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制改革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探析
2022-12-05迟鹏伟
迟鹏伟,丁 毅
(吉林师范大学,长春 130103)
0 引言
金融体制改革工作对企业在投融资方面的行为将联,所以在进行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这一情况,制定更加长远的发展目标,为经济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1 金融体制改革概述
1.1 金融体制改革的意义
金融体制改革是时代的产物,它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变化的。这也与经济市场中的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脱不开关系,它们的出现使得企业的融资渠道变得更加广阔[1]。目前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依赖于国有商业银行。但是这种单纯的依赖关系也随着金融机构的发展转变为与资金直接结合的情况。所以国家为了有效地规避风险,对金融体制改革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调整,提升了对企业的监督力度,这一做法也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干预了金融市场,导致其呈现出无序发展的情况。金融体制改革工作,对于金融市场的投资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它能够将原有过于有限的渠道变得更具选择性,也能够避免出现“垄断”的情况,所以金融体制的改革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1.2 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容
在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体系、经营管理、结算制度、利率管理、信用体系以及外汇管理工作等内容。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成立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银行体系,将专业银行作为主体,提倡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方式,形成了现行的金融体系。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很多地区也逐步开始独立经营模式,甚至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建立了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彼此之间不仅会在业务上出现交叉,同时也会有分工[2]。在实际金融管理过程中,国家始终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对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和领导。但是随着金融机构的不断增多,原有的单一的信用制度被新兴的金融方式打破。所以在结算过程中也取消了原有的信用证、委托书、保付支票等传统的金融经营方式。在利率管理过程中则将过低的利率进行调整,并结合市场发展的需求进行资金供给。通过利率调整、实行浮动利率等方式,让金融体制更加符合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1.3 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生态环境也就是宏观方面的金融环境。它与原有的金融生存、自然因素以及其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具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口等因素,这些变动因素与金融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3]。它们是金融运行过程中的外部环境,也是金融平稳发展的基础。
1.4 金融体制监管
当然,在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还包括对金融体制的监管,监管工作对于金融体制的发展和平稳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大监管力度、改变监管方式和优化监管体制等方式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
1.5 政策环境
外部的政策环境对于企业进行投融资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常见的汇率政策或是利率政策,就会对企业的市场价值产生影响。
2 对于银行与企业之间关系的分析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会受到金融体制改革的影响,如出现资金供应中断而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为了能够确保这些企业的稳定运行,一些国家部门希望能够通过资本市场的作用来帮助企业融资。与此同时,国家也加强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希望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来缓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金匮乏的问题,同时给企业提供更加安全的资金保障。在资金环境市场的影响下,一些企业的融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原本的间接融资转为直接融资[4]。而从监管部门的角度看,监管部门具备一定的选择权,可以从企业获取一定的“租金”。实际上,国家成立证券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改变企业的融资需求。监管部门为了能够更加规范企业的运营行为,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不断在提升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企业在投资时,可以提升自有资金的利用率,并结合利率因素将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带动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都会希望上市。监管部门对于一些企业的监管并不充分,同时还存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导致一些企业的经营效益很好却无法取得上市的资格,还有一些企业自己放弃上市。
金融体制的改革使金融制度以及金融体系下的运营主体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也随之改变。企业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就会对企业的融资成本带来不同的结果,也影响企业最终的实际收益。而今天国有银行的金融政策已经从拨款方式转变为贷款模式,国有银行商业化已经成为主流方式[5]。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银行,国有企业的融资都成了内部资金的融资,这种方式无疑提升了企业自身的负债率,间接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而通过金融体制改革,让国有银行转变成为商业银行,而国有银行的根本性质并未因此发生变化,反而因为这种转变而使国有企业的约束不断增强,这是由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受到银行的发展规则以及相关的条款约束。比如,企业贷款之后如果不能在期限内完成还款,将会面临破产的危险。事实上,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其所展开的商业行为最终都会受到国家调控的影响。结合金融体制改革,银行与企业二者之间并非强制性的关系。而对比国有银行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地位处于劣势,尤其是国有银行改制的执行相对较晚,导致很大一部分金融贷款到期后无法及时收回,进而增加了国有银行的运营风险,这种风险并非独立存在的,它会产生连锁反应,让企业也会由于资金供应不充足陷入困难。
3 对企业投融资的影响
金融体制改革仍处于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中,银行与企业之间并未找到更好的平衡点让双方能够健康稳步地发展。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的重点就落在了金融体系以及投融资行为的规范化方面。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追逐利益是根本,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运营行为。结合实际发展状况,金融体制改革工作与企业的发展规划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没有从长远角度出发,动态化地进行分析判断。对金融体制进行强化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提升金融企业的适用性以及不断健全金融体制,从而约束并规范企业的发展行为。现阶段,金融体制改革工作仍面临着资金价格的问题,造成这种境况的主要原因还在于缺少监管。导致金融体制改革对于利率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断缩水,进而影响企业的实际收益。经过分析我们可以了解,金融体制改革工作不仅改革现有资金的价格,而且也能够提升企业对于利率市场的关注,进而对企业投融资的行为产生影响。比如,可以在企业进行融资的过程中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方式。而且企业的管理者也能结合市场利率对企业的发展投融资的策略进行分析调整,进而降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成本,避免资金浪费。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优化自身的投融资管理方案,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助力。
事实上,金融体制改革的最大影响面出现在债券市场。从20 世纪90 年代之后,传统的单一融资的方式就与企业发展需求的差异化不断加大,企业转换了投融资策略,通过直接和间接的结合方式进行投融资。金融策略也造成了企业将更多的关注度放在了股票市场,而忽视了债券的发展。为了扭转这一状况,在进行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企业的融资结构,让企业在运营中能够自主发行债券。在监管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改变监管策略,促使企业进行自我约束[6]。
利率市场化也是我国开展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利率就是资金的价格,在政府的管控下,资金的价格无法随着市场的发展波动而变化,其价格实际上是扭曲的。因而可以从利率市场化改革着手,引导企业进行投融资。第一,企业融资所带来的影响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地改变现有资金的来源,并能够进行资金的优化配置,确立融资方案。实际上市场的利率水平会对企业的不同融资选择的成本产生直接的影响,也会对企业最终的获利水平造成影响。基于利率市场化,银行能够给企业在服务中提供更多的选择,让服务变得更加完善。第二,对于企业投资的影响。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将会受到利率波动所带来的直接影响,也需要承担对应的风险,因此在进行投资时必须要充分地对利率进行分析,并避免由于投资不当导致的成本上升的问题。所以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降低企业的无效或是低效的投资,减少对资源的浪费。总的来说,从企业投资的角度来看,利率的市场化给企业带来的直观影响就是企业会在投资时变得更加谨慎,会对投资之后的收益进行充分考量,确保投资后的收益,避免风险投资,从而对手头的资源进行更加优化的配置,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收益。由此可见,这种变革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利好的,它能够有效地避免企业投资的盲目性,帮助企业提前规避风险。
票据市场的发展也会受到相关改革的影响。这是由于企业票据是企业进行融资的主要工具,虽然期限短,但是企业可以不断地进行滚动化发行,进而帮助企业实现灵活融资。商业票据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地改变债务拖欠的情况。当然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构建信用制度,帮助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从更加长远的角度出发。同时在金融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可以改变在实际支付方式,有利于企业与银行达成“双赢”的目标。
商业银行也在金融体系的改革过程中受到影响。实际上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博弈一直都有,这也是造成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速度与发展需求以及整个经济发展环境的需求不符的原因。我国银行与企业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下运营的,他们是独立的经济行为主体,政府没有办法强行干预。因此,商业银行在为企业提供融资资金的过程中,银行所设置的条款内容也就成为一种硬性约束,对于企业来说,只能从投资方面着手考虑是否可以回收相应的成本和利益。当然,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银行能够最大化实现自己的权益,相应地,也需要在决策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对应的风险。
4 结语
结合当前市场发展整体态势,要想实现市场经济的平稳发展,就必须充分地认识到金融体制改革的作用和意义。通过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式,改变企业投融资的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虽然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但是通过不断对经济市场的研究和考察,结合国情,能够进一步发现目前金融体制所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并帮助相关人员提出更加适合的改革措施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