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裂症心理社会康复的进展分析

2022-12-06孙兵天津市宝坻区安康医院天津3018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家庭治疗精神分裂症康复

孙兵(天津市宝坻区安康医院,天津 301800)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来说,心理治疗与病理性治疗同样重要,社会康复又是心理治疗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患者全面康复的组成部分。所谓的心理社会康复指的是通过一定的治疗方法纠正患者存在的病理心理障碍,帮助患者接受社会以及自我,促进患者适应社会生活状态,并在康复过程中逐渐恢复自己的社会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中通常会使用药物治疗方法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但是该病症的阴性症状以及认知障碍将会导致患者出现异常退缩的行为,这样就会破坏患者正常的社会功能,影响其生存质量。经过调查可知,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中有50%-75%的人都是在青春期以及成年早期发病,在后期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精神混乱的状态,这就导致患者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社会生活了解不足,影响其之后的社会功能。对此,医生应当重视患者心理社会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接纳社会环境,改善其社会功能。

1 家庭治疗模式

对于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家庭不仅是其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其一生中最坚实的支柱。精神分裂本身是一种精神类疾病,除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之外,大约60%的患者在经过阶段治疗后都会出院回到自己的家庭中继续生活。因此,家庭对于患者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家庭成员对于患者的态度,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对于家庭成员来说,测量其态度的指标就是家庭的情感表达。当患者长期处于高情感表达的家庭环境中时,由于患者会感受到家庭显示出的高度敌意与责备,因此其病情恢复的速度较慢,有极大的概率会出现病情复发的现象。患者处于高情感表达环境的时间越短,其病情恢复速度越快,病情复发的概率也就越低,反之则会获得相反的效果。对于家庭来说,如果想要控制患者的病情,就应当降低情感表达,帮助患者获得较好的情感体验,促进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同时降低疾病复发率,减轻家庭的负担。

对于家庭治疗方法,一般可以分为短期治疗和长期治疗两种方案,其中短期治疗的治疗周期为2-10h,而长期治疗周期则为9个月-2年。家庭短期治疗的主要手段就是提升家庭成员对该疾病的认知,纠正其对于疾病的错误理解,并提升家庭应对疾病的技巧,提升护理保健能力。但以上方案只在理论方面开展过实验与研究,缺乏对精神分裂患者长期预后影响的相关证据。长期的家庭治疗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提升家庭成员对疾病的了解与认知、倡导家庭成员对患者的照顾与支持、提升家庭成员的保健护理能力、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减少对患者的指责与过度保护、帮助患者构建未来的自信心、引导患者参与家庭单位之外的社交活动、适当降低家庭对疾病完全康复的期望值等。国外学者曾对大量接受家庭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将其临床数据与未接受家庭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发现接受家庭治疗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以及再入院率能够减少2倍左右,体现出较高的治疗干预效果。我国学者也曾从家庭治疗的角度研究家庭支持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发现家庭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近期有国外学者针对病程时间不同的患者开展频繁的家庭治疗研究,发现病程较长的患者往往需要更加连续的治疗才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2 认知行为治疗

2.1 认知行为治疗的概念与原理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技术,医生通过对患者认知过程的引导影响患者的感受与行为,利用认知与行为技术改变患者对事物歪曲的认知,提高患者的社会认知与社会功能,达到最终的治疗效果。认知行为治疗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有相关应用,外国医者Beck曾使用该治疗方法治疗过一名妄想症患者,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成效。但在此之后该治疗方法并未得到学者的关注与研究,直到21世纪初才被再次应用于精神分裂患者临床治疗中。该治疗方法研究情况大多针对于那些已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之后依旧存在持续性阳性症状的患者。

有人认为每个人类个体受到成长环境以及教育的影响会自然形成不同的想法和信念,有的人性格比较执着就会出现对一个想法持续坚持的现象,因此对于精神类疾病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实际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与正常的信念有着本质的差异,其体现出的是一种病态的信念。经过临床研究能够发现,当前很多患者妄想的内容与非精神病状态中的很多信念存在相似之处,比如日常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被贬低、被孤立、被操纵、被攻击等。但这并不能够说明精神疾病患者的妄想与正常信念是等同的。精神分裂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自我认知偏差,对于一些与自己无关的事物和评价会自动联想到自身,归为与自己有关。此外,患者还存在外归因偏差,会将自身一些内部感受归因为外界影响。故意偏差也是精神分裂患者存在的问题,其容易将自己生活的不顺心归咎于他人,并存在严重的偏执个性,不愿意听他人的解释。听幻觉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比较常见的症状,经过调查研究可知,医学方面一致认为患者无法正确区分声音来自外部还是内部,因此在自我感觉上会出现幻觉情况。其中有的患者因自身精神心理的影响,出现内部控制系统失调问题,因此容易将内部出现的问题归因于外部的刺激,但这样的“外部刺激”是无法被他人感知的,这样就出现了幻觉问题。对此,学者还有其他的看法,即患者受精神心理损害的同时还存在认知方面的偏差,尤其是在信仰以及期望方面,这样才导致幻觉的出现[1]。

2.2 认知行为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的认知行为治疗周期为6-9个月,具有固定的治疗流程与结构,主要采取个别心理治疗形式,整个治疗过程与对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治疗类似,主要的差异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单次治疗干预的时间要更短一点,一般控制在15-45min,且允许出现中断现象,医生需要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家庭作业上,落实家庭治疗。尤其是对于存在易激惹或混乱的患者,医生会采用间断多次的治疗方法。具体来说,医生需要构建良好的治疗联盟,构成相互信赖的关系,实现互相支持与合作。之后由医生按照优先顺序找出患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主要症状、生活目标等,然后根据以上问题明确治疗目标,制定治疗的方法。医生应采取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促使患者精神症状的正常化发展,为患者讲解压力对症状的影响,并与患者共同讨论有关疾病的各种因素,减少患者内心的羞耻感。在此基础上,医生应引导患者形成发展认知的概念,比如识别思维、感觉以及行为之间的关系,带领患者识别自身问题更深层的原因,并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明晰患者的认知模式。最后,医生需要使用认知行为技术治疗患者的阴性与阳性症状,其中主要应用的治疗技术包括苏格拉底提问、测试和重构信念、权衡证据、找出替代的解释、引出自我信念、列出害怕和疑虑的等级等。针对存在严重抑郁以及焦虑情绪的患者则可以换用针对情绪的认知治疗方法。国外学者通过对认知行为疗法的实验指出,该方法在改善患者阳性症状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且针对急性期患者的效果要优于慢性期患者[2]。

2.3 认知行为治疗研究总结 认知行为治疗方法作为心理治疗方法,虽然已经得到了广大医学人员的认可,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就目前的临床治疗资料来看,该治疗方法的针对疾病类型、具体疗效等并未得出完全肯定的结论。因此,该方法的应用与研究其实存在较多的局限性,当前临床治疗的样本量不足,很多对照组并不规范,且整体治疗方法缺乏官方标准指导,缺乏严谨的实验设计。对此,学者应当注意控制一些潜在的变量,努力克服方法上的局限,早日获得有效的实验研究成果[3]。

3 认知功能纠正

3.1 认知功能纠正的内涵与原理 所谓的认知功能就是人们使用和综合基本技能的能力,比如知觉、记忆、思维等,都是健全中枢神经系统所具备的基本功能。而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大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问题,导致其认知功能与常人不同,因此会做出不同的行为。认知功能对于人们行为的影响较大,其中又以注意力、记忆力以及计划能力方面的损害最为常见,也是最为严重的。从患者社会功能方面来看,其认知功能的损伤就是导致患者社会功能丧失的重要原因。因此,医生应当从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方面开展治疗,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而认知纠正就是通过不同的引导治疗方法改善患者已经出现损伤的认知能力。国外学者曾提出了用恶性循环模型解释认知功能纠正与认知功能改善之间的关系,并深入阐述了认知功能纠正对社会功能改善的影响。在以上研究中,学者将假设患者存在信息处理障碍,这样的障碍会相互加强,并影响患者的行为计划以及社会功能。而认知纠正的作用则可以通过两个互补的循环进行解释,其中第一个循环中包括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其中比较初级的认知功能损害将影响高级认知功能的正常功能。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高级的认知障碍也会影响初级认知的协调,导致其出现歪曲的注意力,出现感知觉上的障碍以及患者社会功能的失调。第二个循环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将会阻碍患者在正常社会交往时对技能的获取,导致患者社交压力增加,而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中,患者的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4]。

3.2 认知纠正治疗内容 计算机辅助的认知功能康复是认知纠正治疗中的一种方法,医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开展认知功能相关的训练,纠正患者的认知缺陷,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其中比较常见的认知纠正软件为Captain's Log,该软件系统中包含5个模式,每个模式中包括3-8个认知训练任务,整个模块的训练内容涵盖注意力、记忆力、视觉空间知觉、视觉运动知觉等。系统中一共有33个训练任务,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项目进行训练纠正。医生在开展纠正治疗之前应利用该软件科学评估患者当前的认知功能,从中挑选最靠近患者认知水平的项目开展训练,当训练中的内容达到50%以上的正确率时才能够过度到下一阶段的训练。国内学者经过临床实践得出结论,认知纠正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多项神经认知功能,其中改善情况最明显的就是口头学习能力与记忆力,而这两种能力刚好是患者学习能力的具体体现。另外还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认知纠正治疗方法在提升患者社会认知、社会功能以及自尊心方面也体现出较好的疗效[5]。

整体心理治疗也是一种认知纠正治疗方法,是当前临床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手段。整体心理治疗属于结构性干预计划,其通过规范详细的流程训练患者的认知与行为,改变患者行为紊乱的情况。该治疗模式包括五个模块,具体为认知区分、社会知觉、信息交流、基本的社会技能以及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以上不同认知模块的区分是为了提升患者各方面的基本认知功能,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医生采取卡片分类以及口头概念训练的方法开展整体心理治疗。针对社会知觉以及社会功能方面来说,其训练的目的就在于提升患者处理和分辨社会信息的能力,最终能够正确处理社会问题。医生则应逐渐提高训练的难度,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6-7]。

3.3 认知纠正治疗研究总结 对于认知纠正治疗领域,近年来人们还提出了神经心理教育康复法、认知提高疗法以及虚拟现实技术治疗法等多种训练治疗方法。针对存在严重注意力缺陷的患者,医生可以使用行为可塑性治疗方法。以上不同的治疗方法均体现出不同的应用特征,但其具体的疗效与特点也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进行证明。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认知纠正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但对于该治疗方法是否能够过渡到社会功能改善治疗方面,则还未形成一致性的结果。因此,学者应当将认知纠正与社交技能训练方法结合起来开展实验研究,探究社会功能改善与认知纠正之间的关系[8-11]。

4 社交技能训练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因此在社交方面缺乏技巧以及应对的心态,在社会关系构建、疾病自我管理、娱乐活动参与等各方面都缺乏自我管理以及照顾的能力。国内学者经过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学习之后能够掌握相当数量的技能,但其中很多技能无法达到持久性的获得,只有在不断练习的情况下才能够持续获得技能[12-14]。当前比较著名的社交技能训练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分裂症和精神病临床康复研究中心提出的社会独立生活技能模式。学者曾针对维持正常工作的患者需求开展社交技能训练研究,其将不同的社交技能以及职业康复模式结合在一起,构建了全新的社交技能模式。该技能模式包含三个不同层次的训练内容,首先是基本社交技能与基础工作技能的掌握,比如对社交、工作信息的接收、辨认、处理以及发出相应的信息。第二个层次则包含不同工作都需要掌握的普通技能以及具备工作特异性的特殊技能训练,比如工作面试技能、同事相处等。最后一个层次指的是在有效应用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之后达到的工作目标,比如薪水的获取、工作的成就感等。学者经过相关实验研究发现,社交技能训练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快速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15-18]。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学者针对精神分裂症心理社会康复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也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出现了很多新的治疗方法,每种治疗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为了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医生应考虑不同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并扩大临床实验研究的样本,讨论长期治疗的效果。在未来的治疗发展中,医院应当构建以患者为中心,多方主体参与的治疗小组,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家庭治疗精神分裂症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青少年学习障碍的家庭治疗
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治疗方案执行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