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事业单位如何做好新时期下的内部控制工作

2022-12-05许桂花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28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考核单位

许桂花

(湛江市园林管理处,广东 湛江 524000)

十九大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长足进步,科学技术能力稳步提高,我国的社会矛盾也发生了一定转变,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社会矛盾的转变也对我国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也对事业单位发展提出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内部控制制度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理论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先后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等,这也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一、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业务与财务融合的纽带,也是党风廉政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系中“不能腐”的重要环节。与时俱进、持之以恒地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将有效提高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愈加受到管理者的重视,这也成为其加强内部管理的有效手段。内部控制制度可帮助事业单位有效细化预算管理制度,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内部业务流程体系,有效制定并分析各项业务的财务现状,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的方式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能力,以此提高财务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政府的服务职能。

(二)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效率

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可有效提高资金利用率,进而防范事业单位内部违规现象。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资金的重要工具,事业单位可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方式,规范业务流程,以此监督业务资金流向,减少资金浪费或者财务舞弊现象,最终达到预防浪费资金乃至以权谋私的现象。

(三)提高事业单位的风控能力

加大对内部控制管理的应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可有效帮助事业单位梳理各项经济业务流程,对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职责的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准管控,合理调配资源,降低资金及项目运行风险,为单位健康发展夯实制度基础。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忽视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例如,2012年我国党中央对下属二级单位的货币资金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单位存在253万元短款,甚至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白条抵库”事件,这也直接反映出我国管理者忽视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导致业务流程不规范。事业单位管理者内部控制理念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运转效率,同时由于意识不强的问题,少数业务部门对内部控制管理支持不足,简单认为是财务的事,不是分内工作。

(二)风险评估能力不足

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关键风险点的识别和分析不够精准,评估手段和能力不足,甚至没有进行风险点评估,正是由于内部控制流程中风险评估环节的缺位,事业单位风险分析和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风险管控措施流于形式,进而不利于事业单位防范风险。

(三)内控管理工作难以落实落地。

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内控管理工作时,权责划分不明确,导致业务流程并不清晰,内部控制制度实际效果不及预期,无法有效处理效益和效率的关系,进而导致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难以实施。

(四)信息沟通存在壁垒

部分事业单位部门与部门之间在协同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时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渠道不畅通或者效率低下,这直接影响内控制度的实施效果,倘若和其他相关部门沟通较差,就无法准确把握到单位全部的经营运作情况,做出的决策可能存在的一定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五)监督与考核机制不完善。

一是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监督缺位,内部控制工作好与坏一个样,缺少强有力的外部监督,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二是目前部分事业单位未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设置合理的工作目标,绩效考核的激励体系难以作用到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无法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阻碍内部控制工作深化发展。

三、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原则

第一,坚持与时俱进原则。近年来财政改革步伐加快,建议在内控体系建设中重点围绕最新政策,包括全面预算绩效、预算一体化、资产管理条例等,通过内控体系建设,让各项政策在事业单位得到有效落实。

第二,坚持成本效益原则。内控不是一项工作任务,而应该将其与事业单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结合,通过内控机制的有效融入,提高单位综合管理水平。部分事业单位,经费规模、人员配置、管理水平相对薄弱,在内控建设中更应该坚持成本效益原则,以提高单位管理水平为目标,而非脱离单位实际,理想化地开展内控手册编制与信息化系统建设。

特别是内控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经费投入动辄数十万元、上百万元,基层单位是否有财力建设、是否有人维护、是否能物尽其用、是否能发挥作用,都值得商榷。建议开展内控工作时,应着重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从适用性和实用性角度编制内控手册,建设信息化系统。

第三,坚持有效性原则。目前编制的内控报告,绝大多数都是单位根据情况自行编报,没有通过相关部门核实和监督。与部门决算等数据不同,内控报告缺乏常态化审计监督,也没有对内控建设情况进行专项审计,仅是在预算执行或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有所涉及。财政部门公布的内控报告分析,其真实效果是否正如报告所述,还需要相关部门验证。因此,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内控报告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需开展专项审计。监督的持续介入,将成为内控工作的持续推动力量。

四、事业单位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服务理念的转变,如何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值得深思。因此,我国事业单位还需全面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理念,重视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将内部控制理念逐步上升至法律层面,通过加强内部制度建设的方式强化管理理念,减少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此同时,事业单位领导者对内还需提高领导能力,在单位内开展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员工培训,依据职员工作内容、工作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全员培训,保证内部控制理念入脑入心。第二,对于事业单位中层干部而言,中层干部是事业单位的顶梁柱,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层领导干部一般负责多个部门,因此,事业单位的中层领导干部在选拔财务人员、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时,还需兼顾岗位不相容理念,严格落实选拔机制,重点考核员工的专业能力素养和胜任力相关因素,保证员工能力倾向、性格倾向、工作态度和岗位要求相符,提高员工准入门槛,以此防范风险,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二)成立领导小组,做好统筹管理

首先,事业单位需将内部控制管理作为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内部控制管理小组,并选定主要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强化领导责任,细化内部控制管理责任与任务,增强内部控制管理执行的可操作性。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者需认真履行相关职责,督促下属职能按照需求完成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积极解决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畅通内外部沟通渠道,为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事业单位要依据国家、省、市等上级主管的各项要求部署,建立切合实际的各项管理制度,在建立健全制度的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确保制度的形成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不流于形式,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流程,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事有专人、人有专责的制度体系。

最后,事业单位还需做好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工作。引入高学历专业人才,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来促进内部控制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同时专业人才也能起到培训、引领其他财务人员的作用,通过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来保障规范、持续、健康地发展。

(三)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

对于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而言,事业单位首先需设立有效科学的内部控制目标,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内部控制过程和内部控制结果。因此,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中,需将内部控制目标设置作为重点工作。首先,做好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分析工作,其设定的内部控制目标需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符,并且需基于实际情况,明确内部控制的风险点,做好事前预防工作。再者,事业单位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内部控制体系实施情况的分析,事业单位在建立本年度内部控制目标时,可以上一年度的事业单位运行情况作为参照物,以此为依据,不断细化内部控制工作,降低预期风险。最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并非一成不变的,事业单位需依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其权重,不断优化内部控制体系。

(四)明确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考核体系指标

事业单位进一步深化内部控制体系,促使其对单位各项工作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需要建立内部控制考核体系,明确考核指标。事业单位在落实内部考核管理制度时,需以优化资源配置为重点,坚持党的领导的管理理念,将各个科室的职责工作与单位的核心发展目标相结合,设计符合单位实际的指标。其次,事业单位需立足发展角度,顺应时代、社会变化,围绕单位社会功能创新发展设计考核指标。最后,事业单位的考核工作是一项繁杂长期的系统性工作,事业单位在涉及考核指标时,需制定可量化的考核数据,避免部分考核人员碍于“面子因素”,无法量化考核数据,事业单位在制定考核数据时,可面向全体人员公开征求意见,通过具体量化指标,使其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

(五)完善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力度

为了全面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践效果,事业单位需加大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第一,事业单位需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提高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第二,事业单位还需成立内部控制职能委员会,主要负责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情况,捋顺各部门、各业务条线主要职能,提高内部控制效率。第三,借助外部力量开展监督,外部审计是内部审计体系的有效监督,事业单位在实施外部监督时,可形成以政府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相辅相成的方式,以此加强内部控制。

五、事业单位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实际路径

(一)合理确定内控评价对象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顺利开展的基础

内部控制制度可细化为单位层面内控和业务层面内控。因此,事业单位在落实内部控制评价时,同样按照单位控制和业务控制两个层面,分别从设计和执行两个维度来设计各项评价指标。

1.单位控制层面。单位控制层面主要从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包括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构设置是否合理;岗位职责权限是否严格根据规定设置部门岗位,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是否单独设置或明确内部控制的牵头部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是否符合单位实际;是否建立内部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是否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明确风险评估内容和周期;是否开展内部控制专题培训等等。

2.业务控制层面。事业单位的业务控制层面包括:预算业务、收支业务、采购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等,在设计评价指标主要从制度是否完善、流程是否通畅、关键风险点是否得到控制这些方面进行。比如收支业务,评价指标就要有是否建立收入、支出管理制度,收入、支出的归口管理及岗位职责,收入的关键风险点:收费、复核、登记、票据管理,支出的关键风险点:审批、复核、付款和登记,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是否有明确的债务管理部门及人员的职责权限等等。

(二)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医院内部控制评价有效性的保证

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对内仅仅是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在内部控制中对现代管理的方法应用得较少,笔者收集了一些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主要如下:1.流程图法,主要是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具体业务的过程,在实际评价中将医院组织结构、职责分工、权限、业务的性质及种类、处理规程等用流程图表示出来。2.抽样法,主要是抽取一定的样本进行调查和测试。比如抽查部分支付业务的会计凭证来调查支出业务的内控是否有效,来推断医院整个支出过程是否得到控制。3.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这种方式比较灵活,但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没有保障。4.个别访谈法,主要是对医院领导、相关机构负责人或一般岗位人员进行访谈,这种方法简单,但访谈结果的可信度同样没有保障。5.实地查验法,比如对出纳的库存现金进行查验,检查有没有坐收坐支或收支不入账现象,对存货出入库和库存进行查验,检查出入库环节有没有漏洞等等。6.比较分析法,指对同一项业务或同一环节的控制,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单位之间的对比。

现实中事业单位不可能在一次评价中使用全部的评价方法,且不同的方法评价出的结果往往不同,因此建议根据评价目标不同而灵活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需强化内控意识、完善内控体系、开展监督绩效工作,实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不断纵深发展,为新时期我国经济腾飞、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考核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内部考核
看错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协办单位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