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保靖烈士陵园规划设计
2022-12-03刘倩倩
刘倩倩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14)
1 研究背景
烈士纪念设施是缅怀、褒扬先烈的重要场所,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红色宝贵资源。红色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革命精神和共荣传统,为推动社会文化建设奠定政治基础,对坚定群众的理想性、强化人民思想认识起到积极作用。红色文化内容和形式呈现出较强的多元化特点,载体形式较为多样,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为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奠定文化基础,有利于构建红色文化传承发展氛围,推动社会文化发展[1]。
保靖县是块红色的沃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34年冬至1935年,红二、六军团十七师四十九团率领保靖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前后共一年零四个月,建立了红色革命政权。其间,根据永保县委和永保县苏维埃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迅即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扩红军、建政权、追团防等一系列革命活动,遍及普戎,昂洞、龙溪、野竹、黄连、比耳、拔茅、隆头等13 个乡镇,先后有131 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和红二、六军团主力战略转移做出了极大贡献,所余1162 人跟随红军长征、北上抗日,先后在长征、抗日和解放战争的大小战斗中壮烈牺牲1152 人[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保靖县涌现出全国乃至海外都有重大影响的革命先驱姚彦、湘西自治州第一个共产党员米世珍、中共湘西地下党第一位女县委书记彭司琰等一批著名革命先烈。
1950—1953年,在人民解放军清剿匪特武装的作战中,取得了歼灭武装匪特200 多万人的重大胜利。其中,在湘西剿匪战斗中,保靖县也涌现出许多英雄集体和战斗功臣。
通过普查,保靖县共有革命遗址30 处,共安葬烈士105 人,分布于保靖县6 个乡镇,均属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且大多年久失修,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逐渐弱化,亟待新建一处为保靖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师生、社会各界人士、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职工提供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纪念性烈士陵园。
2 项目区位与概况
保靖县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部,与永顺县、古丈县、吉首市、花垣县、龙山县、重庆市秀山县接壤,国土总面积1753.5 km2[3]。保靖烈士陵园选址位于迁陵镇大田村内,迁夯公路东侧,保靖县社会福利院北侧,占地面积约32 900 m2(约合49.4 亩)。场地距保靖县政府约2.4 km,交通条件良好。迁夯公路是保靖县迁陵镇至吕洞山镇二级公路建设,全长48 km,是保靖县重点工程之一,交通较为便利。
烈士陵园南北向约80~190 m,东西向约240 m。地势东高西低,中央较为平缓,基地内最低处高程424 m,最高处高程440 m,最大高差约为16 m,现状植被条件较好。拟建场地中部为硬化广场,目前作为球场使用;东侧为林地用地,植被保存较好;北侧为一栋已建3 层建筑,占地面积约380 m2,建筑总面积约1400 m2;南侧为保靖县社会福利院;周边为散落村落。项目区现状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区现状
3 设计目标及概念
3.1 设计目标
保靖烈士陵园一方面应承担安葬、缅怀、悼念瞻仰等基本职能,另一方面也应融合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文化传承等功能。本项目梳理场地现状特征,结合已建工程营造流线序列、融入景观要素,将陵园公园化,打造以纪念先烈、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集瞻仰、教育、游憩于一体的纪念性园林景观公园,符合省级烈士陵园建设标准。
3.2 设计概念
在迎“英雄回家”的政策背景下,提取“回”字作为设计概念。将其内涵衍生为“迎回”“魂归”“纪念”三大主题,并采取叙事性的表达手法围绕其展开,将三大主题与场地功能分区形成对应关系,“迎回—英烈归故里”对应入口广场区,“魂归—青山埋忠骨”对应烈士墓区,“纪念—山河念英魂”对应瞻仰纪念区。
4 规划结构及空间序列
4.1 规划结构
平面设计以“回”的形态演变成为两个环形,整体形成“一轴一心两环三区”的空间结构。
“一轴”:由陵园大门、入口树阵广场、大台阶、纪念广场、烈士碑组成的空间主轴线。
“一心”:以烈士纪念广场的烈士纪念碑为陵园的核心。
“两环”:外环为项目设计范围边界线,内环为瞻仰序列串联各功能分区。
“三区”:分别为入口广场区、纪念瞻仰区、烈士墓区三个功能分区。
4.2 空间序列
以轴线组织陵园空间序列,从入口大门和广场开始,沿景观瞻仰中轴线拾级而上,分为“起—承—转—升—合”,使游客参观情绪随之跌宕起伏。形成具有节奏、韵律的空间体验,进而引发观者与场地发生情感共鸣,强化空间氛围[4]。
“起”:入口大门作为整个序列的起点,两侧设有树阵,形成空间的围合,在心理上产生一个积极空间。
“承”:设立标志性雕塑作为对景,结合入口树阵作为空间的过渡地段。
“转”:烈士陈列馆及陵园管理用房将入口树阵与烈士纪念区衔接,展厅可通过大量图例文字展示革命先烈的事迹,作为情绪的转折铺垫。
“升”:通过台阶上到开阔的纪念广场,台阶左右两侧种植对称式的园林绿化植被,衬托主要景观的宏伟壮观。烈士纪念碑位于广场中心,使整个陵园空间序列达到高潮。
“合”:烈士墓区和英烈墙作为轴线尾声,情绪由庄重严肃转到沉重缅怀,进而体现空间肃穆情境。
5 总体方案
5.1 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在尊重场地原有布局的前提下,对地形和空间序列重新进行整理和规划,充分利用几何对称的轴线设计,沿迁夯公路设置陵园主入口,将入口广场和纪念碑串联起来,形成由陵园大门到入口树阵广场、英烈墙、中轴纪念道、纪念广场、烈士碑组成的空间主轴线,并通过竖向设计的融入,层级而上,丰富场所体验。
在场地中央结合现状已建烈士陈列馆,对称规划一处烈士陵园管理用房,与中轴雕塑标识及树阵形成规整、对称的平面布局,烘托园区凝重、严肃的氛围。烈士纪念广场及纪念碑设置在场地山体高程最高位置,烈士墓区位于烈士纪念广场两侧,英烈墙位于场地东南侧。停车场结合入口设置,规划为生态停车场[5]。图2为总体鸟瞰。
图2 总体鸟瞰
5.2 节点设计
5.2.1 八一广场
在场地中央结合现状已建烈士陈列馆,对称规划一处烈士陵园管理用房,与中轴雕塑标识形成空间围合感,平面形似“八一”,故名八一广场。通过树阵及广场的大尺度空间设计,营造肃然起敬的气氛,烘托园区凝重、严肃的氛围。
5.2.2 英烈墙
根据地形设置英烈墙,连通纪念广场,聚集及分散人流。结合现状地形,将一级平台之间的左右两侧护坡墙改成英烈墙及大型英雄人物浮雕场景,展现英雄主义文化。英烈墙长约100 m,高约2 m。
5.2.3 纪念广场及烈士纪念碑
广场呈规整布局,沿中轴拾阶而上,到达以纪念碑为核心的瞻仰广场,广场铺装采用青色石材铺装。烈士纪念碑周边以植物的围合突出空间概念,在庄严凝重中透出明朗开阔的意境。烈士纪念碑是整个空间的视觉焦点和轴线重点,其由碑基(踏步和平台)、碑座、碑体组成。纪念碑总高度为21.81 m,“21”寓意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81”寓意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
5.2.4 红色文化步道
沿迁夯公路两侧各预留2.5 m 人行道,按时间轴线对红军在保靖、湘西剿匪等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及烈士的英勇事迹等内容设置宣传景墙进行展示。
5.2.5 生态停车场
在入口大门一侧布置生态停车场,既符合生态性,又能满足停车场的实用性、安全性、景观性等多方面要求。停车场共设置27 个小车停车位及3 个大车停车位。
5.3 植物设计
常绿乔木:黑松、雪松、湿地松、桧柏、龙柏、广玉兰、香樟、黄花决明、桂花、杜英、石楠、杨梅、罗汉松、芭蕉等。
落叶乔木:水杉、池杉、银杏、玉兰、枫香、垂柳、红枫、龙爪槐、碧桃等。
常绿灌木:铺地柏、千头柏、南天竹、夹竹桃、栀子花、法国冬青、十大功劳、枸骨、山茶花、含笑、八角金盘、洒金柏、小叶女贞、苏铁、红花继木、龟甲冬青、洒金珊瑚、金叶女贞、火棘、八仙花、迎春、六月雪、雀舌黄杨等。
落叶灌木:月季、紫荆、蜡梅、木槿、杜鹃、紫薇、紫叶小檗等。
其他:络石、爬墙虎、紫叶酢浆草、常春藤、吉祥草、长春花、麦冬、紫竹、刚竹、凤尾竹、紫藤、红花酢浆草等。
5.4 竖向设计
根据场地地形条件进行竖向规划,并据此确定场地高程。场地整体东高西低,现状最低高程约424 m,最高高程约440 m。
本次竖向设计高程为424~436.5 m,依据现有地形,逐级抬高,场地前后缘基本与原地形衔接,最大限度减少土石方挖填量。设计入口大门处高程约424.0 m,八一广场高程约426.5 m,一级平台高程约428.5 m,纪念碑广场高程约435.5 m,碑座高程约436.5 m,场地最大挖方深度约3.5 m。
5.5 无障碍设计
烈士陵园内公共区域配备无障碍设施,如无障碍出入口、无障碍通道、轮椅坡道、无障碍标识系统等。无障碍设施应符合安全、可达、可用、便利的基本要求,为英烈家属和残障人士带来便捷,完善陵园服务配套功能。
(1)设置无障碍出入口。陵园主要出入口设置成平坡形式,地面平整、防滑。
(2)设置轮椅坡道。在纪念广场结合台阶设置轮椅坡道。轮椅坡道设计成直线形、直角形或折返形。轮椅坡道的净宽度设计为1.20 m,并在坡道两侧设置扶手和安全设施。
(3)公共厕所设置无障碍厕位。无障碍厕位方便乘轮椅者到达和进出,尺寸为2.00 m×1.50 m。
(4)园区结合无障碍设施设置无障碍标志,重要的展览性陈设,设置盲文解说牌。
6 结语
保靖烈士陵园对保靖县的发展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是“慰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靖县学习英烈、缅怀英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真正体现“褒扬烈士、教育群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在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助推下,红色旅游已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其发展快车道已然开启。以保靖烈士陵园建设为契机,将发展红色旅游同发展自然生态旅游、地域特色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促进保靖县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