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流域禁捕背景下的渔民转产上岸适应性研究
——以洪泽湖渔民转产上岸为例

2022-12-05刘永进秦雅娜夏文灏

水利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转产适应能力渔民

刘永进,秦雅娜,夏文灏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伴随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经济发展中日趋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实现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环境保护政策,如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的《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全面拉响了长江流域禁捕的号角,政策规定在2020年年底之前,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之外的水域渔民退出,暂定10年禁捕期[1]。2021年11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加强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下,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渔民转产上岸工程,而作为其中的关键一环,渔民对上岸政策实施的适应情况将会影响未来同类型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效果。洪泽湖作为江淮生态经济区核心区域中的主要调蓄湖泊,同长江流域一样也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推进渔业绿色发展,鼓励渔民退渔还湖,推行渔民上岸工程是修复与保护洪泽湖水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研究渔民上岸后的适应情况,并提出相关对策,对于提升政府相关政策制定的准确度和政策效用、提高渔民的适应能力以及推动当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研究渔民适应能力的最终目的是基于研究结果帮助渔民实现更好的发展,因此相关的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理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1963年斯坦福大学研究所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该理论认为组织无法离开利益相关者群体的支持而生存。进一步地,弗里曼在《战略管理:一种利益相关者的方法》中提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与群体。该理论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在股东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从而形成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多边契约[2]。李芬等[3]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界定出核心、次核心和边缘3种利益相关者类型,丰富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顾海娥[4]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从不同相关者的角度出发,提供了相适应的脱贫策略。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制定渔民后期发展策略的重要因素。

内生发展理论最早由日本学者鹤见和子于1969年提出,她认为内生发展是人们自发在当地自然、社会基础上,通过借助外部技术、制度和知识自主实现发展目标的发展方式[5]。1975年瑞典戴格—哈玛斯库德财团在《另一种发展》的报告中正式提出“内生发展”的五大要点分别为:只能从社会内部推动、消除绝对贫困、自力更生、保护生态、随社会经济结构变化[6]。从经济学视角出发,有学者认为经济的长远增长是内生性的或受人为因素影响,这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模式,并强调资助教育和研发将是保证长期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7]。在内生发展的实际运用上,张文明[8]通过对上海市郊的研究发现,赋予农民经济自主权,积极支持其参与社会活动能显著增加其生活、收入水平,实现内生发展。因此,渔民上岸后的内生发展对于提高渔民的适应能力并实现其个人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

参与式发展理论最早提出于20世纪40年代末,具体来说,个体应整体参与决策的过程并同时进行评价和监督才能够实现发展的目标。参与式发展理论的核心在于赋予对象以权力,促使对象积极参与到发展的进程中,从而提高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在参与式发展的实际运用研究中,王伟等[9]、戴洁等[10]分别从生态扶贫和城市建设的角度,证实了参与式发展对促进政策执行的正面作用。参与式发展理论运用在渔民转产上岸中能够促使渔民自下而上地参与到政策的执行中,提高其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人力资本理论最初由舒尔茨[11]提出,认为资本由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构成,积累人力资本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而人力资本的基础是提高个体的质量,因此对于人的能力的提升培训教育至关重要。在人力资本的效用方面,张银等[12]研究证实了提高农民知识资本、健康资本以及学习水平以提高农民的绩效,能使农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提高并改善居住条件。因此,在渔民转产上岸中,应重视人力资本对当地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提高渔民作为人力资本的个体能力,从而提高渔民的适应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学者针对适应性做了如下研究。Scott等[13]通过对澳大利亚的移民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预测移民适应性效果最好的因素是情绪、经济地位、对未来的预期以及社会关系网络。Ward等[14]从心理和文化的视角研究跨文化移民的转变及适应策略。Vaswani等[15]通过设立种族排斥敏感性、文化身份清晰性、文化压力、自尊、生活满意度等因素研究了加拿大拉美裔社区移民的文化适应,研究发现种族排斥敏感性与幸福感负相关,而保持传统文化可以减弱该负相关关系。吴吉林等[16]、余运江等[17]均从社会、生态、经济和心理4个因素的角度出发研究个体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在不同的适应维度方面,国内学者进行了如下研究。王爱华等[18]通过调查问卷从就业、报酬、社会保障等角度入手,对失地农民的经济适应进行调查研究,进而提出了相关建议。靳小怡等[19]在社会适应、心理接纳、身份认同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融入框架,研究了资本对于社会融入的影响。闫丽娟等[20]从居住环境、生产方式、宗教、交往等方面研究了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的心理适应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李强等[21]基于文化适应视角从个体、外部两方面分析研究我国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

基于现有文献,本文将通过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深化对渔民上岸适应性的研究:首先,针对调查对象的特性,探究洪泽湖转产上岸渔民的适应性;其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通过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象限图分析渔民的适应性;最后,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相关理论为以渔民转产上岸为代表的长江流域禁捕政策提供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区概述

洪泽湖湖区渔民转产上岸是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施行背景下开展的上岸政策,因此,本文的研究区域为洪泽湖渔民转产上岸涉及的湖区周边宿迁市的泗洪县、泗阳县、宿城区以及淮安市的淮阴区、洪泽区及盱眙县,以上六县(区)涵盖了全部洪泽湖转产上岸渔民。

洪泽湖全湖区共有住家船6 562条,住船人口共计20 707人,其中90%的住家船人口分布在泗洪县、洪泽区和盱眙县。在研究区域的地域类型方面,根据地理条件洪泽湖湖区可划分为湖湾入湖段、城镇段、自然保护区、养殖塘口四大区域。在研究区域的经济水平方面,本次研究涉及的地区中,洪泽区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在涉湖各县(区)中最高,2013—2017年平均收入水平近14 500元;淮阴区最低,2013—2017年平均收入为12 377元。

2.2 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适应的一般解释是指个体同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相适应的现象。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中,适应是指器官的感受在一定的持续刺激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性就是指个体在新环境的外部刺激下做出的为了融合入新环境的行为过程。适应的本质是机体与环境达到平衡状态,其可以分为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适应性对渔民来说,是指其自身因转产上岸导致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于新的生产生活环境的适应过程,大多数移民适应新环境主要表现为适应新的经济获取方式、适应新的社会环境、适应新的风俗等。本文为了研究渔民转产上岸的适应性,结合渔民实际情况和利益相关者等的理论,将适应性细分为经济适应、社会适应、心理适应、文化适应4个维度。

a.经济适应。经济适应是整个适应性环节的关键所在,个体顺利适应新环境的基础是拥有足够的经济资源。吴晓萍等[22]认为搬迁的主要目的是使居民从恶劣环境中脱离实现致富,因此,移民搬迁的经济适应是移民工程的核心问题。对于渔民来说,由于转产上岸,其获取经济来源的方式必然发生转变,为了个体的发展,其自身就需要拥有足够的收入,从而获得适应新环境的经济基础。本文将经济适应分解为对收入和现有工作的满意度来分析个体的经济适应能力。

b.社会适应。社会适应是指个体的行为、思想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所发生的转变。渔民转产上岸必然面临着空间的变换,风笑天[23]以三峡移民为例,探究了社会环境变化背景下的移民社会适应性,发现移民社会适应需关注该群体如何实现生活适应-劳动适应-心理适应的过程转变,其自身对于新社会环境的适应将会影响到其整体适应的进程。本文将社会适应细化为社会生活适应情况,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分析渔民社会适应的状况。

c.心理适应。心理适应是指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个体通过心理适应能够最大程度地简化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和处理所遇到问题的难度。张海波等[24]以南京市失地农民为对象,探究发现,自我认同阻碍了农民的身份转变过程。渔民转产上岸带来的生活环境变化,将导致其自身心理状态的波动,而环境变化对于渔民最直接的影响便是政策和工作两个方面,渔民能否在心理上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将影响其个体的适应能力。本文将心理适应细分为政策、新工作满意度两方面。

d.文化适应。文化适应是指所处不同文化的群体在接触时,两种文化发生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可能表现为一方被另一方吸收,也可能表现为两者相互融合。陈慧[25]研究发现,一种文化进入新的文化环境中会面临很多冲击,进而导致其自身发生变化。文化是不同地区民众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不同生活环境下的文化差异也将影响个体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渔民由于长期的住家船生活,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孕育出同岸上居民不同的风俗文化,于是渔民上岸便可能由于语言、风俗习惯的差异面临不同文化碰撞的情况。本文将文化适应分解为语言习惯和风俗习惯两方面,分析其适应性的强弱。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建立适应性评价指标因素集如下:U为评价指标——适应性;U={U1,U2,U3,U4}={经济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心理适应性,文化适应性}。其中U1={U11,U12}={收入满意度,现有工作满意度};U2={U21}={社会生活适应情况};U3={U31,U32}={政策满意度,新工作满意度};U4={U41,U42}={语言习惯,风俗习惯}。由上述指标构建的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

2.3 问卷设计

采用田野调查法,于2020年6月对研究区域的渔民群体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共计向转产上岸渔民发放124份调查问卷,收回124份,其中有效问卷103份,有效率为83%。调查问卷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见表1。同时,为了量化渔民填写的调查问卷结果,本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将问卷选项的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没感觉、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非常适应、比较适应、一般、不太适应、很不适应”用“选项一、选项二、选项三、选项四、选项五”代替,分别赋予其“ 5、4、3、2、1”的分值,用数值反映渔民对转产上岸的适应程度。

表1 渔民转产上岸适应情况问卷设计

为了验证本问卷设计的可靠性,本文采用信度检验测量量表的稳定性,结果见表2。信度指量表测量的稳定性,量表信度越好,代表量表可能收到随机性误差的影响越低,量表的信度检验,不仅包括潜变量的信度检验。还包括各题项的信度检验,目前,学术界一般用Cronbach’sα系数检验量表内部的一致性,若Cronbach’sα系数大于0.7,则表明量表的信度好。

表2 各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

根据表2的信度检验测量结果可知,各个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82,表明本研究准则层和目标层变量的测量是稳定、可靠的。

2.4 样本特征

2.4.1人口特征

a.性别比例。在调查对象中,男性占比81%,女性占比19%,渔民中男性仍显著多于女性(表3)。

表3 转产上岸渔民基本特征

b.年龄结构。在调查对象中,没有18岁及以下的,19~30岁的占比7.77%,31~45岁的占比32.04%,46岁及以上的占比60.19%。由统计结果可知,渔民的年龄普遍在31岁以上,其中46岁及以上的占比最大,在渔民群体中中老年群体是主流,30岁以下的年渔民占比较少。

2.4.2人力资本特征

a.文化程度。在调查对象中,初中及以下占比80.58%,高中占比16.51%,大专及以上占比2.91%。从被调查渔民的文化程度结构来看,绝大多数渔民的文化程度较低,这也会在未来增加其再就业的难度。

b.收入水平。在调查对象中,家庭年收入2万元以下的占比19.42%,收入2万~5万元占比46.6%,收入5万~10万元占比23.3%,收入10万元以上占比10.68%。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渔民收入水平较低。

c.从业年限。在调查对象中,从业时间10年以下的占比13.59%,10~20年的占比28.16%,21~30年的占比11.65%,30年以上的占比46.6%。由此可知,大多数渔民从业时间较长,这也会导致其较难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环境。

3.1 确定指标权重

a.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b.建立判断矩阵。基于1~9标度法,通过各个适应性维度的两两比较,结合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的原理和方法,并依据调研走访专家的结果,运用专家打分法对各级指标的重要程度给予评价从而得到判断矩阵。

以准则层为例构造判断矩阵,见表4。

表4 准则层判断矩阵

在得到判断矩阵的基础上,计算得到各指标因子层的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果,见表5。

表5 各项指标因子的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果

3.2 计算适应性评价值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不同类型渔民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具体步骤如下:

a.确定评价对象因素集U和评价集V;同时,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W;其次,建立各因素的评分隶属函数和综合评价矩阵R,求出隶属度和R,获得模糊集;

b.针对准则层,通过综合评价矩阵R求模糊综合评价集Bi。首先确定评价矩阵,建立各指标因素的评分隶属函数获得综合评价矩阵R;其次进行适应性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评价矩阵R求模糊综合评价集Bi:

Bi=WR(i=1,2,3,4)

(1)

去模糊值,即用模糊综合评价集B和测量标度H计算出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分数Ei:

Ei=BiH(i=1,2,3,4)

(2)

4 结果分析

一是根据调查结果,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基于综合评价矩阵R运用式(1)(2)得出各个指标的评价值(表5);二是运用象限图比较准则层各指标的适应性和权重的大小;三是依据计算结果对各准则层指标和不同基本特征渔民的适应性进行分析。

首先,对适应性评价值进行分析。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得出各项准则层渔民适应性的评价矩阵(经济适应R1,社会适应R2,心理适应R3,文化适应R4):

根据式(1)及各指标的权重值,计算第二层次模糊综合评价集为(经济适应B1,社会适应B2,心理适应B3,文化适应B4):

B1=W1R1=(0.068,0.422,0.092,0.325,0.092)

B2=W2R2=(0.019,0.194,0.534,0.194,0.058)

B3=W3R3=(0.078,0.408,0.209,0.257,0.049)

B4=W4R4=(0.117,0.626,0.136,0.121,0)

根据式(2)对各准则层评价集进行去模糊计算,分别得到经济适应(E1)、社会适应(E2)、文化适应(E3)、心理适应(E4)的渔民适应性评价值:

E1=5b11+4b12+3b13+2b14+b15=3.049

E2=5b21+4b22+3b23+2b24+b25=2.922

E3=5b31+4b32+3b33+2b34+b35=3.209

E4=5b41+4b42+3b43+2b44+b45=3.738

同理,整体适应性(A)评价结果为

最后进行去模糊计算,得到渔民整体适应性的综合评价值(E):

E=AH=3.087

由于篇幅所限,其他类型渔民适应性评价值计算过程略,所有指标的评价结果见表6。

表6 渔民适应性评价值

其次,根据上述评价值结果,绘制各指标的适应性及权重的象限图比较各类指标的大小,见图2。

图2 准则层适应性与权重象限图

4.1 准则层指标重要性分析

为了明确提高不同类型渔民适应性的措施,本文基于子系统适应性评价值及其权重制定象限图进行分析。规定:适应性和权重高于平均水平的部分为第一象限,适应性高于平均水平且权重低于平均水平部分为第二象限,适应性和权重低于平均水平的部分为第三象限,适应性低于平均水平且权重高于平均水平部分为第四象限,见图2。

针对渔民转产上岸适应性采取特别措施的重点是位于第四象限中的准则层指标,即经济适应和社会适应两方面。因为这两方面所处象限意味着对整体适应性的影响程度较大但适应性评价值较低,是降低渔民转产上岸适应性的主要原因。此外,如图2所示,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分别位于第二、第三象限,这两个指标虽然适应性评价值比经济适应和社会适应高,但是其权重占比较低,因此提高这些方面的适应性水平不能明显改善渔民的整体适应性。

4.2 适应性整体分析

根据表5的渔民适应性评价值的结果可知,渔民整体的适应性评价值为3.087,处于中间层级,转产上岸渔民包含不同类型,因此不同类型渔民的适应性会存在差异,总的来看,年龄大、教育水平低、从业时间长的渔民适应性偏低,与之相反的渔民适应性较强,因此渔民的适应性水平分布状态为两端多,中间少。

在不同维度中,渔民的社会适应评价值最低为2.922,文化适应评价值最高为3.738,经济适应和心理适应的评价值分别为3.049、3.209。渔民的社会适应评价值在所有适应维度中表现最差的原因在于,渔民转产上岸后首先面临的就是社会生活环境的转变,其中衣食住行多个方面都和其以往生活有所不同,因此,上述社会环境的转变对于适应能力较差的群体会产生适应障碍,导致其难以适应新的社会生活环境。文化适应评价值最高这一结果,显示出当地渔民同岸上居民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大且不同文化之间的包容性较强,从而使得渔民上岸后不会因文化障碍阻碍其适应新的环境。经济适应和心理适应的评价值处于中间层级,但得分也较为一般,因此,为了整体适应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对渔民在经济和心理方面的进一步支持干预,实现其上岸后的可持续发展。

4.3 不同特征渔民适应性分析

a.男性渔民适应能力较弱。由表6可知,男性的适应性指数为3.045,女性的适应性指数为3.146。在整体适应性方面男性适应性能力稍弱于女性,可能是上岸之后主要的家庭经济收入负担大都由男性承担,因此男性在面临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时所承担的压力较大,从而其适应性也较弱;而女性面对的更多是家庭,所需要适应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变较小,因此其适应性能力较强。在不同维度的适应性方面,两者最差的维度均是社会适应,分别为3.289和3.5,由此可见对渔民适应性挑战最大的方面是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由统计结果可知,大多数渔民年龄较大且从业时间长,因此,其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社会生活工作环境,这便导致其适应能力下降。

b.年龄因素是渔民适应新环境的阻碍。根据适应性指标评价值可知,年龄在46岁及以上的渔民适应性评价值最低为2.85,而小于30岁的渔民适应性评价值为3.548,适应能力和年龄成反比。由调查问卷可知,年龄小的渔民在接受新的政策和适应性的环境方面能力较强,而46岁及以上的渔民,此前几十年都生活在住家船之上,同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普遍较弱,这便增添了其适应岸上生活的难度。另外,由表5可知,在小于30岁渔民的各个维度中,经济适应最低为3.813。年轻人由于生活压力,其在转产上岸后必须通过适应岸上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且积极融入社会从而获取维持生活所需的必要资金,同时相对于老年人,年轻人对于捕鱼的依赖性不大,往往都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报酬,这也降低了其转产转业的门槛。而大龄渔民普遍为渔业相关设备投入了较大资金,转产转业成本较大,因此其适应能力较弱。

c.学历是影响渔民适应性的重要因素。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渔民适应性评价值为2.984,而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渔民为3.956,由表6的结果可知,文化程度与适应性成反比。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首先,低学历渔民的个人自身素质相对于高学历渔民较差,因此在面临转产上岸时,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往往学习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相对较低,加大了适应的难度;其次,低学历渔民相对于高学历渔民,自我认知能力较差,因此面对转产上岸前后周围环境以及自我身份的变化时这一群体的适应能力就会变弱;最后,由于转产上岸前后工作方式的转变,渔民需要自主学习新的劳动技能从而适应岸上的工作,但低学历渔民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于高学历渔民较弱,而政府组织的相关培训大都以集中培训为主,因此,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弱的渔民的效用就弱于自主学习能力高的渔民,最后便导致自主学习能力弱的渔民难以掌握新的劳动技能,使得其适应能力较弱。

d.低收入渔民适应能力最强。由表6可知,家庭年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渔民适应性评价值最高为3.388,而收入2万~5万元渔民的评价值最低为2.939,收入5万~10万元的渔民适应性评价值为3.301,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渔民适应性评价值为3.064。在不同层次收入的渔民群体中,年收入2万元以下的渔民原本收入状况差,因此在转产上岸一系列政策的帮助支持下,上岸后的生产生活境况可能同过去住家船之上的生活相比更好,因此其适应能力较强。而年收入2万~5万元的渔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同时适应性较低,上岸需要其付出巨大的代价,而该群体现有经济基础已经很难支持其改变生活方式,所以其转产上岸适应能力较弱。5万~10万元的渔民收入适中,该群体的经济基础相对来说较好,同高收入渔民相比,其转产转业成本较低,因此其适应能力较强。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渔民由于在住家船投入了很多资金,但转产上岸政策的实施将使得这些渔民放弃现有的谋生工具,同时,收到的补助难以弥补投资成本,因此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便会降低,最终导致其适应能力较弱。

e.从业时间与适应能力成反比。根据表6可知,从业10年以下渔民的适应性评价值为3.902,从业10~20年渔民的适应性评价值为3.212,从业21~30年渔民的适应性评价值为3.337,从业30年以上渔民的适应性评价值最低为2.596。从业10年以下的渔民由于从业时间短,因此其转产转业的成本较低,所以其适应性较强。从业30年以上的渔民,年龄普遍较大,接受新事物、新环境的意愿较低,并且较难学习接受新的劳动技能,因此转产上岸之后这些渔民便难以获得新的工作,进而增加了其适应新环境的难度,因此该群体的适应性最差。从业10~20年和21~30年的渔民大都处于青壮年,同时也担负维持家庭生活的重任,因此转产上岸并且学习新技能再寻求新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代价巨大,但相比于从业30年以上的渔民,其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因此,这一群体的适应能力位于中间层次。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文以洪泽湖渔民转产上岸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该地区渔民上岸适应性的研究为其他地区渔民上岸的适应过程政策制定提供借鉴。根据前文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转产上岸渔民的整体适应性一般。②提高渔民的经济适应和社会适应两个维度对促进其整体适应性能力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③不同的适应性维度中,经济适应性对整体适应性的贡献程度最大,文化适应性的贡献程度最小。④渔民的社会适应性以及年龄大且从业时间长的群体值得政府在上岸过程中的重点关注。

5.2 建议

a.利用渔民和当地自身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的自主发展。提高渔民经济适应性需要尽快实现其自身发展,遵循内生发展理论并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和旅游资源创新运营方式,加速渔民融入社会的同时拓展其就业、创业空间,使其获得充足经济资源。另外,在发展当地产业的同时也应遵守当地特色文化,一方面让渔民更易适应转产上岸造成的转变,另一方面利用好当地特色文化的优势,开发特色产业拓宽收入来源。

b.在制定政策并实施的过程中,维护渔民切身利益。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应在充分考虑渔民自身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让渔民配合政府的后续工作,提高政策执行效率。此外,当渔民自身利益得到维护的情况下,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后续经济建设中,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充分听取渔民建议,让渔民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政策制定和执行中。激发以渔民为代表的多元主体参与政策执行的动力,运用参与式发展理论,使政策作用路径从传统的由上到下转变为自下而上。另外,参与式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盲目性,使各方在政策的推进过程中拥有一致的目标,提高各方参与的动力和目标实现的效果。

d.通过教育、培训等途径,提高渔民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针对渔民经济及社会适应性不强这一弱点,通过开展技能培训等教育工作,培养渔民的自身工作能力,使其成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力资本,加速其融入社会并获取足够经济来源的进程。为实现渔民上岸后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进行健康、法律等多方面知识教育,提高个体知识储备,辅助其融入新环境。

猜你喜欢

转产适应能力渔民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意愿研究
复合肥转产管控注意事项
海洋渔户转产转业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山东省5个地级市的渔户调查数据*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沙漠里的精灵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
鄱阳湖渔业资源保护与天然捕捞渔民转产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