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期间构建河南省高质量实验室体系的创新资本路径研究

2022-12-04炫海本禄张宏峰

河南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十四五科技成果实验室

王 炫海本禄张宏峰

(1.河南省科研服务平台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8;2.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持。“十四五”规划也突出强调要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体系的优化组合,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在此背景下,必须从国家层面和战略高度上来加强对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在基础科学研究布局、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依靠中国特色制度优势和组织模式进行创新,实现从“追赶”到“超越追赶”的强国路径转型。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国家和河南省重大战略需求具有推动作用。从实验室建设运行、开展技术研发到实现成果转化的过程来看,实验室的建设运行,尤其是成果开发与转化越来越依赖大量的资源。依靠政府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传统投入方式已难以为继,通过有效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实验室与社会资本之间的有效连接,从而加快实验室体系建设和发展。

1 国家政策导向及行业发展趋势

为加快推动实验室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法规。2020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1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将聚焦量子信息、光子与微纳电子、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能源系统等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实验室体系”。同时,提出要积极探索、鼓励和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重要文章《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将“集中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关键抓手。从国家的政策导向来看,一方面,国家注重围绕未来重点领域来布局和投入资源用于建设国家实验室体系,并依托国家实验室体系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发方面开展持续攻关;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型模式的研发机构,并引入社会资本和力量投入实验室体系建设和成果转化过程,加快实验室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1]。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包括以下4种发展导向:①积极探索和建设实验室体系的新型运营、组织和管理模式,如广东等沿海发达省份通过引入民间和社会资本共同探索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②政府部门、高校或科研院所联合社会资本共同成立创投基金或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实验室建设或实验室技术成果的前期孵化,注重引入风险投资方,降低投资风险,同时培育和扶持企业上市融资,通过创业板和主板资本市场来实现风险资本的退出;③通过合同化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和支持实验室研发活动,如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下属的实验室是面向产业界现实需求,采用合同制的方式与产业界资本开展合作,从而形成对产业需求的深度把握,而协会下属的实验室则能够获得持续性运营和研发经费,在此基础上形成包括“合同科研”的合作机制、“民办公助”的多元化科研投入机制等的弗劳恩霍夫模式[2];④通过成立技术转移中心或办公室的方式,与产业资本建立紧密联系,依托技术转移中心或办公室开展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管理、专利技术转让、研发项目融资等活动。

2 河南省实验室体系发展现状、特色优势及问题短板

2.1 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河南省科技创新得到进一步提升,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目前,河南省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40家。2021年7月以来,河南省先后启动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龙门实验室、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的建设工作[3]。与先进省份相比,目前河南省实验室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小差距。一方面,国家实验室尚未实现突破,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国总数的比重不到3%;另一方面,实验室体系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链条,缺乏能够补强原始创新短板、攻克核心关键技术的引领型、突破型的重大创新平台,创新引领带动能力明显不足。

2.2 特色优势

2.2.1 科技创新的重大现实需求。对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在需求将转化为市场需求和资本投入的积极性。一是河南省的经济体量庞大。2021年河南省经济总量为58 887.41亿元,常住人口为9 936.6万人,城镇化率为55.43%。二是河南省产业体系完整。在41个工业大类中,河南省有40个,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5位、中西部第1位,产业配套能力强,应用场景丰富。三是河南省“两化”深度融合。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四是科技创新重新布局。河南省围绕“两个确保”提出实施优势再造战略、换道领跑战略、数字转型战略等十大战略,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型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

2.2.2 优势研发领域的积累。近年来,河南省在高端装备制造、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通信与信息安全、通用设备、重点功能性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突破一批制约发展的核心技术,并积累了一定的研发优势。《河南省实验室体系建设方案》中的数据显示:2020年,河南省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1项,申请专利186 369件,授权专利122 809件,有效发明专利43 547件。这其中有一部分来自省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他创新平台。

2.3 实验室体系建设在资本方面存在短板

2.3.1 实验室体系建设资本投入问题。

①资本投入总量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高风险,且河南省实验室体系在建设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激励和风险补偿机制,导致投资风险较大,使投资主体缺少足够的资金投入动力。此外,由于缺少专业的科技金融人才,资金集中投入优质项目,导致效率较低,政府财政投入没有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3]。

②资本支持投入结构失调。现有政策对专利等科技成果过度重视,导致研发阶段的资金投入远大于科技成果转化阶段,严重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这是因为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存在弊端以及自有资金投入具有盲目性。

③资本支持在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中的效果欠佳。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同时,缺少合适的评估方法来筛选出优质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没有适当的监督机制对后期项目的运作进行管理,都会造成资本支出在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中的效果欠佳。

2.3.2 科技金融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科技金融协同合力尚未形成。协同发力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横向和纵向2个方面。从横向来看,科技金融发展涉及科技资源、财政投入、金融供给、金融监管等方面。目前,各部门虽结合职责制定出各类科技金融支持政策,但各自为政、缺少顶层设计、政策间的衔接和协调方面有所欠缺,导致部门间协同融合作用尚未形成;从纵向来看,科技管理部门作为科技金融的牵头部门,在投资态度和力度上“上热下冷”。省级层面高度重视,财政投入逐年增长,政策环境也在不断完善,而地市县层面重视不够,未能建立科技金融的长效投入机制,阻碍科技金融发展[4]。

②科技金融产品体系不完善。一是股权投资体系缺位。由于科技型企业存在轻资产、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其风险收益结构最适合股权融资产品的支持。由于历史原因,导致河南省的创新要素聚集度低、优秀项目不多、体制机制不灵活等,难以吸引优秀的市场化投资管理团队和风投资本。而政府性科技创新投资基金数量少,运行情况不佳,导致股权投资体系基本缺位。二是债权融资体系有待优化。河南省债权融资产品的种类丰富,但除“科技贷”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科技担保贷款等的发展规模小、成效不够显著,这是因为上述产品的政策支持方式为后补助或奖励性补助,对金融机构的激励作用有限[5]。“科技贷”虽能缓解初创期企业的融资难题,但融资额度小、支持次数有限,难以解决科技企业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三是资本市场服务能力弱。一方面区域性股权市场不完善,交易不活跃,流动性差,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技融资板块[6]。另一方面科技型企业负责人对资本市场融资的意识欠缺,在企业治理结构、股权结构、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不够规范,对企业的融资结构缺少科学规划。因此,河南省内科技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

3 “十四五”时期河南省实验室体系建设发展目标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按照引进共建一批、优化提升一批、整合组建一批、重点打造一批的方式,建设高水平实验室,进一步鼓励探索实验室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治理结构和市场化运行机制,打造高校院所、社会资本等各方参与的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到2035年,河南省实验室体系对接资本市场方面主要完成2个发展目标。

一是以更多创新的资本介入方式、资本投入主体参与到实验室体系建设中,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实验室建设资本投入体系。实验室在依托财政投入、科研经费、单位投入的基础上,可吸引企业、金融与社会资本、高校、科研机构等共同投入,通过联合企业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成立创投基金或产业发展基金、签订科研项目合同等方式对接社会资本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实现跨领域、跨单位整合创新资源,为实验室持续性运营和研发获取充足经费,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实验室建设资本投入体系。

二是要着眼市场需求,实现产学研用协同、融合,加快重要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将实验室研究、工程化应用、产业化推广充分结合起来,在取得具有引领性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和原创性技术突破的同时,更加关注科技成果在产品市场的转化效果。同时,要优化实验室建设资本投入环境,比如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全面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股权分红激励、所得税延期缴纳等措施,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打通“中试产品化”和“大规模产业化”的阶段界限,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和机制。

4 政策与建议

4.1 坚持“两个不变”

4.1.1 继续强化财政资金引导支持。结合实验室上年度考核、资金使用及建设发展等情况,坚持省政府投入为引导,实验室所属地市政府投入为主体,省、市财政投入统筹用于支持实验室建设发展,包括建设大科学装置、实施科研项目、保障日常运行等;改革财政科技投入方式,以拨改贷等投入方式逐步取代直接资助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共同参与科技创新;省政府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事前评估、事中监督、事后验收,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避免委托代理问题;推动地方政府建立长效科技金融财政投入机制[4]。调动各地市发展科技金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市县区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领域,借助各类科技金融产品,为当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注入资金活力,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

4.1.2 不断拓宽科研经费来源渠道。支持实验室承担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及单位相关重大科研任务,支持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竞争获取科研经费;对与实验室相关的重大创新任务,可采取定向委托的方式交由实验室承担;支持实验室对接行业龙头企业等,承担相关横向课题。

4.2 建立股权投资体系

4.2.1 设立种子投资基金。种子基金聚焦“投早、投小、投科技”,旨在把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搬”出来,在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介入支持,助力实现产业化。省联合市县(区、园区)、孵化器等共同出资设立种子投资基金,采取直投或无息贷款的方式,支持高层次人才团队将先进科技成果在区内进行转化。针对种子基金要建立风险容忍机制,允许基金出现最高不超过50%的亏损。超出部分以相关基金管理机构所分得的奖励资金为限进行弥补。

4.2.2 设立天使投资基金。由政府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以参股的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天使投资子基金,对初创期科技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同时,借鉴江苏省设立的天使投资风险补偿资金的经验,对投资基金投资种子期或初创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出现的投资损失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将银行信贷与股权投资相结合,通过结构化设计,以“股权+债权”模式对企业进行投资,推动银行风险与收益相匹配,降低对“轻资产、少抵押”高新技术企业的授信风险[7]。

4.2.3 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依托省创投引导基金并联合国内外知名投机机构,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聚焦实验室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贷款风险补偿和绩效奖励等。

4.3 优化科技金融政策产品

4.3.1 科技金融补贴方面。一是扩大补贴范围,将金融机构纳入补贴范围,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特点,对金融机构开发降低抵(质)押要求、资金周转成本及经营风险的金融产品给予奖励性补助;二是优化补贴标准,根据科技企业不同规模、不同贷款方式建立分类补贴标准,既体现财政资金对不同创新主体的引导作用,又避免“一刀切”政策发力不够精准的问题。

4.3.2 风险补偿贷款方面。开发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补偿贷款产品。根据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来建立差异化补偿机制,同时降低财政资金风险承担比例,在满足不同阶段科技企业资金需求的同时,减少财政压力。

4.3.3 科技保险方面。一是增加科技保险险种。在国家保监会和科技部批准的科技保险产品中,增加适合本地区的险种,使科技保险能覆盖科技企业面临的大部分风险。二是对融资类险种,建立“政府+保险+银行”的风险分担机制,解决保险公司不敢保、银行不敢贷的问题。三是实行阶梯式保费补贴。对首次投保的企业提高保费补贴标准,随着投保次数的增加,逐步降低补贴标准。

4.3.4 科技担保方面。建立科技担保基金绩效评价制度,根据合作担保公司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数量、担保金额、反担保要求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科技担保基金在各担保公司的存放额度。利用科技担保基金与担保公司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推动担保公司降低对企业的反担保要求,接受知识产权、股权等轻资产作为反担保物,为轻资产科技企业开拓更多融资渠道[8]。

4.4 优化资本支持环境

4.4.1 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联动。一是加强与银保监局的协调联动,通过制度建设,对银行开展的科技信贷业务实施差异化考核与监管,适当提高科技信贷的不良容忍度,探索制定尽职免责正面清单,为银行及信贷人员松绑。二是加强与人民银行的协调沟通,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整科技信贷规模。根据商业银行对科技信贷投放情况,由人民银行为商业银行提供低成本的再贷款、再贴现资金,进一步推动银行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三是加强与市场监管、税务、司法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共同推动科技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降低科技信贷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提高科技信贷的风险管理能力。四是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加强对科技企业直接融资的专题辅导,共同指导推动科技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7]。

4.4.2 建立科技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构建以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研发投入、人才团队、创新产品、创新服务等创新要素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对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评级,并推动银行、担保、保险等金融机构将评级结果作为科技企业融资的重要参考。

4.5 加强资本市场融资辅导

一是联合金融局、证监局等部门,定期对省内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等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创新类企业进行“一对一”问诊把脉,扫清科技企业直接融资障碍,增强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信心;二是培育科技金融中介机构,提高对区内科技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的市场辅导能力;三是加大企业股改上市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推动科技企业积极筹备进入上市企业培育库;四是推动河南区域产权交易市场设立科创板,通过政策奖励鼓励不具备在主板、新三板上市条件的科技企业在区域股权交易市场进行挂牌、交易和融资[3]。

猜你喜欢

十四五科技成果实验室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精准转化的“科创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