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猪场非洲猪瘟防控要点分析
2022-12-06叶文跃
叶文跃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羊场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云南 宣威 655412)
0 引言
非洲猪瘟的出现,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打击,给中小型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非洲猪瘟的出现,会造成生猪市场的供不应求,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养殖户如何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是保障利益的根本,也是促进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要不断加强中小型养殖户非洲猪瘟基础知识的培训,让其全面了解非洲猪瘟的危害、传染源以及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做好疫病防控,并能结合自身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生物安全体系,有效提升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
中小型规模化养殖场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疫病防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重视疫病防控中的各项要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非洲猪瘟的防控水平,防止由于盲目扩大养殖规模,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和损失。
1 中小型规模化猪场现状分析
1.1 部分猪场硬件条件较差
部分猪场在布局上缺乏合理性,未将生活区、生产区及污水处理区域进行科学划分。在生产区未将母猪区、保育区以及肥育区严格划分开,生产区未分设净道、污道,净道、污道混用;部分猪场在建设过程中没有经过规划及审批,存在手续不全的问题,导致猪场位置离居民区及水源位置距离比较近,厂址选择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还有部分猪场未建消毒池、更衣消毒室,必备的疫苗冷藏设备、动物诊疗设备、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及粪污资源化利用等设施设备不齐全,甚至完全缺乏;部分猪场猪舍之间还存在间距小、通风差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增加疫病发生的风险,给养猪场造成严重危害[1]。
1.2 生产管理缺乏规范性
在一些中小型猪场的生产管理过程中,缺少科学、规范、完善的饲养管理规程,或有规范的饲养管理操作流程,但未严格实施;在母猪及保育猪的生产操作上缺少相应的操作流程;饲料配比缺乏科学性,未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使用饲料添加剂等。
另外,在饲养管理过程中未实现信息化的动态管理;在疫病检测、治疗以及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缺少完善的制度和措施,相应的生产记录以及免疫档案不全或缺失,生产管理混乱,缺乏规范性,给猪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一旦发生疫情,无法有效防控。
1.3 消毒工作不到位
一些中小型猪场的消毒设施建设不到位,甚至没有;部分猪场虽有,但未充分利用;消毒工作未严格按时进行,比较随意,有的甚至就没有开展过。另外,部分猪场在消毒药品的使用操作上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在消毒工作中长期使用同一类消毒药品形成耐药性,未严格按照消毒规范进行,导致消毒效果欠佳。
1.4 饲喂存在问题
部分养猪场在饲喂上存在问题。为了节省成本,使用未经消毒处理的餐厨剩余物直接投喂,容易造成疾病传染,这不仅不能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损失[2]。
1.5 防疫工作不到位
在防疫工作中,部分中小规模猪场存在防疫制度不健全、防疫工作不到位的情况。部分猪场针对非洲猪瘟不仅没有健全完善的防疫制度,还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疫病预防检测及消毒工作落实不到位,有的甚至没有开展过,有的只是在某种疫病高发期开展临时性的防控工作,导致疫情扩散,造成严重后果。
1.6 管控工作不到位
部分养猪场对车辆及人员管控不严格,外来人员及车辆不仅可以随意进出,还未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同时饲养员在饲养管理中缺乏消毒意识,在生活区及生产区随意进出,既不消毒,也不更换饲养专用服;还有部分猪场甚至养狗或猫等其他小动物,且是散养状态,这些都会加大猪场疫病发生的风险。
2 防疫要点
2.1 注意猪场选址及施工
部分猪场的周边生物安全环境较为恶劣,给猪场的生物安全工作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猪场选址不合理,部分猪场在建设初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未建设在生物安全达标的地段。②猪场建成后,周边逐渐覆盖居民区,给猪场的生物安全工作造成压力。③猪场功能区不健全、不完善,部分养殖户在建设猪场时只追求方便和节省成本,各功能区未分开或混用,缺乏生物安全意识。④猪场建设未严格按规划设计要求施工,随意变更而造成生物安全环境问题,如两栋猪场在排风系统的建设中,因变更设计建成对冲而造成相互之间污染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生产安全环境。因此,在中小型规模化猪场的建设及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以上因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施工,为猪场生物安全环境提供基础保障[3]。
2.2 加强和完善各项设施设备
1)在猪场的建设阶段就要做好合理规划,将生产区和生活区域分开,净道和污道分开,从而达到有效阻断疾病传播的效果。
2)做好猪场各区域栏舍的封闭建设,各栏舍安装好纱窗和防蚊网等,以防止蚊虫、苍蝇以及鸟类等进入栏舍。
3)在各个栏舍内部设立脚踏及洗手池、消毒池、专用水鞋等设备。
4)在猪场周围做好外围墙建设,达到封闭及防止老鼠进入的效果。
5)优化各种消毒设备,完善消毒流程,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消毒。
6)做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工作,设置专门的病死猪放置间、转运工具等设施设备[4]。
2.3 注重消毒工作
1)生产区域包括饲养栏舍、病死猪放置间、饲料生产或存放间、猪场区域道路等,要进行严格消毒。一般消毒时使用的消毒剂通常为2%NaOH溶液,以喷施的方式进行,使其保持湿润状态6~12 h后,再使用高压清水进行冲洗,冲洗干净后晾至干燥,然后再使用戊二醛以1:200的比例进行喷洒,待30 min后进行冲洗并晾至干燥。
2)饮水设备要定期清洗,清洗时要将饮水嘴以及接头等拆卸下来洗刷干净,然后将洗刷干净的设备物件放入沸水中煮15 min进行消毒杀菌,煮完后放入含氯类的消毒剂中再次浸泡,以达到完全消毒的效果。
3)做好生活区域的清扫、消毒工作,将可能接触到病毒的衣物、鞋子等进行消毒[5]。
4)做好养猪场水源的消毒工作。养殖场生猪的饮用水要经过漂白粉消毒,并确保其是静置1 h以上才能供其饮用。
2.4 强化引种管理工作
1)坚持自繁自养的方式,尽量减少引种,在必须引种的情况下,要遵照就近引种原则,尽量不从外地引种,尤其是疫区。在引种过程中要做好各项检测工作,充分掌握引种猪场猪群的健康及免疫状况,确保无传染病源,并要进行场外至少30 d的隔离,再进行相关的检测工作。
2)针对引种工作,要提前90 d做好相应的计划,引种要充分考虑养殖场的生产规模、品种、生产指标、适应性、经济效益等因素。
3)引种前的考察十分重要。选定引种猪场后,对相关证照及生产情况进行充分考察,并让其提供近7日内非洲猪瘟的检测报告。总之,在严格按照各项流程检测无异常后,才能将引种猪混入猪群[6]。
2.5 做好运输工具的消毒工作
对进出的车辆要做到3次清洗、消毒。车辆卸完货后要先使用戊二醛或复合酚以1:200的比例进行喷洒消毒,待30 min后,将车辆放置在远离养殖场的区域,使用高压枪进行冲洗;第二次冲洗消毒工作要在远离养猪场1 000 m外进行,按照消毒流程进行冲洗消毒后晾干;在使用前还要进行第三次冲洗消毒,先使用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待30 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即可使用。
2.6 加强对进入猪场的人员及物品的控制工作
针对进入养猪场的人员及物品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及消毒,检查、消毒后才能进入场区。养殖场饲养人员禁止随意窜访其他场区,若必须要进入其他场区,要先进行严格的消毒后,才可以进入[7]。尤其针对外出的饲养人员,返回猪场要先进行沐浴、消毒,特别是外出至高风险场所的工作人员,须隔离2~3 d后,确保没有问题才能回到场区工作。另外,场区饲养人员在生产区和生活区交替时,也要做好衣服的更换、清洗以及消毒工作。
2.7 对饲料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要有专门贮藏饲料的贮藏间,并且要做好饲料的管理工作,避免饲料发霉或被污染,运送饲料的车辆要做好消毒工作,外部饲料运送车辆一律禁止进入场区。另外,严禁使用泔水、餐厨剩余物进行饲喂[8]。
2.8 加强饲养人员的培训,规范防疫工作
对相关养殖人员要定期开展生产及生物安全相关的培训,通过系统学习,提升饲养人员的专业技能及安全防范意识,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提升养猪场的产品质量安全。同时科学规范地开展防疫工作,做好样品采集和检测工作,强化防疫工作效果,提升防疫工作质量。
3 结语
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威胁极大,因此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必不可少。中小型养猪场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防控方案的设计和制定,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提升饲养人员的生产水平及生物安全意识,细化各项防疫工作,不断完善各项设施设备,不断优化和规范防疫工作流程,从而有效提升非洲猪瘟防疫工作的质量,促进中小型规模化猪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