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四史”教育培育时代新人
2022-12-05徐雪宁
徐雪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推进“四史”教育,既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实践要求,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应当立足学校实际,积极谋划部署,高质量推进“四史”教育,帮助新时代广大青年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成为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时代新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年力量。
从“四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在党史学习中砥砺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历史,是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的光辉历程。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可以帮助广大青年从历史深处、从时代高处理解与把握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提高青年人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引导青年理解并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将其作为共同奋进的精神力量和价值指引,自觉把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确定为自身发展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感悟践行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忠诚于党和人民,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在新中国史学习中厚植爱国情怀、增强“四个自信”。70多年的新中国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历史,也是不断探索和深化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走过弯路,遭受过挫折,最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学习新中国史,有助于广大青年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易,在学习中厚植爱国情怀,并洞悉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的规律,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在改革开放史学习中领悟开拓精神、感受创新活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实践证明,过去40余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取得的。在前进道路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是必须牢牢把握的一项重大原则。学习改革开放史,有利于坚持改革开放之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助于新时代广大中国青年深刻领悟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改革开放精神,是所有青年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中洞察历史规律、筑牢信仰根基。回望历史,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漫漫历程。根植于历史深厚的思想土壤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孕育而生。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帮助广大青年洞察历史规律、筑牢信仰根基,从源头上搞清楚我们党是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是怎样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独立自主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进而深刻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不懈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把“四史”教育融入育人体系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四史”教育融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增强青年为国家为人民不懈奋斗、赤诚奉献的信念和本领,必将为新时代广大青年实现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抓好“大思政”课堂建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推进“四史”教育,不仅要与思政课相结合,还需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双重目标。抓好“四史”教育大思政课堂建设,首先要在思政课上创新课程模式,在研发设计课程体系、选优配齐高素质教师、深挖利用“鲜活教材”、丰富拓展教育载体形式、加强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等各方面各环节下功夫,发挥好“四史”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性、指导性和趣味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增强教育效果。其次,持续探索课程思政改革,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四史”教育元素,有机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全过程,重点围绕党性修养、家国情怀、道德品质等方面优化课程内容供给,积极构建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开发好、利用好红色校史资源,是高质高效开展“四史”教育最便捷的切入口。充分发挥宣传部、校史馆、校史研究室、档案馆、图书馆等有关机构的职能作用,用校史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红色教育的故事,增强红色校史的思政导向。深入挖掘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红色文化元素,用生动的革命故事、鲜明的人物形象、直观的现场体验,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坚持学用结合,做到知行合一。通过思政课、专题讲座座谈、创新党团课、沉浸式学习、表演演讲、竞赛打卡等形式开展多元化、全方位、具有氛围感的“四史”教育,引导学生原原本本学、分类组织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形成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习惯,真正使教育入脑、入心、入情。开展专题实践活动,科学设置、合理谋划,组织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革命老区重温奋斗历史,加深理解,引发思考;组织学生到改革前沿、扶贫一线调研体验发展成果、服务助力家乡建设,坚定信念,砥砺奋进;组织学生到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学习交流,接受思想洗礼,将“小我”融入“大我”;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培养奉献精神,践行初心使命。
发挥网络育人作用。用好新媒体技术,抓牢网络阵地,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教育创新的最大增量。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好新闻网站、短视频平台、学习软件、App等开展“四史”教育视听说活动,用网络讲好“四史”故事,使教育“活起来”。二是打造线上系列主题微课,组织学生自己学、自己讲,鼓励学生进行以“四史”为主题的网络文化作品创作,丰富教育资源,使学习教育更具长效化、更接地气、更聚人心。三是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打破时空限制,开展红色云旅游、云参观、云交流等活动,提升教育的灵活性、辐射度。四是运用网络,强化示范引领,广泛宣传师生中模范人物的优秀事迹、先进团体的学习教育经验,使“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融入立德树人教育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