消化不良,同时致病菌产生的毒素对肠道产生刺激,黏膜分泌增强,水盐代谢发生紊乱,使得粪便变稀。防控推荐采用微生态制剂和酶制剂。

4.1 微生态制剂

瘤胃微生态失衡时,有益菌群的数量下降,有害菌群数量增加而成为优势菌,这种情况多因为单次采食了过量的有害菌所致,比如饲料过期或变质;饮用了不卫生的池塘水;采食了带有露、霜、雪及雨水的草料等。若在饲料中经常添加0.1%~0.5%的微生态制剂,则能有效抵抗外界致病原的感染。微生态制剂是含有益生菌的饲料添加剂,常见的菌种包括短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植物乳杆菌、乳酸乳球菌、丁酸梭菌、布氏乳杆菌等,这些菌每天通过饲料食入,使瘤胃有益菌群在数量上一直保持优势,而瘤胃液中的条件致病菌就会长期处于受抑制状态而不发病,即使不慎偶尔食入了过量的有害菌,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也能将其抑杀,从而避免感染的发生。

4.2 酶制剂

酶是一种促进生化反应进行的大分子催化剂,由蛋白质和一些辅酶组合而成。饲料原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蛋白、多肽、油脂等可通过酶的分解作用最终转变为小分子碳水化合物、有机酸、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被机体利用。临床生产中羊发生腹泻时,多伴随着饲料消化不良。酶制剂的加入能帮助饲料能被快速消化,提升消化吸收率,胃肠道的负担减轻后,腹泻发病率就会降低。常用的酶种类有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脂酶、肽酶、蛋白酶等。

5 成年羊腹泻的防控

成年羊瘤胃微生态体系健全,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强,免疫系统发育完善,消化道疾病发生率通常较低。即使有羊出现腹泻,多症状较轻,或表现一过性,而腹泻原因也多是综合性因素导致的。防控时必须保持饮水和饲料的干净卫生,维持日粮结构的稳定,不要随意变更饲料原料,定期驱虫,防止肠道类寄生虫感染,减少重大应激条件对羊的影响。

5.1 保持饮水和饲料的干净卫生

舍饲羊群尽量饮用深井水,浅表水很容易出现微生物不合格、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情况。有些缺水地区使用水窖或水池储存的雨水进行饮用,很容易导致羊消化道感染,建议将水煮沸消毒后使用,或用专门的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后再使用,以确保微生物量符合饮用标准。发霉、过期、变质的饲料中有害微生物会超标数倍甚至数百倍,必须禁止饲喂。无论是全价料、浓缩料、预混料还是饲料原料,都必须在阴凉、通风、干燥处按规定保存,定期进行微生物项复检,确保饲料的卫生。

5.2 维持日粮结构的稳定

日粮结构稳定时,其中的各营养成分配比相对恒定,这样瘤胃的菌群就能保持相对稳定,如果频繁变更饲料,则每一次变更都会使菌群出现变化,如果变化过大,就容易出现腹泻[3]。羊成年后日粮组成通常为粗料加精料,粗料主要指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包括新鲜青草、青贮饲料、黄贮饲料、干草、作物秸秆、植物藤秧等,粗纤维可在瘤胃微生物作用下转变为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等有机酸,再经过机体糖异生过程转变为能量、糖原或脂肪储存;精料则指以玉米、小麦、豆粕、芝麻粕、棉粕以及含矿物微量元素、维生素、药物载体等组成的饲料,主要为机体提供蛋白、矿物质、维生素、脂类等营养,从而促进动物的生长。有些基层羊场利用季节性作物藤秧、秸秆等饲喂时,注意不要一次性饲喂过多,可以和其他饲草搭配饲喂。

5.3 保证饲料原料的稳定

饲养成年羊提倡日粮结构的稳定,结构稳定也需要饲料原料的稳定提供保证。拿临床常用的能量原料淀粉来讲,当下主流使用的是玉米淀粉,即精料中最主要成分为玉米,但近些年随着玉米价格的不断上涨,有些人萌生了通过小麦淀粉来替代玉米淀粉的想法,尽管从理论上讲二者都是淀粉,都归属于能量饲料的范畴,但使用后所起的效果还是存在差别的。淀粉种类较多,包括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等,不同作物其含量也不同,适口性方面也存在差别。小麦淀粉使用后在羊咀嚼过程中容易粘牙,必须配合酶制剂的使用才能改善,还有些新鲜玉米含有大量的抗性淀粉,收获后如果没有经过一个熟化过程,大量饲喂时会导致消化不良而出现腹泻。这些问题都是饲料原料未科学合理使用导致的。

5.4 减少重大应激条件对羊的影响

成年羊一般具有一定的抗应激能力,但如果遇到较为强烈的应激,超出了羊的抵抗能力也会表现出暂时性的腹泻。常见的包括天气骤然降温、羊舍夜间刮入贼风、暴力驱赶羊群、饲养密度过大、极端的高温高湿天气等。有些应激因素人为无法控制,比如气候导致的环境改变,但可以通过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管理者必须每天关注天气的变化情况,气温下降前在羊舍中铺上干垫料,必要时使用一些采暖设备帮助度过寒冷天气;炎热夏季可加强舍内通风,舍顶铺盖遮阳网,将羊进行分散饲养,避免扎堆,同时饲料中添加清热解毒的中药,饮水中加入高剂量的VC可溶性粉、牛磺酸等,减轻炎热带来的影响;遇到大风天气门窗要密闭严实,转群时不要暴力驱赶,根据场地大小控制饲养量,防止密度过大而导致流行病发生。

5.5 定期驱虫

有些腹泻是由于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尤其是肠道类的线虫、蠕虫和原虫类寄生虫。驱虫须从羔羊开始,前期以驱杀球虫为主,药物可使用磺胺喹噁啉钠、妥曲珠利、地克珠利、常山酮等;后期进入性成熟后,驱虫要以线虫、绦虫为主,线虫类药可使用阿苯达唑、左旋咪唑、伊维菌素等,绦虫药可使用吡喹酮、丙硫咪唑等。如果环境卫生条件差,建议每隔2~3个月全场统一驱虫一次。有些虫体在肠道内被驱除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如果不清理还会对健康羊造成威胁,故驱虫的同时必须做好环境卫生的管理,粪便一日一清理,集中在远离生产区的地方堆肥发酵处理,通过发酵过程产生的生物热将虫体杀灭。

6 结语

羊的腹泻虽然是消化道疾病的症状表现之一,但如果不给予治疗或久治不愈,必然会导致生产性能下降,临床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北牧区,很多羔羊的购入是在牲畜交易市场进行交易的,而购买方和销售方大多地理位置间隔较远,饲喂习惯和管理方式也有很大差异。购买方购入的羔羊需要重新适应新的环境,包括日粮种类、饲养员的饲喂习惯、天气温湿度变化、水质差异等,腹泻在这种转群应激的刺激下发生率非常高,因这种原因死亡的羊能占到1%~4%的比例,建议这些羊场将本病列为程序性预防疾病以减少经济损失。对于管理水平较低的中小型羊场,为了获得较好的养殖效益,健康管理一定要从犊羊开始抓;实现不了批次统一管理的羊场以及放牧羊群,可通过加强母羊管理的方式来间接降低发病率。母羊管理第一要做到营养的全面供应,只有营养供应充足,乳汁的质量和分泌量才能得到保证,羔羊获得足够的母乳后才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经常发生羔羊腹泻的羊场,必须寻找到病因,实际工作中多注重对母羊的保护,尽最大努力降低腹泻发病率。

猜你喜欢

羔羊母羊瘤胃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瘤胃调控剂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母羊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
繁殖期母羊的饲养管理
基础母羊的饲养管理
母羊的几个常见疾病
羔羊的试图(外三首)
致羔羊腹泻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羊瘤胃臌气的发生及防治
如何防治牛的瘤胃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