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出版时代幼儿园教材建设新路径

2022-12-03李彦歌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融合儿童教材

李彦歌

(京版芳草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融合出版是将出版业务与新兴技术和管理创新融为一体的新型管理形态[1]。从融合的领域和层次看,一是传统出版编辑部门和数字出版部门之间的融合;二是出版集团与政、产、学、研、技、运各领域的深度融合[2]。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技术的广泛普及,直接丰富了幼儿园教材原有的出版形态,也在全新的出版融合的理念下,逐渐拓展教材边界,创新了教材融合出版的新路径。

1 幼儿园教材情况简要说明

幼儿园教材与义务阶段的教材不同,教材的出版方并不固定,教材编写的主体也不固定,且幼儿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从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教材应更多地体现生活化,因此也受到地域差异的影响。所以,目前的幼儿园教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具体如下所述。

1.1 幼儿教材的种类

(1)从教材的类型上来讲,主要分为主教材和特色教材。主教材是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必备的基础教材,内容涵盖五大领域,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并以此转化为相应的教材,也就是一套主教材里至少包含五个学科知识内容的课本,强调的是内容的全面性和设置的科学性。特色教材一般指帮助幼儿园实现在某一领域形成特色的体系化教材,特色教材更重视领域学科内的知识体系、内容深度、创意设计及学习结果的展示性,如音乐特色教材、美术特色教材等,更加系统、新颖、显性。

(2)从教材的形式上划分,主要分为分领域式教材和主题式教材。分领域式教材是指按照领域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学科,每个学科对应一本书,在教材的编写体例上,比较注重知识的范围和梯度,强调内容编排的逻辑性和循序渐进性。主题式教材是以某一主题为核心,融入儿童发展的多种能力,其不以领域或学科划分,打破了学科课程体系知识的界限,更加注重知识经验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是近几年比较普遍的一种教材形式。

1.2 幼儿园教材的特点分析

1.2.1 围绕核心知识内容的产品资源聚合

幼儿园教材的产品架构的构成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丰富,在整个教材体系里,既有儿童用的书本,也有相关操作卡片和贴纸,还有配套的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参考用书、教学课件,这些都是幼儿园教材体系里必备的组成部分; 而对于特色教材,配套则更加丰富,除上述表述之外,还会配备多种多样的玩、教具材料,又或是智能终端设备。该文所阐述的幼儿园教材指的就是供儿童、 教师使用的一切支持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物质形态及相关支持活动的总和。

1.2.2 特色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相较主教材更加多元

主教材(特指针对儿童使用的书本)多以单一的图书存在,而特色教材则比较丰富,因其更加注重特色优势的打造。特色教材更加注重动态化的立体呈现和交互式的场景体验,以增强教材的生动感和展示效果。如在绘本阅读的图书上增加了二维码,实现扫码听声音、 看动画; 在绘本科学的图书上融入了AR 增强现实技术,更加直观地说明事物的发展规律或特性; 在美术的图书上增加了VR 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了想象创作的空间,带来美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了简单阅读到即时交互模式的完美转变。可以说新媒体技术场景已经成为幼儿园特色教材打造的关键元素。

需要说明的是,不管是主教材还是特色教材,都比较重视教学课堂的场景打造。通过借助多种教学软件和智能终端设备,营造了智能、活泼、交互的教学氛围,极大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相对于传统单一的教学场景,教学体验大大优化。而且随着阅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主教材开始融入简单的新媒体技术,如添加二维码扫码功能等。

1.2.3 在发展中探索边界融合

幼儿园教材的边界融合主要依托于该行业的教学特质、现状和用户(儿童、教师)的使用需求。教材的使用者具有双主体性,即儿童和教师,最多的使用场景则是集体教学活动,当教师在使用出版企业所提供的配套教学软件引导儿童学习时,就必须借助一个足够大、足够清晰、反应足够敏捷的智能终端设备,目前较为普遍的是一体机的运用。这是最直接的通过教学需求所带动的用户对一体机设备的需求,出版企业与设备提供商借此实现双赢局面。可以这样认为,幼儿园教材的出版模式也是出版融合的一种简单体现,具有出版融合的雏形,也就是实现了“购买不是终结而是起点,还要视其为用户,让用户与出版社的产品产生更强的黏性,使产品延伸为产业链”[3]。

2 影响幼儿园教材创新出版的因素

幼儿园教材之所以在产品形态、 功能方面持续升级,有其必然的客观发展因素。

2.1 新媒体新技术助推教材的升级

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VR/AR 等技术的运用,将教材内容更加全面、 立体、 动态的展现在用户面前,知识更易被理解,创造了强交互的学习方式和极其丰富的使用场景,激发了探索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了教育教学的趣味性,学习体验得到优化,教育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在实现智慧教学的同时,不断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在知识内容的呈现、教学方式的优化、 教学氛围的营造、 教学结果的向好等方面,都是技术赋能下教材的形态、品质、功能的全面升级的结果,并促进了“科技+教育”模式的形成。

2.2 行业政策指明教材的创新方向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明了幼儿园教材的编写原则和教学实施方式;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发展目标;国家围绕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强化管理,2020年教育出版转型融合得以提速,传统出版单位加快数字教育出版产品和模式创新[4]。在教育理念、教育信息化,教育出版、融合出版的大背景下,加速对教材的知识内容、实施方式、传播流程等进行全方位优化势在必行。

2.3 教育观念的更新助推教材更加符合教育本质

教材作为传递知识内容、 教师和儿童教与学的关键媒介,应在教育理念的支撑下促使教师科学开展教育活动,并促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获得知识。最新教育观念中,对传统教育教学的模式、儿童的发展、教师的作用做了全新的梳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让儿童在操作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在丰富的场景中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并实现经验价值最大化。此外,新教育理念中也强调教师的研究型角色定位,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幼儿园教材的概念由载体或媒介向工具、资源延伸,利用工具打造更适宜的教学场景和教学形式,充分利用资源,提供更加完善的知识服务,使儿童和教师获得书本内容之外的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助力教育创新。

3 优质幼儿园教材资源实现策略

优质的幼儿园教材资源是内在知识内容和外在转化形式的高度统一,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要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助推更加优质教材资源的建设。

3.1 加强基于交互行为的沉浸式体验场景的打造

当图书出版步入3.0 时代,知识摄取不再以功能性需求为唯一目的,而是于场景中进行文化实践、社会实践、交往实践,进而带来情感体验[5]。好的教材能营造一种积极的教学体验,能促进教师和儿童的有效互动,创造出一种师生之间共同学习、交流促进的良好教学氛围。如创设儿童与纸质教材交互、儿童与教学材料交互、 儿童与技术场景交互等多元化交互场景,并使其服务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教材,调动儿童的生活经验,带入思考的状态,并引发儿童的系列行为。诸如在故事情境下,按照自己的意愿用颜色和表情符号来表现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情绪,以及由此创设新的故事走向; 借助骰子游戏材料,来确定数学迷宫图中人物行走的线路;借助VR技术来创作想象中的美术作品等; 也就是更加注重满足儿童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但是要注意的是,所有场景的打造,绝不仅仅是场景的呈现或气氛的营造,更多的是场景的开始、问题的提出,使儿童基于问题场景,在互动中操作探索,并以此获得反馈,从中获得获取新知、启迪智慧的乐趣。

3.2 重视全面性需求供给的资源聚合

好的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儿童的桥梁,也是连接教师和家长的桥梁。所以一套实用、科学性的教材是以儿童学习的知识内容为核心,并融合教师和家长的需求,提供具有较强关联性特征的知识服务内容。其中既包含为儿童提供的全面知识内容、操作材料、技术场景,也包含为促进儿童整体教育所需要的教师资源和家长资源,以儿童知识服务为核心驱动,构建泛教育体系。如为教师提供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须的教具,组织儿童探究的方法策略,提升教研水平的拓展资料,针对儿童问题需要家园共育的技巧方案等;针对家长的则比较少,仅仅是一些必备的与核心教材内容匹配的亲子共育的方案,以便家长随时了解儿童的发展状态。好的教材在于体系的健全,更在于切实的运用,构建“儿童—教师—家长”的全方位资源体系,可以消除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教育壁垒,共建和谐教育环境。

3.3 形式服务于内容,协同助推教育教学结果的可视化呈现

不管是单纯纸质教材还是配套材料,亦或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场景的创设,都必须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所有的外在形式都是高效开展活动的手段,切勿喧宾夺主,把重点放在体验交互活动的有趣上,而忽略了教育活动的本质。因此,首先在设计所有的交互活动时,要特别关注活动的适宜性,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赋予活动以教育价值,既不能枯燥,也不能过于娱乐;其次,操作要简便,问题或障碍设置的数量要适宜,以免设置过于繁琐降低用户体验,儿童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很强的生成性和即时性,过于繁琐的设置会影响教学活动的节奏,从而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最后,要注意教育结果的可视化,一方面因为人是在不断获得反馈中提升自我认同感,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儿童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也更有利于让家长了解儿童的现状。

4 幼儿园教材发展趋势探索

随着数字出版、融合出版概念的提出,幼儿园教材必然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教材体系。

4.1 教材更加智能化、数字化

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5G 技术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且内容呈现更加精细化。通过技术的赋能,使教材更加生动、有趣、立体、有创意,让教材内容更优质、更具有交互感和沉浸感,促使教师和儿童在更加轻松、智能的环境中互动。纸质教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向数字教材拓展,纸数融合,为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提供便利。

4.2 搭建以幼儿园教材内容为核心的教研资源平台

我国目前幼儿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对教材的高效实施需要依赖于外部对其进行持续的教研培训支持,从而带动培训产业的发展。在目前的幼儿园教材体系里,已经有“教师培训”这一知识服务的提供。但是纵观整个行业,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目前的教师培训是教材的免费附属品,在培训内容的系统性、持续性、按需授课性上还欠缺。要想改变现状,必须调整教师培训的价值定位——可提升教研水平、可促进教材增量、可单独受益,将教师培训打造成增值服务的必需品,做到培训内容体系化,培训体系系统化。为了持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开展相关学历提升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利用教材覆盖大量一线教师的优势,与行业优秀教育平台建立联系,合作举办大型系列讲座、异地游学活动等。充分利用教材的辐射效应,向周边产业链延伸。

开发技术驱动型知识服务模式,即教育出版社基于自建的技术平台聚合碎片化、 多粒度和系统化的内容资源,在知识生产端将已有资源解构重建,适应多模态、多场景、多形态的需求,同时连接第三方资源,构建内外部资源协同供给的新生态[6]。如开发APP 在线学堂,开发包括基础教学服务的指导视频、一线教师经验分享教育教学研究视频、 园所管理视频等。另外,还可以规划定期的专家直播讲座,学习的教师可以与讲座专家实时互动,通过在线学堂帮助教师实现全方位能力的提升,借助不同知识服务模式,促进教材增益效应。

4.3 教材边界向家庭端产品延伸

在2021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明确了家庭教育的责任,确定了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合力开展儿童教育的机制。基于教育完整性的出发点,可以幼儿园教材为核心,将幼儿园教材产业链向家庭端延伸,构建基于内容交互化的资源体系。如围绕教材知识内容,创建亲子共读的读本,一是让儿童在幼儿园所学的知识经验得以延续,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二是结合儿童的阶段能力发展特点和问题,向家长传递科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和解决策略。让幼儿园教材和亲子读本联动起来,形成教育合力。

此外,也可以开发家庭端的APP 联动软件,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将幼儿园教材里的动画、音频、视频资源打破重建,配以游戏化的操作场景和延展性练习设计,满足儿童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通过测评软件,记录儿童的发展数据,既为家长、教师了解儿童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出版社后期研发、 推送更加有针对性的知识服务内容直接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促进优质内容以多元产品形态向不同领域延伸。

5 结语

教材,是传播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做好教材的出版工作既体现出版企业的历史使命,更体现一种责任担当。对支持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不会变,对促进教育水平提升的功能不会变,出版企业要做的就是牢牢把握教育产品的教育价值,并在融合出版的理念下,将教材出版价值最大化,构建“儿童+家长+教师”的全新教育产品体系,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出版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融合儿童教材
教材精读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