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践化”课堂构建方法

2022-12-05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实验小学袁晓燕

天津教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不倒翁科学探究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实验小学 袁晓燕

在小学阶段,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促进学生多维能力与素养的不断发展。小学科学是一门指导学生了解最基础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的学科。科学核心理解力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性格及学习能力四个能力构成。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更要通过科学实践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从宏观上把握科学教学的规划流程,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在本文中,简要介绍了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内涵,并基于此,提出了小学科学“实践化”课堂的构建方法,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阅读后提出宝贵意见。

一、核心素养下的科学高效课堂

从整体角度看,一堂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必须保障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高效的特点。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科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如果能够通过精心设计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每一节课的兴趣,那么课堂的教学效果势必会事半功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正确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相关科学问题,并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课堂学习经验,对于所学习的知识,也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实践活动进入课堂尾声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总结,并对整体的课堂学习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例如,“在这堂课中,我们进行了怎样的探究活动?你获得了什么结论,又有什么样的收获和感受呢?”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实践探究活动中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学习的满足感,以此贯彻落实课堂的教学目标,打造高效化的小学科学课堂。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要进行充足的备课工作,制定课堂的知识技能情感教学目标,并且通过具体的教学策略贯彻落实不同的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实用的活动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促进学生核心科学素养的持续开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的小学科学教室。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验创建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科学的魅力

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样,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能通过适当的方法刺激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那么课堂教学效果会加倍。小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学习经验,在初次接触科学课堂时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现象,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与方法,引导学生从普通的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心态,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科学实践的过程中,想办法让学生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乐趣。举个例子,在教授“植物的一般特性”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养两种植物,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状态,一个月后将植物带到学校。学生带来了仙人掌、向日葵、芦荟、绞股蓝等植物,此时,让学生分析植物的共同特性,教师问:“仙人掌和向日葵要同时浇水吗?仙人掌和芦荟生长的共同特性是什么?”提问后,教师不要第一时间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过程,获得相应的结论,当学生将自己这一段时间的种植体验分享出来之后,教师可以仔细倾听学生的感受,鼓励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并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好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小奖励,教师可以通过物质奖励形式或其他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小学的传统科学教育课程中,教师总是在课堂上占据支配地位,决定课程进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指示,完成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很难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因此,在小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积极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环节,通过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不断发展,让学生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核心素养。

(二)开展多元化课堂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多元化的科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相应的科学知识,提升自身的科学核心素养。举个例子,在教学“浮力”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科学实践活动: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在讲桌上放置一个水槽,并向水槽中注满清水,接着,教师拿来一块木头和一块石头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将石头与木头同时放进水中,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呢?”学生很快给出结论:“石头会沉入水底而木头会漂浮在水面上。”这时,教师可以同时将树木和石头放在水里进行实验。之后,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科学实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小石头、泡沫、空塑料瓶、橡皮、铅笔等多种实验材料,提出思考题:“请确认哪种物质会浮起来,哪种物质会沉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录实践活动的现象和数据,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疑问,引导其与其他学生互相交流探讨。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重视,并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互相交流,自行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角度对学生进行分层,实行分层教学的策略,将对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划分为A级;将对科学学科兴趣一般,在日常的科学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定困难的学生划分为B级;而其他对于科学学科不感兴趣,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划分为C级。教师要确保每一个小组都包含ABC 三个等级的学生,为每一个等级的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要求,找到学生的“最佳发展区”。所谓“最佳发展区”,就是在学生现有能力之上的最接近区域,举个例子,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将班级中对科学知识接受能力较弱的C级学生设定最简单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养成对科学的兴趣,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实践的现象与结论。而在日常科学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定困难的B级得出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潜能。A级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以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实践、分析实践、利用所学习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学生的基本学情出发,实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创能力的不断发展,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科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营造教学氛围

如同上文所说,受到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科学学科一直不是小学教学的重点科目,学生在科学课堂上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定位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地位,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志愿者,让学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在每天的科学教育过程中,比起向学生解释、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的教学过程,教师更应该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灵感、引导提问的过程上。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导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空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例如,在“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探索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并决定该实验活动的目的,即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是什么。在正式化实验时,在计划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合作识别多种实验影响因素。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探究种子发芽是否受到光照、水分以及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小组内的成员要共同探索实验的具体实施步骤,以及需要的相关材料、记录数据的方法等。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实验计划时,教师可以适时给予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例如,在教师所设计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如何确保学生所探究的结果能够验证之前的设想,即确保种子发芽只受到光照一个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在思考后提出建议:“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对照组与不受光照的种子进行对比。”在对比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保障两组种子除了光照这一条件之外,在土壤、水分、空气等因素上是完全相同的。这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实验思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对照实验的方法迁移运用到之后更多实验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信息技术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突飞猛进,相关教学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小学科学教师开始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辅助教学,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使复杂而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的理解。小学科学教师要不断学习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的操作技巧,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其中,电子模拟实验就是一种深受广大小学科学教师认可、能够有效打造高效性实践课堂的教学手段。在小学科学实践课堂上,有许多实验过程由于过于复杂或者危险无法完成,而通过电子模拟实验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探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这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我们不能够真实看到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变化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电子模拟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观看相应的实验视频并由教师进行消化环节的讲解。教师可以将食物的消化环节分为不同的阶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演示并讲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相关实践的认知。

(五)组织课内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发现,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升自身对科学专业知识的认识,并将这些认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的模式。小学科学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多元化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除了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之外,到社会中参加多元化的科技实践活动,增长学生的见识,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举个例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动手实践环节,笔者在科学课堂设计了一个“小小不倒翁”实践活动,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介绍不倒翁这一传统玩具,接下来,学生拿出事前准备好的鸡蛋、蜡烛、大米、彩色卡纸以及剪刀等,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倒翁总是能够保持直立不倒的状态呢?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确保自己做出来的不倒翁一直摇晃而不倒呢?”学生可以分享自己查阅的资料并设计不倒翁的制作方案,将鸡蛋的尖头部分戳一个小口,将鸡蛋和蛋清慢慢倒出,并把碎蜡块和大米通过小口慢慢注入鸡蛋内,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鸡蛋放到热水中等待蜡块融化,学生经过反复的探究与实践,终于自己动手做出来一个不倒翁,并通过彩色卡纸装扮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不倒翁玩具。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不倒翁能屹立不倒的原理,学生在反复探究的过程中,终于认识到了重心是保持物体稳定的关键,而重心越低,物体也就越稳定,看着自己手中的不倒翁,学生也可以大致猜测出自己做出的不倒翁的重心位置,感受到自己动手实践的快乐,通过实践增长学生的认识,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观念,促进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课外的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入社会之中,请教家长,进行集体活动并拍照记录等,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不同的科学调研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小区垃圾的分类情况、本市的绿色植物探究、本市的河流水污染情况等。在这些科学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认识到了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也增长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科学知识,更要打造高效的“实践化”课堂,引导学生在科学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教师要积极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立足于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营造良好的科学探究氛围,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科学思维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不倒翁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笨笨熊“说”不倒翁
可爱的不倒翁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为什么不倒翁不会倒?
为什么不倒翁会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