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治未病”理念在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2-12-03黎培芳
黎培芳
茂名市中医院 治未病科(体检科),广东 茂名 525000
0 引言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常会造成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相关研究[1]指出,因不良的日常行为及饮食习惯、自身健康管理水平欠佳等因素,导致大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难以控制,反复发作。因此加强患者的健康管理,规律其生活习惯,对控制高血压尤为重要。“治未病”理念以未病先防,已病防恶,康后防复为主要目标,属于我国中医中的经典理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2]。目前该理念已在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广泛应用,效果显著。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治未病”理念在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减少高血压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2例进行研究,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43~76岁,平均(62.45±3.68)岁。对照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44~78岁,平均(63.01±3.7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晓且同意,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要求的高血压诊断标准;②意识清楚、无认知障碍患者;③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急性疾病;②具有精神疾病、语言交流障碍者;③继发性高血压者;④合并心、肾、肝等重要脏器障碍患者;⑤依从性较差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管理:护理人员按常规给予患者作息时间及饮食规律指导,定时督促患者用药及检测患者血压,并定期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筛查、健康体检及随访评估。
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治未病”理念健康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收集患者血压控制、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状况、血压监测指标等资料,并建立健康档案;②评估患者疾病风险及健康状况:根据患者个人健康档案信息对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针对性的帮助患者纠正其不良习惯及行为,提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并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健康干预方案;③健康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依据中医辨证理论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调养指导、合理安全用药指导等,并在患者疾病症状得到缓解后,提倡进行巩固性治疗,避免疾病反复发作。
两组患者均进行6个月的健康管理干预护理。
1.3 观察指标
1.3.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对比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1.3.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高血压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对比
采用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测评量表[3],该量表包括运动管理、饮食管理、情绪管理、用药管理、病情监测、工作与休息管理6个维度,33项内容。量表的总体内容效度指数是0.91,总Cronbach’s α系数是0.914,可操作性及信效度良好。按照患者相关行为出现的频率进行等级设置,赋值为1~5分,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与分值大小呈正相关。
1.3.3 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对护理满意度对比
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按照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完全知晓、部分知晓以及不知晓标准进行统计。总知晓率=完全知晓率+部分知晓率。
护理满意度:医院自拟问卷对患者健康管理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满分100分,患者得分>80分即对护理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采用SPSS 26.0进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统计结果以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降低,观察组患者的各血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对比(,mmHg)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对比(,mmHg)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高血压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运动管理、饮食管理、情绪管理、用药管理、病情监测、工作与休息管理、总分高血压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各高血压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高血压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对比(,分)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高血压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对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未病理念知晓率及对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对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据慢性数据统计显示,高血压作为发病率高、控制率低的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4]。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已开始重视行为及环境对广大民众的健康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心理平衡、戒烟限酒”的健康教育理念,因而美国的高血压控制率及患病率到21世纪减少显著,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美国高血压疾病防治经验证实,健康管理可有效防治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6],鼓励各试点单位、各地区寻求出一种科学有效的、适应中国国情的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我国中医“治未病”的基本原则与“实现对全民生命全程管理”的健康管理理念相一致。
“治未病”理念主要为未病先防、已病防恶、康后防复的健康管理模式,通过中医诊疗手段及特色健康保健干预高血压病患者,突出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该理念能够对患者体质进行调节,减少高血压病形成的诱导因素,使患者机体状态达到“阴平阳秘”[6]。另外该理念还可以向患者普及相关健康知识,对其错误认知及不良生活习惯进行纠正,进而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达到血压的有效控制[7-8]。
梁小利[9]学者研究结果表明,中医“治未病”理念健康管理干预后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除运动管理行为外,饮食管理、用药管理、情绪管理、工作与休息管理、病情监测及总分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除维度外,干预后其余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常规健康管理;本研究结果证实,经健康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管理、饮食管理、情绪管理、用药管理、病情监测、工作与休息管理、总分高血压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研究结果相一致,均提示“治未病”理念对患者高血压病自我管理行为的有效性。杨丽羡[10]研究数据指出,治未病理论护理与优质护理相比较,其更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本研究结果亦表明,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研究结果相符,均指出“治未病”理念健康管理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除此之外,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96.43%)及对护理满意度(98.21%)均高于对照组83.93%,78.57%,与雷根军[11]关于“治未病”理念干预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97.10%)及对护理满意度(98.55%)均显著高于常规健康管理的79.71%,75.36%的结论相统一。
综上所述,“治未病”理念健康管理可规范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改善血压水平,促进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