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2022-12-05于琳琳

活力 2022年19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意识

于琳琳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鹤壁 458030)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感恩意识教育的概念诠释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近几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一些不符合我国实际的思潮对人民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基于这一现实情况,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有明确的针对性的,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自觉意识,包括文化自觉和价值自觉。

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吸收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历程特点,充分吸收了非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经验,是在新时期下中国共产党的价值选择,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得到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人民价值观的总和。

(二)感恩意识教育

感恩意识教育就是教育者为使受教育者拥有感恩的品质而进行的有目的、有步骤的知道感恩、认知感恩、感受到恩情、报答恩情、施行感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意识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层次。

首先是认知层次,即受教育者能够慢慢地感受到自身得到了外界的恩情,认同并感到温暖。

其次是情感层次,即受教育者内心产生要回报恩情的自觉。

最后是实践层次,即受教育者为报恩而做出的具体的行为,慢慢地使感恩变成自身的行为习惯。

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即高等院校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及在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在不违背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和多种层次的手段,为引导大学生养成感恩的意识和习惯而进行的全面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感恩意识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成为识恩、知恩、报恩的人,让感恩成为一种内在的自觉行为。

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分析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

(一)全球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

社会、时代的特征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的各种思想文化浪潮涌来。复杂多变的社会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一些大学生容易出现价值观上的错误判断和错误选择,在面临一些事的时候表现得不知所措。例如:在面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时候,是追求独立自我还是舍弃自我;在面对物质诱惑和精神充实的时候,是追求物质利益还是选择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面对丰满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的时候,是坚定地追求理想还是满足现状。2020年浙江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调查显示:60%的大学生更多地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他们以提高个人价值为目标走进学校;18%的大学生有着为祖国做贡献的高尚目标;有62%的大学生就业的选择是看工作是否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14%的大学生就业的选择是看能否为社会做出贡献。以上的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表现出个性迥异的特征。

(二)大学生缺乏尊师重道和换位思考的友善价值观

很多大学生现如今并没有树立坚定的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美德,不会从思想和行动上产生感恩的反馈,这种情况甚至日益严重。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的结果,大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情况最强烈,对于父母以外的人很难有较强的感恩想法。从大学校园生活来看,部分大学生不仅在课上无视教师,不认真听课,甚至逃课和早退,而且在某些时刻和教师产生冲突,不尊重教师。除此之外,很少会有大学生在节假日或平时的时候关怀教师,表达自己对其的感恩之情,大部分学生只是顺手转发祝福话语或者直接无视,体现出了人情淡薄的问题。这些情况鲜明地体现了我国诸多大学生缺少感恩教师的理念和行为,这日益成了大学校园愈发普遍的情况。并且,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之中,其同学也产生了非常大的推动力,是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但是,尽管一些大学生在和同学相处时会对其关心和爱护,但是真正地完全“施展心力”的还是极为少数的学生,有一部分大学生甚至选择漠视同学的想法和状态,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没有换位思考的思想理念,根本没有深思过同学在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根本无法从心底树立起对同学的感恩之情,导致同学之间的感情淡漠。

(三)大学生社会参与意识薄弱

有一部分大学生习惯一味地指责外界因素对其的“伤害”,没有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这成了大学生的成长问题和社会人才的培养、发展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教育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并逐年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财政资金来保障教育的发展和我国学生的受教育权,如助学金等,并不断地根据社会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台了各项政策和文件,以引导教育的发展,这为我国教育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指引性的引导和推动。但是,仍旧有少部分大学生习惯指责他人、社会等的所谓的“不公平之处”。以就业和参加公益活动为例,现如今,随着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数量的增加,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强,竞争愈发激烈,所以大学生越来越关注如何就业和获取更多的薪酬,却很少去思索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去思考怎样为社会做贡献、怎样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只是一味地想赚钱,很少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有少部分人甚至认为社会公益活动是“面子工程”。

从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关于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调查数据来看,高频率参加公益活动的大学生只有全体大学生的四分之一,剩余的学生极少参加公益活动。而当调查人员询问其对于感恩国家、社会并采取措施反哺社会的想法时,一般的大学生认为这是个“无聊的形式问题”,并没有深层次地思索过。除此之外,针对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部分因获得助学金和助学贷款而完成了学业的大学生,在就业后还会因为需要偿还贷款等而对社会和母校产生抵触心理,进而选择拒绝承担自身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如此一来,大学生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感恩意识将会越来越淡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和发展有不利的影响。

上述各项问题和我国的国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如今,我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不断地加快发展的步伐,就业竞争愈发激烈,很多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我国的教育在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应当避免纯理论的灌输式教育,避免我国社会出现技术人才短缺、不同专业人才的数量差距悬殊等问题,甚至影响我国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须投入足够多的关注和重视,提高德育工作的课程占比,并且根据现阶段大学生的特征来选择其所接受的授课方式,以便于大学生能够继承中华传统美德,从心底坚定地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感恩意识。

与此同时,在信息化的社会大背景之下,我国教育必须注重新媒体工具的传播性和重要性,利用大学生使用率较高的新媒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知乎等来向大学生们推荐积极向上且符合其喜好的书籍、影视作品、宣传教育片等,从各个层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确保其能够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感恩意识。并且,我国相关部门还应当选择大学生榜样,激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三观”,并最终对社会、国家、父母、教师、好友等树立起感恩意识。

三、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综合多种不同的途径来传输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里,确保其能够从思想深处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借此不断地向外传播,推动社会各个群体都能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教育部门还必须注重对大学生行为举止的引导和指引,确保其能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我国国情而提出的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传播力度和影响力度,直击民众的内心深处,所以必须重视这一理论内容的清晰度和易懂性,以便于最广范围的民众能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提出的要求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一)从爱国层面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爱国展现了我国人民群众对于国家产生的深厚爱恋,展现了我国人民群众对于国家、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所以,在高校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大学生深刻意识到先有国才有家,个人不能够脱离国家而生存,要将这一思想贯穿整个教育工作之中。并且,在我国传统文化之中就非常注重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其指引着无数优秀的人才奉献自我来建设国家、推动国家发展,并甘于奉献自身的一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激励大学生们从内心深处涌现奉献社会和国家的情感,并从中获取发展和奉献的精神动力。爱国情感的出现必须以个人对祖国的依赖为坚固的基础,是连接大学生与国家的结实纽带。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借助新媒体等信息传播工具,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加强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感恩意识,抵御全球化所带来的敌对分子的意识形态挑拨,增强大学生的思想辨识能力。

(二)从敬业层面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敬业,指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其投入深厚的情感,并不断地为工作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在教育大学生的时候,必须使其树立起敬业的价值观,使其懂得每行每业的重要性和在社会中的作用,避免其因为收入等来对职业进行单一的划分和选择,从而确保大学生能够正确地面对就 业市场的竞争情况,进而通过正确的就业来领悟社会责任感,增强对社会的感恩意识。

(三)从诚信层面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诚信历来都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从我国的各个诚信传统故事中直观地反映出来。与此同时,诚信也是一个社会能够正常运转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必须确保大学生能够了解在学习和生活之中,必须诚实地承认他人、社会和国家对自己的帮助,使其树立起对应的正确的感恩意识。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时,辅导员等高校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诚实地做事,避免失去他人的信任,确保能够长期发展。

(四)从友善层面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友善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其要求人与人之间应当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友好地进行交往和交流。对于已经成年、在宿舍生活的大学生来说,友善这一教育尤为重要。各高校的辅导员应该在年级周会等集体性活动时开展友善教育,让大学生懂得人际交往的必要准则,确保大学生之间能够正确地交流和相处。与此同时,辅导员等教师还应当模拟实际环境,锻炼和强化大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使其意识到同学对其做出的帮助,使其树立起对同学的感恩意识,进而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和谐建设。

四、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变革,受教育的大学生群体数量越来越多,我国社会也对大学生的教育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有利于为我国的长远健康发展培养忠诚的人才,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和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与此同时,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能够确保大学生感恩其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参与者,从而能够尊师重道,感恩父母与同学,构建和谐、良好的社会关系,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转和优良传统美德的继承、发扬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另外,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还能推动大学生感恩社会、反哺社会,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意识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