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常赛”内涵 关注教学“五度”
2022-12-04陈瑜江苏省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215129
陈瑜 (江苏省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215129)
一、关注单元整体,把握“常赛”梯度
在课堂教学中,“常赛”赛什么取决于教师教什么,关键要看整体设计。首先,单元设计作为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预设环节,教师要有聚焦课程核心素养的意识,从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个维度汲取适宜“常赛”的内容进行单元内容构建。如,在足球单元教学中,不仅要设置足球技术教学的内容,还要设置足球运动文化以及足球运动中常见损伤的处理等内容——运动文化与伤情处理在以比赛的形式出现时,运动文化偏向于问答式动脑答疑,伤情处理偏向于动手能力。其次,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树立“以学定教”的观念,合理安排单元内容与课时设计,把握好“常赛”内容的衔接与递进。如,在足球足弓推球射门单元教学中,在学习的初始阶段,考虑学生基础较弱,可设置“1VS1过人后将球踢到指定区域”的比赛,随着学生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课时比赛环节的技术要求逐渐过渡到“2VS2合作将球踢到指定区域”“3VS3无守门员小型赛”“4VS4有守门员小型赛”,直至“5人制团体赛”。最后,课时教学中要把握不同类型课的“常赛”侧重点:新授课侧重“以赛导学”,重点比动作的正确度;复习课侧重“以赛代练”,重点比小组的配合度;比赛课侧重“以赛促评”,重点提高比赛的质量,促进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技能。
二、关注课堂质量,提升“常赛”效度
“常赛”作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评价方式,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充分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有效设计“常赛”环节,做到课前准备充足,课中灵活应变,善用启发式教学、领会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式。通过“赛”的规则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激励学生在“常赛”中学会“眼观、耳听、身动、脑思”。如,在排球3VS3垫球比赛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垫球技术,将学生分为每组6~8人的同质合作小组,并选定小组长,明确比赛规则,由小组长在组内进行分工。比赛开始后,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不断提示学生眼睛要观察来球的方向,耳朵要听清同伴的召唤,身体要快速移动,大脑要积极做出决策,并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提升难度要求,在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常赛”。
三、关注个体差异,体现“常赛”力度
课堂教学中“常赛”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还应关注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运动基础、身体条件、兴趣爱好等差异合理分组,分层教学。通过调整比赛的场地器材、规则和目标,努力做到人人平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加比赛,在“常赛”中体会乐趣、提升技能、锤炼品格。如,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教师根据运动基础与力量的差异将学生分成2个大组,并设置不同高度的篮筐,身高臂长且力量大的学生投高篮筐,身材矮小与力量较弱的学生投低篮筐。先比定点投篮,再进行小场地小组对抗赛,个别因身体等原因不能参加比赛的学生做裁判,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宜的比赛中体验到竞争的刺激与乐趣。
四、关注多元评价,挖掘“常赛”深度
“常赛”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也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验收。一方面要明确“常赛”中评什么,而评什么取决于怎么赛,不仅每节课要评,还要在单元的视角下形成螺旋上升的评价内容,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常赛”的激励功能,以“常赛”评价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和技能运用的能力。挖掘“常赛”在评价内容上(如体能水平、技能掌握、情意表现、行为规范、意志品质等)和评价方式上(如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等)的内涵深度,以评价促进学生在“常赛”中建立持续和深层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更持久地发展。
五、聚焦课堂管理,延展“常赛”维度
“常赛”在课堂中开展的成功与否,并不是看一节课的效果,而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所教班级的管理。一是要制订体育课上课制度,并要求每个学生遵守;二是要建立小组长、班委会、班长“三位一体”的学生管理制度模型,协助教师一起管理班级,并能在“常赛”中组织管理同学自主进行比赛,真正突出“将课堂还给学生”的具体做法;三是要将课堂中由教师组织“常赛”向学生组织“常赛”延伸,随着学生的自主性不断加强,“常赛”将逐渐延伸到课外、校外,真正实现课内外、校内外的“常赛”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