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绥江县林下养鹅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2-12-06李兴桂谭江海

畜禽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养鹅白鹅李子

李兴桂,谭江海

(1.云南省绥江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绥江 657700;2.绥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云南 绥江 657700)

0 引言

中国农业生产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互联网技术迅速进入中国农村,市场需求的升级,绿色、有机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剧增,正在促进中国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加速转变。传统农业生长模式生产的农产品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导致有效供给跟不上。打破传统农业产业发展模式,谋求楼房养猪、稻田养鱼、果园养鹅等新型发展途径,拓展农产品特色优势,统筹“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1],增加有效供给,将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绥江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绥江县位于昭通市最北端、金沙江下游南岸、滇川两省三市州结合部,肩挑溪洛渡、向家坝两大巨型水电站,国土面积761 km2,辖5个镇43个村(社区)1 103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324万人。截止至2021年,全县有耕地资源15.5万亩(1亩≈666.7 m2),其中旱地11万亩、水田4.5万亩,林地资源74万亩,森林覆盖率70.19%;竹、半边红李子、猕猴桃等特色种植业70余万亩;年产仔猪6万头的能繁母猪养殖示范区1个、年出栏生猪2 000头的代养场40个;认证“三品一标”18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14个、地标农产品1个);新型经营主体562个,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4家。2021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89 300万元,较2015年增长41.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 800元,较2015年增长94.31%。

2 绥江县李子种植户和小规模养禽户的难点

2.1 李子种植成本高

绥江半边红李子是绥江县唯一获得云南地理标志的农产品,也是绥江农业支柱产业。截止2021年底,绥江县半边红李种植面积10.28万亩,投产面积7.7万亩,产量6.89万t、产值4.2亿元。产业涉及 5个镇,21个村,354个村民小组,1.5万余农户,受益人口6万余人,占全县农户数的57%,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4%。绥江半边红李子是绥江致富大产业,带动配套交通运输业、包装服务、住宿餐饮业等产业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但果园经营的高成本却是很多果农的痛点:果树品种选择难、掐枝整形难、绿色防控难、产品经销难等,而除草和施肥更是一笔不少的开销。

2.2 小规模养禽资源少、效益差

2021年,全县生猪存栏 79 171 头,出栏 95 922头;活禽出栏400 006羽。养禽业是该县畜牧业中一个较大的产业。禽肉也是城乡居民必须的肉类消费品,养禽与农民增收、居民消费都密切相关。总体来看,绥江县家禽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比较低,养殖效益比较差,特别是近几年建设了大量生猪规模养殖场,全县畜牧业表现为一猪独大,加快畜牧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突出。

因此,如何有效整合农业资源,把生态养殖和特色种植结合起来,形成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打造具有绥江特色的地方农业品牌,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成为绥江县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绥江“李子+鹅”种养模式推广应用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大力推进南菜北运基地建设,提高蔬菜应急保供能力;要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等新型养殖设施,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工作方向。绥江县属于河谷地带气候雨水充沛、水果香甜,同时青草茂盛;农村在家多数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能够充分利用林下资源、青草资源的种养结合的白鹅产业,将能避开人力资源不足的短板并减少其他产业的经济投入,有效拓宽就地就业的空间。

“李子+鹅”种养结合模式是在投产李树下,利用果子采摘完成、果树叶子未凋落的7—10月开展白鹅养殖。白鹅放养在李子林下,鹅群自由采食林间杂草,不仅鹅的体质健壮、肉质肥美,还可实现物理除草和鹅粪还林,节约了人工成本和增加养殖收益。

“李子+鹅”种养结合模式实现了半边红李子产业与养禽业有机结合,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的农业循环原则,在全县形成生猪规模养殖场、半边红李子标准化基地“场外有林、林下有禽、林中有场”的生态养殖发展格局。

3.1 “李子+鹅”的产品市场优势

鹅是食草禽,鹅肝是高等餐桌的美味,鹅肉是全价、优质蛋白,氨基酸完全、脂肪含量低,亚麻酸含量超过其他肉类,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且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价值与羊肉媲美[2],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不断提高,市场上关于以鹅为主题的餐馆越来越多,鹅产品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大多数资金有限的小规模种植、养殖户来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用林下养殖的方法,能有效降低成本,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益。

3.2 “李子+鹅”种养结合模式推广的优势条件

绥江县半边红李子有标准化基地果园7.7万亩,园内道路、水源等基础设施完备。每年7—10月,李子树果子采摘完毕后,及时进行清园处理(预防常见多发细菌病药剂喷洒),李子树尚未落叶,树冠比较大,树林里阳光不会直射,利于肉鹅的生长。绥江选用的浙东大白鹅属于“水禽岸养”,喜欢吃青草,是“林地除草机”;生长抵抗力强,适应各种环境,好饲养。相比于鸡和鸭,鹅的抗病能力强,粗放的管理即可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4 “李子+鹅”种养结合模式

4.1 鹅舍的选址

鹅舍地址应选择有充足的水源和丰盛草被的园区;环境清静,空气清鲜的投产遮荫李树林;远离村镇,利于卫生防疫;地势高燥、平坦或缓坡地带,南向或东南向,土质以透水性好的沙壤为宜,这样自然光照好并利于排水,同时利于防热、防潮与防寒。既可搭建简易棚舍,周围用竹篱笆或粗网围护饲养,也可利用沟、 河等流动水源将棚舍建在沟、河边围养。采用转木结构的鹅舍要特别注意夏季通风散热问题,前后墙需要设置上下两排地窗,下排窗户的下缘以距地30 cm为宜。 育肥舍内设棚架,分单列式和双列式两种,分小栏,每栏10~12 m2,可容纳中等体型的中成鹅60~80只。

4.2 投放前期鹅苗的管理

鹅舍建成后,做好内外环境消毒。从本地选育注射过小鹅瘟、病毒性肝炎等疫苗的白鹅(一般以选用4周左右的中鹅为主)。选择种苗的时候,首先要选择活力大,眼睛有神,羽毛光泽度好,尾部无黄色粪便的健康幼鹅。鹅苗到园后,先在舍内隔离观察3 d,并选用广谱、高效、低价药物对鹅群众进行全面驱虫,及时淘汰精神状态不好的个体鹅。隔离后选择天气晴好的天气开始放牧。第1天在中午时放牧3 h,第2天选择在上午、下午各放牧2 h,第3天上午、下午放牧4 h,从第4天开始实行全天自由放牧和采食、饮水,在园内设置土坑加塑料膜人工造水池,满足鹅群洗刷戏水的需要[3]。

养鹅日常管理要有规律,建立鹅的条件反射、减少各种应激反映。喂食、清扫圈舍、放养时间、下水洗浴、刷洗饮食用具、卫生消毒、光照及拣蛋等操作时间顺序,要规律化、制度化,程序一旦定下来不可随意改动,但可随季节昼夜长短变化逐渐调整。平时注意观察鹅群状态,严格按大小、强弱分群,并人工配制饲料以补青料不足。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对策。

4.3 放牧方式和饲料补给要点

林下养鹅最主要的优点是肉鹅可以吃到果树下一些优质的花草,对它们的生长和健康是非常有帮助。3~5只鹅就可以吃光1亩地的草。鹅苗投放后以放牧为主,一般将园区分为两块进行分区轮牧,轮放的时间间隔为15 d左右。在放牧的同时,适当补给一定量的谷物、玉米、米糠和豆饼等辅以园内的青草和块根类食物促生长,并保持沟渠内有干净充足的饮水。

要选择良好的放牧地,白天以赶牧方式放牧,视牧草质量,采食情况和增重速度而补料,一般以糠麸,谷物为主,日粮中还要注意补充1%~1.5%的骨粉、0.3%~0.4%的食盐,以促进骨骼正常生长,防止软脚病和发育不良。青料的补喂按采食情况而定,补料的次数按鹅的日龄、增重快慢、牧草质量和 鹅的采食量灵活掌握,30~50日龄喂5~6次/d,51~80日龄喂4~5次/d。晴暖天气可全天放牧,中午前在放牧地补粮,傍晚回舍内后补粮。放牧时切记勿让鹅群暴晒、淋雨,炎热天气放牧易早出晚归,中午让鹅群在树荫下休息,收牧进舍前让鹅进水,在舍外休息并补料,在炎热夏天的晚上可以在舍外露宿。

4.4 产业发展的组织

林下养鹅产业发展采用集成、系统的公司方式推进。由专业合作社牵头,把李子鹅产业所有链条建成一个系统——种鹅养殖、鹅蛋孵化、饲料配送、防疫管理、统一销售等环节均由村公司相关部门负责,同时严格实施“三品一标”要求,确保鹅生产品质。白鹅养殖涉及不同环节,合作社根据不同环节的难易程度进行分工:有难度的、繁杂的环节由专合社承担负责(孵化、育雏、防疫、销售);村民负责成鹅养殖。

5 李子鹅种养结合模式的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5.1.1 减少有机肥和人工成本投入

1只鹅的生长周期为3个月,刚好够清园不施农药的时间周期。1只鹅从4周龄入园到90日龄出售,可以产生6 kg左右的有机肥。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化肥的使用,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还能改良园内土壤[4]。适宜放牧密度为80~100只/亩鹅,1亩可产生有机肥480 kg,按有机肥价格1 300元/t计,最高可节约成本624元;按开展人工除草1亩地需1个人工,可节约人工成本100元;合计减少有机肥和人工成本投入724元/亩。

5.1.2 增加养殖收益

按100只/亩养殖密度计算,育成率95%,不同的饲料组合模式养殖成本不同。育雏21 d后,“玉米+麦麸+豆粕”饲养成本0.8元/d,青草成本0.2元/d(不计);成鹅养殖生长65 g/d以上,喂养周期50~60 d达到均重4.5 kg/只。有的村民也在尝试“玉米+麦麸+花生壳”“玉米+麦麸+豆渣”等组合,养殖成本更低。白鹅全年平均价格22元/kg以上,扣除雏鹅成本15元/只和药物防疫成本约5元/只,那么:22×4.5-20-60×0.8=31元。1只白鹅的纯利润在31元左右,1亩果园养殖100只鹅育成率95%,可增收2 945元左右,减少投入724元,累计经济效益可达3 669元。

绥江县现有半边红李种植面积10万亩,投产面积7.7万亩,按每年7—11月投放鹅苗一轮,每亩投放100只算,全县可养殖770万只鹅。若全县投产李树林全部开展李下养鹅,可增收22 676万元,减少种植成本5 575万元。

5.2 社会效益

在绥江县大力发展半边红李子、开展高标准化园区化建设的政策背景下,推行林下养鹅技术,把种养业有机结合,一方面促进绥江半边红李子绿色、有机发展,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另一方面,翠绿的林下放养着一只只大白鹅,营造了美丽乡村的画面感,为发展农村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

5.3 生态效益

在“李子+鹅”种养结合中实现可循环经济生态效益:白鹅养殖粪便——收集发酵处理——有机蔬菜种植——菜叶草叶养鹅。种养结合可循环,让每一个环节均产生生态、经济效益,白鹅粪便不再是环境污染源,农民不再使用除草剂,土壤水源得到保护,环境质量得以提升,农户与集体收入持续增加。

6 结语

林下养鹅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证明,加强组织领导,构建林下经济保障体系,深化政府服务,方能凝聚林下经济发展活力,同时强化党建引领,壮大林下经济发展规模,是推动林下经济发展行之有效的手段。乡村振兴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农村发展。绥江县李子林下养鹅种养模式的推广,运用农产品品牌化运营李子及李子鹅的线上、线下销售,并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事例,为边远农村开展农业转型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猜你喜欢

养鹅白鹅李子
“忘恩负义”的大白鹅
一次难忘的生日
秋天
林下养鹅的特点和生态养殖技术
一只大白鹅
李子有多少
白鹅写生记
奔跑吧!李子柒
养鹅失误失败教训100例
可爱的大白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