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教师自主发展的文化内涵、路向与实现策略研究

2022-12-03张玲蕊史仁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6期
关键词:专业能力发展

张玲蕊,史仁民

(渤海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

21世纪,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必须先实现“人”的现代化,现代人的培养关键在于现代教育与现代教师,而现代教师的培养关键在于促进教师实现自主发展。自主发展的教师能够敏锐察觉到时代向教育发出的挑战,而对时代精神的敏感把握,恰巧可以调动教师内心最深处的发展内生力,从而使得教师主动思考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1 教师自主发展的内涵

1.1 教师自主发展的文化内涵与释义

“在教师实现自主发展的过程中,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即教师职业文化,指教师职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惯习与规约。在文化与个体的关系上,首先是文化对个体的塑造,其次才是个体对文化的反思与选择。而真正促使文化结构产生耗散与运动的动力机构中,其核心要素只能是教师的自主意识和能动的反思与选择。”[1]教师自主发展是指教师在其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保持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反思、自我探索的循环状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自身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教育智慧、教学经验等不断丰富与提高,能够轻车熟路地处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从而使自身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金美福通过归纳特级教师的优秀共同点,总结分析“自主发展”的哲学意义,提出“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个体自觉主动地追求作为教师职业人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自我超越方式”[2]。教师实现自主发展的前提是教师能够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适合并且可以在这条道路上结出累累硕果,教师才会锲而不舍地保持自我更新与自我超越的状态。姚计海认为教师自主包括教师自主权和教师自主性两部分。其教师自主性主要是指教师自主发展意识与能力,其自主发展意识主要是指目的性、自发性、责任性与独立性[3]。还有学者认为教师自主发展包括教师自主发展意识与自主发展能力两个部分,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是教师实现自主发展的内在引领,而教师自主发展能力则为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支持,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缺一不可。

1.2 教师自主发展的“自在”与“自为”

“自主性在哲学上是人之主体性的实质性内涵。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4]“自在”与“自为”思想最初是由黑格尔提出的。“自在”阶段是整个发展过程的起点,即潜在的客观存在。“自为”是在“自在”的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事物的本质得以显现。绝对精神“自在阶段”到“自为阶段”的完美蜕变,其根源在于事物是不断进化发展的这个客观原因,也就是“绝对精神”自身的能动性[5]。而萨特赋予“自在”与“自为”的理解又是对黑格尔思想的进一步升华。自在的存在是指还未上升到意识层面的客观存在的素材和背景,而自为的存在已进入意识层面所思考的范围[6]。因此,一个事物由“自在”向“自为”阶段转化,可以说是物质到意识的转变,更可以说是一个逐渐满足需求的进化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用“自在”与“自为”两个术语来表示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两个阶段[7]。对教师发展而言,“自在”向“自为”阶段的过渡也说明了教师自主的进一步发展。

处于“自在阶段”的教师仅仅表现为教书匠,具体表现在:机械地完成教师传递知识的任务,本能或惯性地屈从于学校的制度与规定,从而使得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 专业自主能力和专业自主权利停留在教师的“潜在之意”中,并未得以显露与展开。而处于“自为阶段”的教师是在“自在阶段”基础上实现的自我超越。具有“自为性”的教师会突破固有的束缚主动地去判断与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而不是被动地按照学校统一的教学标准去完成任务。而且自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作为主体的人来发展的,个性化与创新性在他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从“自在阶段”到“自为阶段”的转变,是由规范化和单一性的教书匠型教师到创新型和个性化的研究型教师的转变,是由过去专业发展中被动发展的工具角色向能动发展的主体角色的转变。

2 教师自主发展的路向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教师实现自主发展的基石。上海师范大学黄友初教授采用扎根理论对364位教师进行开放性调查,分析得到了教师知识、教师品格、 教师信念和教师能力等4 条教师实现自主发展的路向[8]。

2.1 提升教师品德修养

新时代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正所谓身教大于言教,在学生的求学生涯中,教师的陪伴占据了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自然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传递知识和提升其能力的基础之上,更应该在思想情感、 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发展方面以适合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浸润学生。优秀的教师需要真正做到使自己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出于爱学生的初衷,并且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实现自我发展。马卡连柯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立德路径千万条,而其真正的路径在于灵魂的唤醒。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还要有灵活处理班级事务的能力以及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能力等,所以说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上充满了磨炼与困难,教师只有足够热爱自己的职业,才会披荆斩棘,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2021年4月6 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五个文件的通知中提出,“师德规范” 是师范生毕业的首要标准,当然也是师范生踏入教育事业的首要前提。所以新时代教师只有在热爱教育的前提下,自觉承担时代与教育事业赋予自己的专业职责,主动思考自己过去专业自主发展的不足、 现在专业自主发展的状态以及未来专业自主发展的规划,通过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觉实施与自我调控,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发展。

2.2 提高教师教育能力

教师的能力不单单指教师的教学技能,扎根分析表明,教师能力应该包括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沟通合作能力以及教育研究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即教师熟练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策略。我们对于同一个知识点,采取不同的讲授方式,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速度与深度是不同的,可见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有的教师是按部就班地把书本的知识直接讲授给学生,而有的教师则会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使得整个课堂充满了创新与个性,以此来调动学生对新授知识点的好奇心与积极性。教学反思能力是指教师通过观察自身教育实践的外显行为,进而反思其行为背后潜在的教育理念,然后进行深刻的自我分析与反省,重新对教育教学进行批判从而得到深入的认识。沟通合作能力是指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以及个人的专业成长,与学生、同事领导、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能力。在教师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家长与同事是影响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三大关键角色。首先,作为一名教师,要让学生喜欢并尊重自己,有效地沟通交流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一步;其次,为促进教师对学生信息的全面了解与掌握,紧密的家校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应该具备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能力;最后,教学研讨是教师实现专业自主发展的一条关键路径,而教学研讨的成员便是教师的同事,所以与同事的沟通合作必不可少。教育研究能力是指教师对教与学的钻研、教学设计等能力。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想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必须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刻保持教育研究精神,针对自身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通过查找专著与文献或者请教资深教师等方式寻求答案,并在这个过程中时刻保持反思精神,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2.3 夯实教师知识基础

教师的知识与能力共同建构了教师的知识功底,功底深厚才能功力超群。教师的知识素养的特点由全面性、专业性和通识性三方面组成。全面性即教师应该熟练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历史和前沿知识以及学生心理规律等知识。专业性即教师对教学专业知识掌握的牢固状态以及教师的不可替代性。通识性即教师涉猎知识的广度。金美福提出没有知识资本,教师就不可成就教育大业,知识资本是实现教师自主发展的前提。教师要想实现自身专业成长,仅仅靠热爱和激情是远远不够的。对教师来说,知识资本是教师的从业资本,知识资本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是教师发展过程中的能源系统。

学科知识是教师所教学科的本体性知识,教师只有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与掌握,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所教知识点,帮助学生正确而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点。教师应该在了解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通识知识是指教师应该具备的人文和科学知识。教师不仅应该了解自己所从事职业相关的知识,而且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各种学习机会与学习平台尽可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些业余知识可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事业起到辅助性作用,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提高自身创新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切入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提高教师信念素养

“教育信念是教师在自身学习和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对教育教学、学科知识、学生和环境等方面的独特认识,对教育和教学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是教师实施教学行为和教育实践活动的依据。”[9]学科知识信念与教育教学信念是教师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10]。教师信念是影响教师实现专业自主发展的引领性因素。教师首先应该充分了解教师这个职业的专业特点以及日常工作。毕竟每一个职业都有自己光鲜亮丽的一面,与此同时,也一定有背后鲜为人知的付出与磨练。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并真心接受这份职业的好与坏,才会始终保持并坚定自己最初的教育信仰。

教育信念决定了教师的人生轨迹与方向,教育能力与教育知识决定了人生轨迹的长短与快慢。教育信念、教育品格、教育知识与教育能力之间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教育信念对教育知识、教育能力与教育品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育知识是教育能力发展的基础条件,教育品格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以及教师所学知识的种类及深入程度有着重大的影响。当然教师在自身发展实践过程中也会学习与掌握新的信息与能力,所以教师的品格也会随之产生变化,而教师的信念也会根据教育知识、教育能力与教育品格的调整做出调整。

3 教师实现自主发展的策略

教育现代化对教师发展的新要求为: 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面对这一新要求,打造一支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 现代型学校转型变革的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的自主发展的教师队伍自然成了新时代教育的呼唤。

3.1 教师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培育愉悦健康的精神文化

要建设一支“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的自主发展型教师队伍,就必须改变教师被动地墨守成规的发展状态,培养教师的“生命自觉”。

所谓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首先,我们应该真正了解教师,了解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困境与需求,了解教师缺乏自主发展意识的真正原因,以此对症下药,充分激发与培养一线教师的“生命自觉”,使得教师心甘情愿并且积极主动地为教师改革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己之力,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在真正了解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困境与需要之后,特别是研究需求与学习需求,学校管理者应该修改或设置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以此满足教师的研究与学习需要。比如上海明强小学的“幸福教师工程”设计的系列学习制度,引导教师提前计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教师主动自觉的读书习惯等,以此满足教师的职业规划需要和学习需要。最后,学校设计并组织旨在培养教师生命自觉意识与行为习惯的系列活动,使得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浸润,实现自身自主专业发展。“生命自觉”意识可以归类为教师的内在心理特征,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学校必须花费足够的时间与耐心,真正营造培养教师生命自觉意识的学校氛围,使得教师在环境中得到浸润与成长。

3.2 教师自主发展的环境保障——培育协同合作的团队文化

2009年东北师范大学与鞍山市钢都小学,以浸润内生式学校改进思想和激发局内人变革动力为目标,通过合作来改进学校的教育实践[11]。顾泠沅、王洁针对两个问题(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怎样的专业指导帮助最大?哪种听课、评课方式对教师帮助最大? )进行调研时,调研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教师选择在教材教法方面得到专家与经验丰富教师的指导与帮助。首先,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拥有不同教育能力和不同知识结构的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与交流,从而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积累教学经验。所以学校应该提倡“教师合作学习”的理念,并且提供“教师合作学习”的平台,使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部分之和大于整体,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整体教育水平和革新能力。实现自主发展的教师很快就会熏陶并带领其他潜力股教师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就这样以点带面,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讨论学习,共同实现自主发展。其次,学校应该将以往强制性的管理制度改为渗透性的教学管理,多考虑教师的感受与建议,为教师实现自主专业发展提供一个民主、和谐、氛围浓厚的良性支持性环境,在环境的浸润中,教师更容易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3.3 教师自主发展的制度建设——培育平等民主的制度文化

社会各界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寄予很高的期待,但是却忽视了教师在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工具以及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自主权以及一线教师自身职业技能的现状。实现教师自主发展,必须解决教师“增权赋能”问题,为教师自主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一方面,教师的“增权赋能”有助于巩固教师的主体性地位,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加教师工作的幸福感;另一方面,教师的“增权赋能”有利于防止学校教育官僚化现象的产生,教师拥有自主权,就表示基层力量可以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决策中来,营造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所以要想使教师获得充分的教学自主权,首先学校领导应该认识到教师是自主发展的人,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师自主发展意识与能力,必须有意识地、主动地向教师赋予教学的权利。其次,教师自身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提高责任意识和教学胜任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自主性来为自己积极争取更为充分的教学自主权。自主发展型教师可以不断增强自身的自主发展意识,使自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摆脱外在阻碍因素,充分利用新时代提供的发展条件和机遇,走自主发展之路。真正自主发展的教师,就是在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上时刻保持“自我更新状态”,不断反思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猜你喜欢

专业能力发展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部分专业介绍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