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毫火针联合扶正养阴汤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2022-12-05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扶正证候

于 添

(大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辽宁 大连 116600 )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常以单侧面部三叉神经反射区出现阵发性剧痛为主要表现。多发于高龄人群,疼痛剧烈,难以耐受。中医学通过针灸刺穴及小针刀等联合中药辨证内服可有效改善神经异常放电,复发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1]。大连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毫火针联合扶正养阴汤内服进行治疗,颇有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研究纳入病例60例,均来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大连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接受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研究病例通过信封法随机分组。试验组30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为(57.4±5.2)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0年,平均病程为(4.1±1.1)年。对照组30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为(57.3±5.1)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1年,平均病程为(4.2±1.2)年。2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纳入试验研究。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诊断参考《头痛分类和诊断专家共识》[2]:出现三叉神经1个或多个分支支配区域病变,且三叉神经支配区外无明显放射痛,发病呈阵发性、反复性,瞬间发病至持续2 min不等,撕裂样、电击样、针刺样剧痛。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头面部突发疼痛,剧烈刀割样、针刺样、电灼烧样疼痛,疼痛难以耐受,触痛显著,持续数秒至数分钟。面红汗出,得热痛重,亦可面色苍白,舌暗或瘀斑,脉弦细而涩。

1.3 排除标准 (1)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2)恶性肿瘤患者;(3)不同意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4)既往接受过抗炎及神经营养等支持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理化及影像学检查。监测患者每日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血糖等各项生命体征,根据基础疾病对症用药。对照组通过中医辨证,以扶正养阴汤内服,方用:黄芪20 g,白术20 g,党参20 g,丹参25 g,干姜15 g,制附片10 g,川芎25 g,桂枝15 g,茯苓20 g,陈皮15 g,木香10 g,全蝎10 g,甘草25 g,诸药水煎300 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餐前空腹温服;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07]0.5 mg,日3次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毫火针刺治疗方案,选患侧颊车、地仓、下关、颧髎、牵正等腧穴。患者取仰卧位,针刺腧穴以碘伏棉签消毒3次,通过酒精灯将1~1.5寸毫针(厂家:黄山康馨防护用品有限公司,皖械注准0212200411)烧红至白亮,随后提捏局部皮肤迅速点刺,深度1~2 mm,斜刺或平刺,出针后迅速以无菌棉球按压,每3日1次。2组患者均14 d为1个疗程,共观察4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研究病例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对患者颌面、口唇、眉目等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感觉及肌肉运动功能改善程度进行评估,结合生活质量、社交能力、自理能力及舌质脉象等综合评估神经恢复效果。(2)视觉模拟评分(VAS):通过视痛模拟量表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取长度为10 cm的标尺,每1 cm格子代表1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自行评估疼痛程度并标记。(3)临床疗效:治愈:头面部疼痛完全消失,面部运动功能正常,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0%以上。显效:头面部疼痛程度明显减轻,面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5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0%。好转:头面部疼痛程度较前缓解,时有面部活动欠佳,2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50%。无效:头面部疼痛程度未减轻或加重,面部活动障碍或瘫痪,病情反复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不足2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2.2VAS评分 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2.3 临床疗效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突发性神经异常放电及传导性疾病,可引起面部神经支配区严重的短暂性强烈刺痛表现。临床研究[4]证实,患者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降低亦可提高该病发病率,早期发病症状不明显。中医学认为头面神经痛疾病可归属于“头风”“面游风”等范畴。阳邪扰袭、邪气入经,脉络滞涩,见头面汗出、面颊掣痛难忍,可牵连口唇、眉目及头颈发际,唇齿活动及手物擦触均可诱发剧痛。额面气血循行不利,精血失养以致脉络衰涸,久病正虚而瘀,瘀阻日久而耗血,无以抵御邪侵扰袭。治则当以益气扶正、养阴祛邪、通络解表为主。毫火针结合传统针刺腧穴及温热灸之精髓,摒除传统毫火针粗大及患者治疗压力之劣势,以扶正祛邪,通经活络,排瘀生新,降低伤口感染风险。李翠微等[5]认为疾病诱发因素较为复杂,日常生活如刷牙、说话、洗脸等刺激到面部均可发病,且与情志波动、病毒感染及环境骤变等因素有关。扶正养阴汤方中黄芪、白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干姜、制附片、桂枝以温阳益气;党参、丹参、茯苓以养阴益气生津,温阳与滋阴之品配伍可制衡药物火燥之性对阴津的灼伤损耗。针石与汤药联合配伍,起到显著的温阳、益气、通经、滋阴、祛邪作用,促进经络循行、提高神经修复,本次结果证实毫火针联合扶正养阴汤该方案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痛扶正证候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综合护理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三叉神经痛
画说中医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