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产业与我国服装产业的融合路径研究
——评《服装产业运营》

2022-12-05张智昊

毛纺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服装融合产品

文化创意产业是上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概念,是社会文化和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裂变出的新兴概念,具体表现为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对文化创意有了更高需求,其本质上是人们对精神文化诉求和个性需求的增长。服装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产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体现,服装产业从属性来说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其与创意产业融合在情理之中,这既是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阶段。

由伊莱恩·斯通著,张玲、张辉等译的《服装产业运营》一书于2004年1月经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正值我国早期产业调整和转型时期,是关于服装产业管理与运营的专项论著。书中分别介绍了服装的本质、服装的环境、服装的材料以及服装的其他产品,它有一个明确的核心,就是服装的“时尚”。在早期,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尚处于萌芽阶段,国内缺少创意产业的理论与实践,经过十数年的探索与发展,现在看来,“时尚”的本质就是服装创意产品,由“时尚”带起的潮流本质上就是消费者在服装领域的个性化需求。从文化创意产品的特征出发,能够满足“个性”的文化产品才能够称为创意产品,其特点是“新”“奇”“优”,即服装必须质量上乘、具有特色。从这个角度来看,《服装产业运营》一书实际上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萌芽期间关于服装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先导性论著,即使在当下,该书对我国服装产业的转型和发展、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仍有极高的启发价值。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服装产业融合的必然性

文化创意产业与服装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化创意产业是近些年来在经济领域新兴的一个概念,也是当前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课题。相较于传统产业而言,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了文化、创意、产业3种属性,是经济和文化双领域融合的成果,是新时期最具活力与发展潜力的文化经济形式。相较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尚处于萌芽阶段,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最早兴起于英国,其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同时英国经济学家将现代广告业、设计业、电影业、表演艺术业、出版业等十余种产业归划为文化创意产业范畴。文化创意产业通过东南亚地区登陆我国,率先在我国港澳台地区普及,2003年香港特区经济学家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属性和创意属性,将古董、工艺、音乐、表演、艺术、建筑、设计、出版、广告、数字娱乐、电影、软件与计算机等数十个产业划归为文化创意产业范畴。

2006年12月,北京统计局联合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这是我国政府部门发布的第1个与文化创意产业有关的正式文件,给予了文化创意产业明确界定,将文化创意产业概括为“以创造、创新、创作为基础,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交易行为,其能够给群众提供一定的文化体验的产业”,同时该文件中对我国现有产业进行了系统性划分,将文化创意产业分为文化艺术类产业、新闻出版类产业、广播电影电视业、软件及网络计算机服务业、广告展览业、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业、旅游休闲娱乐业和其他辅助服务业,9个类别。根据产业属性,服装产业应当属于设计服务业范畴,其本身就具备文化创意的特征。首先,服装与文化本身就有这密切联系,服装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体现,自服装诞生就与文化紧密相连,“人靠衣装马靠鞍”等俗语就是服装文化的体现;其次,服装具有文化载体的属性,服装不仅能遮蔽身体、保暖御寒,还能够传递某些信息,就像每一个职业都有其对应的服装,警服、护士服、校服等,服装可以对外表达信息,当服装的基础功能发展至这个阶段,服装就已成为社会文化的载体,这使得服装产业具备了文化产业的属性;最后,服装设计的过程就是对文化加工的过程,在设计时会综合考虑服装的样式、形制、功能、消费心理、社会文明等文化因素,服装设计的成果就是将这些文化因素融合在一起,使其固化为服装这一有形形式,因此服装设计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文化加工与再生产的过程,服装产业经营与文化创业创新具有等效性。

作 者:伊莱恩·斯通 译 者:张 玲 张 辉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服装产业融合的意义

服装并非简单的产品销售,服装交易是服装、设计、理念、精神等增值服务打包销售的产品经营模式,其满足的是消费者在物质和精神2个层面的双重需求,甚至在某些时候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能够创造更高的效益,这意味着在服装产业中文化要素有着更加关键的作用。同时,传统服装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随着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服装上有了更高的消费需求。文化创意为服装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供了可行条件。文化创意融入服装产品设计能够有效提升服装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服装品牌的建立,同时文化创意的融入还能够推动服装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对服装产业的未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此外,文化创意能够为服装产品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将特殊的文化内涵和服装产品结合起来,能够赋予服装更加多样的价值,以此来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提高产品价值。相关调查统计,新生代的中产阶级在文化产品上的投入较高,在常规消费的同时他们更喜欢进行“情怀消费”,在选择产品时更喜欢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化产品的关联产品,比如同样款式的衬衫,如果将其与“动漫”结合起来,形成具有鲜明文化标签的“动漫周边”,即使价格高出正常衬衫价格的30%~50%,新中产阶级仍有着较高的消费欲望,他们愿意为了自己喜欢的文化内容进行消费。现阶段,很多精明的服装企业在进行服装产品经营过程中除了注重产品质量、款式设计和包装选择之外,还会想方设法建立服装的品牌文化,比如设计服装专属的logo、以服装品牌为核心进行文艺创作等,很多人已经认识到服装文化创意的内涵,企图通过文化创意设计来创建更具内涵的服装品牌以更好地将文化要素转化为经济要素。

三、深度融合文化创意产业与服装产业的途径

文化创意产业究竟该如何与服装产业实现融合呢?这一问题从《服装产业运营》一书中能够得到诸多启发。首先,服装产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创意属性,新款服装的设计过程实际上就是创意开发的过程,因此二者在属性上具有同一性。推进服装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最直接的路径就是致力于新式服装的开发与设计,这种新不局限于服装的款式,包括服装的功能设计、材质选择及其他组成要素;其次,服装产业本身具有极强的“个性”特点,而“个性”则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所在,服装产业想要走文化创意品牌的道路只需要将“个性”发挥出来,比如强化服装产品的对应群体,突出不同群体服装产品上的差异性,也可以突出不同款式服装的功能,以提升服装上的文化创意,实现服装产品自身的创新和创意;最后,正如《服装产业运营》一书中所说,服装是存在外部环境的,服装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消费者心理环境,而文化创意产业也是存在环境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环境是产业外部的一切文化要素,那么发展服装创意文化就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开窗服装产业的核心环节,在国内培育服装创意文化、发展服装创意品牌,是真正实现服装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的可靠策略。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缺少理论的探索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但实际上,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走在了服装文化创意产业的道路上,一方面是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法等国家的影响,国内很多服装品牌在进行营销时会组织展开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如T台秀、服装游廊等,这种活动形式本身就是服装产业和文化产业结合的成果,只不过这些文化创意活动未能在我国全面普及,只有少数大型服装企业有意向也有实力举办此类活动。

总体上来说,在我国已具备文化创意产业和服装产业融合的基础,服装企业经营者也有意识地在进行服装产品创意文化经营,现阶段我国缺少的是文化创意产业和服装产业融合的环境。想要加速文化创意产业和服装产业的融合,可靠的外部环境是必要条件,为此我们需要加大对服装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技术引流、资本引流、加强宣传,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制度等为服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助力文化创意产业和服装产业的融合。《服装产业运营》一书从服装产业内部就服装产业的创新创意活动进行了研究,对新时期服装产业转型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对文化创意产业和服装产业的融合也有一定启发,值得服装产业、文化产业经营者阅读和学习,也可作为服装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资料使用。

猜你喜欢

服装融合产品
让人心碎的服装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