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
2022-12-05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实验小学杨黎白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实验小学 杨黎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属于基础内容,合理有效的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夯实课堂讲解内容,也能够有效发挥作业的监督作用,持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双减”政策的提出进一步对教师的作业设计进行规范,明确提出作业应当摒弃枯燥式单一式的形式,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主。语文教师首先应认真解读“双减”政策的具体理念,并在作业设计中进行融合。本文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具体措施,希望能给相关教师带来帮助。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布置频次高
一些语文教师仍然会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认为每次上课之后必须要留作业,这样才能算是完整的课堂。但其实并不是这样,课时划分中包含学生初次接受知识的阶段,在这些阶段并不一定需要作业进行巩固,如果在课堂上加强讲解,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但是一些语文教师无法意识到这些,每次都会布置作业,即使两次上课时间间隔很短,教师也会布置一些小型作业。再加上语文作为主科,很多教师希望学生通过做作业提高成绩。
(二)作业布置量多
小学生的的作业应让学生控制在30~40 分钟,最多不可超过一个小时,但是一些语文教师布置的作业不关注时间,只关注内容和数量。例如,每次布置都会有生字抄写、文章阅读,再加上课后辅导资料的一些作业,作业量大,将会使学生没有耐心完成作业。学校会对教师布置的作业进行检查,教师为了提高作业质量,也会为学生增加作业量,这些都会为小学生的作业完成带来较大负担。
(三)作业难度较大
语文科目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如拼音、词语,还需要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对学生来讲,如果缺少科学的方法将很难理解这些内容,再加上班级学生往往由于知识水平不同,在学习中也出现各种差异,教师采用统一的作业标准,要求整个班级的学生完成相同的作业,一些学生认为作业难度较大,在完成作业时,会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一些学生认为作业过于简单,难以提起兴趣。作业量大对语文教师来讲,教学压力也会增加,这样长期下去就会出现恶性循环,更加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全面发展。
(四)作业布置类型单一
由于语文教学中目标不同,作业的设计应有所调整,但是一些语文教师认为,调整作业布置太过烦琐,因此,每次留的作业几乎相同。如抄写、背诵朗读之外,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一些教师开始通过增加次数、提高重复率的办法,希望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这样的作业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身心发展规律,常规的作业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还会出现厌烦语文科目,课堂上不注意听讲等问题。
二、“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措施
(一)优化课后作业量
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首先应当重视作业量的控制。由于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较为快速的阶段,若长期重复做枯燥性的作业,容易抑制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小学生随着年龄增长,思维认识、兴趣爱好的差异性也会越来越凸显。教师布置的作业应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探究类的、游戏性的、合作性的元素,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千变万化。例如,在学习六年级《竹节人》这一课后,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可以加入一些特色内容和手工实践互相结合,让学生自寻找材料,动手制作竹节人,并按照自己的制作过程写一册《竹节人制作指南和玩法说明书》,当学生的作业提交之后,教师进行评价,筛选出优秀的作业,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样一来,作业被分享的学生能提高作业的积极性,同时会对其他学生形成良好的推动作用。动手实践类的作业既能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也能让学生的大脑思维持续高效运转,边玩边学,提高综合能力。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在控制作业量时,还可以创新,如可以和其他学科互相结合。一些学生认为作业量多,可能并不是因为教师布置得多,而是由于长时间完成单科作业导致的。因此,教师可以和其他学科互相结合,有效改变学生的看法,使学生转变作业态度。与其他学科互相结合时,第一,学生的作业关注目标会成功转移。第二,学生会感受到有挑战性,有趣味性,也会集中精力完成作业。由此可见,通过优化作业量的形式,能很好地达到“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
趣味性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考虑的方法,实践证明,通过加入一些趣味性元素,学生可以改变对语文作业的看法,同时也能提高的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当然,教师设置趣味性作业时应注意到,不能单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盲目添加趣味元素,而是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等相结合,这样才能有效借助趣味元素的推动作用,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趣味性作业不仅仅是在作业内容中,还可以在作业形式中得以展现。在课堂上,学生需抄写背诵,如果课后作业仍然是这种形式,一些学生就会难以提高积极性。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可以把作业进行趣味化和生活化处理,既能巩固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作业完成中学习到其他内容。例如,《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在夏天来临时,大自然的万物努力生长,以及学生升学成长的相关内容。根据课文的要求,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寻找夏天来临之后,植物生长的不同状态,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仔细挖掘一些微妙变化,让学生用自己的形式感知生命的奇妙。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可以加入一些创新元素,如用照片的形式记录,用视频的形式进行记录。同时,一些学生还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精美的相册。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之间互相参观,互相交流,如此一来,不仅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开展拓展性作业
拓展型作业是教师根据教材中所涉及的全部内容为学生筛选一些课外资源,并将其余作业进行结合的作业类型,一来可以拓宽学生的语文阅读视野,二来让作业的形式更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在设置拓展性作业时,可以按照以下方面进行。首先设计单元类的拓展性作业,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国情怀”主题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中心思想,并让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观看《上甘岭》《英雄儿女》《长津湖》《狙击手》等相应的电影,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观后感,这样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完成兴趣。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某些文章创编故事、续写故事等。例如,教材中有一些关于童话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进行写作,编写其他故事情节。再次,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角色扮演类的拓展性作业。例如,在学习完《将相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或者人物的相关特征的表演,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学生接触到相关的历史知识,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把教材内容与社会热点话题互相结合。
(四)设计多层次作业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表现的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且在作业中要利用层次作业,鼓励每个学生对号入座,在最近发展区内良好发展。语文学习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为后期的深度学习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布置阅读作业时,教师可以用层次性作业进行设计,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并形成良好的作业体验。例如,在学习《精卫填海》这篇神话故事时,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课堂作业进行分层次设置,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该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了解语文教材内容。对于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找出文章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含义,还可以让该类学生复述故事,以增加思考的深度。一些学生也会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感受精卫鸟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
(五)设计单元整体作业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单元作业的具体设计可以从如下几点进行。
1.设计基础类作业。第一,正确抄写本单元的生字,注意书写工整,田字格中占格正确。第二,正确指读课文后面的生词,在文中标注后面的生词,体会生词表达的具体含义。第三,正确划分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中心思想,要流畅阅读课文,可以通过互相监督的形式提高阅读能力。由此,每个单元的基础作业应当包含生字、生词的书写和认读,这一部分作业是全班学生必须要完成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适当分层次布置作业,降低学生在做作业时的难度。
2.设计拓展类作业。当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基础类作业和提升类作业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写作类的拓展作业。通常情况下,写作类的拓展作业能很好地将学生的识字能力、写字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综合。借助学生的写作,教师也可以有效了解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掌握程度。学生通过写作,可以更好地升华情感体验。如果单元主要讲述叙事文章的写作技巧,教师就可以用《照片里的温暖》《一件烦心事》为题目,让学生任选题目写一篇文章。开放类的题目选择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写作,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范文供学生参考。教师可以选取优秀的文章进行朗读,这样可以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开展作业设计时应创新思维,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并且还要不断树立总结和反思的良好习惯,找出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面对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