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青年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研究综述

2022-12-04刘霞张雪梅

南方论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青年干部干部政治

刘霞 张雪梅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200240)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上首次提出“政治能力”的概念,强调政治能力、思想定力、战略定力、道德定力要特别过硬,能够经得起风浪考验。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中反复论及“政治能力”,进一步凸显了政治能力建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其政治能力的强弱决定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及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过程中政治能力的强弱。习近平总书记格外重视青年干部的政治能力培养,他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务必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等七项重要能力,并将政治能力摆在年轻干部必须具备的各项能力之首。

近几年来,党的政治能力建设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党的政治能力”为主题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结果显示2015年以来发表的相关文章近400篇,其中博硕论文80余篇。青年干部政治能力作为其中的研究子项,在探讨其内涵要素、现实矛盾及实践指向等基本问题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整合现有文献,并对其研究态势进行展望,以期助益于政治能力建设尤其是青年干部政治能力建设走向深入。

一、关于政治能力研究的一般性分析

(一)基于“国家——政党组织——个体”政治主体的分析

从政治行为主体角度来说,政治能力体现在国家——政党组织——个体三个不同维度。

在国家/社会关系层面,我国学者基于政治发展的国家、社会层次,围绕政治权威与社会支持能力的双向互动展开研究。如欧阳景根认为,政治能力是政治权威和社会在共同进行资源配置、稳定制度秩序、实施公共政策过程中产生的绩效和展现的能力。[1]它包括两种构成要素:一是政治权威的执政能力,二是社会支持能力。前者是指政治权威在社会资源分配、维护制度稳定和制定实施公共政策方面的能力,而后者则是支持以上三个方面政治功能的能力。汪仕凯从国家治理层面指出,政治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中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处理,如政治协商能力、政治吸纳能力、政治动员能力、合法性生产能力等。[2]

政党作为政治发展的重要产物,承担着沟通国家与社会和公民个体的重要职能。程竹汝认为政党的政治能力通过国家政权予以体现,政党的性质、规模、状态、地位及历史使命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政治能力的建设目标和内涵。[3]上官酒瑞总结了民主革命时期我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基本经验,认为政治能力是获取民众政治信任的重要力量,是由整合力、领导力、组织力、统摄力等构成的综合能力。[4]

政治能力落脚到个体时,基于行为主体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环境的差异,其政治能力会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如梁燕等认为企业高层领导的政治能力是企业高层领导者及其团队有效应对政治环境和政府利益相关者,以获取和运用资源并及时规避风险,最终实现企业总体目标的战略能力。它包括政治关系网络的发展和运用能力、政治环境的敏锐性与适应能力等多重结构维度。[5]高锦宏则将高校领导干部政治能力概括为政治学习、政治认知、政治鉴别、政治担当、政治领导、政治驾驭、政治防范等多方面的能力要素。[6]

从多元化的政治能力行为载体来看,它既涵盖个体在政治层面的认知和能力,也包括集体的智慧和结晶。在推进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也要注重在整个国家治理过程中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提高。

(二)基于时代性和发展性两大历史特征的研究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政治能力,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政策主张发展的实践逻辑进行比较分析的。

有些学者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整体梳理了建党以来政治能力建设的历史脉络。黄少成等以百年历程中四个重要时期为分界线,对不同历史时期内党的政策主张和本领发展进行比较研究,提出政治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的过程中练就形成的高超政治本领的集中体现,而这一能力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内容。[7]张波等也认为,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从根本上讲是服从于党的政治路线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意涵和要求。在土地革命时期主要表现在开展革命工作的“政治远见”;新中国成立初期则是以政治上的从严要求夯实执政根基;改革开放新时期强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性;新时代政治能力集中体现为坚定“四个意识”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8]

另有一些学者聚焦于特定历史时期党内政治能力的锻造。如黄雁名等重点梳理了红四军时期党内政治能力锻造的历史经验,认为红四军在特殊复杂情况下开展政治建设工作,通过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实施党内教育与政治训练、制定《党代表工作大纲》等,锤炼了对党忠诚的品格,积累了政治斗争的经验,对新时代党的政治能力建设等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9]宋斌等以延安十三年党的政治建设为研究背景,从革命党和局部执政党两大视角分别总结了政治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和积累的政治经验,提出政治能力是政党在明确政治方向、制定政治纲领、进行政治动员和实现政治目标等有关理论和实践的活动中体现出的综合素质。[10]

总之,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党的政治能力建设必然受到同等时代经济基础和社会存在的制约,在理论和时代双重条件共同作用下对党和国家发展、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跃升提出具有时代性特征的要求和规范。

二、关于政治能力的具体内涵和内容要素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了“政治能力”的概念。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政治建设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上,就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11]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政治能力的丰富内涵和目标导向,也成为研究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的根本遵循。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能力的相关论述,学术界普遍将“三把握”和“一辨别一保持一驾驭一防范”作为政治能力的基本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围绕政治能力的内容逻辑、构成要素等展开研究。如肖贵清认为,政治能力包括宏观战略谋划和微观具体工作两个层面,把握方向大势全局的能力是政治能力在第一个层面的体现,而辨别是非、保持定力、驾驭局面和防范风险的政治能力则是另一个层面的体现。[12]赵金平认为政治能力是一个集价值判断、心理特征、认识机制、实践指向多重维度于一体的协调统一的系统。[13]张波、戴焰军等将政治能力的内涵划分为思想品质、价值态度、技术本领三层结构。思想品质层面包含政治理想和品格,价值态度层面体现为政治立场和担当,技术本领层面则指的是政治鉴别力、领导力和风险处置力。[8]

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青年干部作为党员干部中的新生力量,其政治能力既包含一般性的能力要求,也有着鲜明的时代意涵和实践指向。2019年中国科协学会党建研究会提炼归纳了青年干部的“七大政治能力”,涵盖政治思维、政治判断、政治执行、驾驭复杂局面、维护团结统一、宣传服务群众等多重维度。[14]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15]并将提高政治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应对风险挑战、做好各项工作的第一位要求。在此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还对年轻干部政治能力建设作了具体要求,求是网在其后刊发的一篇文章中将其概括为五大方面,即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政治敏锐力和鉴别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政治自制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16]

依据上述研究成果可知,学者们关于政治能力基本内涵的研究内在地包含着认知和实践两大维度,集中体现在个体通过一定的政治文化学习和政治实践历练,明确自身政治角色所必需的理想、价值、态度等,确立政治取向和行为模式,从而实现自身政治能力与领导职责的统一。

三、关于政治能力建设的逻辑理据研究

在关于何以重视和加强政治能力建设问题上,学术界从不同的主体层面、不同的逻辑维度展开论述。

赵金平从党和国家发展实际以及领导干部自身建设需求等角度阐述了政治能力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在他看来,加强政治能力建设既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迫切需要,也是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提升党员干部执政本领的迫切需要。[13]张霞、刘学军则是从理论建设、历史经验和现实需求等维度展开分析,他们认为提高政治能力建设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内在要求,还是党长期执政过程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17]崔䘵春认为政治能力是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因素。政治能力集中体现了政治建设的本质内涵,是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衡量政治建设成效的重要尺度。[18]唐土红则从党员干部这一微观主体切入,指出“讲政治”不仅是政治态度问题,也蕴含着政治能力的问题,加强政治能力建设对于领导干部增强核心意识、把握政治定位和应对风险挑战有着重要意义。[19]

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5日,“80后”“90”后青年党员干部超出现有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青年干部既是无数党员干部群体中的一员,在应对国家政治新形势、推进党组织建设以及增强政治本领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也肩负着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如周鹭认为,加强青年干部能力培养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各级组织结构发展的需要,也是青年干部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20]刘金鑫从四个方面强调了新时代青年干部提高政治能力的重要意义。一是政治能力是青年干部的首要能力;二是政治能力是政治建设的重要课题;三是青年干部履行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四是青年干部有效应对各种风险考验的关键之举。[21]马超林、王月洋等认为,不断提升政治能力是新时代年轻干部培养政治素质和履职本领的内在要求,也是其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以赢得伟大斗争的关键。[22]

关于加强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内在逻辑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切合党和国家发展实际以及领导干部自身建设需求的维度展开论述的。可以说,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必须把提高党性素养和锤炼政治本领摆在首要位置,这是领导干部适应新时代提出的新矛盾和新任务,提高自身履职能力的必然选择。

四、关于政治能力建设的现实矛盾研究

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是关键。谭彦德认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还存在与其担负的历史使命和岗位职责不适应不匹配的问题。[23]2019年全国机关党建理论研讨会(第一课题组)会议中提到,党内的思想教育培训和政治生活,党员个人的理论学习和价值判断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提升。[14]唐璨将党员干部队伍政治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概括为“形式主义”“低级红”和“高级黑”,这也暴露出当前干部队伍在“政德”“政才”上的短板问题。[24]

青年干部既有党员干部普遍存在的政治问题,也具备该类群体的既定特征,继而暴露出其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特殊挑战和困境。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专题班课题组在研究如何加强和改进青年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时,从四个方面着重分析了青年干部这一群体的现实状况。他们认为,一是青年干部相对缺乏系统理论学习和党内政治生活锤炼,纪律观念有待增强;二是不良社会思潮的渗透对价值选择产生冲击;三是缺乏艰苦基层工作的磨练,工作能力有待提高;四是过度关注自我发展,集体意识和担当意识较为薄弱。[25]姚桓则重点分析了青年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优势和局限。在他看来,青年干部大都思想解放、学习能力强,崇尚民主平等等价值观,但另一方面,部分人的政治信仰和理论学习带有功利色彩,缺乏明确性和坚定性,同时,由于缺乏艰苦生活的锻炼,中青年干部往往承受挫折能力差,一些“三门干部”在继承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和优良传统方面也存在明显差距。[26]李正军等将青年干部政治能力存在的问题概括为“四不”,即政治理论不足、斗争精神不强、党性锻炼不够、政治自律不严。并将造成青年干部政治能力不强的原因归结于五个“缺乏”:一是缺乏基层实践锻炼能力;二是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三是缺乏高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四是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五是缺乏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27]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主要从两个维度分析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政治能力建设问题:一是干部群体的知识、心理、实践等主体性因素;二是制度建设和环境规约等客观性因素。这对于破除党员干部政治建设藩篱,切实提高其政治素养和政治本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五、关于政治能力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

针对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提升问题,学术界主要以党的政治建设和政治能力建设的相关内容为理论依据,在对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内涵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目标定位、内容建设和提升路径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涵养机制。

政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领导干部的年龄增长和职位变迁不断积累和锤炼的,其中干部自我修养和政党组织培育是拉动党员干部政治成长的两大引擎。黄红平认为,政治能力的形成和增强要从激发领导干部政治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和优化领导干部政治能力提升的保障机制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强化政治意识、提高政治觉悟、加强政治历练;另一方面,要注重优化党内监督管理机制、党内政治生态、政治能力考核评估机制。[28]唐璨认为政治能力建设离不开党和国家层面的制度保障,当前相关领域制度还处于粗线条的框架结构,缺乏具体制度和操作性规范,可对公务员法、相关组织法、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国家机关其他规范性文件等有关内容作进一步的调整与完善。[24]孙兰英则强调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和政治本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坚实扛起政治责任,强化政治风险意识,提高有效化解各项风险的能力。[29]

关于青年干部的政治成长和能力提升,学者们既从一般性党员干部的建设路径加以分析,还结合青年干部的成长环境、理论素养以及基层历练等因素,突出强调了理论学习、党内生活锤炼、实践锻炼以及制度保障等举措的重要性。刑海晶认为,青年干部要想在复杂的市场社会关系中不忘初心,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筑牢信仰之基;注重基层历练,提高执政本领;坚持群众路线,培养良好工作作风。[30]杨蕾歆也指出,年轻干部必须树立理想信念,提高理论水平,严守党规党纪,加强政治历练,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使政治能力与领导职责相匹配。[31]唐樵、黄蓉生等认为,必须要把青年干部放在艰难困苦环境和急难险重岗位进行实践锻炼,要多“墩墩苗”,同时做好长期从严从紧管理工作。[32]李正军等还从制度层面强调了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创新完善科学的监督管理体制、健全完善选人用人体制等重要性。[27]

现阶段,学术界关于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的范式研究,延续着传统的内在政治素养或政党组织约束的分析框架,这在具备一定的实践性导向的同时,却忽略了其他环境因素的重要影响。尤其是作为生长在现代化和信息化时代的青年干部,虚拟网络已然成为他们的第二生活空间,不抓住网络主导权则很难排除外部环境对其政治发展的干扰。此外,家庭、家教、家风等作为伴随和影响干部一生的重要因素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加强党员干部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青年干部的教育培养同样需要重视家风建设在其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组织治理和家庭治理的有效联动。

通过对以上研究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界对于党的政治能力研究作出了诸多有意义的探索,对于政治能力的概念界定、内涵要素、建设问题及方式路径的研究,既建构了政治能力研究的一般性分析框架,也为新时代进一步推动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但是,现有的研究多是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提升为着力点,青年干部政治能力建设作为其中的研究子项,相比之下研究成果稍显不足,亟待后续予以补充和完善。一是缺乏系统性研究。目前关于青年干部的研究零散于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建设以及干部队伍建设等诸多领域,鲜少有学者对其中涉及青年干部政治能力的内容进行仔细甄别和系统性梳理。二是研究视域有待拓展。关于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的研究,多数学者延续着传统的分析思路即从党员个体发展和党组织规约两个维度进行论述,并未结合新时代的矛盾和问题作进一步的针对性和创新性分析。总的来说,青年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研究存在深化和拓展的空间。这体现在一是可以结合习近平青年干部思想和相关理论成果,尝试凝练并归类青年干部政治能力的构成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现实矛盾和实践指向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二是将良好外部环境塑造作为拓展青年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的重要路径。作为生长在现代化和信息化时代、政治心理和政治经验尚显薄弱的青年干部而言,家庭和网络环境等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影响已然成为不可忽视的客观事实。

猜你喜欢

青年干部干部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企业青年干部的培养路径
青年干部的定制“课堂”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浅谈我国高校青年干部学习型团队的构建
让青年干部成为学校发展的持久动力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