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养生德育元素解构与育人机制浅析

2022-12-03张楠楠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传统评价体育

张楠楠

(吉林动画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德育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我国关于学科教育中实施德育的原则、方法、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规范、合理、与时俱进,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教育理念融入到高校体育教育当中,确保学生拥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自身的道德素养,为将来进入社会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体育是能够富强国家和强身健体的一种社会活动,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能起到振奋人心、传承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提升民众幸福感的作用。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体育养生课是高校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必修课来进行教学,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它的德育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惠及全体师生。养生育人内涵形式丰富,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德育元素能够有机的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普通高校将体育养生纳入是非常必要的。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中华养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丰富的文化和教育资源,在高校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过程中,应围绕“传授知识和传授价值相结合”的目标,从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向挖掘出体育养生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的力量、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呈现出以德育育人为主体的人才培养路径。

1、高校体育养生育人现状及存在问题

1.1、教学结构还不够合理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体育课教学的地位,与专业课相比相不受重视,高校教育中都是强调专业课以及思政教育理论课对于大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意义,往往忽视了体育课对于大学生德育教育能力的重要意义,体育养生也是先从选修课逐渐发展为必修课,对体育养生的正确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校教育缺乏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养生与保健文化内涵,目前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发展。

1.2、教育宣传还不够到位

目前尽管许多高校开设了独具特色的体育养生教学,但教学目标中技术能力目标比重较多,涉及理论认知、价值情感的目标较少,对于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并未真正发挥出来,没有充分挖掘出育人思政教育。学校对传统养生知识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基本上是在体育选修课堂之中,没有其他方式的介绍手段。在课时比例中传统养生的课时数量较少,教学内容也集中在经典项目,学生兴趣高但基础差等,加之体育养生场地器材无法保证,且利用也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导致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一。

1.3、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

虽然有些高校实行社团、俱乐部制的新教学模式,体育养生专业师资薄弱,体育养生保健类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匮乏,不能满足需要,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较少,严重影响了体育养生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达不到期望的标准。多数高校体育教师思政教育理念还有较大差距,且在这方面的意识也较为薄弱,学生对传统养生中的“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了解程度不够,教师无法进行专业的讲解,从而导致学生的认识不够清楚,觉得较为平淡,导致对这些内容的发展历史、作用和功效缺乏全方位的认识。

1.4、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

高校体育养生多样化的自评、互评等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标准还不够清晰、监督机制不够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不能保证体育养生教学效果及人才培养质量。高校体育养生首要评价标准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培养,根据“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重要人才培养方向来对高校体育养生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与重塑,得出教育评价与德育评价相融合不够,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深入革新、完善。

2、高校体育养生德育教育解析重构

2.1、高校体育养生核心是德育元素顶层设计

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养生一直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养生倡导的和谐理念包括修身养性、内外兼修、知行合一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后,积淀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理念和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传统养生理念、道德理念密切相关,一脉相承。体育养生教育特点、方式方法、目标、价值等定位都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传统体育文化等德育资源。体育养生教学设计要遵循高校体育教育原则,遵循其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成为其重要的发挥载体。比如,在导入教学的准备部分,在把体育传统文化基本知识吃透拿准的基础上,结合养生大纲重难点,研究相关养生书籍,才能严谨贴切的融入德育元素。再根据学生特点,体育环境的变化,教学方法要不断的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不断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锻炼强度和运动量,课后总结、布置作业也要适当设计融入德育元素。在学习和生活中,也有很多的道德规范、做人道理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妙在得当的和所学传统养生理念融合在一起,这就需要教师体现在教学顶层设计理念之中。

高校体育养生通过传统养生套路的教授与习练,可以改善学生亚健康状态,掌握在体育养生运动中遵循的基本规则及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具备自我保健,自主锻炼提高身体健康的能力。并通过养生保健知识传递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爱国精神,明确体育养生运动的 “塑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人、以体育德”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体育养生理念博大精深,与传统哲学思想、医学、军事思想、美学、伦理道德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以此来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遵守规则的体育道德精神,推动学生由学习参与者向体育精神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转变。传统养生方法和理论与现代高校体育理论基础体系具备相融、互通特征,因此,传统体育养生作为传播、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完全能够科学有效融入高校现代健康体系,这也是开拓发展高校体育教育迫切需要的。

2.2、高校体育养生关键是完善优化内容体系

根据全国高校教学指导纲要精神指示,体育养生的培养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分别是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基于这样的目标,体育养生内容大致包括:基础知识、基本功和养生套路的教学。第一,学生通过对传统养生概念及其分类、历史溯源、现代价值与发展、功法特点及习练要领,掌握体育养生的基本方式方法,为学生自我练习提供理论知识保障,也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奠定基础;第二,在教授基本功和基本套路中,要求学生做到呼吸、步型、意识、精神的统一和谐,掌握体育养生运动过程中遵循的原则与特点,提升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协调配合能力、掌握动作功法的平衡控制能力,将功法的松静自然、准确灵活、练养相兼、循序渐进的精髓渗透给学生,传递体育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第三,通过系统的动作技术教学和习练,使学生能掌握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养生功法,将健身气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体育精神传递给学生,进一步促进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养生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使学生感悟中国传统养生的特质和内涵;第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制订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传统文化鉴赏能力,并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体验运动的乐趣,克服各种困难,有一个身体健康、心胸豁达、充实快乐的人生;第五,养生教育的互动性、套路的竞技比赛、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团队协作、顽强拼搏等都为传递社会主义正能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教师关注学生成长,采用多元丰富的教学手段助其发展,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模式。这样的育人手段,是无可替代的德育教育优势,激发着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为社会人民的奉献精神,为其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2.3、高校体育养生重点是根植体育传统文化

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最具现实产业运用价值的部分,是中国古代祖先奉献给人类最宝贵的科学与文化财富,也是当今社会健康养生可以依托的独特资源。养生产业的建立发展,对“健康中国”事业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而且还可以成为未来中国的支柱产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推动作用。“自然养生体育”是老子在阐释“道”家思想的基础之上而衍生下来的一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原本就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古人云: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就是这个道理,人类应该在自然之道中去修身养性、保健身体、培养情操。中国古代历史自上而下所沿袭下来的养生体育的这种特质,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所决定的,自然养生理念追求无思、无虚、无为,达到个体和大自然混然一体。道家的这种复归自然、追求平和的自然体育观,不仅缓和了现代人对体育求胜的利益心理,也纠正了对练体育是为了荣誉的错误观念,它对当代大学体育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武术、传统气功、养生导引术,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顺应时代发展,在养生套路习练中加强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在武术对抗赛中能增强学生不畏艰难、努力拼搏的体育精神。

3、提升高校体育养生德育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3.1、强化高校体育养生教育地位理念,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适当调整、合理分配学时,让养生教学有足够的课时向学生讲解传统养生内容的历史发展、作用功效和学习意义等。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教学,从学生思想上入手,加深学生对传统养生的认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了解传统体育养生的积极性。提高高校体育养生教学目标设计,统筹整体目标,使其细化到每一节课的目标中,与时俱进不断修订教学大纲、编写教材、更新教案,在课堂中要有集体讨论、小组总结等时间分配,将养生育人教育贯穿整个教学环节,指引总教学目标的完成。丰富养生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高校体育养生保健类评价体系,完善体育养生保健教材建设,并增加与社会实践接轨的教学方式,重视毕业实训工作等等。只有提升体育养生教学地位,促进其快速发展,将育体和育德紧密结合,建设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事业,才能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养生教育,才能保障全民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2、加强高校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教学能力,提升综合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引领者和践行者,也是高校体育教育建设的主力军。教师作为学生心目中的公众人物,有榜样效应,不仅把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教师的综合素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基于“大思政”的高校体育养生教改,关键是授课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学到的隐形知识区别于面授灌输知识的感受,教师也要充分的给与学生自主权,加强课堂主体性,教会学生在竞争中求合作,要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入手。教师要增强教科研能力,将传统养生的内容编成教材,形成体系,融入教学过程,耐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为推广和宣传传统体育养生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3、灵活教学形式,提高学习积极性

灵活体育教学形式,重在以学生较易接受的方式方法教学和沟通。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传递以短视频、多维动画等立体式的交流方式更为学生所感兴趣、理解和接受。结合体育养生运动项目的特征及学生特点,应对高校体育养生教学形式进行重新构建。学生对传统养生知识的基本理论认知比较理想化,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意愿,大部分学生希望在体育教育中获得传统体育养生课的知识,以此来解决自身亚健康问题或者为亲人朋友做保健指导。学生对于灵活性的教学方式,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知识问答竞赛、基本技战术的情景练习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也随之提高。以此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视频短小快捷等特点,将教学重难点、小组展示、各种案例实时上传至网络平台,打造一种使学生可以做到预习、复习和随时学习的新型教学方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体育养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方向,以往体育教育以教学课堂作为传播和学习的主要战地,强调教学效果、成果,一定程度上有所欠缺,如能多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参观史馆等,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彰显体育养生教学的实践性。实地走访发现,师生对养生保健有强烈需求,已有社区、群众自发组织参与养生体育保健活动。如能充分利用养生保健这一功能性特点,在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并注重心理健康,就能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

另外,完善体育养生教学环境,合理设计展示传统养生文化空间,是体育养生的隐形育人教育。高校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受的德育教育是显性教育,而在体育校园和体育教学环境空间布局、陈列的氛围中,更有利于学生传承体育传统养生文化、弘扬体育精神,实现隐形德育教育。例如,在体育场馆贴传统养生文化鼻祖、名人警句,常用养生保健知识等,如有条件将新媒体设备循环播放传统养生简短套路,相关武术比赛,导引术、气功展演视频等等,让学生时刻能够学习到实用传统养生知识,并感受到传统养生文化的熏陶。

3.4、加强高校体育养生教学考核评估,完善评估机制

通过调研,大多数体育养生教学考核内容:平时成绩占30%,技术考核占40%,身体素质占20%,其他占10%。在教学评价手段方面分为平时考勤、体能考核、实践技术能力考核3种评价方法。要加强高校体育养生教学考核评估,首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适合体育养生考评机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教师进行激励和引导,将师德师风、德育水平、学练态度、教学效果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评价机制,不流于形式,在教学考核评价目标中,从养生项目知识、养生项目技能层面向师生品质、团队精神、社会道德、爱国精神等维度延伸,充分发挥考评工作对教学育人的引导、监督和激励作用;其次,建立和完善体育养生的考核评价体系,增加过程性评价比例,突出对学生武德武礼、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进步幅度等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应集中在技术动作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动作规范、连贯流畅、柔缓圆活程度,与音乐配合情况,呼吸神态是否自然、意念集中等等。突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标准相结合,包括教育环节、教师和学生评价在内的实施情况的全面评价指标体系,有针对性地设置师生动态考核评价指标,具体细化评价指标,并通过评价结果不断完善、促进高校体育养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模式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传统评价体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我们的“体育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清明节的传统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