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专业认证下的“双导师制”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2-12-03曹淑芹马玉霞张秀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6期
关键词:双导师制导师制师范生

曹淑芹,马玉霞,张秀玲

(1.德州市天衢东路小学,山东德州 253000;2.德州学院,山东德州 253023)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旨在通过对师范类专业的认证和标准限制,提升高校各类专业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水平。专业认证非常注重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评估,既要考察实践教学的时间与形式是否达到标准,还要考察实践教学的质量,即在实践过程中是否真正提高了专业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1]。“双导师制”的实践课程教学是指在师范生的教育见习和实习中分别配备校内、外两个教学指导教师,校外导师为师范生提供实践教学指导,校内导师为中小学教学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分别根据每个教学阶段的各专业课程和大学生的自身学习需求给予合理指导[2]。这一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对于加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中小学基础教育水平,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实施“双导师制”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1 实现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的重要手段

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在于有效保证和提高大学生专业人才的教学培养质量。对地方高校师范生而言,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教学能力强、 符合中小学和职业教育业务需求的合格人才[3]。“双导师制”实践教学模式符合这一培养定位的基本要求,它通过将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相结合,有效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学生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可有效地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培养研究性教学和反思性教学的习惯和能力,实习结束后就能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快速地适应新的教学岗位,提升就业竞争力。

1.2 提升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措施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师范生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但由于高校教师不担任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无法深入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真实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教学手段和方法缺乏针对性。因此,“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为高校和中小学教师之间互相学习、积极合作、协同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小学教师作为校外指导导师,可以有效地弥补高校教师基础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给大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注入新鲜血液,提升高校导师自身专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教育开辟了道路。

1.3 加快推进中小学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

“双导师制”实践教学不仅能提升高校师范生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也推动了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一方面,师范生在中小学开展教学和实践的相关活动,为教育基地和学校建设带来了一些新思路和新教学方法,给中小学已有的教学实践理念和方法注入了崭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通过到大学进行课程示范教学、 指导大学生的教育见习和实习活动,也可以学习到新的教育理论,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转换教育理念,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2 “双导师制”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实践教学模式包括教育见习、研习和实习3 个方面,其开展的内容、阶段、实践的侧重点各有不同[4]。“双导师制”实践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见习、研习和实习进行有机结合,将“双导师制”贯穿于3 个教学实践中。

2.1 教育见习期间的“双导师制”实践教学

教育见习是指师范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教育理论以及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入中小学课堂开展观摩教学,实地感受、观察中小学学校的教学情况,为教育研习和教育实习做好准备[5]。教育见习可以在不同学期开展多次,每次大约一周的时间,校内导师主要负责课堂理论教学,培养师范生“三字一话”等教学基本技能,使师范生了解、掌握教学方面的有关基本知识,同时选择优质课堂教学视频供学生观摩,或组织师范生到中小学课堂体验优质课、 展示课、 公开课,增强师范生对教学规则和过程的认知。校外导师主要对大学生的见习情况做出点评和反馈,对大学生的教学基础知识进行实践教学引导。通过教育见习,即可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观摩机会,更能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2.2 教育研习期间的“双导师制”实践教学

教育研习是指师范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模拟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教学,进而提升个人教学研究水平的实践活动[6]。在师范生的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逐步将实践教学的理论知识转变为个人的实践教学行为,这一过程是由校内外的导师共同参与和组织完成的,包括备课与说课、模拟上课和实施教学评价三方面学习内容。首先,指导教师组织和指导大学生就中小学某一学科的具体章节内容进行备课和说课,随后校内外导师进行共同点评,学生根据导师的指导意见进行改进;其次,师范生根据校外指导教师的课堂教授方法,在备课和说课基础上开展模拟教学,通过模拟上课、听课与评课、再上课、再评课等过程,使师范生能够准确掌握上课的基本要领;最后,在模拟教学活动结束以后,组织师范生对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等进行反思,然后指导教师对其反思内容进行点评与指导,使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得到培养,水平得到提高。

2.3 教育实习期间的“双导师制”实践教学

教育实习即参与教学,通过设计教案、听课、评课、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相关工作的综合实践,加快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向教学技能的转化,基本完成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转变过程。在此期间,校外导师主要对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指导,对大学生授课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同时还要对其教材分析和课堂组织能力等进行培训;校内导师主要负责从理论上对师范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引导,并对教学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校内外导师通过相互沟通交流,对大学生的整个教学实习工作做出评价。在整个“双导师制”教育实习过程中,师范生通过参与教学,不断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3 当前“双导师制”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实践教学是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 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提升教学能力必不可少的综合实践过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但还存在教学实践内容不合理、 导师遴选不规范和教学评价不具体等问题,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改进和解决。

3.1 实践教学设计不合理,导致“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效果不理想,需构建规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实践教学包含教育见习、教育研习与教育实习3 个部分,然而很多高校安排教育见习和研习时间较少,大学生的实际教学训练不够,一些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比如课堂说课、听评课、试讲、三字一话等未达到预期效果,涉及班级管理和师德教育等的内容更为缺乏[7]。

要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首先应优化师范生的实践课程安排,在大学第一至第四学期合理安排教育见习和研习的时间,加强对大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针对教育实习与找工作、考研等冲突的情况,在确保教育实习质量的前提下,可将考研学生的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从而有效协调了师范生需求与中小学校对师范生的管理。同时,师范高校要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加强教案、微课制作、说课、试讲等实践教学过程的考核,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水平。

3.2 部分中小学校和教师对“双导师制”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需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

研究表明,部分中小学校对高校大学生的教育实习活动不热心,主要是担心教育实习会干扰本校的正常教学工作,给学校的工作管理、教学质量、教学秩序等方面带来一定负面影响[8]。由于参加教育实习的大学生的教学水平不高,有可能会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同时,校外导师的本职教学工作非常繁重,指导大学生实践活动所付出的劳动与所获回报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校内外导师在师范生的教育见习和教育研习阶段加强合作,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加强指导,提高大学生撰写教案、说课、三字一话等教学素养,使学生能尽快适应真实的教学环境,减少教学失误,提高教学效果。其次,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如提高校外导师劳动报酬,将“双导师制”实践指导活动作为教师年度工作考核、评先树优的主要条件等。

3.3 校内外导师的遴选、合作、管理等情况亟待加强

有效地实施教育实践“双导师”制度,需要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双方分工明确,共同为大学生提供指导,然而现实中仍存在着导师指导效果不佳、导师人员不固定、 校内外导师合作不顺畅等问题。首先,校内外指导教师的遴选较为随意,导致指导教师不能尽快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熟悉实践教学指导过程等,从而对实施效果产生影响;其次,校内外指导教师的职责不明晰,校内外导师应分别为师范生提供哪些方面的指导及如何指导的规定不够明确。

因此,要健全导师队伍的遴选、责权、管理和评价等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9]。首先,应建立规范的校内外导师遴选标准,选聘高校和中小学的优秀教师作为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通过组织指导教师进行相关的校内、校外培训,提升自身的教研业务水平;同时,建立高校与中小学之间的定期交流制度,加强校内与校外指导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研究解决学生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相应的监督机制,定期对校内外导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能进行有效评定,促使指导教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最后,要建立完善的教师管理制度,在职称评审、岗位待遇上向承担“双导师制”实践教学的教师倾斜,稳定一线在岗的实践教学队伍,充分发挥校内外指导教师的作用。

作为一种高校与实践学校相结合、 专业教育与地方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双导师制” 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关于“双导师制”实践教学的具体管理措施和激励政策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探索和完善。

猜你喜欢

双导师制导师制师范生
导师制联合进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来源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