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青年人的民族情怀

2022-12-03张惠玲

群文天地 2022年4期
关键词:青年人传统节日中华

张惠玲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及传承者的当代青年人,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新生力量,青年一代应带着活力与创造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凝聚起传统文化传承的青春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所以我们应积极倡导在全社会要确实加强青年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努力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和认同,这是目前全社会对青年人社会思想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人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它是由生活在中国疆域内的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历史成果。传统文化不仅包含古代思想文化,同时也包括诸如建筑、服饰、饮食等其他类型传统文化。虽然中华传统文化经过不同历史阶段产生、发展,其特点、形式多姿多彩,但其精神连绵不断、一代代传承下来,其实用价值和强大作用,为中华儿女精神家园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过去一段时期,我国社会教育大多强调对青年人应用型科学能力的培养以及有关技能方面的训练,有些忽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教育,在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培养相对薄弱,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在青年一代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有一个课题组曾经针对“当代青年人与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些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知识知之甚少,对中国古代历史知识有了解的也仅占40%。据调查人员称:“在对古代名人以及著作有一些了解的青年人中,能够做到深入了解的比例也偏低。”

除此之外,部分青年人在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写作能力等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这些现状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化发展中,一些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缺乏深入系统的学习了解,这不仅影响到当代青年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了解与认知,也关系到将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在青年人思想教育中提倡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培育,提高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这是目前社会教育层面中的重中之重。

二、青年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当代青年人不仅包括已走向社会从事各类工作的青年人,也包括当代大学生这个主要群体。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生产方式,人们的生活观念、行为准则、价值标准等都在发生剧烈变革,国际国内形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转变。

从总体而言,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主流表现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但依然有些问题摆在我们眼前亟待研究和解决。当前,一些青年学生不同程度地注重个人专业发展,少数人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感低下、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种状况的存在或多或少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影响着青年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从更深层次分析上述现象,我们认为这些问题存在的潜在因素主要是部分青年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不足,较为突出的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一些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华中理工大学曾对全国部分理工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过调查,发现部分理工大学生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知识缺乏,而且对中国历史和优秀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其中对中国古代哲学知识的了解几乎为空白。这一现象在我国当代青年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在教育过程中对此现象的忽视应该是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之间彼此交流、彼此影响已必不可少,外语也就成了整个社会交流学习的必要工具。但随着个人、学校直到整个社会对外语“实用性”和“功利性”的重视,而自己的母语却只停留在简单运用上,甚至连简单运用都存在问题。现实中只有较少的一部分人,能够直接进入传统文化世界直接阅读古文和传统经典的诗词了。

二是传统的道德精神在一些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中比较淡薄。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提倡“德”为先,中华传统美德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在先辈们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然而部分青年大学生的行为表现与传统美德格格不入的现象还是存在,如课堂聊天、睡觉、听音乐、看视频、发短信,甚至打电话;在公共场所无视他人存在,只顾自己享受;无限度地向父母伸手要钱等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青年大学生对阅读中国古典文学感到无聊,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失去兴趣,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却被西方节日吸引,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许多中华优秀的传统精神,如集体主义、拼搏奋斗、团结友爱等,还有待被青年一代更深入地学习、领悟和继承发扬。

从这些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今一些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在逐渐淡化。作为当代青年人是肩负国家重任的一代,使他们充分了解国家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当代青年人如何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是新时期思想教育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三、加强青年人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一)提升青年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他说:“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在生活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就是它的意义和所受其他文化的影响及发展的方向,不带有‘文化回归’的意识,不是要‘复旧’,但同时也不主张‘西化’或‘全面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发展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的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要产生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意识”,大致要做到两点:

一方面,我们应该提高传统文化的“自知之明”。由于缺少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我们的认知上,需要借助政府机构和新媒体的传播手段。现代青年人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缺乏真正的文化认知和深刻的洞察力。建立青年人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很多,如参观了解和学习一些古代思想、古代发明创造、古代建筑及其他传统文化,并完成青年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主要是要深化传统文化对现代青年人思维的影响,即培养具有代表性的载体,让文化融入到广大青年人的日常生活中。

另一个方面,要提高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创新能力,其中有两种内涵:一是,在现代化思维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背景下,需要自主调整,努力创造。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代发展内涵相融合,在传统和现代化的融合中明白未来的发展,依照现代化思维与需求诠释传统文化的呈现。二是,我们需要运用现代化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革创新,让其与现代化发展相融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面对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冲击,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追赶时代的潮流,我们需要保持清醒认知,不盲目追从,也不盲目摒弃。其次,我们需要放宽心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在维持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基础上,完成与各国文化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和谐共生。

(二)强化中华传统文化符号体系,尤其是节日文化符号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人类社会逐渐形成、发展、完善的文化过程,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产物。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结果,承载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天文、地理、术数、历法等自然与人文的文化内容。从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古代先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所以,我们必须要让当代青年人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意义,进而接受并传承、弘扬与发展。

目前,我们看到国家和高等院校及社会各方面都在加大宣传力度,采取一些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做法,通过学校课堂教育和校外传统文化实践基地的建设,让青年人能够自觉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如2011 年2月24 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我国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识正式“出炉”。这是中华文化促进会发起的“将七大传统节日连起来打包申遗”的行动之一。中国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识的出炉,将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进而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

一方面中国的传统节日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将传统节日符号转变为现代时尚因素的产品,如带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结,红彤彤的灯笼和充满中国元素的家庭挂饰等,都可以作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物,这些实物更容易让青年人直观、感性地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

另一个方面可以通过国家政府层面的力量,来推进这项工作。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发展中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意义,所以政府机构可以在新时代发展中运用有效方法来推进这项工作,发挥国家的积极引领作用。例如,我国政府已将中国的几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设定为法定节假日,让人们充分享受假期的同时感知传统节日文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让青年人通过这些节日逐渐了解到了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同时也让其他国家的人们更好、更直观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人。

(三)转变思想观念,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教育要与社会课堂结合起来

现在青年人接受新鲜事物较快,同时也受西方国家文化的影响,部分青年人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些基本认识,但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上,仍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热爱。我们需要做的是构建当代青年人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融入到青年人的思想教育中。青年人思维方式和内涵的转变需要长期的教育和培养,利用传统文化的宣传和科普,青年人可以逐步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并将其中的精华部分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课堂

社会课堂是青年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是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平台,可以通过单位、社区定期组织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讲座,学习“经典文史和文化传承”方面的课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概论》《唐诗宋词》《二十四孝》《中国通史》等。让青年人通过系统学习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内涵,为青年人提供思想文化支撑,让他们接触丰富的传统知识文化,除了在课堂时间接受老师传授的教育思想,走向社会后的青年人还可以参与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例如书法、武术、戏曲等。当地社区、工作单位等可以组织青年人去参观爱国思想教育基地、文化博物馆、革命烈士博物馆等,参加实践考察观摩活动,这些活动都能够促使青年人在深入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中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信念。

(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我国青少年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健康有力的指导。构建青年人的意识形态,提高青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坚定不移地用民族精神鼓励青年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青年人的教育,让他们自觉产生逐步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正确价值思想,锻炼自我。国家和社会层面需要加强社会的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各种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将传统文化知识教育融入青年人的生活,让青年人在活动的参与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过程中逐步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

当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对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简单复制,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2011 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在我国5000 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青年人要承担起国家发展的重任,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青年人应尽的责任。

猜你喜欢

青年人传统节日中华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