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
2022-12-05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校谢剑刚
■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校 谢剑刚
初中生物作为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必备学科,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生物发展规律,了解包罗万象的生命与世界。这也是推进我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要更好地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强化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应真正以学生为主,打造智慧课堂,塑造优质教学环境,强调创新实践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主动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国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做出贡献,给更多的生物学科领域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之下,一切教育形式要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表示高度尊重。教师要将生物学科中的理论知识充分贴近学生生活,将课本内容生活化,能让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并且要注重生物在新时代的新形势与新表达,要让学生在新式学习之中快乐学习,充实成长,助力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资源,享受教育公平,以此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在这种新型的综合理念之下,教师会迎来更加科学化的管理方式,以及教学方案的革新,学校会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而学生作为直接获利者,能拥有更完善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在学习方面能造就出更大的可能。
一、传统初中生物教学领域存在的局限性
(一)教学手段刻板化,缺乏能动性
初中生物含有大量的调查、观察与实践内容,而在传统的生物课堂中,课程开展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的实操体验感不强,无法真正通过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来体会学科的价值,比如,“光合作用”需要做实验,“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需要观察等,单纯靠理论输出行不通。学生缺乏学习生物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变得消极懈怠,对教师所布置的各种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容易形成惰性心理,导致效率低下。传统生物教学中很多的理论形式过于枯燥乏味,比如,关于细胞、细菌、真菌等课程任务大的部分,如果不能明确制定好目标,进行由浅入深的学习,就会给学生造成过大压力,很多的重点和难点都不能被学生清楚地掌握,学生在学习之中遇到困难也无法进行查漏补缺,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可能会产生压力和负担,不利于响应我国“双减”政策的号召。
(二)忽略重视度,缺乏系统规范性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针对教学体系的评价缺乏系统化和规范性。生物学科本身没有固定的评价标准,也不需要参加中考。所以很多学生和教师难免对生物缺乏重视,忽略了生物对未来发展能起到的帮助性作用。缺乏规范的评价会导致学生缺乏动力,没有明确的前进目标,生物的教学成果会停滞不前,沦为其他学科的陪衬。生物的实用性被束之高阁,学生无法真正地利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无法根据学生呈现出的课堂成果进行自己教学方式的革新。生物需融合时代的发展,需符合生活实际,因此需具备不断变化的特点。如果学生所呈现的反馈不足,则会对教师布置下一阶段的目标造成困难。
二、核心素养下应当如何开展初中生物教学
中学生求知欲强,精神力旺盛,生物又是一门能让学生接触很多新鲜内容的学科,比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等内容。对中学生来说,若能把握好素材的精准应用,则更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积极性,能打好未来发展的基础。教师通过明确地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打破传统教学之中乏味的输出形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需从根本上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进行创新。要从传统的领导者转化成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学生群体,观察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情况,并且随时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完善。在教学模式探索与革新的道路上,可以利用多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比如,“项目式学习法”“研学旅行”“家校共育”等,具体方式还需根据学生具体的学情展开进一步分析,有条件也可以将多种教学方式互相融合创新。在新时代,这些方式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能。教师需有针对性地采取个性化的指导,务必摆脱传统教学当中“一刀切”的局限性,能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同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学习节奏、学习成果都是各不相同的,也因此,教师需充分了解不同学生关于生物学习的发展情况,强化对重点与难点的教学,让学生能听懂、爱学、有所收获,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更具幸福感和满足感,更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成就。除去多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教师还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比如,能利用合作式教学、问答式教学、竞赛式教学等,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主性。打造出良性竞争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不断前进和发展,能促进学生形成“先带后”的共赢局面。
三、探讨具体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策略
从宏观角度来看,进行初中生物教学要教师进行系统规划,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每一节课堂的重点,大到整个生态圈和动植物,小到细菌和单细胞生物,帮助学生形成更有体系的系统化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对学习资源进行探索。在新课标下,学生学习生物应当更加灵活,不仅要追求课本知识,还要提高综合能力,比如,协同合作的能力、将生物知识生活化的能力。教师可从多种角度进行教学探索,从生物本身来看,需让学生增强对生物学科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教师需摆脱传统应试教育中只追求考试成绩的观念,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而并非一味地追求结果,这更适合于生物的课堂,更能帮助学生达成好的学习成果。
(一)聚焦生物教材,强化教学体系
无论是新型的教学观念还是传统的教学观念,都要充分沿着教材入手,聚焦课程本身。教师需更注重对教材的统筹能力,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紧密联系起来。教师需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分析,比如,在人教版生物课本七年级上册“生物和细胞”的内容讲述时,学生能学习到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以及其相关的内容,通过分析细胞的生活、细胞的分裂、研究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等,以此帮助学生学习动物体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又如,在教学“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时,可以通过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发现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规律,引导学生树立爱护植被、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不难发现,几乎整个初中的生物教材每一个大单元之下的小单元之间都存在或并列或因果的关系,因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小单元的学习逐渐完成大单元总体学习的目的,也可以通过对大单元的统筹完成各个小单元的内容掌握。以此强化对教材的把控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更好的大局观念,形成“大生物”格局,让学生明白生物这门科学拥有海纳百川,包括万象的魅力,所以学习的范围永无止境,应引导学生永不止步地进行探索。
(二)利用多媒体资源,课堂提质增效
利用多媒体资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学生会更加充满干劲儿,拥有更加良好的精神面貌,课堂上的注意力也会更为集中,不仅能引起对生物这门学科的重视,还能摆脱各种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让生物变得更有趣。比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内容本身对初中生而言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了解血液、血管、心脏的运行原理,但这种存在于身体内部的器官只靠单纯的口头讲述,就会显得十分苍白抽象,学生理解会比较困难。在这一步,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动态的视频教程,利用听觉和视觉效应,让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观察血液的流淌,观察心脏的工作机制。与此同时,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所看所得,这样,学生就能融入自己的感想和理解,同时对观看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作为后续研究的重点内容。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梳理和纠正。在日后涉及相关的知识时,学生会自发地在脑海中对知识进行回顾。以此,便能有意识地规避学习过程之中可能会产生的错误,能强化自己的学习效率,提高自己的正确率。比如,在播放光合作用的科普类视频教程之后,学生明白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能在自身操作过程中对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的巩固与复盘,对还没有真正掌握的薄弱之处能重新复习,将基础知识牢牢掌握。与此同时,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操作,可以在整个过程之中互帮互助,互相融合对方的见解,能让先一步掌握的学生带动其他没有掌握的学生,实现共同发展,让整个班级都能顺利地补齐短板,将每一个课堂任务真正掌握,打好扎实的基础。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其他有趣的生物知识,进行课外拓展,比如,播放涉及一些高中的内容,为学生高中生物做好铺垫。
(三)师生良好沟通,树立榜样力量
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的关键,可以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访谈或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特点,甚至是天赋能力等,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节奏和价值取向能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也会更加地从容不迫,能真正抓住课堂提质增效的精髓。尤其是针对一些具有人文因素的课程,比如,“了解自己,增进健康”“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这些内容更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教师在调查时应该做好德育的渗透,让学生能树立高尚的品格,真正认识到学习生物的价值是能在生活之中学以致用,对生命的探索拥有更高层次的认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进行社会调查,这也是学习生物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能让学生融入社会,接触到社会上的观点,观察社会中的现象。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出调查报告,写出心得体会,最后筛选出优秀的报告进行全体公示,形成学生之间的榜样力量。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还能让学生形成独立自主意识,强化学生与社会沟通的能力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高学生实践,强化学生学习体验
要让学生从“学会”朝着“会学”的方式转变。教师的身份要从传统的领导者转化成参与者,给学生提供思路,指明方向,但不要完全刻板地规定学生应该怎样做,学生应该有充分的自主发挥空间。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自行地完成观察。教师继而检查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这样能充分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满足感,增强学科的学习黏性与忠诚度,强化独立自主的能力。
(五)利用家校共育,扩大生物教学监管力度
一方面,采用家校共育的教学方式,扩大生物教学的监管范畴,让学生在家中也能学习生物知识。教师应该引导家长重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知,可建议家长带领学生观看和生物相关的学习素材,比如,BBC 纪录片,《人与自然》《物种起源》等,让学生明白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同时缓解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的压力,减轻学生的负担和焦虑感,充分凸显生物知识的优越性,让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与人文。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和家长进行密切沟通。通过建立QQ 群,微信群的方式和家长保持一定的联系,随时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状态,对学生在生物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寻求积极的解决方式。教师也应该多建立各种亲子活动,让家长能有机会来到学校,对学生在学校生物课堂上的表现采取关注。教师可以通过“教师在线答疑”的网上助学软件为学生的生物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这三种评价形成多角度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对于自身生物知识的学习能拥有更清晰的认识。家长给学生带来的肯定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促使学生拥有更好的课堂表现,提高学生的学习期待,让学生对自身的成绩更加认真负责,充分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对学科的忠诚度。
四、结语
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教师需结合自身的教学习惯和学生的学情,合理掌握生物这门学科的优越性,充分发挥能动机制,对所要传授的生物知识、需完成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阶段性能力发展情况进行把控,强化统筹能力,合理地将理论知识融入生活实际中,让生物知识充满立体感。让学生感悟生物魅力,体会到贴近生活的知识,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的变通能力。教师应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和完善,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能力,让学生得到更好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