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
2022-12-05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梁山学区赵小林
■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梁山学区 赵小林
阅读能力指的是能很好地完成对文章的阅读所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包括对文章感知、理解、欣赏、解析、评价、灵活运用等具体阅读活动,以及顺利完成阅读所必需的正常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个性等。阅读教学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着重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掌握阅读的技巧,为他们将来学习打下扎实根基。
一、注重基础知识讲授,做好阅读学习准备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对象主要是教科书中选编的课文,课文是由字、词、句、段发展和组合而成的,而且在小学时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之一,他们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才能顺利地进行阅读,且对阅读不再有畏难情绪。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首先应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不断扩展学生的字词储备量,同时积累更多的语法知识,帮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的准备,使其在阅读中突破字词障碍。
例如,《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先着重讲授课文中出现的新字词,帮助学生会写12个生字:蝙、蝠、捕、蛾、蚊、避、铛、锐、蝇、揭、碍、荧;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要求: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文章,多媒体课件中同步呈现生字与生词,特别强调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这些生字词的读音,使其交流各自识字和记字的方法,提出难写的字,提醒注意“揭”“避”等生字的字形。然后学生默读全文,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并说出归纳方法,师生一起总结,如可读全文扣住课题,也可联系课文重点,或者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结合起来,促使他们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之后,教师指导学生通读课文,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安全飞行。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吸引学生主动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与约束能力不强,再加上理解能力有所欠缺,同时又有着一定的好动性与好奇心,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的保持,如果阅读中出现障碍,更会降低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影响到阅读能力的提升。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可以通过语言艺术、信息技术、游戏或话题讨论等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小学生主动阅读课文,且让他们保持长时间的关注度。举个例子,在《观潮》教学中,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由学生根据个人亲身经历介绍海潮,设计衔接语: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国钱塘江大潮那样雄伟壮观,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绝的却不多见,今天就让大家一起去见识见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共同感受江潮那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景象。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吸引他们主动阅读课文,使其对照视频初读课文,思考: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可能说: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等,然后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让他们对课文获得整体感知。之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读课文,讨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使其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是时间先后,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得非常具体、形象,让他们在图文并茂的环境下加快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再次感受大自然所创造的奇异景象。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尝试通过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潮去后的余威未减,使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汇的含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重点讨论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让他们理解课文的核心。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促使学生学会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关键也在于他们是否掌握正确、恰当的阅读方法,只有方法得当才能使其正常、高效地阅读课文,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应刻意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根据不同文本体裁及内容传授不一样的阅读方法,并根据教学进度引领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使其根据实际情况掌握略读、精读、默读与跳读等方法,促使他们慢慢学会阅读。
此时,在《爬山虎的脚》教学实践中,教师先组织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自读课文的预习情况,分享各自对爬山虎的脚的了解,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的,再让他们快速阅读课文,讨论问题:哪几个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的脚?文中除讲爬山虎的脚以外,还讲些什么?使其理清课文脉络,知道文中还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精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从这句话中读出本段重点讲述的内容,即为爬山虎长大的叶子,再找出哪几句话具体讲爬山虎长大的叶子,然后教师在课件中展示一组爬山虎叶子的图片,搭配随机挑选的悠扬的音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之后,教师将侧重点放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上面,要求学生默读后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并通过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来,这一环节他们需要认真阅读每一句话,只有这样才能读懂每一句话的含义,将文中描述的对象准确画出来。随后教师带领学生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究竟是怎样爬的?使其通过读“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这一部分,抓住关于爬山虎爬的重点词——“触”,让他们仿照这样的方式再读一读后面的句子,讨论还应画出哪些重点词,就能看出爬山虎到底是怎样爬的。这里教师要提示学生把握好这一部分中的“巴”“拉”“贴”“变”“弯”等关键词,使其通过研究发现这些动作前后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有序,让他们真正理解爬山虎的脚是如何爬的。
四、借助关键词汇想象,深化理解整体文本
小学生的与其他阶段的学习相比想象能力比较丰富,在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把握好他们的身心特点和优势特征,使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想象能力,在想象中阅读,改善阅读效果。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可以借助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引导学生对文本意境进行想象,使有限的课文更加生动化与具体化,使其发掘文本中的空白,让他们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有效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进行《将相和》教学时,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关于本文的历史资料,呈现战国形势图,并这样导入:两千多年前,我国正处在战国时代,其中秦国的势力最为强大,经常欺负其他国家,与它相邻的赵国则是一个相对较弱的国家,经常遭到秦国的威胁,今天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故事——《将相和》。通过介绍课文背景为文本的深度阅读和解析奠定坚实基础。接着,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阅读课文,一边阅读、一边划出关键词,厘清故事的发展主线,即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使其按照时间顺序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一个故事,并让他们复述课文,初步讨论蔺相如的聪明才智和廉颇的知错认错。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分别扮演蔺相如、廉颇、秦王、赵王和旁白等角色,使其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地加工,编创成课本剧,对文中的一些“空白”进行合理想象,确保故事内容更为生动和完整,让他们通过角色表演更为深入地感悟人物特点,提炼故事的主题。随后教师设计开放性话题:你最喜欢本文的哪个角色?为什么?根据现实社会更佩服哪类人物?原因是什么?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表述的平台,使其对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和分析,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拓展的思维空间,助推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主题,同时提升个人想象能力与阅读水平。
五、深入发掘文本内涵,学生乐于享受阅读
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表层,教师要主动融入深度学习的理念,要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相契合,让他们深入发掘文本的内涵,体会作者融入的思想情感,使其内心受到熏陶与感染。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完成基础知识的讲授后,要与学生一起研究文章的主题大意,真正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辅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态度,使其形成高尚人格。
比如,在讲授《慈母情深》过程中,教师先要求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将课文读通顺,想一想课文主要讲述一件什么事?从中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使其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以“一元五角”钱为线索,描述“我”在车间里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最终辛勤劳作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找一找哪些字眼让自己感受到母亲的辛劳,使其着重赏析文中的关键语句,读出慈母的形象,体会“情深”,并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讨论,从文中细节初步感悟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个辛劳、慈爱的母亲形象。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展示和分享学习成果,如可以询问学生:找出描写母亲外貌的语句,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他们将会找到极其瘦弱、脊背弯曲、手指龟裂等词语,了解到母亲的辛劳。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描写上体现出母亲很忙碌,一刻也不愿意耽误工作,而且文中对话部分是一句话占一段,没有“你说”“我说”等连接词,这样安排对话描写简洁明了,虽然没有连接词,但是读者一样清楚是谁说的话,以及话中所表达的情感,同时让他们从动作方面继续分析母亲的形象。这样学生通过对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深入体会母亲的辛劳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他们敬爱母亲的思想情感。
六、开展课外读书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内教学,阅读对象也不能只局限于固有的课本,而是要开展一些课外读书活动,使其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进行阅读,开阔他们阅读视野,使其增长见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应以完成课内阅读教学任务为前提,组织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为他们推荐一些合适的课外书籍或其他阅读材料,使其拥有更多的阅读机会,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以《精卫填海》教学为例,此文是一篇文言神话,讲述的是炎帝的女儿溺亡东海后变为精卫鸟,立志填平东海的故事。由于这是一篇文言文,学生接触得比较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让学生体会精卫的形象以外,还要引导他们结合教材中给出的注释用现代语言翻译句子,了解故事内容,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之后,在课外读书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与课外拓展相关的经典课外读物,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黄帝战蚩尤》《仓颉造字》《共工怒触不周山》《大禹治水》《牛郎织女》《钟馗捉鬼》《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伏羲兄妹》等,要求他们利用课余、周末与假期时间进行读书活动,而阅读方式可以是纸质书籍,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电子书进行阅览,丰富阅读的方式与渠道。教师还要抽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读后交流活动,鼓励他们围绕课外阅读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自己读过的优质课外书,也可以交流各自的收获与感受,或者分享阅读经验与技巧,使其相互学习对方的长处与优点,并迁移至自己的课外阅读中。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课余生活,还可以激发他们阅读古文以及神话故事的浓厚兴趣,同时积累大量的阅读经验,不断开阔个人眼界,使其掌握更多阅读技巧与方法,且进一步感知神话特点的同时有效提高个人阅读能力,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
七、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格外重视阅读教学环节,以教材中选编的文本为依托,结合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年龄特征与思维水平等因素,灵活设计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使其全身心地参与课堂内外阅读,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掌握越来越多的阅读技巧,使小学生切实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进而不断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