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科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分析*

2022-12-05徐丽芳王宏顺胡勇智魏志鸿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处方药肿瘤科证型

徐丽芳 王宏顺 胡勇智 魏志鸿 张 璐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江西 南昌 330006)

自古以来中医对肿瘤就有记载和论述,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记载了“昔瘤”“肠覃”“石瘕”等描述[1],后世医家对肿瘤的发病病因、病机、遣方用药以及预防等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中医肿瘤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临床疗效不断提高,中医治疗肿瘤具有独特的优势。而饮片处方质量的高低对临床疗效产生直接的影响,高质量的处方对治疗保驾护航。因此,选取2018年肿瘤科门诊中药饮片处方进行分析,以期得出其处方用药特点、合理性等相关信息,为提高肿瘤科中药饮片处方质量、临床疗效提供帮助。

1 整体用药情况

1.1 处方组成 中医理论认为肿瘤的基本病机不外“正虚”“邪毒”“痰凝”“血瘀”“气滞”,且正虚为肿瘤成因之本,邪实为肿瘤之标,肿瘤患者多虚实夹杂,因此,基本治法为扶正与祛邪2大类,祛邪又可分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等,现在对扶正固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治法的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在肿瘤中的治疗作用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1]。

肿瘤科患者多数正气虚衰,产生了血瘀、痰饮为主,兼肝郁的病理产物,在治疗上多数扶正与祛邪并用。如多用黄芪、白术、茯苓、党参、太子参等补气健脾,多数配伍砂仁行气,以防气滞;或加女贞子、墨旱莲滋阴;或加鳖甲滋阴、软坚散结;用制天南星、僵蚕、桔梗化痰散结;用熟地黄、鸡血藤活血化瘀,同时补血;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猫爪草、金银花清热解毒散结;或加少量的补骨脂、淫羊藿补肾。处方涉及的药物品种与贾堃教授在肿瘤治疗中扶正祛邪、祛瘀新生、清热解毒、化痰除湿、益气健脾5个方面所使用的药物具有高度的重合性[2]。

1.2 处方药味数 对肿瘤科处方药味进行统计分析,最小的为1味/剂,最大的为24味/剂,将处方药味数按照每隔5味划分区间,具体分成1~5味、6~10味、11~15味、16~20味、21~25味5个区间,统计各个区间处方数量,计算各个区间药味分布占比。结果发现药味数在16~20味的占了50%以上,11~15味占了20.48%(68/332),11~20味之间的药味数占了79%以上,其中11~18味占49.10%(163/332),19~20味占30.72%(102/332),这表明抽样处方绝大部分药味数在11~20味之间,药味数分布相对合理,其中18~20味占比较其他科室多,符合肿瘤科用药特点。见表1。

表1 处方药味数分布情况

1.3 处方每剂金额 对肿瘤科处方每剂金额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金额最大的为206.79元/剂,金额最小的为0.09元/剂,为单味普通饮片。按照每隔10元划分区间,具体分成≤10元、>10~20元、>20~30元、>30~40元、>40~50元、>50~60元、>60~70元、>70~80元、>80~90元、>90~100元、>100~150元、>150~200元、>200~600元、>600元14个区间,统计各个区间处方数量,计算各区间占比。结果发现,多数费用分布在>30~60元区间,占比最高的为>50~60元区间,为25.90%(86/332),其次为>40~50元区间,占20.78%(69/332),再次为>30~40元区间,占18.67%(62/332),三者共占65.36%(217/332),之后为>20~30元区间和>60~70元区间,五者共占85.54%(284/332),而80元以上区间的处方占比不到5%,占比较少。见表2。

2 处方分析

根据《江西省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方案(试行)》[3],对处方进行点评,将不合格处方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分析。

2.1 处方药味数与合格率的关系 从图1中可知,药味数1~5味区间,不合格占比为33.33%(9/27),存在的问题,其中缺中医诊断及证型、单剂量太大、用法用量书写不规范的问题较多,查看处方,发现该类处方药味之间多无明显的配伍,大多数为配方使用,或保健使用,在诊断及用法用量上较随意,书写不规范,导致该项下不合理处方数量较多。

表2 处方每剂费用分布情况表

图1 药味数各区间不合格处方占比

6~10味区间,不合格占比37.50%(3/8),存在的问题主要为用法用量缺失,或单剂太大未加签,但此项处方数量较少,不具有代表性。11~15味区间,不合格占比为32.35%(22/68),较其他的都低。

当药味数在16~20之间时,不合理处方数量明显增加,占比达到48.22%(95/197),散点折线图出现明显的拐点,21~25味区间,不合理处方占比达到50.00%(16/32)。按照课题设想,此处拐点为16味,应把该药味设定为合理的最大药味数,但是结合肿瘤科处方实际,59.34%(197/332)的处方药味数均在16~20味,该限定药味太低了。将该药味范围进行细化,分别统计16、17、18、19、20味饮片中不合格占比,结果如图2,发现当药味数为18时,处方的不合格率为40.00%(22/55),当药味数为19时,处方的不合格率急剧上升,为50.98%(26/51),当药味数为20时,处方的不合格率继续上升,增至60.78%(31/51)。从图2上看当药味数为18时,出现了一个拐点。因此,得出肿瘤科处方最高药味数应控制在18味以内。

图2 16~20味各区间不合格处方占比

2.2 处方每剂金额与合格率的关系 从图3可知,各区间不合格占比随着金额的增大整体呈增加的趋势,其中>90~100元区间,不合格占比最高,为100%,而>10~20元区间不合格占比最小,为0,即全部合格,40元以下区间,不合格占比波动较大,在0~50%之间波动;而在>30~70元之间,不合格占比呈规律上升的趋势,>60~70元区间升至最大,为59.38%(19/32),而>70~150元之间,不合格占比波动较大,仔细观察该区间段,处方数量较少,占总处方数不到5%,由于基数太小,此阶段的数据受偶然因素影响大,参考性不大。再次研究>30~70元区间,>30~40元区间无疑是不合格率占比最低的,若把最高范围设定为40元/剂,跟实际处方分布不相符,50%以上的处方都不在此区间,因此,最高限设定为40元/剂不合适;得出肿瘤科处方最高金额应当为70元/剂。

图3 每剂金额各区间不合格处方占比

3 不合理问题

因为门诊处方信息量较少,点评多集中在处方书写规范性方面,少数涉及适宜性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特殊煎煮未注明,该项问题最高,占不合格处方的54.48%(79/145);二是中医诊断书写不规范或缺中医证型,该项问题第2多,占35.86%(52/145);三是超剂量使用或存在配伍禁忌未加签,该项问题第3多,占22.76%(33/145);四是用药与辨证不相符,该项问题第4多,占10.34%(15/145)。此外,同时存在2个及以上问题的处方占总问题处方的33.79%(49/145),表明1张处方存在多个问题的情况较常见,需要引起重视。具体情况如下。

3.1 特殊煎煮未注明 主要涉及砂仁未注明后下,占该问题项下46.84%(37/79),鹿角霜未注明先煎,占12.66%(10/79),其余还有鳖甲、龙骨、牡蛎、龙齿、瓦楞子、海蛤壳、自然铜、礞石未注明先煎,降香、大黄、青蒿未注明后下,炒车前子、滑石粉未注明包煎等少量问题。以上,表明砂仁不注明后下、鹿角霜不注明先煎成为了肿瘤科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3.2 中医诊断书写不规范或缺中医证型 主要问题为仅开具了西医诊断而无中医诊断或证型,该问题占该项下90.38%(47/52),还有少部分诊断太粗,如诊断为妇科病、内科癌病,不够具体,该项问题占9.62%(5/52)。中医证型是中药辨证使用的依据,因此,此类问题应当避免出现。

3.3 超剂量使用或存在配伍禁忌未加签 主要问题为制天南星超剂量未加签,制天南星为小毒药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规定其剂量为3~9 g[4],而在该科处方中,经常开具15 g而没有双签名,此种问题占90.91%(30/33);其他的则为黄芪、熟地黄单次剂量太大,开到100 g,此类问题应引起重视。

3.4 用药与辨证不相符 主要问题为多数处方辨证证型为痰瘀互结证,应以化痰、活血祛瘀为法,而实际给予的处方中补气药占1/3~1/2,清热解毒散结药占1/3,化痰药只有1~2味,活血祛瘀药也只有1~2味,全方不能体现化痰祛瘀的主要治疗目的,因此,认为存在用药与辨证不相符,此项问题占86.67%(13/15)。肿瘤科痰瘀互结证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证型,但是临床医师也不能固化思维,更多应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辨证,规范书写,提高处方的合格率。

3.5 其他 存在的其他问题:一是用法用量缺失或书写不完整,其中大部分问题是缺用法用量;二是贵重饮片使用不合理,阿胶常规剂量为3~9 g,处方中开具20 g,三七常规剂量为煎煮3~9 g,冲服1~3 g,通常开具三七粉12~20 g,单次给药剂量太大,开具的是粉剂,应当为合药冲服,常常处方中未注明冲服。

4 小结

中医肿瘤治疗以扶正祛邪为法,扶正上多给予白术、当归、茯苓、黄芪补气,祛邪上多给予鸡血藤、制天南星、鳖甲、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活血化瘀、祛痰散结。在处方药味数与每剂金额方面,可得出,一是在药味数方面,肿瘤科处方药味数大部分分布在11~20味,其中18~20味占比较大,近乎一半,当药味数为18时,处方的不合格率明显上升,将18味设定为肿瘤科饮片处方的上限;二是在每剂金额方面,肿瘤科处方大部分分布在>20~70元/剂,其中>30~60元/剂占比较大,占60%以上,在各个金额分布的区间里,当每剂金额为70元时,处方不合格率明显上升,将金额上限定为70元/剂。肿瘤科饮片处方整体合格率不高,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特殊煎煮未注明,该项问题最高;二是中医诊断书写不规范或缺中医证型,该项问题第2多;三是超剂量使用或存在配伍禁忌未加签,该项问题第3多;四是用药与辨证不相符,该项问题第4多。前3项问题属于处方书写不规范,通过信息化手段设置成必填项或提示对话框可以很好地解决,处方的合格率也会大大提升,接下来我们应当把重点放在辨证与方药的选择、炮制品的选择、禁忌用药、重复用药等方面上。

猜你喜欢

处方药肿瘤科证型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国家药监局关于联苯乙酸凝胶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公告(2021年第148号)
国家药监局关于蒲地蓝消炎片、红花逍遥片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公告(2022年第8号)
基于数据挖掘的小儿肺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目标教学法在肿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某三甲综合医院肿瘤科持续提高放疗病人双向转诊率的临床经验
肿瘤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17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及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