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正补土针灸法对卒中后偏瘫患者肌力改善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2022-12-05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扶正经络肌力

张 慧

(沈阳二四五医院中医科,辽宁 沈阳 110000)

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疾病,由于患者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造成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疾病,会导致患者脑部局部或全脑功能障碍,致残率、致死率较高[1]。脑卒中常会造成患者出现偏瘫等后遗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后续康复造成极大影响。目前,常见的干预方法有康复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且近年来针灸对于偏瘫患者的康复研究也有一定的成果[2]。针灸是一种常见的传统中医治疗方式,通过疏通患者经络,帮助患者调节气血、内循环及恢复脏腑阴阳平衡等,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偏瘫多因经络不通、肝脾肾阴阳气血不调所致,而“扶正补土”能够疏通经络,调节肝脾肾阴阳气血,促进患者恢复运动功能[3]。此次研究将“扶正补土”用于偏瘫患者的康复,以观察该方式对患者肌力改善、步行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沈阳二四五医院2017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8~76岁,平均(60.36±9.15)岁;平均病程(2.34±0.46)个月;其中出血性脑卒中6例,缺血性脑卒中24例;患侧为左侧的16例,右侧14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7~78岁,平均(61.43±8.67)岁;平均病程(2.78±0.34)个月;其中出血性脑卒中8例,缺血性脑卒中22例;患侧为左侧的13例,右侧17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中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的诊断标准,中医证型:肾阳虚证;主症:偏身感觉异常、神识昏蒙;次症:头痛、眩晕;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初次发病,且发病时间小于6个月;(2)未合并骨折。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者;(2)存在精神疾病,无法配合研究者;(3)无法通过语言或文字进行交流者。

1.4 干预方法

1.4.1 对照组 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具体如下:(1)翻身训练,患者通过在病床上翻转身体,防止压疮,同时活动身体;(2)在病床上进行四肢关节训练、扭胯盆骨训练,拉伸腿部肌肉;(3)进行自动转体、中心转移训练等平衡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平衡;(4)站立训练,如床边训练、步行训练等;(5)日常生活训练,如穿衣、禁食、如厕等生活能力训练。以循序渐进为原则,依据患者状态进行调整,每次2 h,每天2次。

1.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扶正补土”针灸法,具体如下:(1)患者取健侧卧位,取患侧合谷、曲池、三阴交、委中、足三里、肩髃穴,皮肤消毒后,用0.25 mm×40 mm针灸针(固始县华源针灸针厂,豫械注准20172270639)针刺所选穴位,垂直进针35 mm,当患者得气后,留针30 min,联合导气法,让患者鼻深呼吸,直至取针,每天1次。(2)赵氏雷火灸:使用双孔式针灸用具(南阳仙草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0019334188),采取雷火灸专用艾条(广州绿源药业有限公司,批号7705380),在针灸针远端点燃药炷,取患者气海、关元穴。直至患者皮肤发红,组织发热,注意烫伤,每次30 min。患者取俯卧位,取患者双侧脾俞、肝俞、肾俞穴方法与前述相同,每天1次。2组患者均连续干预3个月。

1.5 观察指标 (1)肌力分级:以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六级肌力评分法[6]为标准:0级:患者肌肉无收缩;Ⅰ级:可触及患者肌腱收缩,关节无活动;Ⅱ级:患者关节可活动,但无法抵抗重力;Ⅲ级:患者可克服重力,无法对抗阻力;Ⅳ级:患者可对抗阻力,肌力比正常肌力稍弱;Ⅴ级:患者肌力正常、运动自如。(2)分别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下肢基本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进行评价,2个量表分值高表示患者下肢基本运动功能、生活能力高。(3)采用6 min 步行距离测定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步行功能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肌力分级 观察组干预后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卒中后偏瘫患者干预前后的肌力分级对比 (例)

2.2Fugl-Meyer、Barthel评分 2组患者干预后Fugl-Meyer、Barthel评分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卒中后偏瘫患者干预前后Fugl-Meyer、Barthel评分对比 分)

2.3 6min步行距离 2组患者经干预后的6 min步行距离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卒中后偏瘫患者干预前后6 min步行距离对比

3 讨论

卒中后偏瘫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有效的康复训练显得十分重要,可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减轻偏瘫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对于偏瘫的治疗除康复训练外,想象疗法、肌电反馈等一些先进疗法虽然可以帮助患者取得好的康复效果,但通常由于设备昂贵、康复成本过高等问题,导致普及率不高[7]。中医学认为,偏瘫的病机在于经络不畅、气血阻滞、脏腑阴阳失调,而针灸可以通过对患者患处神经进行刺激,通畅经脉,调节气血,在许多康复治疗中均有着积极的康复效果[8]。

相关研究[9]表明,“扶正补土”针灸法能够针对偏瘫患者的经络不畅、阴阳失调等问题进行治疗,进而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可见通过“扶正补土”针灸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肌肉收缩能力,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为接下来的康复训练提供康复基础。观察组患者在Fugl-Meyer和BI评分及6 min步行距离上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扶正补土”针灸法对于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利于改善其肢体能力及生活能力。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认为脑卒中属于“中风”范畴,与患者经络不畅有关,同时脏腑失调也是原因所在,对于中风的治疗既需从经络出发,又要平衡脏腑阴阳,起到治标又治本的作用[10]。针灸通过刺激患者末梢神经,增加患者局部本体感觉输入,促进神经细胞的轴突、树突、突触连接再生,从而恢复运动能力。所选穴位中的合谷可刺激患者大肠经,改善麻木、疼痛感等问题,曲池可调节患者气血、经络等,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2个穴位协同发挥作用,可更好地改善上肢运动能力。三阴交、委中、足三里可通过滋补脏腑、养阴经,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气海、关元、脾俞、肝俞、肾俞穴联合赵氏雷火灸培元补气,平衡脏腑阴阳,调节患者气血,增强患者运动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扶正补土”针灸法能够有效提升卒中后偏瘫患者肌力分级,改善患者肌力,提高患者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猜你喜欢

扶正经络肌力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身体出现这5个现象 说明体内的经络不通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画说中医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中医术语“经络”的英译辨析
经络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